...

《海洋科技快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类型:快报,简报类产品
  • 发布时间:2024-02-28
《海洋科技快报》依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致力于监测近期海洋科技领域的研究动态,包括海洋领域政策法规、项目计划、研究进展和热点新闻等重要海洋领域动态信息。
  • 1. 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合作协议签署
    马丽丽
    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通过其下的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统(OBIS)和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生物及生物系统小组(GOOS BioEco)与全球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下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GEOBON MBON)小组签署了合作协议。 IOC执行秘书Vladimir Ryabinin表示,“监测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有利于海洋可持续发展。IOC通过领导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和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统(OBIS),致力于协调和支持全球提高全球管理和健康海洋工作的知识库建设”。海洋需要一个包容性的广泛合作来监测海洋生命和海洋环境,而这是某一个组织无法单独完成的艰巨任务。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统(OBIS)、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和与全球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GEOBON)的合作无疑是令人鼓舞的,三者合作建设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将有利于全人类制定海洋管理决策。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生物多样性公约(CBD)2020年生物多样性“爱知目标”和第二次全球海洋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估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它们在未来情景下如何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保护和持续利用海洋生物,包括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以及管辖范围之外的广阔开放海域。一个协调的全球海洋观测系统能为实现和追踪全球框架行动的进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从国家层面上看,对某一个国家而言,需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历史和当前信息,从而了解他们国家自己的潜力资源,并有助于他们维护或改善其沿海地区的应变能力。 该协议制定的目的是在OBIS、GOOS BioEco和GEOBON MBON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全球的持续观测系统,加强三者主动性,最大利用可用资源、共享经验和保障产出和建议的包容性。在提高现有观测范围和性能、确定重要海洋因素、标准化数据收集工作和加强此活动持续进行的全球保障能力等方面开展工作。 (马丽丽 编译)

    发布时间: 2016-12-29

  • 2. 淘汰含铅汽油促使欧洲周围海域铅浓度首降
    mall
    由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OC)、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GEOMAR,德国)、爱丁堡大学、南安普敦大学、普利茅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自从含铅汽油被逐步淘汰以来,欧洲各地海域表层水中的铅浓度首次出现下降,这项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基于皇家研究船(RRS)发现系列考察期间获取的凯尔特海样本,研究人员发现欧洲陆架海域表层水中的铅浓度比20~30年前的测量结果减少了四倍,而同一时期,含铅汽油被淘汰使用。在这之前,人类活动引起的铅排放量增加共持续了150多年,导致海洋铅浓度高出自然背景水平100倍。 研究结果表明,排放到海水中的铅最终会沉积于海底,海底沉积物中的铅为“遗留铅”,而这些“遗留铅”现在正被沉积物释放,形成了一个新的环境铅源。南安普敦大学的Eric Achterberg教授提到,沉积物中的铅含量是过去150年来向海洋输入的铅的遗留物。这并不在他们的预料之中,因为之前普遍认为,铅与海洋中微粒的结合力非常强,因此会被永久困在沉积物中。现在需要更新这种认识,并且铅浓度水平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沿海水域的自然背景水平。 来自GEOMAR的Martha Gledhill博士也表示,海水中的铅含量很低,对其进行取样和分析很困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才逐步实现。其次,必须使用无金属的专用设备进行采样,以排除取样设备的污染,然而几乎在船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铅,即使是在崭新的塑料表面。必须在专门的洁净室内进行分析,类似于制造计算机芯片的那种环境。 这项研究属于英国海陆架生物地球化学计划和国际地球观测计划。Eric Achterberg教授补充道,研究的主要数据将有助于对大陆架上的污染物运输进行更大规模的预测。最终,这些信息与世界范围内的污染金属测量和海洋模型相结合,会帮助他们对全球范围内的污染物行为以及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做出强有力的判断。 (刘雪雁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5-11

  • 3. Mélange模型刷新对板块俯冲过程的理解
    mall
    海底巨大的构造板块彼此融合,相互推动。这种强大的碰撞称为俯冲,俯冲过程可形成火山弧,这些火山弧能引发地球上最引人注目的地质事件,如爆炸性火山爆发和大地震。 科学进步杂志(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改变了关于火山弧熔岩形成的理解,并可能影响地震和火山喷发的风险研究。由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率领的研究队伍发现了一种过去未知的在板块-地幔边界俯冲期间由高应力导致熔融强烈混合形成变质岩(称为Mélange岩石)的过程。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熔岩形成始于俯冲的构造板块或板坯的液体和熔融的沉淀物组合,在渗透到地幔后,会混合并触发更多的熔化现象,最终喷发到表面。 “研究表明,现行的流体/沉积物熔体模型是不正确的。”世界卫生组织地质学家和论文的主要作者Sune Nielsen说。“这很重要,因为过去二十年来,对于俯冲带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数据的几乎所有解释都是基于该模型。”相反,Nielsen和他的同事提出了Mélange模型,即在与地幔混合之前,Mélange岩石已经存在于板块的顶部。根据对Mélange岩石的现场观察,低密度的Mélange岩块可能会从俯冲板的表面缓慢上升,并将充分混合的岩石运送到弧形火山下的地幔中。俯冲带通常被称为地球的发动机,是海底所含的水和二氧化碳被重新回收到地球深部的主要发生区域,在控制长期气候变化和地球热量预算演变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研究小组说,研究结果要求重新评估先前发表的数据,并对与俯冲带过程相关的概念进行修订。因为之前的研究大多数忽视了岩石,几乎没有人知道其物理性质或者融化温度和压力的范围。未来量化参数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俯冲带的作用及其对地震发生和俯冲带火山活动的影响。 附图:利用Mélange模型模拟海底岩溶过程 (李亚清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4-22

  • 4. 海洋石油模型测算与评估
    mall
    尽管石油被用于平息海上风暴的历史已有几个世纪,人们对海洋石油的形成机制却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利用定量信息来查验海洋石油形成过程,研究数据来源于1883年一次著名的海上救援,救援队伍曾在风暴期间使用石油来减少大型海上碎浪。 油膜和膜下波浪的建模研究显示,大型碎浪被风力减小所压制。之后调整薄膜表面粗糙度,以假设海面以上风力和能量流的改变。研究结果对于了解空气—海洋的动力交换,包括其在诸如旋风生成和风暴潮的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尽管这仅强调了风与海洋表面复杂的相互作用中的一个方面。 研究模型中有几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模型涉及到的两艘船因顺风而比浮油移动速度更快;在船的上风区域,风应力减小,碎浪随之平静;极性浮油在海面上几乎连续,且在近一个小时内得到修复。模型结果表明,小规模的改变海面粗糙度可能会导致风-海洋系统结构的变化,能量输入降低,而减少的能量输入可以解释为何碎浪被压制。 目前,本研究可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是通过薄膜来改变天气。基于薄膜能影响海面的蒸发、浪花的形成和风能的摩擦损失,反之,这些因素即可改变天气。例如,当风控飓风发生,蒸发量与湍流能量损失的比例减小时,少量极性油(2 kg / km2)形成的单层薄膜持续时间若足够长,在理论上就可以改变飓风。另外,天然或人为的表层薄膜可以减少气体输送、增加海面温度、改变阳光反射和降低反向散射强度,因此对于上层海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了解这些影响作用对于环境和气候治理的精细建模至关重要。 (刘雪雁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5-17

  • 5. 研究发现最适合小规模淡水养殖的饲料种类
    mall
    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一名在读博士发现了一种能够改善发展中国家淡水鱼养殖的方法,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Microbiology Open》上。水产养殖(如鱼类、贝类或藻类养殖)占全球海产品总产量的50%以上,是发展最快的食品行业。60%的鳍鱼养殖是在淡水中进行的,且大部分在中国和东南亚。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将从水产养殖投资中获益。在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马拉维,水产养殖目前仅占到鱼类产量的5%,具有巨大的投资增长空间。 Jeremiah Minich是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博士,他主要对生活在鱼体内和以鱼为食的微生物群落或有机体进行研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使养鱼业走上增产的道路。为此,他获得了富布赖特奖学金,并在马拉维直接与当地养殖罗非鱼和鲶鱼的社区工作了七个月。 在许多小型水产养殖场,粪便是一种有效的肥料,用于促进自然藻类的生长,进而成为鱼类的低成本饲料。通常大家认为鸟粪比牛粪或猪粪好,但Minich想进一步探索其原因。他和他的团队,测试了不同的人工混合养殖方式,包括肉鸡、蛋鸡、鹌鹑、珍珠鸡、牛和猪。每种肥料都进行了四周的试验,收集了池塘水中的微生物样本以及鱼的粪便,提取了DNA并进行了测序和分析。研究发现,施肥量对鲶鱼生长的影响较大,用鹌鹑和肉鸡的粪便生长最快,饲养肉鸡粪时罗非鱼生长最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饲养肉鸡粪便四周后,罗非鱼的体重增加了82%。当喂食鹌鹑和肉鸡粪便时,鲶鱼的体重分别增加了125%和95%。他发现,尽管粪肥处理会影响鱼的微生物群落,但大多数粪肥微生物在鱼体内都无法检测到,这表明粪便在系统中起着益生菌的作用。 (刘思青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11-23

  • 6. 欧洲研究理事会资助英科学家探索北大西洋深水形成变化
    mall
    欧洲研究理事会(ERC)拨款200万欧元支持英国国家海洋中心(NOC)首席研究科学家Eleanor Frajka-Williams博士完成“增强对流以调和淡水通量增加的目标实验”(TERIFIC)项目的研究工作。这是一项五年项目,利用海洋机器人研究格陵兰岛和北极冰层的融水如何改变北大西洋的“深水形成”。 Frajka-Williams博士解释道,深水形成是经向翻转环流的关键部分,数值模型显示,关闭时全球海洋环流会通过减速的方式来做出反应。然而,尽管格陵兰岛的融化速度在加速,但过去几年却看到对流增加。TERIFIC将将深入研究这一变化,以详细了解淡水和深水形成过程中发生的过程。该项目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海洋如何以及何时对淡水输入做出反应,将提高我们对未来十年海洋环流变化的预测能力,以及对欧洲西北部气候的潜在影响。 Frajka-Williams博士及其团队将使用不同的海洋机器人,包括潜艇滑翔机、无人水面舰艇和迷你地面漂流器,来记录淡水从格陵兰冰融化到北大西洋深水形成区域的途径。 NOC科学与技术总监Angela Hatton教授评论,这笔资助是对Eleanor作为世界级科学家地位的认可,也是对NOC研究北大西洋变化的重要科学地位和社会价值的认可。TERIFIC项目将有助于Eleanor建立研究团队,从而开展先锋实地考察。 (於维樱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9-11

  • 7. PNAS:原生状态显像揭示钙化微藻的钙储存细胞器与非钙化微藻的相似
    mall
    海洋球石藻(Coccolithophores)是一种单细胞海藻(微藻),其钙化鳞片通过可控的细胞内过程产生。研究钙化过程的细胞控制对理解和预测海洋条件变化对全球海洋钙化和碳通量的影响十分重要。该研究利用最先进的低温电子和低温软X射线显微镜,证明了球石藻的钙储存细胞器与非钙化微藻钙的钙储存细胞器相似。这将环境和进化意义的问题与更好表征的生物体生理和分子遗传学发现相关联,因此为了解球石藻的钙化过程提供了新窗口。 钙储存细胞器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对于钙信号传导和维持细胞钙稳态起关键作用。在大多数细胞器中,细胞内钙浓度很少超过微摩尔水平。而被称为酸钙胞质体(Acidocalcisomes)的酸性细胞器却例外,它将钙与多磷酸盐一起浓缩成致密相。但迄今为止,这些细胞器仅在多种非钙生物体中被发现。 最近,在海洋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中发现了一种储存钙和磷的隔室,提高了钙储存细胞器和方解石生物矿化之间联系的可能性。因此,研究人员利用几种微藻,并运用低温成像和低温光谱技术来研究钙储存细胞器在其天然状态和纳米级分辨率下的解剖学和化学成分。 研究表明,钙化球石藻Pleurochrysis carterae的钙储存室内的致密钙相和存储在非钙化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的酸性钙离子体中的钙相具有共同的特征。研究还发现浓缩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并且已经适用于球结石的形成。文章描述了酸性钙离子钙储存与海洋球石藻钙储存之间的联系,这意味着对酸性钙离子的生理和分子遗传理解可能与海洋球石藻钙化的钙通路有关,为研究这一过程对变化的海洋条件的适应性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刘雪雁 编译)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1804139115

    发布时间: 2018-11-09

  • 8. Science:浅水礁物种可能无法在更深水域生境中找到避难所
    mall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威胁,深水礁不太可能成为许多鱼类和珊瑚礁的安全港。科学家在7月20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浅水生物很难适应深海环境。这项研究质疑了“深水礁避难所”的假说,这种假说认为,来自不利于生存的浅礁的物种可以简单移动到30至150米深处的珊瑚礁,称为中孔珊瑚礁。动物学家Luiz Rocha认为,即使一个典型的浅水物种的个体可以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被发现,也并不意味着大多数物种能够生存在更深的水域中。 Rocha通过研究细节发现,这些物种中很多实际上并不生活在这些深度的水域中。但是数据很少,部分原因是发现这些物种需要科学家进行潜水技术训练。罗查和他的团队想弄清楚,是否有浅水物种可以在深水礁中繁衍生息。 科学家们在亚洲菲律宾、加勒比海的库拉索岛、百慕大的大西洋中部岛屿和西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水域中进行了数十次深度达150米的潜水。在对687种珊瑚物种和1761种鱼类进行编目的同时,研究小组发现深水生态系统与浅水礁有很大的不同,并且有许多不同的物种进化成生活在较深和较冷的水域中的生物。 动物学家兼合著者Richard Pyle说,虽然研究人员没有排除重复的物种,但在某些地方,大约有一半的物种被发现存在于深礁和浅礁中,而其余的物种只在深水或只在浅水中被发现。 研究小组还指出,没有一个深水礁是纯净无污染的。研究人员看到缠结的钓鱼线、破碎的瓶子和漂白的珊瑚,这可能是由持续较高的水温所造成。这些问题在菲律宾珊瑚礁中尤为严重。 “人们认为这些深层的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较小,”海洋学家Kimberly Puglise说。但是深水礁也容易受到破坏,但通常不会像浅水礁那样划入保护区。 研究表明,深水礁生态系统非常重要,除了能够保护浅水礁,其自身也非常重要。这项研究并不排除物种迁徙到更深水域的可能性。 (王琳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8-09

  • 9. 未来几十年,鱼类可能无法在大海里正常呼吸
    mall
    鱼类即使生活在水下,也能像我们人类一样吸入氧气。它们用鳃把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从水中过滤出来。而海水温度越高,水中所能溶解的氧气量就越少。现在的水下含氧量基本上相当于在稀薄的空气中或山顶时的氧气量。虽然海洋中的某些水域天然含氧量会比较少,但是随着气候状况变得越来越糟糕,许多水域将无法像过去一样溶解尽可能多的氧气,而生活在那里的鱼类将无法呼吸。每一个低氧缺口区都会向着水平方向和海面方向蔓延扩大。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之前没有气候变化时相比,整个海洋的含氧量将在未来15到25年内显著减少。 海洋表面的含氧水平是最高的,因为表层水可以从空气和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中获得大量氧气。这就意味着海洋深处是最危险的区域。一些传统认识中的深水海洋生物已经被迫进入到更接近海面的区域,因为更上层区域可以让它们正常呼吸。 然而,人们很难阻止海水中氧水平下降。据预测,下个世纪的深水含氧水平将直线下降20%-40%。在过去的25年里,加利福尼亚沿海一些区域的氧含量已减少了三分之一。十多年来,太平洋西北部的氧气含量下降了太多以至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这片区域为“无生命的荒洋”。 (莫爱彬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2-06

  • 10. 海洋科技快报2019年第9期
    liguiju
    本期目录: 项目规划 美国斥资1.25亿美元建造新型地区级研究船 WHOI将加入9400万美元合作研究联盟 英国GloSAT项目旨在提高对气候变率和变化的认识 国际资讯 《Nature》:工业时代以来北大西洋浮游植物生产力下降10% 研究进展 《Science》:深海鱼类已进化出超视觉能力 《Science》:适应性进化帮助鱼类幸存于极端污染环境 NOC研究发现微塑料积聚在深海生物群落热点地区 美研究人员在太平洋发现依赖砷呼吸的微生物 低氧水平会使海洋无脊椎动物暂时失明 澳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数据研究珊瑚与藻类的共生关系

    发布时间: 2019-05-30

  • 11. Nature:根据海底地震资料估算马里亚纳俯冲带的水输入量
    mall
    虽然俯冲带的水循环是水向地球深部输送的唯一方式,但人们对它的机制了解甚少。以往对超过100公里深度水通量的估算差异较大,这些计算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俯冲上地幔的初始含水量。过去通过主动源地震的调查研究,发现俯冲板块在海沟附近板块发生弯曲的位置普遍发生水化。然而,这些研究并没有确定水化的深度范围,且过去的研究大多针对年轻的俯冲板块,使得年代久远的俯冲板块的水平衡很不确定。 本研究通过对海底宽频地震资料瑞利波的分析,绘制了马里亚纳海沟中部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的地震图像。这些图像表明,由水化作用引起的地幔低速体延伸到莫霍面以下约24公里。结合以往对俯冲带地壳内水量的估算,最新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俯冲水量至少是最初估算的4.3倍。如果其他较老、较冷的俯冲板块包含相应厚度的含水地幔层,那么与以前的估算量相比,全球流入100公里以上地幔的水通量必须增加大约三倍。由于长期净流入地球深部的水量与地质记录不符,对火山弧和弧后盆地喷出水量的估算也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修正。 (刘思青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12-28

  • 12. NOC科学家调查公海区域的人类影响
    mall
    5月19日,James Cook号研究船离开南安普敦,前往大西洋东北部的波丘派恩河的海底平原连续观测站(PAP-SO)进行考察,旨在调查潜在的环境和生态压力因素如何对从海面到海底的开放海洋产生影响。 来自巴西、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将追踪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从大气中进入海洋的过程,明确碳在海洋深处的最终归宿,并对公海的垃圾和塑料堆积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在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OC)的带领下,海洋研究小组将使用各种工具,如固定在浮标上的仪器、沉淀物捕集器、采样器等来收集下沉的粒子,测量水柱和海底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将提供现代远洋塑料的现状数据。 NOC科学家Richard Lampitt教授说:“在全世界的海洋中都发现了大量的塑料制品,但我们对它的丰度、种类以及如何通过海洋过程和生态系统进行运输和转化都知之甚少。为了解这种污染物可能造成的危害,我们必须更好地了解其分布和归宿的控制因素。” NOC每年都会进行一次PAP-SO研究考察,测试其新的和创新型海洋测量设备,以便为拥有一系列测量变量(如温度、氧气和营养物)的传感器提供服务。用于分析气候变化对开阔海洋和深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数十年来,许多国际科学家一直在该站点收集数据。 (冯若燕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6-26

