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至17日,太平洋沿岸国家针对重大海啸灾害预警能力进行了测试演习。此次演习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创建的太平洋海啸预警和减灾系统为测试对象,测试该系统的潜在缺陷。
演习代号为PacWave17,设计了智利和秘鲁、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菲律宾、所罗门群岛、汤加以及瓦努阿图海岸沿岸的几个地震场景供各国选择。警报从夏威夷(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PTWC)和日本西北太平洋海啸咨询中心(NWPTAC)发出到各国的国家联络点。本次演习没有疏散群众,测试内容包括危机情况下警报传递系统的工作情况以及联络点的反应情况。按照太平洋海啸预警及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小组制定的新流程要求,各国政府先收到来自PTWC和NWPTAC的公告,随后根据警报进一步汇报事态发展。
中国南海海啸预警中心首次参与此类活动。该中心参与的场景有两个:一是菲律宾沿岸的海啸,其影响波及文莱、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二是印度尼西亚沿岸的海啸,其影响波及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早在2013年9月,在IOC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第25届大会上,中国被批准由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牵头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2016年3月16日,参加全国两会的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经过“部长通道”时表示,经过联合国批准,我国正在建立南海海啸预警中心,中心已经在运行,已经在向国际社会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发布海啸预警。
(傅圆圆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