  • 13. 非洲海洋矿产资源国际研讨会召开
    mall
    非洲大陆架及相邻国际海底区域海洋矿产资源研讨会——由非洲蓝色经济支持的非洲海洋领域可持续发展前景会议正在乌干达坎帕拉举行,会议时间为2017年5月2-4日。 研讨会由乌干达共和国主办,ISA与非洲矿业发展中心(AMDC)、皮尤慈善信托基金、GRID-Arendal合作组织(挪威)、非洲联盟委员会(AUC)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UNECA)协办。 来自国际法律和科学界的专家、国家和地区政府官员、科学家、研究人员等前来讨论了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的问题、国际海事组织关于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的工作及保护和保持海洋环境免受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影响等内容。 另外,会议还讨论和提出了改善非洲国家深海海底制度区域合作和参与的机制。特别是解决非洲内陆国家的特殊利益。 这些问题将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框架内加以解决。特别是SDG-14。SDG-14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海洋和海洋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研讨会旨在激励非洲国家建立与深海海底活动有关的技术能力;增加相关地区决议的参与;鼓励参加此地区的活动;界定和实施非洲大陆架的可持续活动;为非洲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李亚清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5-17

  • 14. 海洋温度升高有上限吗?
    mall
    在海洋表面,由于海洋和大气层的对流引起水温自然上升,导致大气垂直运动强烈,从而产生雷暴。 随着特定区域的海水温度升高,对流将水分向上拉入大气层并形成云层。这些云层阻挡了到达海洋表面的阳光,从而使海水冷却。当海面温度升高至26°C(79°F)左右时,上述过程开始发生。 小面积水域可以在短时间内变得非常热,但这并不意味着海洋整体变暖,所以我们需要考虑区域或者更大尺度的变化和月平均值变化。目前,在上述尺度范围内,海洋表面温度可以上升的极限约是30°C(86°F),然而热带区域中的几个地区可以达到31°C(88°F )。 全球海表面的温度和海洋的总体平均气温正在上升,因为太阳入射热辐射比出射热辐射稍微多一些。这种热能的不平衡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超过90%的能量储存在海洋中。 科学家们认为在目前气候条件下,海洋温度升高的极限为30°C,但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极限温度可能会随时间而增加。一些科学家预测,如果当前的全球变暖趋势继续下去,到2100年之前,海洋温度可能上升2°C(3.6°F)至5°C(9°F)。 (傅圆圆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8-03

  • 15. 海洋科技快报2019年第18期
    liguiju
    项目规划 英研究人员加入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移观测站 美国举行听证会讨论消除海洋塑料污染 国际资讯 研究表示大西洋环流受热带印度洋变暖趋势的影响 Nature:研究发现格陵兰岛冰块融水径流进入海洋 研究进展 德州农工大学团队发现珊瑚礁生态系统发展的新途径 研究测量珊瑚从狩猎活动补给的营养量 科学家利用CLOC提高浅海附近动植物研究的水下可见性 珊瑚如何帮助其后代应对海洋变暖 研究结果表明黑线鳕幼虫利用地球磁场向西北方向定向

    发布时间: 2019-10-10

  • 16. 美国海产品进口出新法律,改善全球海洋保护
    马丽丽
    美国海鲜进口再出新限制,将要求海鲜要按照美国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相关规定进行捕捞收获,这可能显著有益于全球范围内的海洋保护。在讨论会上,Rob Williams等人对这一行动的影响和面临的挑战做了相关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产品进口国,接受来自120多个国家的海洋产品。最好情况下,这些国家将遵守规定,海洋物种也将得到很好的保护;而最坏情况下,这些国家可能因无法出口到美国而遭受经济上的损失,而选择不遵守相关规定。 这一新的法律将在2017年1月1日生效,将禁止故意伤害海洋哺乳动物进行的捕鱼活动,并且还要求误捕限制那些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可持续的范围内。然而,作者警告说一些国家可能会选择不遵守,且许多发展中国家可能由于缺乏监管和执法能力而无法遵守这一规定。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Williams等人敦促国际社会支持经济脆弱国家的能力建设工作。拉丁美洲小国家和大多数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最有可能是难以满足这些新规定的国家。作者表示,这一法规的遵守需要从国家自身内部驱动,但外部的支持和资金可以增加成功的机会。监测某些海洋物种的丰度也是这个法律的一个重大挑战 (马丽丽 编译)

    发布时间: 2016-12-28

  • 17. 海洋科技快报2019年第19期
    liguiju
    项目规划 美国新财年科研机构拨款情况 美国NOAA10月份相继宣布多项海洋研究项目拨款 国际资讯 EurOCEAN 2019会议报告 新展览展示了蒙特利湾国家海洋保护区的声音景观 英国研究人员绘制苏格兰珊瑚礁区域海床图 研究进展 PNAS:病毒是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调节者 利用机器学习发现海洋甲烷排放主要集中在浅水区域 阳光比预期更快地降解聚苯乙烯 新研究揭示浮游生物在海洋碳储存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和禁止捕捞对珊瑚礁抵抗力起相反作用

    发布时间: 2019-10-24

  • 18. 海洋科技快报2019年第1期(总第40期)
    海洋科技快报编辑组
    本期目录 项目规划 国际海洋科学家联手促进珊瑚恢复 德国投入870万欧元研究海洋最富产区 国际资讯 警惕深海“淘金热” 科学家提出重建全球海洋温度历史变化的方法 研究进展 Nature:融化的冰盖将大量甲烷释放到大气中 Science:海洋变暖的速度可能比预想的更快 Science:太平洋拥有长久记忆力 海洋深处正在降温 新型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浮游生物 海洋生物对海洋变化的适应性研究 海藻养殖的生物种植保护

    发布时间: 2019-02-11

  • 19. 科学家们揭示为何飓风屡屡放过美国
    罗维
    最近,一篇《Nature》上的文章解释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持续阻止飓风登陆的“保护墙”。在大西洋沿岸,存在偏低的海洋温度以及能使风快速改变速度和方向的垂直风切变。研究显示,在上述条件下强飓风会逐渐减速。 近些年来,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化也使得全球海平面温度有所上升。然而,这种变化并不是均衡地影响每一个地区。大西洋中部的温度急剧上升导致了飓风的形成,而大西洋沿岸的温度还是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情况下。大洋中部高的海平面温度将使得该区域飓风数量明显增多,就如同气候变暖对全球降水格局的影响一样。这些飓风大多严重袭击了加勒比海岛们,却让美国毫发无伤(比如2016年的马太飓风)。上一次袭击美国的三级飓风或者保持风速至少在111英里每小时的飓风还是2005年的威尔玛飓风。 正如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研究中心(NOAA)研究人员,也是此次发表文章作者詹姆斯?科辛所说的,“当大自然母亲在热带形成更多飓风的时候,她也会试图关上它们靠近美国沿岸的那扇门”,靠近美国沿岸的强飓风正是被这道门拒之门外。科辛说,此次最新被揭示的这一现象对美国来说无疑是好事,但可能并非永久性现象。北大西洋的气候十几年就会发生变化,这意味着保护着美国的低海平面温度和垂向风乱流很容易消失。随着全球变暖的进一步加剧对海洋的深入影响,可能会有更多登陆的飓风袭击美国沿岸地区。 (罗维 编辑)

    发布时间: 2017-01-17

  • 20. 海洋科技快报2020年第21期
    liguiju
    项目规划  美国NSF拨款5300万美元,用于建立全球机器人浮标以监测海洋健康  国际资讯  NOC推进英国海洋科学能力发展 澳大利亚和瑞士签署南极研究计划合作协议  全球科技公司ION加入英国NOC海洋机器人创新中心  研究进展  深海险情:某些海洋哺乳动物可能会通过废水感染COVID-19  基因组数据揭示珊瑚物种的形成和适应过程  eDNA分析方法揭示深海鱼类多样性  Nature:登陆飓风随着世界变暖正缓慢衰变  PNAS:新研究揭示上新世深水气田甲烷大量排放的证据  研究揭示河流热量流入对北极气候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0-11-26

  • 21. 深海极端环境发现不同寻常的微生物群落
    mall
    日本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所(JAMSTEC)的AsahikoTaira发现,由地幔岩石蛇纹石化而产生的高碱性泉水中存在不同寻常的微生物群落基因组。 2011年和2012年,研究人员于加州北部的Cedars采集样本,此地的蛇纹岩化十分活跃,水与橄榄岩等超富地幔岩石发生反应,生成一套新的矿物,包括蛇纹石、超碱性流体、甲烷等,与此同时排出pH11或以上的高碱性液体。这种环境可能在地球早期很常见,因此,蛇纹石化环境被认为是早期微生物生存的条件。 根据对样本微生物的基因组分析,科学家在恶劣地质条件的泉水中发现了微生物的基因中有史以来最小的基因组。此外,尽管深水食源泉中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主导,但宏基因组和基因组草图数据并没有包含细菌类型的ATPase基因;它们要么是有一种古细菌的ATPase,或者根本就没有可识别的ATP酶。这么一组古老而高度保守的酶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分布。这一现象不是由于pH的原因,因为在Cedars附近浅海海水区域存在一个嗜碱菌群落。 在Cedars的深水中,检测到的微生物在分类学上均被归为Candidate Phyla Radiation (CPR),这些微生物细胞和基因组尺寸都非常小,且缺乏独立生命所需的许多基因,因此其生存方式仍然未知。然而,根据科学家对基因组复制率的分析,这些细菌在蛇纹石化环境下的地下水中活跃地进行着基因组复制活动。这些细胞聚集在矿物颗粒状结构上,在蛇纹石或橄榄岩矿物中这些结构具有类似的元素成分。 以上发现表明,蛇纹石化可能为揭示深层地表环境中的基因、基因组、微生物和群落的进化以及地球早期生命奥秘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成果题为:“Unusual metabolic diversity of hyperalkaliphilic microbial communitiesassociated with subterranean serpentinization at The Cedars”,发表在7月21日的《International Societyfor Microbial Ecology》(ISME)期刊上。 (刘思青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8-03

  • 22. 固氮作用是北冰洋重要的营养来源途径
    mall
    日前,由日本海洋地球科学和技术机构的Takuhei Shiozaki博士主持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北冰洋西部地区存在广泛的固氮作用,但与深度(即光强度)或硝酸盐浓度没有明确的相关性。这种不依赖光照的固氮作用似乎是由非光合细菌引起的,甚至在观察深度100米和冬季黑暗期间仍然发生。 氮是所有生物体生存和生长所必需的,但为了让生物体使用大气中的氮,必须将其转化为铵或其他分子。这种还原作用(下文简称“固氮”)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传统上认为海洋固氮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尽管最新的研究已经记录了寒冷海域存在固氮现象,但对固氮生物体的分布以及氮固定如何促进北冰洋的氮循环却知之甚少。 为了检验该地区的氮营养群落结构,研究人员收集了楚科奇海陆架区和非陆架区的样品和环境数据。结果发现,在北冰洋西部地区普遍存在固氮,这对贫营养水团中的氮供应有显著贡献。而且,不仅在贫营养水团中发现固氮,而且在含有足够氮营养的水域中也发现固氮。此外,北冰洋西部的固氮营养物主要与厌氧细菌有关,而不是热带和亚热带贫营养地区所见的蓝细菌。这意味着北冰洋的固氮并不依赖光,在海洋中层和极夜期出现了固氮作用。 最近由于海冰融化,北冰洋的一些地区倾向于变得更加贫营养,特别是在加拿大盆地,硝酸盐供应正在减少。在这些地区,固氮可能在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此外,北冰洋的固氮可能是更深入了解全球范围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 生物固氮是海洋固定氮的主要来源,而海水氮损失则通过反硝化作用促进,反硝化是将氮从水中去除的过程。尽管之前普遍认为,固氮造成的氮增加和反硝化造成的氮损失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保持平衡,但最近的研究显示,海洋反硝化速率远高于固氮速率。其原因可能由于某些观测地区(包括北冰洋在内的)被低估从而造成低固氮率。Shiozaki博士说:“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北冰洋的固氮情况,我们需要在范围更广的地区进行全年观测。” (傅圆圆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6-26

  • 23. 伯利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研究
    mall
    2018年10月29日,英国国家海洋中心(NOC)的科学家们在伯利兹开展了一项多学科野外工作项目,旨在通过描述土地使用管理变化对沿海环境的影响。 这是一个由英联邦海洋经济(CME)项目资助的合作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Claire Evans博士提到,陆地上发生的事情会影响到海洋。这个项目将提供关于这些影响的最好的数据以支持伯利兹决策者管理自然资源。例如,木材种植可以为地区带来巨大收入,但如果它导致更多的淤泥被冲入河流和海洋,反过来又会导致珊瑚礁的死亡,而珊瑚礁是旅游业的一大资产,从而木材种植所带来的盈利可能是虚假经济。 目前已规划的活动包括在原始自然环境中采集的河水样本与在土地使用模式发生变化的地区(如水坝或森林砍伐)中河流的样本。这将帮助决策者了解这些土地使用变化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为了评估土地使用变化对沿海海洋的影响,研究小组将使用无人智能船进行水质采样。这艘智能船是集装箱式自主海洋环境实验室的成套海洋设备的一部分,其中还包括一辆微型遥控车辆(ROV),可用于直观地评估海洋质量变化对该地区珊瑚礁健康状况的影响。国家海洋局还与当地合作,在战略位置安装自主监测基础设施,以描述海洋酸化、营养物质和氧气水平等海洋状况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增加珊瑚礁的压力。 (刘思青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11-23

  • 24. 挪威西海岸海洋塑料垃圾威胁海洋鱼类生存
    zhoubz
    近日,一头柯氏喙鲸在挪威西海岸搁浅,动物保护部门被迫对其实施安乐死。研究人员在解剖这头柯氏喙鲸时发现它的腹中塞有大量塑料制品。据报道,这头柯氏喙鲸在挪威西部城市卑尔根附近的索特拉岛海岸搁浅,当地消防人员多次把它送回深水区,但是它仍不断游向海岸并搁浅。 动物保护部门专家发现这头柯氏喙鲸病情非常严重,最终决定对其实施安乐死。这是首次有记录在挪威海岸发现柯氏喙鲸。研究人员决定对这头重达2020公斤的柯氏喙鲸进行解剖,并计划把它的骨架放在卑尔根大学博物馆展出。 参与解剖工作的卑尔根大学动物学家利斯莱万德说,这头柯氏喙鲸的腹部塞满塑料制品,包括30个塑料袋和其他一些小东西,其消化系统内没有食物,几乎全被塑料颗粒堵住。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是当前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美国《科学》杂志曾发表文章称,每年有约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如果国际社会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到2025年,海洋中塑料垃圾总量将达到约1.55亿吨。 (吴昊 编辑)

    发布时间: 2017-02-16

  • 25. 利用海洋菌株从木质素中制备功能化学品
    陈春
    据日本海洋科技中心近日发布的科研新闻称,本机构海洋生物研发中心Yukari Ohta教授团队在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从海洋菌株里衍生得到的多种酶成功地从天然木质素中制备出了苯丙酮单体。 木质素在非可食生物量中常见的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石化替代原料。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生物质作为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Yukari Ohta研究团队首次从天然木质素中利用酶成功制备出的化合物命名为苯丙酮单体,迄今为止尚未研究过关于它的用途。而且在此制备方法基础之上,还通过一些简单的化学方法将其转换为生物塑料、医药和化妆品等功能化学品。活体细胞及其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有望成为工业生物技术新的学科方向。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ChemSusChem。 附图1:木质素模型二聚体制备GHP和SHP的酶促级联反应式 附图2:木质素酶法制备苯丙酮单体的过程 (陈春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1-17

  • 26. 海洋环流可能会减少日本鳗鲡数量
    mall
    由日本海洋地球科学和技术机构(JAMSTEC)的Yu-Lin Chang博士和Yasumasa Miyazawa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与日本大学合作研究了海洋环流对西北太平洋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数量减少的潜在影响,重点讨论了风向改变所产生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过去二十年海洋环流的变化影响了日本和台湾的幼鳗捕捞量,每年减少约5%。 日本鳗鲡产于西北太平洋区域,北赤道流(NEC)与西边界流、黑潮北部交汇的上游。近年来,由于人为因素和海洋大气因素,日本鳗鲡的捕捞量一直在下降,但原因尚未确定。 为研究洋流变化对日本鳗鲡数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应用数据同化海洋环流模式(日本海岸海洋可预报性实验2,JCOPE2),对1993年至2013年期间的数据进行再分析。然后,对在北赤道流(NEC)产卵区释放的虚拟幼虫(V-幼虫)的扩散,包括它们的游泳行为和由洋流输送引起的移动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尽管年际波动,日本南部的V-幼虫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此外,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特别是对于台湾西部和日本地区,V-幼虫向东亚的弥散现象减少,同时,移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由于NEC的减弱和产卵区附近南亚表层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v-幼虫倾向不是像90年代那样进入黑潮并向东亚移动,取而代之的是进入南部地区。 Miyazawa博士认为,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环流对幼鳗捕捞量下降的趋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实际的鳗鲡幼苗迁徙模式仍然不确定。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如生物因素和人口动态的变化,以及运用更复杂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傅圆圆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5-11

  • 27. NSF授予由WHOI领导的研究组织继续执行海洋观测行动
    mall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宣布,它已授予学术和海洋研究联合组织一项为期五年、价值2.2亿美元的合同,以运营和维护海洋观测计划(OOI)。这个联合组织由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领导,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OOI设施委员会提供指导,涵盖华盛顿大学(UW)、俄勒冈州立大学(OSU)和州立大学罗格斯大学和新泽西州大学。每个机构将继续运营和维护其目前负责的OOI部分。 此外,WHOI将作为新的OOI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所在地。项目管理办公室是WHOI在OOI整体运营中的新角色,将直接向NSF报告,并将对项目进行高层次的监督和财务管理。此外,该办事处将与其他伙伴机构协调,为每个阵列单独和整个网络确定年度优先事项。 OOI是一个先进的综合科学平台和传感器系统,可测量大西洋和太平洋沿海和开阔海域从海底到海平面的物理、化学、地质和生物特性和过程。该设施旨在解决有关地球-海洋系统的关键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变化、海洋酸化、板块地震活动和海底火山以及碳循环等,目的是更好地了解海洋和我们的星球。所有OOI数据均可在线免费获取。 OOI于2009年正式启动,当时NSF与海洋发展领导联盟(COL)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以支持OOI电缆、沿海和全球阵列的建设和初期运营。OOI的成立代表了几十年前开始的工作的顶点,当时20世纪80年代的海洋科学家设想了海洋中的一系列观测点,这些观测点将全天候实时和近实时地收集数据并提高科学性。且能够观察复杂的海洋学过程,这些过程在数秒至数十年的时间范围内发生和演变,空间尺度从英寸到英里不等。 OOI目前在海底、系泊和自由浮游平台上支持500多种自主仪器,这些仪器在定期的、基于船舶的阵列站点探险期间提供服务。每种文书的数据都传输到岸上,全世界的用户都可以免费获得。WHOI还将继续运营两个全球规模阵列和沿海先锋阵列。先锋阵列横跨大陆架上的持久海洋前沿和新英格兰南部的斜坡,这是一个动态区域,复杂的物理过程控制着海岸和深海之间的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的交换,这对沿海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影响。其中一个全球站点位于格陵兰以南的Irminger海,这是全球海洋环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位置,被称为“伟大的输送带”。另一个全球站点位于东北太平洋的“Station Papa”,是自1949年以来持续科学观察的重点,是进行密集的多学科研究以提高对海洋酸化等关键海洋过程理解的重要场所。 (李亚清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9-29

  • 28. 研究表明目前大西洋环流处在过去1600年内的最低点
    mall
    由伦敦大学学院(UCL)和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WHOI)领导的最新一项研究证明,全球海洋环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自19世纪中期以来已经不再以最高强度运行,目前处于过去1600年以来的最弱点。如果该系统继续减弱,可能会影响从美国、欧洲到非洲萨赫勒的天气模式,并导致美国东海岸海平面更快上升。 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大西洋环流起着关键作用。不断移动的深水循环系统有时被称为全球海洋输送带,它将墨西哥湾溪流水送到北大西洋,在那里向大气释放热量并使西欧变暖。较冷的水然后下沉,一直流到南极洲,最终流回墨西哥湾。 WHOI高级科学家Delia Oppo博士提到,这项研究首次综合分析了海洋沉积物记录,表明大西洋翻转环流的减弱开始于小冰期结束时,这是一个长达数世纪的寒冷期,持续到大约1850年。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于自然《自然》(Nature)上。 伦敦大学学院兼WHOI附属组织的高级讲师David Thornalley博士认为,随着北大西洋在小冰期结束时开始升温,淡水扰乱了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北极海冰、北极周围的冰盖和冰川开始融化,形成一股巨大的自然水流涌入北大西洋。这大量的淡水稀释了地表海水,使其更轻,沉没能力更低,从而放慢AMOC系统。 为了调查过去的大西洋环流,科学家们首先检查了经深海流沉积的沉积物粒度;颗粒物越大,水流越强。然后,他们使用各种方法在温度受AMOC强度影响的地区重建近地表海洋温度。 Thornalley提到,综合起来,这些方法表明,AMOC在过去150年中已经减弱了大约15%到20%。根据雷丁大学高级研究科学家、本研究共同作者Jon Robson博士的说法,这一新发现暗示了当前全球气候模式存在差距。北大西洋的环流比以前想象的要多得多,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为什么模型会低估观察到的AMOC减少。这可能是因为模型没有活跃的冰盖数据,或者也许有更多的北极融化现象没有被预估,因此进入系统的淡水量比目前估计的要多。 由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Levke Ceasar和Stefan Rahmstorf领导的另一篇《自然》(Nature)文章也对这一相同问题进行了探讨,其研究着眼于气候模型数据和过去的海面温度,揭示了自1950年以来AMOC一直在更加迅速地减弱,以回应最近的全球变暖。这两项新研究共同提供了补充证据,证明目前的AMOC特别薄弱,既提供了长期观点,又详细了解了近期的年代际变化。 Thornalley认为,AMOC在小冰期结束和近几十年这两个时期的减弱,其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变暖和融化的时期。由于持续的二氧化碳排放,预计未来将继续变暖和融化。Oppo也对此表示同意,但是他们都指出,就像AMOC过去的变化让他们感到惊讶一样,未来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直到最近,人们才开始认为AMOC在小冰河期较弱,这些表明相反结论的新研究,再一次强调我们需要提高对这一重要系统的认识。 (於维樱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5-11

  • 29. 科学家首次测量海洋贝类的除氮量
    zhoubz
    科德角及其群岛上的贝类不仅是美味的食物,还可以帮助清理该地区由于过量氮而退化的水域。虽然氮对所有植物和动物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池塘和水道中,由肥料径流和化粪池导致的过量氮会给藻类生长提供原料并导致氧含量较低。 贝类(如牡蛎等)是有效的氮过滤器,它们通过吸收氮供给壳和自身组织的生长。然而,由于缺乏特定区域的数据,贝类能在当地水道中清除多少氮,以及清除量如何随地点或季节而变化都不得而知。Woods Hole Sea Grant、科德角和马什皮自然资源部的一项新研究首次提供了科德角水域的贝类除氮综合测量。目前该研究项目专门服务于当地政府,以便获得准确的数据。 在2012年实地调查期间,研究小组从科德角地区的各种水体中收集了野生和养殖的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以及硬壳蛤蜊(Mercenaria mercenaria)的样品,分析其存储在壳和组织中的氮含量,以表示采集时的除氮量。研究人员发现单个牡蛎平均氮含量为0.28克,略高于单个蛤蜊的平均值—0.22克。野生牡蛎和生长在池塘底部的牡蛎平均氮含量为0.32克,比养殖笼中的牡蛎氮含量高。氮含量随季节而变化,秋季收集的贝类含有更多的氮,因为牡蛎和蛤蜊会在秋季为过冬做准备。 一般来说,人们可以安全食用这些摄入过量氮的贝类。在帮助城市达到减氮目标方面,贝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们可以替代昂贵的废水处理系统或任何类型的污水管道,而且除氮效率高。一只成年牡蛎每天可过滤高达50加仑(约190升)的水,而大型蛤蜊一天可清洁24加仑(约91升)水。综上,虽然贝类是一种有效的工具,但据研究人员强调,这仅能作为长期解决水道过量氮问题的工具之一。 (李亚清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2-16

  • 30. “人类世”珊瑚大规模白化的时间和空间模式
    liguiju
    热带珊瑚礁系统正过渡到一个新时代——“人类世”(Anthropocene),在这个时代里,白化现象反复发生的时间间隔很短,珊瑚礁无法得到完全恢复。这项研究分析了1980-2016年间全球100个珊瑚礁地区的珊瑚白化记录。研究表明,从1980年以来,相邻的严重白化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逐渐变短,目前只有6年。 这项研究重新编译了54个国家的300次珊瑚白化事件在36年间的复发历史,通过使用标准化的方案来检查白化事件的复发时间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珊瑚礁已经进入了以人为主的新的“人类世”时代,更为严重的是,白化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迅速接近不可持续的水平。从时间尺度上来说,过去四十年中,严重白化事件的复发年数减少了五倍,即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每25年到30年一次,下降到2016年的每5.9年一次。 另外,分析表明白化事件复发的空间模式已经从1980年之前存在极少甚至不存在大规模空间尺度的珊瑚白化事件,转变到1980年代开始,因当时全球变暖增加了强厄尔尼诺事件的热应力,从而导致的全球性白化事件。而且,大西洋西部比其他地方更早开始变暖,导致更早发生珊瑚白化:1998年之前大西洋西部平均每个地点发生4.1次事件,而其他地区则为0.4到1.6次。 在未来数年和数十年间,气候变化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加剧珊瑚礁白化事件的数量,并持续压短每次事件之间的间隔。即使生长最快的珊瑚物种,也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才能恢复生长,而形成完整的生物组合系统,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未来珊瑚礁的生长状况,以及它们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系统服务,将严重依赖于全球碳排放轨迹和在下一次白化事件发生之前,通过管理当地影响因素,建立抵御高频白化发生的能力。 (刘雪雁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2-05

  • 31. 北极研究分析网站—ARMAP
    mall
    北极研究测绘应用网站(ARMAP)刚刚发布了一个新的改进版本,该版本增加了以下功能: 1. 可查看自1997年以来,由NSF和17个其他机构资助的2700多个项目的物流基础和细节,了解由美国资助的北极研究项目情况(如谁在哪里做什么研究?)。 2. 在具有更多信息链接的周期底图上浏览项目地点。 3、可按照学科、基金机构、项目、项目名称、调查员姓名、地区、年份等进行搜索和筛选。 4. 查看相关地图层,如船舶轨道、研究天文台和医疗设施。 5. 使用ARMAP阅读器进行科学规划、物流协调和协作等。 ARMAP与相互联系的项目数据生命周期配套,重点是Web地图应用程序、各种科学层次、文本搜索工具、总结动画、分层ISO元数据以及交互操作的Web服务等信息。新版本的阅读器基于HTML5和JavaScript,改进了搜索和过滤功能,可以实现洁净、快速和现代化的用户体验。 “北极观察员”(the Arctic Observing Viewer)的一个配套应用程序涵盖了超过13,000个具有数据链接的特定监测站点。在程序内可查询到研究项目资助的资金、研究结果和其他相关的具体研究细节。 如果想体验ARMAP的新版本,可以访问:http://armap.org。 (李亚清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6-20

  • 32. 大堡礁棘冠海星的治理取得重大突破
    mall
    澳大利亚大堡礁第四次棘冠海星爆发始于2010年左右,爆发的海星食用珊瑚成为了珊瑚礁危机的主要原因,此次疫情沿着大堡礁向南延伸至汤斯维尔,预计将继续向南流动。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在大堡礁棘冠海星的治理中取得重大突破,开发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来检测食用珊瑚的有害生物DNA,方法改进了对珊瑚礁有害的生物的早期监测,管理者能够更好更快的控制有害生物爆发。 研究人员过去三年始终致力于检测浮游生物中海藻幼虫基因探针的开发,并且不断调整和修正,使其对监测成年棘冠海星更为灵敏。目前的技术不能监测到棘冠海星的早期爆发,主要是因为只能由潜水员在礁石上进行实地调查,一旦监测到疫情时,棘冠海星已经处于爆发阶段,因此监测结果耽误了人类进行早期干预的时间。过去的标准监测技术仅能识别珊瑚礁大约5%的害虫,而此种新方法利用了数字微流体PCR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并监测到是否存在更多有害生物的数量,可以计算珊瑚礁海水样本中的基因拷贝数。 最近在大堡礁11个取样点上使用探测器取样,发现正在遭受棘冠海星爆发的地方可以检测出相应DNA。相比之下,棘冠海星已经爆发后的珊瑚礁中未监测到棘冠海星DNA,说明棘冠海星DNA主要来自于爆发前。 文章发表在2018年9月12日的《Coral Reefs》杂志上,文章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00338-018-1734-6。 (鲁景亮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9-29

  • 33. 科学家揭示患病珊瑚的免疫应答
    mall
    由于气候变化,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珊瑚流行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在不断增加。珊瑚数量因疾病爆发而面临快速下降,因此,了解染病珊瑚的免疫反应非常重要。2011秋季,佛罗里达群岛首次发现一种新的八齿珊瑚属Eunicea病,被称为Eunicea黑色疾病(EBD)。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患病珊瑚中的强烈免疫反应与生长和繁殖相关基因的低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UTA 副教授Laura Mydlarz认为,该研究指出了一个生态相关的潜在权衡问题。如果珊瑚在积极对抗疾病时减少细胞生长和繁殖,则会影响物种和珊瑚群落的恢复力。本月在《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表明,转录分析为染病加勒比珊瑚的晚期免疫应答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人员对感染Eunicea黑病的Ecuneula Culula的三个健康和三个患病标本的完整转录组或表达基因分别进行了分析。患Eunicea黑病的珊瑚很容易被已感染组织的黑色外观所识别。患病的珊瑚在刺激、免疫应答和生物粘附过程中共同作用的基因组中表现出更高的活性,这些基因通常参与细胞向疾病区域转移的免疫应答。同时,与细胞生长和细胞维持相关的基因活性降低。Mydlarz认为,感染期间潜在的交换可能会通过减少生长和繁殖来抑制珊瑚礁生态系统爆发后的恢复。这些发现强调了在评估疾病爆发对生态系统影响方面考虑珊瑚死亡等多方面因素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计划继续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以提高我们在不断增强的疾病和气候变化压力下预测珊瑚群落趋势的能力。 (王琳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6-26

  • 34. 海洋科技快报2018年第1期-总第25期
    海洋科技快报编辑组
    本期目录 项目规划 五角大楼仅采取有限措施应对海外基地气候变化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将获得三百万美元资助用于海洋技术的开发和部署 国际资讯 人工智能揭开水下秘密 英国国家海洋中心利用海洋机器人监测深海鲸鱼 研究进展 地球上最大的滑坡发生在海底火山 南极东部冰盖的形成和长期不稳定性研究 利用基因“条形码”量化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群 研究表明南开海槽浅低频地震带与增生楔前缘低速带有关 神秘的深海新物种揭示早期动物的进化 研究人员发现具有高铁转化能力的发光海肠

    发布时间: 2018-01-05

  • 35. 美国马里兰州将建两个海上风力发电场
    mall
    马里兰州能源监管部批准了两个将建在海岸线上的海上风力发电场。 据马里兰州的公共服务委员会介绍,该项目由美国风能有限公司和箭鱼近海能源公司合作,将在14英里海岸线上布设77台风车,预计产能为368兆瓦特。在美国水域上,这将是继去年罗德岛州建立拥有5台风车的布鲁克岛风力发电场之后,第二个和第三个投入实际使用的海上风力发电场。 马里兰州公共服务委员会主席Kevin Hughes在声明中说:“我们将尽全力保证这次的决定能够在最少纳税费投入下为马里兰州带来最大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保护价值。”在同一份声明中,公共服务委员会委员Michael Richard表示:“我相信这个决定将为马里兰州带来无限机遇,促使我们使用的能源达到清洁、可再生的目标。同时,要求项目执行者履行承诺,创造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增长。” 公共服务委员会的批准允许两个能源公司以每兆瓦特时131.93美元的价格出售20年可再生能源信贷。另外,居民用电率预计会因此项目以每个月1.4美元的速度增长。 马里兰州旅游胜地—大洋城的官员一直非常关心风力发电项目的计划,担心风车的布设会影响景观,损害当地旅游业,并一直希望风车能远离海岸,且越远越好。大洋城市长Rick Meehan对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表达了他对此项目的担忧:“依我看来,这个项目对旅游景观的影响将远远超出预期,只要一有机会,我们一定会提议重新调整风车的布设位置,让它们离海岸更远。” (罗维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6-05

  • 36. 英国最先进的极地考察船建造已阶段性完工
    mall
    7月14日,129米长、10000吨重的RRS Sir David Attenborough船体首次被投放到默西河中,准备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并计划于2019年投入运营。这艘极地研究船由英国造船与工程公司Cammell Laird建造并由英国南极调查局运营。这艘研究船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最大的民用船舶,也是英国政府对极地科学的最大投资。 能源与清洁增长(Energy & Clean Growth)国务大臣Claire Perry的发言人说:“RRS Sir David Attenborough将使用尖端技术监测极地活动,有助于巩固英国在气候和海洋研究前沿的地位。” “一个多世纪以前,英国开始探索南极,当时南极似乎是一个不重要的空旷荒野。现在我们认识到,两极发生的事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 特邀嘉宾David Attenborough爵士说到,“这艘新的研究船将帮助英国科学家在未来几十年内继续在北极和南极开展重要工作。” 英国研究与创新组织首席执行官Mark Walport教授强调:“RRS Sir David Attenborough将协助世界前沿的研究,帮助解决我们这个时代遭遇的环境挑战,如气候变化和海洋保护。David爵士的工作让全球数百万人了解了这些问题及其影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研究船将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Cammell Laird首席执行官John Syvret 司令说:“RRS Sir David Attenborough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对Cammell Laird团队来说,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我们现在又回到造船联盟的顶级地位,这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刘雪雁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8-09

  • 37. PNAS:颗粒沉降促进海洋微生物群落的垂直联系
    mall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并由原核生物主导着海洋生物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颗粒下沉是一种将物质输送到深海的普遍机制,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一过程是否能够将表层与深海中的原核生物群落多样性连接起来,又是否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尚未可知。2018年7月17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下沉颗粒促进海洋微生物群落的垂直连通性》(Sinking particles promote vertical connectivity in the ocean microbiome)对该过程的作用进行了论述。研究表明表层和深海原核生物群落之间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洋元群落”(oceanic metacommunity ),其中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下沉颗粒的运输来实现。这种由下沉颗粒介导的垂直扩散是深海原核生物群落形成的动力来源。 在海洋光层中形成的有机颗粒的沉降是将表层碳输送到深海中的主要形式。下沉的颗粒物非常适宜海洋微生物定殖,暗示着下沉颗粒可能在沉降过程中将表层微生物群落转移到深海层中。研究人员通过对16S rRNA基因的Illumina测序来探索海洋微生物组的垂直连通性,一方面表征出与颗粒大小尺度相关的海洋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另一方面检测微生物群落在位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等不同地区站点的从海平面到水下4000米的群落组成变化。研究发现,在深海中最丰富的原核生物也存在于海洋表层中,并且这种垂直的群落连通性似乎主要通过大型沉降颗粒来实现。因为在整个水体里的大沉降颗粒中的微生物群落具有最高的系统发育相似性,而不依附于沉降颗粒的微生物群落则在垂直水平分布上相对孤立。研究进一步发现,在表层水中发生的微生物定殖沉降颗粒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海洋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该研究发现全球海洋微生物组在整个水体中表现出强烈的垂直连通性。并阐明了这种连接是通过颗粒沉降将定殖其上的表层群落引入深海,突出了沉降颗粒作为微生物运输载体的驱动作用。但是沉降颗粒的组成和下沉率的变化又会如何影响深海群落?又或者,沉降后的微生物是否会回到表层海洋,是否可能存在将它们带回表层的分散机制?这些将是科学家们未来关注的重点。 (刘晓琳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8-09

  • 38. 英国深海海底矿床勘探新项目
    mall
    由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资助、国家海洋学中心(NOC)的 Bramley Murton 教授主持的“ULTRA 项目”,旨在通过提高深海海底矿床勘探效率,减少采矿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深海矿床可为新兴技术(如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提供重要的新金属。许多沉积矿床由海底温泉形成,其中绝大多数都位于海洋沉积物覆盖层之下。目前地质学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这些矿床中是否仍含有贵重金属,而这些矿物自数千年前在地壳下形成后已经溶解,还是更加聚集? 为解决上述问题,“ULTRA 项目”将利用机器人钻机挖掘矿床,生成三维矿床图像,并使用邻近的海底科学仪器监测钻探的振动。随后,钻孔将被密封,并在一年后抽出密封样品中的流体以测试矿床深部的反应。 这些岩心和流体样本将揭示深海海底矿床的组成和结构、海底流体通道、围岩蚀变以及其金属矿物的保存过程。通过利用这些信息可确定贵重金属在矿床中的位置,并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矿对海底及其周边环境的干扰。 ULTRA项目是 NOC海底资源研究的一部分,其合作单位包括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南安普敦大学、卡迪夫和利兹大学、加拿大纪念大学、牛津博物馆、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所、鹦鹉螺矿物公司、俄罗斯海洋地质和矿产资源研究所(VNIIOkeangeologia)和英国SMD公司。 (刘雪雁 编译)

    发布时间: 2019-01-04

  • 39. 研究发现到2300年全球海平面可能上升50英尺
    mall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温室气体仍然大量持续地排放,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会很不乐观: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将上升近8英尺,到2300年将会上升50英尺。该研究结果已发表于《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期刊。 自本世纪初以来,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约0.2英尺。在中等程度的排放情况下,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将上升1.4-2英尺;到2150年,上升2.8-5.4英尺;到2300年,上升6-14英尺。研究称世界上76亿人口中有11%生活在海拔不到33英尺的地区,海平面上升对世界各地的沿海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威胁。 海平面的上升因地点和时间而异,科学家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案来重建过去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趋势。但是未来几十年里,即便采取不同的措施,全球平均海平面将上升6-10英寸,不太可能上升超过18英寸。罗格斯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的教授Robert提到,关于过去和未来海平面的变化,我们已经了解很多,虽然有很多不确定性,但这些不确定性并不是我们忽视挑战的理由。精准描述已知的和不确定的事件,对于管理海平面上升对世界各地海岸的风险至关重要。 科学家们利用来自新泽西州大西洋城和新加坡的案例,通过对过去海平面变化的重建,更好的预测未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讨论了使用科学海平面预测的方法,更精确地预测导致海平面变化的新问题。该研究显示,20世纪海平面上升的很大一部分,包括自1975年以来全球的大部分海平面上升,都与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变暖有关。 (刘思青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10-18

  • 40. 斯克利普斯科研人员开展深海采矿的潜在影响研究
    mall
    斯克利普斯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对深海采矿活动潜在影响的实地研究。他们认为,采矿活动正在向深海推广和发展,应当建立深海采矿的明确指导方针。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全球对某些矿物的需求。很多国际公司和国家政府认为从海洋中提取有价值的矿物(如钴、铜和镍)比陆地开采的成本低。一些正在进行的实地测试中,这些矿物元素的浓度已经足够高,能保证采矿在商业上的可行性。 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物理海洋学家Matthew Alford和麻省理工学院环境动力学实验室主任Thomas Peacock,探讨了海底采矿的潜在成本和效益,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17日的《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上。 在2018年2月的实地实验中,科学家使用斯克里普斯开发的两种新方法对海底开采产生的沉积物羽状流进行了模拟,他们的目标是了解羽状流在海表面和海底之间的水柱中是如何扩散的。通过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可以评估这些羽状流如何影响海洋生物以及其影响距离。 两位科学家认为,国际监管机构制定政策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必须保持与相关专业科研人员之间的联系。Alford提到,海底采矿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沉积物羽状流的作用。使用最新的海洋测量技术和建模,并与海洋生物学家合作,可以帮助确定它们的影响。 监管海洋开采的机构是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科学家建议,政策制定在有限的范围内应该有科研人员和权威机构的参与。此外,这项分析还补充了斯克里普斯研究人员及其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这些研究揭示了近年来深海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日益受到破坏。 (王琳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5-11

  • 41. FishBase:鱼类研究数据库
    郭琳
    据统计,FishBase数据库每月有超过50万的访问量。FishBase是全球最大的海洋生物门户网站。该门户网站于1998年建立,至今仍在不断的更新和扩展,研究人员及公众均可自由使用该网站。该数据包含超过3.3万个物种,逾30万个物种名和近6万张图像。建立该数据库的倡议是由国际海洋生物研究人员发起的,28年前在德国赫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所(GEOMAR)建成。你想知道在哪里能找到Gadus morhua?你不知道这是什么?不知道也是正常的,因为这是鳕鱼cod这一物种的科学命名。不论以哪个名字在www.fishbase.org网站进行查询,均可给出大西洋鳕鱼这一物种的全面信息,对于其他33000物种而言亦是如此。 该项目的创始人之一,GEOMAR的Rainer Froese博士解释说:“FishBase的本质是一个科学项目。”该项目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95年发布了第一张CD,1998年上线了第一版的FishBase数据库。Froese博士继续说:“当时的数据库约有15000物种,每月大概2000访问量,主要是来自于研究人员。”如今,该门户网站记录的物种数目已经显著增多,并增加了有关生长、饮食、繁殖及来源于文献资料的其他关键要素的信息,研究人员已不再是门户网站的主要用户。Froese博士表示:“所有人都在使用FishBase网站,无论是渔民、钓鱼者、学生、记者还是鱼类爱好者。”自2000年以来,FishBase一直由一个国际团队管理,其中也包括来自GEOMAR的代表。这些数据主要由来自菲律宾的专家团队输入,得到了全球科学家的支持。如今,FishBase提供 20余种语言的版本,可在全球范围广泛使用。 FishBase的未来在何处?Froese博士说:“每年有数百种新的鱼类物种被描述,另有许多新研究发表,因此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此外,Froese还审慎的表示,希望能开发可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版本,但就目前的情形而言还无法实现,因为FishBase主要是由研究项目和捐赠资助。在科学界,该项目受到了广泛的认可:2017年初,它被列为鱼类和渔业期刊引用最多的出版物第四名。 (郭琳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1-17

  • 42. 《蓝色未来:中美海洋合作的机遇》
    mall
    美国进步中心(The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2018年5月21日发布报告—《蓝色未来:梳理中美海洋合作的机遇》,通过美中海洋对话确定了两国在海洋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途径。 美国和中国在海洋保护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全球海洋和海岸带资源受到过度捕捞、污染和无度攫取资源的威胁,海洋健康指数急速下降,已经达到危急水平。中美两国作为最大的海洋利益相关者,对海运贸易、沿海城市的经济活力、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生产和消费都有着极大的依赖,因此全球海洋健康的退化给两国带来了新的、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安全风险。 然而海洋也为两国扭转这一趋势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既往经验证明,海洋环境可以通过合理管理得以恢复和重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中国有能力和责任召集其它国家来共同应对这一涉及全球共同利益的问题。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上,中美双边协议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边气候协议的签署奠定了基础。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海洋保护领域。如果美国和中国能够制定一个共同的行动议程,那么其他国家也将效仿。 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2018年内,中美关系的演变将使得双方改变世界的合作愈发困难。就美国方面而言,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专注于贸易和朝鲜问题,其他所有问题都难以进入政治议程。该政策优先处理美国的近期问题,而不利于在包括海洋等更广泛和长远的其他问题上寻求和扩大双边合作,虽然中美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而且中国也越来越有能力为全球共同利益问题贡献力量。尽管美国和中国政府在一些困难议题上存在分歧,两国的专家在非政府层面上有机会联合起来,努力为未来在诸如海洋保护等更广泛问题上的合作奠定基础。 这正是“蓝色未来”对话要实现的目标。尽管中美在海洋领域的合作有着巨大的需求和潜力,但海洋问题仍然在两国关系中属于相对冷门的部分。两国的官员在2015年和2016年的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中专门讨论了海洋合作问题。这些初步讨论引发或延续了一些高层协议,包括南极罗斯海的海洋保护区,以及对抗不可持续的海洋捕捞、污染和垃圾的努力。然而迄今为止,中美政府对两国在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利益的讨论仍停留在表层,需要更多的工作来明确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和分歧,以及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首要任务。 2017年度论坛汇集了四个关键领域的专家:全球渔业政策;蓝色经济;极地问题,包括北极和南极;全球环境挑战。与会者讨论了这些具体问题以及它们对中美两国的交叉影响。 作为讨论的成果,与会者就中美两国如何能更有效地合作提出以下建议,希望为未来的海洋管理科学和政策注入可持续、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精神。 • 培养双边关系。两国海洋政策、海洋科学、民间团体和海洋产业决策者应优先考虑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来建立双边关系。该小组承认,分歧在过去妨碍了这种伙伴关系的建立,但他们也认识到培养合作关系将有利于建立信任和相互理解,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并在未来几年获得较好的效益。 • 加强中国制度能力建设。“蓝色未来”对话的中方与会者指出了开展合作的必要性,以帮助中国在海洋科学相关的领域加强制度能力的建设。发展可持续的蓝色经济。中美两国均应保持开放态度,进一步扩大海洋经济的范围和涵义,增进对基本术语的相互理解。两国的专家可能需要着手起草中英术语对照表,如“可持续捕捞”、“非法捕捞”、“蓝色经济”和“海洋保护区”等。确保信息的清晰性和沟通的有效性,对于达成本报告呼吁的合作,及促进相互理解和获得较好的成效至关重要。 •建立海洋科学合作研究。建立一个专门的、活跃的海洋科学合作项目成果交流中心是极有价值的。在蓝色经济中心和海事联盟等组织帮助下,美国和中国正在牵头在政府会计框架内建立一个海洋卫星账户,将包含尚未纳入两国海洋经济账户的新的创新海洋产业。与会者认为合作应该延伸至生态保护和经济政策分析领域。 • 就海洋问题保持一定形式的政府间对话。当前在中美关系的众多领域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存在积极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就海洋问题而言,保持一定形式的官方沟通至关重要。华盛顿和北京应该考虑发起构建一个专门的平台,作为全面对话的完全独立于现有三大支柱平台之外的第四个支柱—为海洋合作提供更多的政治空间,因为它涉及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 • 创建海洋合作记叙。与会者指出,缺乏关于海洋合作的单独、强有力且连贯一致的记叙是个重大缺陷,严重妨碍了国际政策领域对重大的海洋问题采取行动。因为缺乏这样的记叙,倡导者和科学专家容易将海洋问题碎片化,导致两国政治资本的分散和主要决策者的不知情。 中文版报告全文下载: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bg_recordshow.htm?id=646&parentPageId=1528767775750&controlType=&serverId=108

    发布时间: 2018-06-12

  • 43. 海洋科技快报2021年第6期
    liguiju
    研究报告 板块构造学新观点:转换断层在海床塑造中起着积极作用 海洋哺乳动物正处在保护关键期 技术进展 研究发现北极淡水影响海洋环境和大西洋洋流 气候变化破坏全球土壤碳库的稳定性 海藻营养素对全球食物链至关重要 通过高分辨率海洋模型研究为海龟生长提供更好保护 海上打桩噪声影响长鳍鱿鱼的进食行为 北加州沿海地带海藻林的覆盖面积下降超过95% 基于稳定锶同位素测量方法重建35 Ma以来全球碳循环 科研设施 英国NOC开展合作以提高水下机器人的自治能力

    发布时间: 2021-03-30

  • 44. 海洋科技快报2019年第2期(总第41期)
    海洋科技快报编辑组
    本期目录 项目规划 英机构投资2亿英镑以应对世界级环境挑战 IODP第379次探险:钻探阿蒙森湾冰盖边缘 揭示南极西部冰盖动态 国际资讯 国际团队研究海洋酸化对北太平洋浮游植物铁吸收率影响 AIMS呼吁对偏远的大堡礁进行健康检查 研究进展 美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珊瑚物种消亡会危及幸存的珊瑚 英科学家开发用于检测有害藻类繁殖的“早期预警”系统 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最新研究揭示近岸内波轨迹 亚喀巴湾珊瑚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仍能正常繁殖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珊瑚利用绿光吸引可移动共生藻

    发布时间: 2019-02-18

  • 45. 科学家发现深海珊瑚礁同样受到海洋变暖的巨大威胁
    mall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正遭受海洋温度升高的威胁,而海洋升温是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科学家们经常通过卫星收集海水表层温度数据来预测珊瑚礁群落的温度驱动压力。然而,最新研究表明,仅凭表面测量数据可能无法准确预测深层珊瑚的热应力程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简称SIO)的科学家们运用一种新方法来预测100-500英尺(中光区)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珊瑚所产生的影响。一些科学家认为,在这一深度,海洋变暖对珊瑚所造成的影响比浅水区域的珊瑚小。但是SIO研究小组发现,即使在深海,珊瑚也会时而暴露在热应力作用之下。 研究人员利用长达近20年的数据集(包括海平面的变化、海水表层温度以及介于海水表层和中光区之间的温度),开发了一种预测工具,以确定珊瑚对温度压力的感知能力。研究区域位于太平洋的帕劳群岛附近的三个礁岛。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地球物理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 此外,研究小组还使用了自1999年以来持续记录的珊瑚礁温度测量仪数据集,记录深度为295英尺。观测结果显示,在海水深层,尤其是浅礁的周围,温度愈高珊瑚白化愈加明显。研究人员说,他们希望这些成果可以引发更广阔范围的温度压力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帕劳和其他热带地区的中光区。 SIO小组还针对1970年至2017年帕劳的马拉卡尔港站的每日潮汐测量记录进行分析。通过对海平面和海洋温度数据集的耦合,发现海洋表面的高度是一个强有力的指标,表明海水温度是如何在几十米以下的地方发生变化的。SIO的博士在读生Travis Schramek说:“既然我们已经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观察了这个生态系统,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评估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珊瑚是如何受到压力的,从而能更好地保护它们。” (刘思青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9-11

  • 46. NASA将迎来地球科学实地调查的又一个繁忙之年
    mall
    从夏威夷火山到科罗拉多山顶和西太平洋岛屿,201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们正在踏遍世界各地,研究地球如何变化以及对人类影响的关键科学问题。 现场实验是NASA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卫星观测和计算机模型,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使用该机构的实地数据应对环境挑战,提高我们对地球这个复杂的综合系统的认知。 NASA科学任务局的副主管Thomas Zurbuchen说道,NASA一直在努力拓宽太空研究的边界,推进科学发展并改善世界各地生活。这些实地考察活动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工具,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管理和公众自然灾害预警等问题。 新增调查任务 2017年1月NASA新增了三个新的实地考察活动。科学家准备采用未来卫星将高光谱红外成像仪(HyspIRI)投放到夏威夷上空,用以收集有关珊瑚礁健康和火山爆发及其排放物的机载数据。这个空中实验支撑着一个潜在的HyspIRI卫星任务,研究世界生态系统并提供自然灾害信息。 借助卫星开展未来工作的科学家1月份便从夏威夷启航,负责完成浮游生物、气溶胶、云、海洋生态系统(PACE)任务。他们搭载Falkor号科考船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横跨整个太平洋海域,以监测海洋浮游植物和微观植物类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新测量数据将与现有卫星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并用于为PACE任务做准备。 同年2月,SnowEx机载任务开始飞跃科罗拉多积雪覆盖的森林上空,这是多年来首次确定地球上积雪覆盖区的储水量。 持续调查任务 除了新的实地考察活动外,今年还将继续进行八个地球科学项目。 NASA的大气层析成像(ATom)任务的第二次部署开始于1月份,计划在世界各地飞行28天。 ATom将收集200多种不同气体的测量数据,以及海表面附近7英里高度范围内空气中的气溶胶。其目标是了解短期温室气体(如臭氧和甲烷)的来源、运动和转化,这些气体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者。 大气碳和转移研究。美国(ACT-America)研究小组于1月返回美国东半部天空,继续跟踪大气碳的运动,其目标是更好地了解温室气体的来源和汇集。 NASA正前往北极开展三次实地考察活动。本年3月,格陵兰岛海洋融化(OGG)项目将对格陵兰岛边缘和沿海状况进行第二次冰川高度空中调查,其任务是首次全面了解冰川和海洋的年度变化。 冰桥行动小组(Operation IceBridge)将于3月返回北极,连续第九年测量格陵兰冰盖海拔和海冰范围变化。在秋天,该团队还将开始其在南极洲陆地和海冰的年度测量工作。 为期十年的北极北方脆弱性实验(ABoVE)于去年正式启动,今年夏天将继续其任务中的机载部分,以研究快速变化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地区生态。该小组将运用多样化的仪器来调查该地区的冰冻层、碳循环、植被和水体,调查数据将应用于未来的卫星任务,科学家也将进入现场支持机载测量。 今年NASA将回到太平洋地区开展两项实验。2月,珊瑚礁机载实验室(CORAL)项目小组将继续在夏威夷群岛进行空中和水中调查,以评估面临威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状况。2017年春天,CORAL将针对帕劳、关岛以及马里亚纳群岛其他地区水域开展调研。同年10月,NASA上层海洋地区研究第二盐度流程(SPURS-2)项目小组将返回东部热带太平洋,以回收去年9月安装的仪器,并调查控制盐度变化的海洋和大气过程。 在世界另一边,NASA将回到大西洋开展两场实地调研。气溶胶上云层观测及其相互作用(ORACLES)研究小组将从其纳米比亚基地出发,在今年秋天使用机载仪器开展一系列工作,以探测东南大西洋上空云层与南部非洲植被燃烧释放烟雾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和降雨的影响。北大西洋气溶胶和海洋生态系统研究(NAAMES)小组将开始从事海洋和空气部分的调研工作,在前两年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世界上最大的水华如何产生有机小颗粒并对云和气候产生相应影响的。 (於维樱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2-06

  • 47. 海洋科技快报2020年第16期
    liguiju
    Enable Ginger项目规划 澳大利亚实施世界首个海洋热浪研究项目 澳大利亚科学家提出帮助珊瑚礁应对全球变化的干预措施 国际资讯 NOC最新研究认为大西洋微塑料数量被低估 海洋微生物可能通过与空气污染物相互作用而影响气候 研究进展 UBCO利用计算机建模预测珊瑚礁未来健康状况 WHOI研究显示海洋酸化对珊瑚生长影响显著 研究发现石珊瑚精卵具有相似的遗传功能 基因分型“芯片”技术可促进珊瑚保护工作 德研究显示海水中元素的比例已发生变化 Cannot connect to Ginger Check your internet connection or reload the browserDisable in this text fieldEditEdit in GingerEdit in Ginger×

    发布时间: 2020-09-03

  • 48. 碳酸盐中碘含量对元古代海洋表层氧化还原的影响
    mall
    元古宙时期承载了真核细胞的出现与真核细胞生物多样性的最初记载。与真核细胞生物息息相关的浅海环境氧含量比现如今的氧含量要低,但低多少仍然存在争议。这里,我们通过对浅海石灰岩和白云岩中碘浓度(被氧化的含碘物质)的测量,首次对元古代时期海表层的氧化还原条件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碘盐对附近区域内氧气可用程度与临近水域的缺氧情况都十分的敏感。 为了对我们方法进行实用性评估,我们利用新第三纪至第四纪时期的碳酸盐样品进行实验,实验发现缺氧环境对成岩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也会抑制碳酸盐中碘含量的增大。尽管成岩作用过程中的碘含量发生损失,但元古代时期最高碘含量相对太古代时期有所提高,特别是在Lomagundi与Shuram事件(Shuram:新元古代底层名,在这时出现了整个新元古代中最大的碳同位素漂移,人们把这一事件称为Shuram Event)时期,碳同位素在古元古代与新元古代时期漂移程度非常大。对于Shuram事件,通过对新第三纪-第四纪时期的碳酸盐样品观测,发现成岩作用与碘的运移趋势无关。元古代时期碳酸盐碘含量的低值线与显生宙时期一样,都与浅层富氧-缺氧界面有关联。表层水的含氧浓度至少要间歇性的高于临界值才有利于真核细胞生物的生存。 然而,来自于中元古代表层水碳酸盐中低碘含量数据与动态化变层(循环水与非循环水界面)的周期一致,从而缺氧水间歇性混合上升,最终到达海水表层。这些氧化还原反应的不稳定性对早期的真核生物的多样性有较大影响,对动物的进化也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刘思青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4-22

  • 49. 海洋酸化陷入恶性循环
    马丽丽
    《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s)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剩导致的海洋酸化会扰乱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发现,因为浮游植物有助于缓解二氧化碳污染的影响。 问题是浮游植物是颗石藻(coccolithophores),一种单细胞生物,多数颗石藻为自养生物,借助阳光和水中的二氧化碳、硝酸盐和其它非有机盐营光合作用,通常具有碳酸钙的外壳。它能够利用海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钙,颗石藻钙化产生的碳酸钙占全球海洋总产量的一半。 大约25%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造成海水pH值的降低,海水酸性增强。自工业革命以来,海洋PH值由8.2下降到了8.1。这看起来似乎并不严重,但是如果人类的血液PH下降十分之一的话,就会开始生病。在人类造成这些影响之前,海洋PH值几千年来一直很稳定。 更高的酸度对颗石藻和其它类似生物建造它们的钙质骨骼和壳造成影响,因为酸度限制了碳酸盐的供应。已有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正在腐蚀一些动物的外壳,包括牡蛎,并影响了它们的种群数量。海洋酸化对颗石藻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像其他浮游植物一样,每年有一段条件合适的时间颗石藻能够进行大量繁殖。大量繁殖时期,颗石藻会从海洋表面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有时候能从太空中看到这种海洋“开花”现象。 当颗石藻死亡后不久,它们的钙质外壳微粒沉积到海底,这个过程颗石藻发挥了固碳作用,被吸收的碳就不会回到大气中,导致气候变化。但是海洋酸化阻碍了这个过程,如果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本世纪中期或者后期颗石藻将不会进行大量繁殖。 研究的第一作者Ulf Riebesell教授称:“浮游植物一整年都在等待这个短暂的大繁殖时期,但是,他们发现在酸性条件下,浮游植物数量在爆发前就减少了将近五分之一,没有其他钙质生物可替代它,这可能导致一个生态系统结构转换。” (张灿影 编译)

    发布时间: 2016-12-28

  • 50. 海洋科技快报2019年第15期
    liguiju
    政策法规 倡议管理海洋暮光区 国际资讯 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会增加海洋捕食者的甲基汞含量 首次利用水下机器人拍摄苏格兰西海岸的鲨鱼活动 研究进展 Nature:通过斜长石的熔融包裹体揭示洋中脊岩浆系统的垂向深度 DNA测试可以帮助发现入侵物种 Scripps海洋学研究人员采用全球方法研究微塑料和微纤维 气候变化可能会增加人类接触有毒汞的风险 研究发现自1960年以来全球海平面升高加速 科学家利用大型波浪水槽揭示人类对海洋和气候的影响 石珊瑚:适应极限-气候变化时期珊瑚生长的新研究

    发布时间: 2019-09-19

  • 51. 研究发现北太平洋淡水事件与冰川海洋环流的变化有关
    mall
    过去5万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北部高纬度地区的背景降温增强,阻止了北部东北部的太平洋地下变暖,因而增加了Cordilleran冰盖的淡水排放。结果表明,非线性的海洋-大气背景相互作用在冰川期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淡水排放响应中起着复杂的作用。 在最后一个冰川期(大约115000至12000年前),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被北美冰盖复合体覆盖,其中包括位于中部和东部的Laurentide冰盖(简称LIS),以及较小的Cordilleran的冰盖(简称CIS)。LIS是Heinrich Stadials(Heinrich是一种自然现象,冰川上的大型冰山断裂,穿越北大西洋)期间进入北大西洋的主要淡水排放事件的来源之一。有学者提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简称AMOC)的减弱也影响了北太平洋的环流。由于淡水是海洋分层的主要调节因子,因此北太平洋淡水通量历史的重建有助于阐明北太平洋气候的演变。然而,到目前为止,古气候重建已显示出与CIS的淡水通量相关的相互矛盾的结果。在Heinrich Stadials期间,在北太平洋东北部的一些沿海地区观测到大量的冰筏碎片(简称IRD)沉积物,表明融化冰山的淡水输入。CIS淡水事件与Heinrich Stadials的时间紧密关系表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之间融水事件的潜在动态联系。 研究证据表明,大量淡水进入海洋的剧烈沉积强烈影响了冰期的全球海洋环流和气候变化。在北大西洋地区,大量淡水排放到北大西洋的事件与称为Heinrich Stadials的明显寒冷时期有关。相比之下,北太平洋地区的淡水历史仍然不明朗,引发了关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之间气候联系的存在和可能的重要性的持续争论。在这里,我们发现在Heinrich Stadials期间北大西洋环流的变化与Cordilleran冰盖向北太平洋东北部注入淡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过去的5万年中的硅藻O18记录显示表面海水O18降低了2到3‰,相当于盐度下降了大约2到4个PSU。与此同时,北太平洋东北部冰雹碎片的增加沉积和海面的轻微冷却发生在Heinrich Stadials 1和4期间,但不是在Heinrich Stadial 3期间。此外,同位素模型的结果表明,在Heinrich Stadials期间赤道太平洋东部变暖对于将北大西洋信号传输到北太平洋东北部至关重要。相关的次表层变暖在Heinrich Stadials 1和4期间,变暖导致了Cordilleran冰盖的明显淡水排放。 通过比较数据模型,发现在过去5万年的北大西洋寒冷天气期间,AMOC的扰动可以与北太平洋东北部地区遥相关,通过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之间和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淡水排放事件。到目前为止,北太平洋淡水输入事件尚未被视为冰川气候模拟中的标准强迫成分;加入这种淡水强迫情景为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可以协调代理数据中有关北太平洋海洋环流对AMOC变化的反应的差异。根据LGM边界条件的北太平洋软管试验,仅仅北太平洋融水排放导致北大西洋的次表层冷却,不太可能触发北大西洋冰雹事件以及相关的AMOC变化。鉴于冰川融水事件与冰盖动力学密切相关,因此非常需要将交互式冰盖动力学与北太平洋东北部开放的高分辨率代理记录相结合的气候模型,以进一步评估北大西洋之间和北太平洋之间的动态联系,以及北太平洋的局部反馈情况。 (傅圆圆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8-09

  • 52. 科学家称发现世界第八洲
    zhoubz
    2月17日,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多名科学家在美国地质学会(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GAS)上发表研究成果“Zealandia: Earth’s Hidden Continent”(“西兰洲":地球上隐藏的大陆),这块大陆面积为490万平方公里,是邻近澳洲大陆面积的三分之二。 研究中提出新大陆的说法,因为“西兰洲”具备了地球另外7个洲的主要特征:比周围地区更高的海拔;独特的地理地质;区域划分明确;具有比普通海洋地壳更厚的地块等。 这块大陆94%的面积都已沉入水下,被认为发生于6000万年到8500万年前。水面之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新西兰的北岛、南岛和新喀里多尼亚。 新西兰的地质学家尼克•莫蒂默尔是上述报告的主要作者。他介绍说,科学家们已经考察研究“西兰洲”长达20年了。“西兰洲”前身是冈瓦纳古陆(Gondwana)的一部分,虽已沉入水里,但它是一个大陆,而不是一个陆边岛。 人类的天文地理知识终将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修改,在几年前,科学界就达成了共识,将冥王星从太阳系9大行星中去掉,在中学里教授了几十年的地理课本都改写了。 目前世界上没有认证大陆的正式科学机构。所以,让科学界认可世界有8大洲,而不是7大洲,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这一新大陆得到认可,那么我们的地理课本又要改写了。 (马丽丽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3-03

  • 53. 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8000米处发现海底新物种
    wuhao
    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证实“狮子鱼”是迄今发现生活在深海环境的鱼类,它们能够生长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8145米深处,比之前最深海洋鱼类的栖息环境还要深500米。该国际海洋探测活动还在海底发现其它新物种,狮子鱼如同海底幽灵一般,身体像蝌蚪,长着较大头部,较小眼睛,身体没有鳞片。阿伯丁大学艾兰-杰米森说:“它看上去非常脆弱,长着较大的翼状翅膀,头部像卡通狗,但是在此之前我们无法相信这一深度仍有鱼类存活,毕竟该环境压力非常大。” 阿伯丁大学和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拍摄到105个小时的鱼类视频,他们使用深海勘测设备—“海沟登陆者”,它是英国研制的最深海域探测装置,装配着高清晰水下相机。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佛克号”海洋调查船在马里亚纳海沟勘测了30天。据悉,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部和日本南部的太平洋海域。他们同时惊奇地发现一种罕见的超大型片脚类生物,这是一种类似虾的甲壳纲生物,体长可达到28厘米,2012年最初发现于新西兰海域。 令科学家们吃惊的是,海沟登陆者潜入8145米深海底时发现多条游动的狮子鱼。这项研究不仅勘测了马里亚纳海沟最深点,还在不同深度位置进行了勘测,有助于揭晓神秘的海底生态系统。这项研究就像是登到了山峰最高点,才能够真实了解山脉的生态系统。此次“海沟登陆者”探测器还成功抵达塞丽娜深渊,这是马里亚纳海沟最深位置,深度为10545米。美国加州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创始人之一温迪强调称,这是非常少见地全面透视海洋独特的深海环境,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深海,目前深海环境并不排除遭受人类活动影响。 附图: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8145米深处的海底新物种 (吴昊 编辑)

    发布时间: 2017-01-17

  • 54. NOAA提供800万美元资助11个沿海生态系统修复项目
    马丽丽
    12月20日,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宣布将在2016年沿海生态系统修复资助项目(Coastal Ecosystem Resiliency Grants Program)下拨款800万美元用于11个项目的资助。该项目是NOAA沿海修复建设的综合处理办法的一部分。 修原力是一个生态系统或群落对诸如极端天气或长期变化的环境条件,如海平面上升等不利事件吸收、恢复和成功适应的能力。该基金资助项目不仅将会提高生态系统对极端天气和长期变化的不利环境条件如海平面升高的弹性和修复力,也将有助于栖息地的可持续渔业和保护物种的恢复。 “当面临自然灾害来袭时,生活在沿海地区的美国人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然而,湿地、沼泽、河滩和珊瑚礁经常是保护我们的最佳天然基础设施。该项目将致力于恢复这些天然屏障,维护居民、社区和企业的安全。”NOAA的渔业管理人员Eileen Sobeck说。 该基金目前将分别用于马萨诸塞州(3个)、马里兰州(1个)、佛罗里达州(1个)、华盛顿(2个)、加利福尼亚(2个)和夏威夷(2个)六个州的11个相关项目建设,主要有桥梁拆除和改造、河道拓宽工程、洄游鱼类栖息地建设和恢复、河滩和潮汐通道连接工程、近岸珊瑚礁健康恢复、提高近岸栖息地对洪水、污染等极端天气和环境变化的修复能力等。 (马丽丽 编译)

    发布时间: 2016-12-29

  • 55.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移民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自此消亡
    mall
    4000多年前,哈拉帕文化在如今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蓬勃发展。在那里,他们建造了繁华的城市,发明了早于古罗马时代的污水处理系统,并与美索不达米亚的定居点进行长途贸易。然而到了公元前1800年,这种先进的文化远离原本的城市,转而迁徙到喜马拉雅山麓的小村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可能促使哈拉帕人重新定居在远离印度河洪水泛滥的冲积平原。 在大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的温度和天气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导致夏季季风降雨逐渐干涸,影响了哈拉帕城市附近的农业生产,WHOI地质学家Liviu Giosan于2018年11月13日在《Climate of the Past》期刊上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他提到,虽然变幻无常的夏季季风使沿着印度河的农业变得困难,但在山麓上,水分和雨水会更加频繁。当地中海的冬季风暴袭击喜马拉雅山脉时,他们在巴基斯坦一侧产生了降雨。与哈拉帕习惯在印度河中看到的季风洪水相比,它的水量相对较少,但至少它是可靠的。 在土壤样本中很难找到这种季节性降雨变化的证据,以及哈拉帕从依靠印度河洪水转向喜马拉雅山附近的降雨来灌溉作物的证据。这就是为什么Giosan和他的团队专注于研究巴基斯坦海岸外的海底沉积物。在阿拉伯海的几个地点采集了核心样本后,他和他的团队在沉积物中发现了被称为有孔虫的单细胞浮游生物的壳,这帮助他们了解哪些在夏天茁壮成长,哪些在冬天茁壮成长。 Giosan指出,这项研究的最大惊喜在于,气候变化的根源可能十分遥远。那时,一个“新的冰期”正在形成,迫使冷空气从北极流入大西洋和北欧。这反过来又将风暴推入地中海,导致印度河流域冬季季风的上升。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会海洋科学部和WHOI内部资金的支持。 (冯若燕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11-23

  • 56. 在气候变暖的未来,79%的南极海洋物种将面临威胁
    mall
    英国南极调查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一个小组研究了气候变暖对960多种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潜在影响,这些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早已被人熟知,通常栖息地在40°S以南的地区。 研究数据来源于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统(Ocean Bio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中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整理。研究小组还使用了由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整理的南极海洋生物地理图集的数据。 本世纪,南大洋的海水温度预计将平均升高0.4°C,其中一些地区的升温幅度可能高达2°C。研究小组发现,仅仅温度升高不太可能导致南极海底生物的大规模灭绝,即便是外来物种的大规模入侵也不会造成这种结果。事实上,有些物种将从更高的温度中受益。但好消息只有这些,整体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79%的南极洲独有海洋物种将面临升温威胁,这些物种的栖息地中,生存和繁殖的面积平均减少了12%。此发现表明物种和地区最有可能受气候变暖发生巨大(消极和积极)变化,因此研究结果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未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模拟全球变暖的气候条件,科学家们通过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建立的19个气候模型进行研究。在所有的气候变化模型中,造成最大影响的是21世纪温室气体的持续排放。 参考文献: Griffiths, Huw J., Andrew JS Meijers, and Thomas J. Bracegirdle. "More losers than winners in a century of future Southern Ocean seafloor warming." (刘思青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3-23

  • 57. 澳大利亚温带和亚热带水域海洋幼鱼数据库简介
    mall
    幼鱼是海洋生态系统状态变化的一个指标,也是物候学中的物种的特定模式。收集幼鱼样本并进行分类整理需要大量的工作以及高水平的专业分类知识,大多数海洋鱼类早期生活在上层水域中,卵和幼虫沉降之前会被认为浮游生物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因此,对幼鱼进行调查(与鱼卵一起的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和鱼类种群监测的一种常见手段。许多已有的研究中已经利用幼鱼数据展开了鱼类分布、数量、存活率、鱼卵生境、物种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等。研究人员整理了1983年以来澳大利亚温带和亚热带远洋水域研究项目中涉及的3178个幼鱼组合样本。这些项目中的数据形成了研究海域的基本数据标准,并按照此数据对相应海洋科考站的幼鱼进行了监测。由于分类学之间的差异,项目之间的幼鱼相互比较会存在一些问题,而且确定全部分类非常具有挑战性。该数据库的报告确定了研究海域的分类标准(218个分类群)来指导未来的研究,数据库的建立还可以用于分析气候驱动下的海洋鱼类产卵位置和时间的变化。 澳大利亚自20世纪初就展开了鱼卵的调查,1910年调查了菲利普港湾的3个品种;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各种生物的幼虫进行了描述;20世纪80年代对幼鱼的种群展开了详细调查;2014年以来,在5个定点科考站展开幼鱼定期监测。此外,2002年以来关于45种重要商业鱼类的报告中,也调查了众多航行报告中的幼鱼丰度等。根据上面的资料建立了澳大利亚幼鱼组合数据库,数据库可作为该地区未来幼鱼调查和监测的储存库。利用数据库的资料,也可以解决该区域重要的商业鱼类识别问题,同时对未来的研究调查提供相应指南。数据库中也包括了一些长期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 数据库通过澳大利亚海洋数据网络(AODN:https://portal.aodn.org.au/)提供。澳大利亚幼鱼数据库将通过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数据中心进行维护和更新,并定期向AODN发送更新。 (鲁景亮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11-09

  • 58. 海洋科技快报2019年第17期
    liguiju
    项目规划 美国NSF资助590万美元创建“EarthCube网站” 国际资讯 最新研究将评估苏格兰珊瑚礁的恢复情况 新研究表明加州海洋保护区取得成功 研究进展 Science:珊瑚产卵不稳定可能会危及珊瑚物种的长期生存 研究发现南加州沿海灰鲸迁徙路线的变化 气候变化和沿海开发导致近岸珊瑚减少 河流和珊瑚礁水质监测的变革 科学家们发现三百多万年前海平面上升的证据 追踪开放海洋中硫化物代谢 新研究揭示关键海洋养分的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19-09-20

  • 59. 海洋科技快报2019年第8期
    liguiju
    本期目录: 项目规划 美开展全球首个海洋病毒生态多样性调查研究项目 英国将开展全球首个二氧化碳海底封存泄漏监测实验 国际资讯 NASA最新研究验证全球变暖 美研究人员绘制高分辨率全球珊瑚礁地图 研究进展 《Nature》:微生物影响地球深部碳循环 《Science》:美科学家发现了近200万次“隐藏”地震 《Science》:33年数据研究显示全球海风和海浪高度增加 海洋酸化可能对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太平洋珊瑚礁调查显示绿海龟种群数量增加 利用红海珊瑚化学数据重建南亚季风长期记录

    发布时间: 2019-05-30

  • 60. 欧洲海域高分辨率测深数字地形模型EMODnet版本更新
    mall
    欧洲海域测深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EMODnet的升级版本刚刚发布。该产品现在提供更高分辨率、更强大的3D可视化功能以及欧洲海洋的扩展覆盖范围。用户可以免费查看和下载,并通过门户网站的OGC Web服务进行共享。 EMODnet DTM可应用于海洋科学,可持续海洋治理和蓝色经济活动,例如管道轨迹规划、海上风电场位置或港口扩建规划。在科学方面,可应用于海洋水动力模型、海洋地质过程以及为生成海洋生物海底栖息地图。另外,新版本提高了人们预测风暴潮的能力,有助于降低风暴潮对沿海和海上设施的破坏以及公共安全的风险。 法国海军水文海洋局、EMODnet的协调员Thierry Schmitt提到,它将帮助用户更详细地可视化测深功能,极大地改善用户工作,这依赖于无障碍、高质量的测深数据。新版本主要特点包括: (1)分辨率从1/8 * 1/8弧分增加到1/16 * 1/16弧分(大约115 * 115米),总共包含113892 x 108132 =大约123亿个数据点; (2)具有水深三维可视化功能,无需插件即可在浏览器中使用; (3)更快地显示复杂地图; (4)覆盖范围扩大,包括所有欧洲海域以及北冰洋和巴伦支海的欧洲部分; (5)来自48个数据提供者的测深测量数据集和复合DTM的数量增加,用作从大约7.200到大约9.400的数据源,可以通过源参考层检索元数据; (6)包含卫星测深数据产品,特别针对西班牙和希腊的沿海地区。 EMODnet DTM于2010年首次推出,现已成为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EMODnet产品。每月定期访问超过10000人,每月下载量超过3000次,为所有欧洲海域提供最详细的公开水深测量模型。 EMODnet DTM允许用户激活和查看水深测量图层,以及所选区域的轮廓和水下特征。在其他功能中,可以放大/缩小、打开/关闭多个层,以及浏览数据和查找有关底层数据源的元数据。用户可以绘制横断面并检索相关的测深剖面图。 (傅圆圆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10-18

  • 61. 我国首次参加环太平洋国家海啸预警系统测试演习
    zhoubz
    2月15日至17日,太平洋沿岸国家针对重大海啸灾害预警能力进行了测试演习。此次演习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创建的太平洋海啸预警和减灾系统为测试对象,测试该系统的潜在缺陷。 演习代号为PacWave17,设计了智利和秘鲁、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菲律宾、所罗门群岛、汤加以及瓦努阿图海岸沿岸的几个地震场景供各国选择。警报从夏威夷(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PTWC)和日本西北太平洋海啸咨询中心(NWPTAC)发出到各国的国家联络点。本次演习没有疏散群众,测试内容包括危机情况下警报传递系统的工作情况以及联络点的反应情况。按照太平洋海啸预警及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小组制定的新流程要求,各国政府先收到来自PTWC和NWPTAC的公告,随后根据警报进一步汇报事态发展。 中国南海海啸预警中心首次参与此类活动。该中心参与的场景有两个:一是菲律宾沿岸的海啸,其影响波及文莱、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二是印度尼西亚沿岸的海啸,其影响波及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早在2013年9月,在IOC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第25届大会上,中国被批准由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牵头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2016年3月16日,参加全国两会的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经过“部长通道”时表示,经过联合国批准,我国正在建立南海海啸预警中心,中心已经在运行,已经在向国际社会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发布海啸预警。 (傅圆圆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3-03

  • 62. 重力沉降和俯冲带作用导致海洋锋碳输出增强
    mall
    海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从海洋真光层转移到海洋深处,这个过程的调控机理目前并不清楚,因此导致全球过程中碳通量的建模以及未来预测能力受阻。研究发现,海洋锋中颗粒物沉降通量(颗粒物沉降通常被认为是有机碳向下转移的主要形式)是其他条件下的两倍,此外,通过俯冲带向下转移的附加碳通量与沉降碳通量在相同数量级。因此,在地球生物化学模型中,必须要考虑这种增强的碳输出因素。 中尺度海洋锋加强了碳垂直运输,解释了沿海上升流生态系统中新生碳颗粒和沉降碳颗粒的显著不平衡。在测量条件相同的区域,数据同化后建立模型,发现了未能通过沉积物捕获的碳,同时也发现大多数模型以及原位测量的不足。研究显示中尺度海洋锋可能固定了加州或者其他沿海上升流生态系统中四分之一的碳。 虽然目前的研究结果清楚的表明了中尺度海洋锋在目前沿海海洋生态系统中固定碳的重要作用,但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中,其作用远被低估,还有证据表明加州沿海生态系统碳固定增长的趋势与上升流的长期增加有关,继续加强陆海温差研究和其他区域的层级研究,可以进一步加强中尺度海洋锋的颗粒碳转移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鲁景亮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5-17

  • 63. 海洋科技快报2019年第16期
    liguiju
    项目规划 美国NFS资助2000万美元开展基于DNA的海洋监测项目 澳“绘制Makarda”项目结合科学与传统知识进行海洋管理 国际资讯 研究揭示全球重要藻类颗石藻的模式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改变世界一半以上海岸的海浪 研究进展 美国最新研究确定大规模甲烷储层的成因 研究人员开发出用于海底二氧化碳泄漏监测的模型 检测火山湖中的热液喷口 探测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变化路线图 利用无电池传感器进行水下探测 研究发现南极半岛西部海域二氧化碳吸收量大幅增加

    发布时间: 2019-09-19

  • 64. 中国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
    wuhao
    日前,国家海洋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评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旨在提高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质量,促进依法治海、生态用海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意见》包括6个部分,共19条。 在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方面,提出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必须按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并重点对用海可行性、面积合理性、生态用海措施等内容进行论证。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对其所使用的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用海申请人亦应对其提供的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意见》还明确了论证报告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的责任。在加强对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和论证报告质量的监管方面,提出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淘汰机制,逐步构建海域使用论证信用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 在规范论证报告评审程序和标准方面,提出制订完善评审程序和评审技术标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评审专家随机抽取机制。评审过程中,不得向用海申请人或论证报告编制单位收取或摊派评审费用。在加强对评审专家的管理方面,提出建立完善评审专家行为准则和终身责任制,增强评审专家的责任心。同时完善全国评审专家库体系,要求各省按期上报本省专家库到国家海洋局备案。 在加快配套措施及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对现行的海域使用论证管理文件进行清理规范,对不符合国务院决定精神的文件和规定一律修订或废止,要求各省加大海域使用论证信息公开, 研究制定本地区配套改革和相关工作方案。 (吴昊 编辑)

    发布时间: 2017-01-17

  • 65. NOAA发布《2017年NOAA科学报告》,盘点2017年研究亮点
    mall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隶属于美国商业部下属的科技部门,主要关注地球大气和海洋变化,提供对灾害天气的预警,提供海图和空图,管理对海洋和沿海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研究如何改善对环境的了解和防护,保护国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几乎每个美国人日常都能受益于NOAA研究成果。 发现海底新特征、预测龙卷风形成之前的路径、提高美国港口的效率和安全性等等,这些仅仅是NOAA过去一年里取得的众多重大科学成就中的一小部分,美国西部野火、墨西哥湾和大西洋飓风的应急响应工作的实施也得益于NOAA科学研究成果。同时,2017年NOAA在天气预报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完善了渔业管理计划,确保了未来数年渔业生产,并帮助制定改善美国水产养殖生产方式的方法策略。 2018年3月9日,NOAA发布《2017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科学报告》,报告对NOAA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赞扬,并强调了NOAA的研究产品如何影响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引言:介绍了NOAA的研究项目,阐释了诸如NOAA投资研究的原因、支持的研究种类、投资研究的方向以及如何进行技术转移转化帮助商业化应用等问题。 二、主题章节:该部分阐述了NOAA研发成果的典型案例,包括: (1) 地球系统过程和预测集成研究等15个方面: ? 开发了一个革命性的全球气候模型 ? 为美国飓风研究做好了应对方案 (2) 环境观测和数据研究等23个方面: ? 观测能力提高的下一代卫星技术 ? 首次评估27个夏威夷珊瑚礁和海底鱼类 (3) 科学决策、风险评估和风险沟通研究等14个方面 ? 提供美国水产养殖业扩张的工具和专业知识 ? 精密导航工具的改进 (4) 水预测研究等7个方面 ? 风暴潮计划和应对 ? 有害藻华的毒素检测 (5) 北极研究等5个方面 ? 北极探险创新技术 ? 支持搜索和救援的自主无人驾驶飞机 三、文献计量部分:主要评估了NOAA主要研究领域的生产力和影响力,2011-2016年间,NOAA共参与撰写了11475篇SCI论文,H指数为114、总被引次数为165451次、90.83%的论文被引用过。与其他联邦机构相比,NOAA在气象和大气科学、还要和淡水生物学、渔业科学和海洋学领域具有最高生产力。 四、NOAA科学研究团队:介绍了NOAA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团队以及获得的奖项。 报告全文网址:https://research.noaa.gov/DesktopModules/EasyDNNNews/DocumentDownload.ashx?portalid=7&moduleid=1768&articleid=13335&documentid=71。 (张灿影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3-28

  • 66. 气候模型预测北大西洋变暖速度加快
    mall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at UC San Diego)的研究人员发现,北大西洋的升温速度比先前预测的更快,这可能会扰乱海洋周期,并影响全球的气候系统。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气候杂志》(Journal of Climate)上。 研究人员根据未来可能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率建立预测模型。模型模拟了未来气溶胶的减少和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持续增加。气溶胶冷却效果约为目前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升温效应的50%。然而,从人类活动中释放的气溶胶是污染物,它们导致的健康问题引发了全世界为减排效力。气溶胶的下降可能引发一个有趣的难题:由于它们具有冷却效应,这种下降将加速海洋变暖,而海洋变暖是由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引起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北大西洋气候变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聚集在北半球的冷却气溶胶减少,海洋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其中,北大西洋可能从6%增加到约27%。 北大西洋升温速度的加快可能会影响一个关键的海洋环流——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作为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AMOC是一个庞大的洋流系统(如墨西哥湾流),它将热带水从热带地区拉向北大西洋,冷却后沉入深海,再次向南流动,最终水被拉回到海面变暖并完成循环。AMOC在维持全球气候模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调节北欧和北美沿海地区的气候尤为重要。 事实上,AMOC可能在过去十年中已经开始减弱,这可能会对气候和天气模式产生广泛影响。尽管后果仍不明确,但目前能肯定的是,海表面水温升高可能会引发更强烈的飓风。 (冯若燕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9-11

  • 67.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将启动IODP380航次和IODP374航次
    liguiju
    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机构(JAMSTEC)将于2018年1月12日至2月24日通过超深水大洋钻探“地球号”启动国际海洋大洋钻探计划380航次(IODP380)。开展主题为“南海海槽地震研究阶段3:前缘逆冲长期钻孔监测系统(LTBMS)”的科学研究,并将在南海增生楔前缘逆冲站点C0006安装一个LTBMS,作为熊野盆地(Site C0002)和浅Megasplay(Site C0010)目前部署的钻孔观测台站系统的补充。LTBMS将连接到地震和海啸密集海底网络系统(DONET)海底电缆网络,并将提供实时的压力、应变和地震数据。船上的研究人员包括来自五个国家的八名成员。 此外,JAMSTEC将在2018年1月4日至3月8日期间开始IODP第374航次科学考察:IODP 374(西南极冰盖历史)航次计划执行。航次基于IODP 751号建议书,计划在南极罗斯海钻探,主要研究新近纪以来西南极冰盖的演化历史,航次首席科学家由新西兰惠灵顿大学 Rob McKay和意大利国家海洋与地球科学研究所Laura De Santis担任,主题是“罗斯海西部南极冰盖历史:海洋-冰盖相互作用和西南极冰盖脆弱性:罗斯海外缘大陆边缘的新近纪和第四纪记录的线索”。舰载研究人员由30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来自日本、美国、欧洲、新西兰、巴西、韩国、印度和中国的科学家。 (李亚清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2-05

  • 68. 气候变化导致北极海冰消失的生态学效应
    zhoubz
    每年北极的海冰覆盖面积会在夏季结束时9月达到最低点,随后逐步回升。但去年北极进入秋季时,本应回升的海冰面积却远不及往年,这是因为环绕北极的气流减弱,本该被“圈”住的冷空气南流到了西伯利亚,而暖气流入侵北极,造成气温异常,甚至一度升温20摄氏度,进一步影响海冰面积。研究人员表示这是气候变化重塑北极的鲜明例子,并担心至2030年,北极进入夏天最高温时,所有海冰都可能消失,这将彻底改变北极生态系统,破坏北极生物群落。 研究人员也在根据北极海冰变化的情况,了解北方居民的养殖以及北极区域动物所面临的风险。对北极动物来讲,生存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北极熊狩猎、繁殖均将遭遇严重考验。海冰继续衰减,将导致未来北极熊数量减少30%。但研究人员表示,如果未来能够扭转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那么海冰有可能重新再生长。目前是北极海冰衰落的时期,人们必须要为了海冰面积快速回升做出响应。 北极海冰衰退将直接影响北极400万居民,如美国阿拉斯加州的许多人将被迫迁移,格陵兰岛的居民将很难再冰面行走,西伯利亚的居民无法再保障饲养的驯鹿等。事实上,北极冰对全球气候都有巨大的影响,海冰可以反射阳光防止北冰洋吸收热量,格陵兰大的冰川阻止海平面上升有巨大贡献。如果海冰持续消退,北极生态系统无疑将遭受最大打击,大量海象在楚科奇海海岸上岸就是鲜明的例子,生命周期与海冰相关的物种将遭遇严重挑战。 目前距离“北极夏季无冰”还有多远?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不管从政治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保住北冰洋夏季的海冰都不会简单。石油天然气巨头们早已对海冰之下的资源虎视眈眈,更容易进入的北极也意味着渔业、旅游业的可能性和更好看的经济数据。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于气候变化的质疑让去年生效的《巴黎气候协议》变数横生,而让海冰重新“结”回来所需要的全球减排力度,却远在巴黎协定之上。即便人来努力减排使北极海冰回来,但其如何工作尚属未知。 (鲁景亮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2-16

  • 69. 研究显示深海珊瑚礁比科研人员预想更易受飓风威胁
    mall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深水珊瑚礁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日益频繁的飓风和海洋变暖的影响。波多黎各大学(UPRM)的海洋科学家Ernesto Weil和Juan Cruz Motta对La Parguera暗礁进行调查发现,一些珊瑚得了黑斑病,有一些已经白化。这让人们对长期以来深海珊瑚可以作为海洋生物的避难所的观点产生了怀疑。 在Puerto Rico地区,这类问题不仅仅是学术问题:2017年9月,4级飓风“玛利亚”摧毁了这个岛屿和周围的许多珊瑚礁。Weil和Cruz Motta以及他们的同事们一直追踪着La Parguera处深水珊瑚的健康状况,发现飓风途经的深水珊瑚礁有幸逃过了一次灾难性破坏。这一自然实验可以帮助揭示和预测极端飓风对深海珊瑚未来几十年所造成的影响程度。Weil提到,如果每年都要经历一两次这样的风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地区的珊瑚将很难恢复。科学家们正在分析来源于80米高珊瑚礁上的传感器所收集的数据,这些传感器连续记录了不同深度的水温、压力等信息,但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可以理解飓风“玛丽亚”是如何影响La Parguera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现在,UPRM团队希望参观位于波多黎各东海岸13公里外的别克斯岛附近的珊瑚礁,那里遭受了严重的风暴破坏。研究人员计划在30米或更深的区域对珊瑚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将这些信息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在风暴前收集的照片和样本进行比对。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限制,这项研究被推迟。 研究人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曾经对深海珊瑚礁的种种猜测,初步表明,可见的飓风损害在海平面以下10米的地方停止了。但未来,珊瑚礁可能不会一直幸免,更频繁的风暴、变暖水域和其他威胁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 (刘思青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9-11

  • 70. 海洋科技快报2020年第15期
    liguiju
    政策法规 走向全球:提升美国在治理国际塑料污染方面的领导地位 美国成立联邦特别工作组提出最新海产品贸易战略提议 项目规划 NOAA发布应对海洋、沿海和五大湖酸化的十年研究计划 NOAA向21家小型企业提供310万美元用于开发新技术 国际资讯 英国NOC与Cellula Robotics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推进海洋自治 NOAA将与美国海军合作开发海上无人系统 研究进展 Science:福岛废水中放射性污染物的潜在风险 Nature:海洋热浪引起的热位移 Scripps研究人员利用25年卫星数据揭示南极冰川融化模式变化 Nature:季风有助于提高东非渔业的产量

    发布时间: 2020-08-28

  • 71. 近海可再生能源的风险和影响评估
    mall
    海洋可再生能源小组成员参与了RiCORE项目(Risk Based Consenting for Offshore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基于风险评估的方法,了解可再生能源设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开发可再生能源的部门通常会面临两个主要的非技术性障碍。第一,近海建筑物建造的批准:例如对风电场与潮汐波相关设施的构建,需要评估这些设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二,评估环境影响因素的高昂价格与巨大耗时,所以即使是在低风险、敏感性较低的地区,也要使用更多的良性技术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 RiCORE项目由欧盟资助,用于减少风险评估的耗时和费用,旨在评判科学上的不确定因素对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潜在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该项目在经过18个月的试运行后,终于在去年6月份确定最终风险评估结果。之后科学家们和相关监管机构可能会在许可范围内减少一定的数据,重新关注用于部署小尺度的新型技术。通过整理有关海洋可再生能源现状和发展的报告,RiCORE萌生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工作实践( Working Group on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WGMRE)的灵感。许多来自于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苏格兰等不同地区的WGMRE成员都参与了该项目。 实践中学习 RiCORE项目的另一个目的是推广适应性管理,这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战略。通过采取这个战略,人类开发自然资源过程中固有的不确定性将不会被视为发展的障碍。其中一个例子是由苏格兰海洋机构研发的SDM(Survey-Deploy-Monitor)技术,是基于波浪与潮汐的相关技术,并结合环境与技术的一种风险评估方法。 面临的挑战 WGMRE和RiCORE的成员之一Finlay Bennet教授解释了该项目将如何适应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他说,监管机构希望越来越多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海洋可再生能源活动能够促进该项目的发展,同时,该项目也充分说明了基于风险评估的方法是解决当前面临的科学挑战与实现最终目标的唯一途径。另外各合作成员国要制定一个法律框架,以确保开发框架适用于这些国家并推广到更远的范围。 (刘思青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5-03

  • 72. 联合国认可新的海洋酸度测量方法
    mall
    随着各国加快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步伐,衡量海洋酸度的方法将有助于各国防治海洋酸化。IAEG-SDGs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的机构间专家组,负责制定衡量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进展的指标框架。近日,该专家组正式承认了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3.1(“在商定的代表性采样站测量的平均海洋酸度(pH)”)在测量方法和数据收集方案上的“概念清晰度”和国际标准。 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是该指标的“监管机构”,因此负责向联合国报告该指标的进展情况。只有在海洋酸化科学界,特别是全球海洋酸化观测网络(GOA-ON)的大力支持下,该指标方法论的发展、海洋pH值的测量以及数据收集的全球框架才有可能实现。它为科学家和国家提供了有关如何测量pH值以及如何报告的指导。 该方法已于2018年7月在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理事会第51届会议期间通过,现已被联合国IAEG-SDGs正式接受为第2层指标,作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4全球努力的一个盘点工具来表明国际共识。 2017年底,IAEG-SDGs已经将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a.1从第3层升级到第2层,即“分配给海洋技术领域研究的总研究预算比例”。此外,在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的监管下,该指标基于委员会代表产品“全球海洋科学报告”开发和利用相关方法。 根据方法发展水平和全球一级数据的可用性,IAEG-SDGs将监测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169项目标进展的全球指标框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指标概念清晰,拥有国际认可的方法论及可用标准,参考数据至少由50%的国家定期产生,且各地区的指标因人口数量而具有相对性”;第二层为“指标概念清晰,拥有国际认可的方法论及可用标准,但数据不是由国家定期产生”;第三层为“没有国际认可的方法论或可用于指标的标准,但数据/标准是通过制定或测试而获得”。 (於维樱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12-28

  • 73. NOAA海洋基金资助新技术监测有害藻华
    mall
    作为美国水产养殖国家战略投资计划的一部分,NOAA海洋基金(Sea Grant)基金资助了利用下一代机器人传感器技术监测沿海水域致病微藻的新系统PhytO-ARM。 由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生物学家领导的团队开发的PhytO-ARM系统(浮游植物自动化实时监测管理系统,Phytoplankton Observing for Automated Real-time Management)将极大地提高对有害藻类爆发(HAB)和毒素威的检测能力。该系统以基于Web的、用户友好仪表盘界面,为水产养殖者、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用户提供详细、实时的有关有害藻华爆发的信息。浮游植物是沿海水域蛤蜊和牡蛎重要的食物来源,但是一些浮游植物产生的毒素会在贝类中累积,并对人类及其他食用受污染贝类的动物构成威胁。由该系统提供的信息,具有保护人类健康、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的巨大潜力。 PhytO-ARM系统集成耦合了两个强大的传感器:Imaging FlowCytobot(IFCB)和Environmental Sample Processor(ESP)。其中IFCB可以连续记录浮游植物的显微镜图像并实时识别它们;ESP是一种高容量环境样品处理器,可以快速地识别物种和毒素。 该系统一方面可以实时监测生物毒素,提醒对人类造成严重甚至致命反应的生物毒素是否存在。另一方面,该系统还能够监测物种。例如,拟菱形藻和鳍藻都能产生毒素使贝类生物死亡。利用PhytO-ARM传感器,管理者可以检测和监测潜在有毒浮游植物细胞是否存在。 作为新的Sea Grant项目的一部分,更多的PhytO-ARM系统未来将在美国东北部和佛罗里达州的多个地点部署。研究人员希望该系统能够被贝类水产养殖业者广泛采用,以指导他们及时预防和避免藻类水华爆发造成的危害。 (刘晓琳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11-09

  • 74. NOAA与荷兰达成新的“姐妹保护区”协定,将为新英格兰至加勒比海的鲸鱼提供庇护
    mall
    今年春天,NOAA和荷兰政府签署了一项新的“姐妹保护区”协议,将其海洋保护区扩展到了自新英格兰至加勒比海的海域,至此可为北大西洋驼背鲸年度迁移所经历的整个3000英里路程提供庇护。 史塔维根堤岸保护区位于曼彻斯特沿海,“Yarari海洋哺乳动物和鲨鱼保护区”则位于加勒比海的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在这两个保护区之间达成的协定旨在围绕鲸鱼开展研究、监测、教育和保护。 每年4月-12月,驼背鲸在史塔维根堤岸保护区摄食,并在冬季迁移至加勒比海的低纬度地区进行交配和生产。两国共有的“Yarari保护区”为1000余头驼背鲸种群提供了一个繁殖地点。NOAA国家海洋保护区办公室主任John Armor说:“该协定的达成有助于增长科学知识,提高对这两个特殊地点的管理能力。” 2007年NOAA在多米尼加共和国、法属安的列斯和百慕大海域发起了“姐妹保护区网络”行动,近9000平方英里的“Yarari”保护区加入了这一网络。目前这一网络涵盖了北大西洋西部257000千平方英里的海域,包括面积842平方英里的“NOAA史塔维根堤岸国家海洋保护区”。 荷兰加勒比区经济事务部政策协调官员Paul Hoetjes说:“Yarari保护区作为新成员加入姐妹保护区网络,把大西洋东部和西部的驼背鲸种群在加勒比地区连接起来,同时也将欧洲、美国和加勒比地区在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联合起来。” 姐妹保护区的观点是由一项全球海洋哺乳动物保护区计划提出的,并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部分支持。联合国项目官员Monica Borobia-Hill说:“合作对于我们实现‘加勒比区域海洋哺乳动物行动计划’的目标和实施至关重要。我们很欢迎这个协定。它将为驼背鲸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及其各自栖息地的研究开辟新的合作机会。” (郭琳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5-17

  • 75. 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发现测量大洋平均温度变化的方法
    liguiju
    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测量海洋平均温度的方法,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1月4日出版的《Nature》杂志。 由于不同水团的分布,确定整个世界海洋平均温度的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一层水的温度可能差别很大,因此确定整个海洋表面以及不同深度的平均值非常困难。而研究人员通过间接确定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即不是测量水温,而是测定大气中惰性气体的比例,与海洋温度直接相关。 科学家们测量了取自西南极冰盖(WAIS)分离取芯项目收集的冰样中的惰性气体氩、氪和氙的数量。随着海洋变暖,氪气和氙气释放到大气中,其释放数量已知。因此,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比例可用于计算全球平均海水温度。 研究结果发现,最近冰期高峰期的平均全球海洋温度为0.9ºC(33.6ºF)。现代海洋的平均温度是3.5ºC(38.3ºF)。这些数据点之间的增量测量提供了对全球气候前所未有的理解角度。 研究人员Sarah Shackleton提到,这项研究之所以让人振奋,是因为之前的海洋热量重建方法存在很大的年龄不确定性,从而那些记录更加微妙的特征数据会趋于平滑。这是第一次看到冰川消融记录中的微妙特征,这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控制海洋热量变化的过程。 研究热源Severinghaus发现氙和氪在冰芯中保存得很好,提供了温度信息,科学家们可以在数十万年的时间里研究地球海洋和大气的许多其他方面。展望未来,这些相同惰性气体的比例可以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大气样本中确定,而先进的设备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测量结果,使科学家能够使用这种技术来跟踪目前全球海洋变暖的趋势。 目前,这项研究已经证明大气中惰性气体提供了长期以来的历史记录,并且可以进一步优化以获得对现代海洋温度变化的认识。 (傅圆圆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2-05

  • 76. 海洋科技快报2019年第13期
    liguiju
    项目规划 澳大利亚首次开展大堡礁下一代珊瑚野外试验 国际资讯 海洋观测系统报告分析全球海洋观测现状和价值 AIMS新报告表明大堡礁健康状况参差不齐 研究进展 科学家利用陨石中碳酸盐矿物来揭秘小行星的形成与迁移 科学家们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海藻带 数以百计的鲨鱼和鳐鱼被塑料缠绕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珊瑚恢复能力 德研究人员揭示生活在南太平洋环流的微生物种群 日研究人员确定温度升高引起珊瑚白化的潜在基因 研究发现珊瑚礁正远离赤道水域

    发布时间: 2019-07-23

  • 77. 大堡礁严重白化现象连续两年重演
    mall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家连续两年对大堡礁(GBR)进行测量,以确定海水温度升高对珊瑚礁普遍白化的影响。结果不容乐观:根据4月9日公布的航空测量数据显示,在延伸2300多公里的珊瑚礁系统中,中部三分之一的珊瑚礁个体出现严重的白化现象。2016年,北部三分之一的珊瑚礁遭遇白化。而在大堡礁的中央,大量珊瑚礁已经连续两年发生白化。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 in Townsville)的海洋生物学家James Kerry表示,由于珊瑚礁最快需要十年的生长时间才能恢复,因此,若连续发生白化,未来预计可能会出现“零恢复”。 当珊瑚暴露于高水温时,就会发生白化。海水温度升高导致珊瑚会驱藻,即排出微小的光合藻类(黄藻),这些五颜六色的藻类附着在珊瑚上,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和珊瑚提供应用物质,而藻类的损失导致珊瑚开始变白。如果水域温度下降得足够快,珊瑚可以从白化状态中恢复。目前,只有通过白化发生后的水下调查才能了解珊瑚的受损情况,所以,“我们在调查前会损失很多珊瑚。”Kerry说。去年,大碉堡北部700公里处有67%的珊瑚死于白化。过去两年中,只有南部的珊瑚礁系统幸免于白化。科学家们建议扭转目前全球变暖致使海水温度升高的局面,这是保护珊瑚礁的唯一希望。 附图:澳大利亚珊瑚礁的年际间白化程度对比 (傅圆圆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4-22

  • 78. 英国皇家研究船启动科考以研究低氧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mall
    皇家研究船(RRS)于2018年5月23日启动一项雄心勃勃的南大西洋科学考察计划,以研究低氧区在海洋储碳中的作用。该调查的结果将有助于提高对海洋生物如何促进海洋中长期碳储存的认识。 国家海洋学中心(NOC)将带领这次考察前往南大西洋的本格拉上升流地区,寒冷而营养丰富的海水上升到海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大量海洋浮游植物作为食物。这项调查对于提高暮色带生命如何影响气候的理解至关重要。因为海洋100-1000米之间几乎没有光照,“暮色带”(twilight zone)浮游动物以海面下沉的浮游植物为食,致使浮游植物中的碳储存在海洋中。 目前已知,从大气到暮色带的输碳效率是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关键。然而,控制深海生物储碳效率的过程并不为人所知,这对预测它们如何影响气候变化产生障碍。 NOC科学家Stephanie Henson博士将负责此次考察,他提到,当浮游植物沉入暮色带时,会消耗水中的氧气。他们认为这个低氧环境可能会影响海洋储碳的能力。他们正在对含氧量、温度和浮游植物种群数量极不相同的地区进行考察,以发现这些性质如何影响暮色地带的碳量。 科学家一直认为生活在暮色带的动物似乎需要比供给多六倍以上的碳来生存和生长。然而,NOC科学家在《Nature》上发表的一项开创性研究认为能够平衡该地带的“碳预算”,并解释了这种差异。 该研究是海洋中上层储碳控制(COMICS)计划的组成部分,COMICS首席研究员理查德桑德斯教授补充道,这一新理论是通过NOC开发的世界领先的技术实现的。他们的沉积物捕捉器使他们能够测量固碳,比先前更接近于海水表面,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更准确地测量进入暮色带的碳量。 NOC开发的沉积物捕捉器测量在规定时间段内下沉的沉积物量。这种沉积物由于在海洋中缓慢下降,通常被称为“海洋雪”。COMICS项目期间将在不同地区使用沉积物捕捉器,使科学家能够更准确地计算进入全球海洋系统的碳量。 COMICS项目还将通过测量动物(如海蜇和磷虾)呼吸的速度,比较进入系统的碳量与生物过程在暮色带内的碳消耗量。一旦COMICS确定了对暮色带如何运作的认识,就可以开发基于直接生态测量的第一个暮色带输碳模型,然后应用于全球气候模型。 (傅圆圆 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发布时间: 2018-07-13

  • 79. 北极海冰总量达38年来最低值
    zhoubz
    Bryan Thomas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阿拉斯加巴罗角天文台站站长,工作地点接近北冰洋的边缘。2月初他从办公室向北望向地平线,看到令人不安的一幕:“我看到了water-sky,就是水经过云的反射而形成的天空中大面积的暗影。”但是,这里通常都是绵延几百英里的海冰,不会出现水。“一般来说,北极在2月份应该有最大海冰面积。” 然而,近年来北极地区出现的新异常现象远不止这些: 1、据卫星数据显示,2017年1月的海冰面积比2016年减少100,000平方英里(约259,000 平方千米),为38年来最低。 2、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阿拉斯加巴罗角的平均温度为4.4 ºF,创下历史新高(之前最高记录是1929到1930年间的0 ºF),而相对的1921到2015年的11月—1月期间,巴罗的平均温度为-7.9 ºF。 3、2016年的北极年平均气温是自1900以来的最高值。 4、今年冬天海冰形成较晚且不太成功,也是众多异常现象之一,反复的极暖湿空气阻碍了海冰的形成。 对于长年研究北极的科学家们来说,这些异常现象的发生速度之快令人措手不及。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主任Mark Serreze说到:“我们都知道,北极是我们感知气候变化影响的首站,不过,近几年的异常变化还是震惊了整个科学界。这种现象过去不曾出现过,如今变化发生的如此之快,我们很难跟上它的步伐。” (刘雪雁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3-03

  • 80. 英国开展沿海防预和洪灾预警系统项目
    zhoubz
    近日,由英国国家海洋中心(NOC)牵头,通过模拟风暴来预测沿海洪水泛滥情况的项目于伦敦开展。该项目利用电脑模型模拟极端风暴,帮助建立沿海洪灾预报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项目由英国国家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NERC)资助。 来自国家海洋中心的Kevin Horsburgh教授说:“1953年,英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沿海洪灾,307人因此丧命。但由于对潮汐的观测时间有限,目前还没有连续观测数据可以用来预测这种大型风暴的发生频率究竟是50年还是500年。” 因此该项目将一批世界一流的沿海洪灾研究专家汇集于国家海洋中心,来共同探讨预测大型风暴发生概率的难题。 项目共同合作机构有南安普顿大学、雷丁大学和英国气象局。研究具体思路是运用“虚拟风暴”模型产生数据,填充风暴和海浪的空缺时段数据,以此在统计学上提高沿海洪灾预报的可信度。 事实上,除了伦敦和赫尔地区,朴茨茅斯是英国面临洪灾最大威胁的城市。因此东部索伦特沿海联盟计划在下一个十年内投入10亿英镑用于更好地防御沿海洪灾,以保障沿岸居民的安全。“过去二十年,英国南岸经常发生沿海洪灾,索伦特地区就发生了六次。” 因此南安普顿大学的助理教授Ivan Haigh认为并强调该研究项目对于英国南岸居民具有重要意义。 (罗维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3-03

  • 81. 海洋科技快报2020年第11期
    liguiju
    政策法规 欧洲海洋局发布《海洋和人类健康的政策需要》 项目规划 NOAA与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团队将探索和绘制深海地图 加拿大海洋前沿研究所投入1600万美元开展六个新的海洋研究项目 国际资讯 科学家们一致认为有必要保护30%的海洋,但究竟是哪3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报告称保护海草是抵御气候变化和灾害的关键 研究进展 深海中的塑料:25年几乎没有改变 具有阿茨海默症治疗潜力的新型海洋分子 新研究指出非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在遏制全球变暖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富氮环境中依赖于氮固定的罕见海洋蓝细菌-金藻共生现象 气候难题:COVID-19是否与早期北极冰层融化有关

    发布时间: 2020-06-24

  • 82. 海洋科技快报2019年第12期
    liguiju
    项目规划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推出五年战略  WHOI获270万美元资助用于研究营养物质和微生物  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与NOAA合作开展无人系统研究  国际资讯  英国气候状况报告显示海洋状况变化持续影响英国气候  科学家在太平洋发现高度多样化的深海生态系统  研究进展  沿海城市高达75%的海底受光污染影响  在适当条件下从古老沉积物中收集的微生物也能生长  东热带太平洋地区珊瑚礁显示出对温度上升的适应性  研究揭示鱼类不同生命阶段对气候变化的耐受性有所不同  海洋原绿藻中微量钴的代谢 

    发布时间: 2020-08-11

  • 83. 海洋科技快报2021年第4期
    liguiju
    研究报告  WHOI和NOAA发布北大西洋露脊鲸健康评估报告  海洋保护区的“溢出效应”确实为渔业带来好处  项目计划  加拿大政府启动利用卫星技术追踪非法捕鱼的国际计划  技术进展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可进化成两个全新的物种 来自深海酵母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癌和抗菌特性  珊瑚鱼掠食依赖于开放的海洋资源而非珊瑚礁本身的资源  不同颜色的珊瑚对高温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澳研究人员使用滤纸采集eDNA来研究生物多样性  迈阿密大学培养的珊瑚和海葵细胞在实验室存活长达12天  科研设施 美开发新的海洋观测网络以提高对海洋暮光带的认识 

    发布时间: 2021-03-01

  • 84. 《海洋科技快报》2016年第2期
    马丽丽
    本期目录 【政策法规】 我国海洋环保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大未批先建处罚力度 南极罗斯海建立首个海洋保护区 【项目计划】 《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布局深海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国家海洋局:“十三五”期间初步达到世界极地强国水平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拨款930万美元推动珊瑚礁保护 【研究进展】 我国海洋学家在基因组学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鱼类开启相关基因,利用表观遗传学适应气候变化 科学家发现新的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 研究人员跟踪研究海洋温度改变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2016年南极臭氧洞大小接近平均水平,与预期相符 欧盟有望利用指示性生物的特异反应构建海洋污染监测框架 科学家解析大西洋外来物种狮子鱼的生物入侵机制 【媒体聚焦】 科学家回收完整记录超强厄尔尼诺的海洋观测设备 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今日出发,实施环南极航行计划 会议讨论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六年后状况 劳埃德船级社和新加坡展开合作,促进近海和海洋系统建设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授权发布。 获取完整快报内容请联系我们或订阅微信公众号查看。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西区25号(430071) 联系人:吴跃伟、马丽丽 电话:(027)87197630 电子邮件:marine@mail.whlib.ac.cn; 微信搜索“海洋科技情报网”关注官方公众号,或扫码下方二维码

    发布时间: 2016-12-14

  • 85. 海洋科技快报20223年第4期
    liguiju
    项目计划 美商务部拟投资5.62亿美元用于提高沿海社区应对气候变化 NOC拟发射承载新技术的HydroGNSS卫星提高海洋气候观测能力 八个岛屿-海洋生态系统被入选全球山脊到珊瑚礁重建运动 成果报告 2100年英国海洋温度上升将超过3度 研究进展 Nature Microbiology:研究表明γ-变形杆菌进化枝控制着中远洋硫氧化基因的表达 Nature:科学家对二氧化碳去除和海洋热浪的现实调查 EPSL:深海沉积物中甲烷小规模分解频繁发生 Nature Geoscience:大规模水下火山喷发的危害和气候影响 Science:象海豹在深海表面下潜水时入睡 Nature:海因里希型气候变率的两极影响和阶段性 Science Advances:俄勒冈海底喷出的热液为地震灾害提供线索 PNAS:美国墨西哥湾来自浅水平台的过量甲烷排放 Nature:由浮力驱动的冰盖每天退缩数百米 Nature Climate Change:海平面上升对亚洲特大城市构成特殊风险 极地冰盖融化的记录在过去十年中被打破 海洋快讯 亚特兰蒂斯地块上的生命基石 GEOMAR对太平洋浮游生物的生长进行监测 珊瑚礁解决方案迈向新时代 R/V Atlantis号在加拉帕戈斯海洋保护区发现原始深海珊瑚礁 海洋鱼类监测到达新深度 本期海洋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

    发布时间: 2023-05-08

  • 86. 在不同尺度上重新认识海洋内部波动
    zhoubz
    夏威夷大学马阿诺分校(UHM)的最新研究显示,海平面高度数据已经无法作为可靠的海洋环流计算数据。上层海洋生物活动会散发热量,传输营养,吸收二氧化碳,而海洋环流是海洋中至关重要的生物活动推动者。影响海水运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潮汐、风、海浪、海水各层内传播的内波以及不同的温度、盐度和海面高度。除此之外,海洋中遍布旋涡,也就是慢慢旋转的水团,类似天气图中的高压和低压系统。 该研究项目主持人—UHM海洋与地球科学技术学院(SOEST)的Bo Qiu教授说:“如果将长度尺度由几百英里缩小到几十英里,我们会发现原本的地转平衡点不再是真正的平衡点。这意味着海平面高度已经不能再用于海洋环流的计算了。”这是因为海洋内部的波动扰乱了地球自转产生的海水运动。该研究已在《自然. 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此前,海洋学家们认为海平面只能在大尺度上描述海洋环流,而非在小尺度上进行精细计算。然而直到该研究公开,人们才知道这个尺度的具体量值。 此外,Qiu和来自日本气象厅、加州理工学院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合作者们还发现,在长期存在旋涡的海域,可以在一个小尺度海平面(分辨率为10英里,约16千米)上计算出高精度的海洋环流。但是,在一些由内波主导海水运动的海域,卫星所观测到的海平面仅能在一个相当大的尺度(125英里,约201千米)上反映海水运动情况。 (罗维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2-16

  • 87. 岩石样本显示“Lomagundi事件”中的氧含量足以支撑生命发展进程
    mall
    据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在岩石样本中发现的证据显示, Lomagundi事件中的高含氧量足以支撑地球生命的发展,相关论文已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 科学家们认为,大约40亿年前地球上首次出现生命,而直到生命出现30亿年后才有真核生物;同时有证据表明,大约在23到21亿年前,地球经历了一段氧含量上升期,即Lomagundi事件。因此,科学家们想知道这个时期的富氧程度能否支撑更高级生命形态的发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真核生物为什么没有在Lomagundi事件中出现而是又推迟了约十亿年。 为了详细调查Lomagundi事件中的含氧量,研究人员收集了形成于事件期间的海底岩石,检测了岩石中的硒含量。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当陆上岩石受到侵蚀,硒可以被释放出来,并由河流携带入海,参与海底岩石的形成。一旦硒到达海底(浅水区),两种硒同位素—78Se和82Se便由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生,其比例则由海水中的含氧量决定。利用以上信息,研究人员计算出若在Lomagundi事件中,每升水含有约5微摩尔的氧气,就足以支持生命向更高级发展。 然而迄今为止,很少有证据能够准确验证上述生命发展的过程,但是,就像研究人员所说的,也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对于生命发展推迟约十亿年可以作出的一种假设是,在生命首次出现后,大气中的氧含量突然下降,因而留下的证据太少不足以让我们知晓生命是否在这段期间有所发展。 (刘雪雁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2-06

  • 88. 海洋科技快报2022年第18期
    liguiju
    项目计划 美NSF投资3000万美元以应对与蓝色经济相关挑战 NSF汇聚加速器项目授予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500万美元经费 德SONNE号对加拿大卡斯卡迪亚断层展开调查 科技进展 卫星实现全年监测北极冰川厚度 研究为深海沉积物羽流的性质提供了新见解 追踪温带和热带珊瑚礁上广泛的气候驱动变化 新材料使得海洋微生物可降解塑料 纽约大学发现阿拉伯湾低氧区扩大和增强 研究发现巨大的水下滑坡阻挡了数百万吨海洋有机碳输入 科研装备 海洋机器人“Boaty McBoatface”将在北海投入使用以支持净零计划

    发布时间: 2022-10-08

  • 89. 研究发现超过75%的海洋生物可发光
    mall
    大多数人可能见过深海鮟鱇鱼的照片:利用本身肉质的发光体,引诱猎物靠近嘴部,其发光体是一种通过细菌产生的生物性光源。 这些海洋生物发光现象曾被认为是罕见的,而最近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发布的一项新研究,对深海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现象进行了第一次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在海洋表层及到4000米深度的海洋生物中,超过四分之三的海洋生物都存在发光现象,包括鱼类、水母、虫类(如深海螺旋虫)、透明动物、甲壳类动物、鱿鱼和章鱼等。其中一部分海洋生物像鮟鱇鱼一样,依靠光细菌发光,但大多数海洋生物则像水母一样通过化学作用发光。 深海中的发光现象有很多作用,比如可以狩猎、警告掠食者或吸引伴侣。科学家解释说,这项发现使得海洋中的生物发光现象成为一个“生态特征”,这个特征是生活在深海中的大多数生物都应该具备的。 (刘雪雁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4-22

  • 90. 海洋科技快报2022年第20期
    liguiju
    项目计划 德、以、阿签署三方合作协议以了解人类活动对地中海和阿拉伯湾的影响  欧盟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推进全球海洋空间规划  WHOI获200万美元用于CWATER项目  研究报告 ALR助力可视化报废油田标志了净零排放重要里程碑  研究进展 Science Advances:生物学家确定了珊瑚的抗病特性  Nature Communications:大规模探索深海海绵地带  Nature:火山活动和海洋低氧事件与末次冰期气候变暖、海冰快速融化有关  Nature Communications:北极热液喷泉有助于寻找地外生命  PNAS:一般环流模型过时了吗?  新研究揭示了墨西哥湾珊瑚礁的气候风险  Nature Geoscience:岩心分析表明海洋热输送不稳定  深海微塑料通量首次实现原位监测  Nature:对洋流的研究揭示了全球热带气旋的增强  PNAS:研究揭示近两次冰川旋回中亚南极太平洋绕极粉尘输入的系统变化  Science Advances:科学家们观测到冰川崩解造成的水下海啸  海洋快讯 科学家在深海发现大量死亡梭子蟹  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开发用于海底勘测和测绘的相机系统  探索深海:无人机提供了监测海底新方法  新研究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沿海死亡区  珊瑚礁晕使全球珊瑚远程健康调查成为可能  本期海洋人物 海洋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敦欣 

    发布时间: 2022-12-01

  • 91. NASA和NSF将联合开展微型浮游生物的碳循环作用研究
    mall
    由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组成的100多人的联合团队将于今年8月乘坐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斯克瑞普斯海洋研究所(SIO)的R/V Roger Revelle 和R/V Sally Ride号前往东北太平洋,调查研究在海洋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的能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微型浮游生物的生存情况。研究人员将利用科考船上配备的水下机器人、实验室和各种分析仪器分析探索浮游生物以及几乎没有光照的海洋物理和化学特性。 浮游植物在水中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生活在有光照的海洋上层,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从大气中进入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浮游植物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产生氧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浮游植物被浮游生物吃掉或死亡时,它们的残骸会下沉,从而将一部分碳带到深海。 目前人们对碳从海洋中的输出路径比较了解,但对不同海洋路径中碳流量的大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却知之甚少。这次联合考察的目的就是调查有多少碳从有光照的海洋上层输送到无光照的海洋区域,以及海洋生态进程对碳去向和封存的影响。这项研究对预测有多少碳经过多长时间又循环回到大气中以及又有多少碳被带到海洋深处是十分必要的。NASA的卫星记录表明这些生态进程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浮游植物作为海洋中大大小小生物的食物来源,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对海洋食物网有着深远影响。已知的海洋储汇生物学机制是“生物泵”。NASA卫星数据能够提供最上层海洋温度、盐度和叶绿素浓度等数据,这次联合考察将为浮游植物在生物泵和碳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数据支持,对规划未来卫星观测任务和技术需求有重要作用。 (张灿影 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发布时间: 2018-07-13

  • 92. 南非金矿的形成与石油有关
    mall
    4月20日,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和加拿大研究团队成功地揭开了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金矿的成矿机制,研究成果已在前寒武纪研究(Precambrian Research)杂志上发表。 在30亿年的地质历史中,地球上已知的最大金矿产地——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曾被海水覆盖,也经历过河流干涸、河水泛滥、河流侵蚀以及海水反复进退。1852年,英国探矿者J.H. Davis在威特沃特斯兰德发现了第一块金,继而引发南非的淘金热。尽管历经几十年的研究,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内黄金和铀矿石的成因仍不清楚。 德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利用高分辨率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威特沃特斯兰德矿床的样品,并使用2D和3D软件处理样品数据。文章第一作者Sebastian Fuchs博士说:“我们发现,由地球上第一个生物体产生的有机物形成的化石油能在盆地内驱动铀,沥青铀矿纳米粒子凝聚在油中,形成铀矿石。类似于我们在现代海底黑烟柱中发现的那些热水液体,在沉积物位置输送溶解金,形成水包油的乳状液体。水热液中的油滴引发了天然金的有效化学沉淀和复杂结构的金和铀矿的形成。” 研究人员利用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将成矿过程视觉化,发现迁移油在金属分布和浓度方面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我们的方法,首次展示了黄金中残留的化石油。我们很惊讶地看到石油产品和金属之间密切的空间关系。希望我们的研究能给工业和科学带来新的冲击,进而探索新的矿藏。也许有一天可能从开采的原油中提取黄金和其他金属。” (李亚清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5-03

  • 93. 研究发现实际深海捕捞量远高于联合国估计值
    mall
    第一次全球深海拖网捕捞评估显示,在过去60年里,实际捕鱼量比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报告的捕捞量多42%。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OC)首席专家Lissette Victorero提到,他们的研究表明,真正的捕捞量被大大低估,有近2500万吨的深海鱼类被捕捞。在做出有关渔业管理的决定时,需要考虑到这些估计值。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海洋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研究显示有42%的深海鱼类捕捞未登记,一半是被丢弃的鱼,一半是未记录在案。 夏威夷大学Lissette和其同事利用“我们身边的海洋”(Sea Around Us)项目收集的数据,研究了72种深海鱼类的历史记录。使用各种技术来估计全球捕获的鱼类数量,包括与当地专家和机构进行交谈。 深海鱼类还常常栖息在海底和山脊周围,在深海拖网捕鱼的时候,它们可能会失去生命。随着拖网拖到海床上,破坏了长期存在的生态系统,包括脆弱的冷水珊瑚和海绵、海参和海葵等其他动物群。 来自夏威夷大学的Les Watling教授和该研究的作者解释说,他们分析的大部分渔业遵循典型的“繁荣和萧条”周期,持续不到十年或两年就会崩溃,因为深海鱼类一般繁殖力低,生长非常缓慢,极易受过度捕捞的影响。 这项研究是国家海洋学中心、夏威夷大学和“我们身边的海洋”项目合作的一部分,该项目是国家海洋学中心正在进行的海洋未来生产能力研究的一部分。 (冯若燕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05-11

  • 94. 《海洋科技快报》2020年第3期,总第66期
    海洋科技快报编辑组
    本期目录 项目规划 英国NOC和卫星技术公司SSTL合作,利用GNSS反射技术进行极海冰探测 国际资讯 纳米级晶体解开钙化红藻的家族谱系 三分之一的动植物物种将在50年内灭绝 研究进展 新研究提供了首幅全球陆地和海洋生物综合地图 丹麦技术大学的新发现支持先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研究 鱼类遗传多样性的世界地图 研究预测地球深部存在丰富的固态Ar,提供了Ar循环模式的新视角 研究发现基础物种的稳定可促进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自1990年以来全球海洋环流平均速度增加 珊瑚的共生群落可预测其抵抗气候胁迫的能力

    发布时间: 2020-02-28

  • 95. 海洋空间规划走向全球:联合国教科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和欧洲委员会制定新版国际准则
    mall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和欧洲委员会启动了全球海洋空间规划(MSPglobal),这是一项促进跨境海洋空间规划的新联合倡议。 规划海上人类活动,使其安全、可持续地进行,是实现良好海洋治理的先决条件。这需要高水平的协调,不仅在同一国家内,而且还要跨越国界。这就是为什么自2017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和欧洲委员会一直携手合作,共同开发跨境海洋空间规划的原因所在。 本月,作为加速全球海上/海洋空间规划进程的联合路线图(Joint Roadmap to accelerate Maritime/Marine Spatial Planning (MSP) processes worldwide)的后续行动,两家机构已推出MSPglobal规划。 MSPglobal规划是一项为期三年的新计划,将呼吁区域专家: ? 制定国际跨境规划指南; ? 在西地中海(阿尔及利亚、法国、意大利、马耳他、摩洛哥、西班牙和突尼斯,其他西地中海国家也可以被邀请参加培训活动)和东南太平洋地区开展两个试点区域项目,并在历史悠久的瓜亚基尔湾(厄瓜多尔/秘鲁)进行具体的跨界演习,并开展有利于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和秘鲁的培训活动; ? 沟通和传播所有结果。 到2030年,MSPglobal的成果,加上联合路线图的其他9项行动,预计将使受益于有效实施海洋空间规划系统的领海面积增加两倍。 MSPglobal规划由欧洲委员会通过欧洲海洋和渔业基金共同资助。 该项目将于2019年1月启动,更多信息将于2018年12月与所有受益方共享。 (冯若燕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12-28

  • 96. 本地和全球之间碳循环变化的背后驱动因素
    mall
    一组由气候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揭示了陆地碳汇在本地和全球范围内如何调整的新线索。 这项开创性的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陆地碳平衡的年际变化—陆地生物圈和大气之间的碳交换—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最为显著。然而,在一个更本地化的水平,研究表明,水资源可利用度是碳汇能否成功运作的主要决定因素。 埃克塞特大学的Pierre Friedlingstein教授说:“陆地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如厄尔尼诺的强烈反应一直出现在我们的雷达上,用来研究碳循环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反应。我们的研究强调土壤对植物水分供应的变化作为一种关键因素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全球温度的问题。” 目前,陆地生态系统吸收了排放到大气中的大约1/4的人造二氧化碳。目前气候变化的特点是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上升和相应的变暖,然而,多年来一直测量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年际变化很大。这些变化主要来源于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的波动,而这种波动是由气候系统的自然变异所驱动,而不是由海洋或人为碳排放水平的变化所驱动。 是否是温度或水资源可利用度正在推动陆地碳汇的变化强度一直备受争议,还有看法认为这些碳平衡的年际变化可能与全球或热带温度的变化有关。然而,其他研究发现,最大的碳平衡变化出现在广泛的水限制地区。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小组应用经验和过程模型,分析了局部区域和全球地表、以及温度和水资源可利用度变化对大气和陆地生物圈之间碳交换的影响。 研究团队发现,在当地,水的可用性是植物碳吸收的年际变化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在全球范围内的变化主要是由温度波动所驱动。除了解释了以前相互矛盾的发现,研究结果还强调了一个研究重点,即在不同的尺度和全球变暖条件下气候变量是如何变化的。随着全球变暖的不断加剧,科学家们预计不断变化的水循环将成为全球陆地碳汇变化的关键因素。 (王琳 编译)

    发布时间: 2017-02-06

  • 97. 法国十三项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解决方案
    mall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The French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tific Research,CNRS)、法国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所(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DDRI)和法国索邦大学(Sorbonne University)的十多位研究人员评估了十三项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解决方案的潜力,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杂志上。研究人员希望该项成果能为12月初在波兰卡托维兹(Katowice)举办的COP24会议的决策者提供信息参考。 海洋一直在调节气候变暖,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影响了其物理和化学过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文章中,研究人员对十三个以海洋为基础的解决措施(包括局部的和全球性的)进行了全面的审查,以减轻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措施的选择标准是根据它们在科学文献中所提及的频率。这十三个措施可以分为四个主题: •减少气候变化的原因,例如,开发可再生的海洋能源,或恢复和保护海洋植物以捕获和储存碳; •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减少污染和禁止过度开采资源等方式保护生态系统; •通过改变云层或海洋反射率来保护海洋免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直接改变物种的生物和生态适应性,例如通过物种迁移。 研究人员对比分析了这些解决方案的风险和收益。例如,可再生海洋能源具有多种优势,而且它们并不难实现。而控制太阳辐射的措施在科学界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技术上的未知以及措施本身带来的额外风险。 总而言之,海洋解决方案倡议团队表明,目前所提及的各种解决方案并非肯定是现实、有效和适当的,但确实是值得政府和社会共同研究的具体行动。不过,研究人员也强调,许多全球性措施仍然缺乏足够的科学支持。因此,采取措施前应慎重考虑。 (张灿影 编译)

    发布时间: 2018-10-18

  • 98. 海洋科学与技术对于有效响应海洋政策至关重要
    mall
    为响应有关促进美国经济、安全与环境利益的海洋政策行政命令的发布,美国海洋领导联盟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Jonathan White,发表了以下声明: 海洋可以提供很多东西,但只有更好地理解这个占地球表面71%的宝贵资源,我们才能维持并促进经济、国家、家园、食品和能源安全。美国拥有先进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必须加以利用以创造健康和富有生产力的海洋环境,从而作为全球数十亿人就业、供能、商业、食物和娱乐的来源。 这项新政策呼吁海洋、海岸和五大湖地区作为美国经济、安全、全球竞争力和幸福的基础。但这个基础取决于海洋知识、科学决策和管理、可持续利用以及海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伙伴关系。美国海洋经济和安全的增长如果缺乏对海洋健康和可持续性的关注,这就好比建造一艘没有龙骨的船。海洋领导联盟(COL)期待与联邦机构和行政部门合作,确保在实施这项政策时给与科学的决策,确保海洋、沿海和五大湖区域的安全、健康、清洁和可持续。 随着这项新政策的实施,COL随时准备与联邦机构、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合作伙伴进行合作,以确保加强海洋知识和合作,这将促进符合这些优先事项的利益,同时确保海洋健康和生产力。 (冯若燕 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发布时间: 2018-07-13

  • 99. 海洋科技快报2020年第13期
    liguiju
    政策法规  美国国会2020年第二季度海洋政策法规动态概览  项目规划  NOAA发布云和数据战略,扩展新兴科学技术应用  英国发布《2020-2021年国家海洋设施技术路线图》  国际资讯  日本“海床2030”项目宣布现在已绘制完成世界近五分之一的海底地图  科研人员利用卫星开展海洋生物观测补充研究的三种方式  研究进展  一项新技术能够实时跟踪世界各地珊瑚礁的健康状况  Nature最新研究公布硅藻Seminavis robusta参考基因组  Science最新研究揭示鱼类不同生命阶段对气候变化的耐受性有所不同  PNAS:海洋原绿藻中微量钴的代谢  德国GEOMAR科学家发现一种抗感染和治疗皮肤癌的海洋活性物质 

    发布时间: 2020-07-26

  • 100. 海洋科技快报2021年第2期
    liguiju
    研究报告 科学家呼吁采取行动探索海洋生物资源以开发海洋药物 科学家提出改善印度洋环境观测的路线图 项目计划 加拿大政府投资310万多美元发展鱼类和海产品 技术进展 研究珊瑚礁鱼幼虫分散的差异性以改善对这些物种的保护 研究显示每天有30亿个微塑料颗粒进入孟加拉湾 NOAA在美属萨摩亚发现创纪录规模的珊瑚群落 研究发现地中海冷水珊瑚礁的主要驱动因素 流向海洋的地下水对生物地化循环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北海道和东北海岸频繁的海洋热浪导致黄尾鱼捕获量增加 科研设施 利用水下机器人跟踪和监视微生物群落

    发布时间: 2021-01-30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