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极端环境发现不同寻常的微生物群落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08-03
  • 日本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所(JAMSTEC)的AsahikoTaira发现,由地幔岩石蛇纹石化而产生的高碱性泉水中存在不同寻常的微生物群落基因组。

    2011年和2012年,研究人员于加州北部的Cedars采集样本,此地的蛇纹岩化十分活跃,水与橄榄岩等超富地幔岩石发生反应,生成一套新的矿物,包括蛇纹石、超碱性流体、甲烷等,与此同时排出pH11或以上的高碱性液体。这种环境可能在地球早期很常见,因此,蛇纹石化环境被认为是早期微生物生存的条件。

    根据对样本微生物的基因组分析,科学家在恶劣地质条件的泉水中发现了微生物的基因中有史以来最小的基因组。此外,尽管深水食源泉中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主导,但宏基因组和基因组草图数据并没有包含细菌类型的ATPase基因;它们要么是有一种古细菌的ATPase,或者根本就没有可识别的ATP酶。这么一组古老而高度保守的酶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分布。这一现象不是由于pH的原因,因为在Cedars附近浅海海水区域存在一个嗜碱菌群落。

    在Cedars的深水中,检测到的微生物在分类学上均被归为Candidate Phyla Radiation (CPR),这些微生物细胞和基因组尺寸都非常小,且缺乏独立生命所需的许多基因,因此其生存方式仍然未知。然而,根据科学家对基因组复制率的分析,这些细菌在蛇纹石化环境下的地下水中活跃地进行着基因组复制活动。这些细胞聚集在矿物颗粒状结构上,在蛇纹石或橄榄岩矿物中这些结构具有类似的元素成分。

    以上发现表明,蛇纹石化可能为揭示深层地表环境中的基因、基因组、微生物和群落的进化以及地球早期生命奥秘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成果题为:“Unusual metabolic diversity of hyperalkaliphilic microbial communitiesassociated with subterranean serpentinization at The Cedars”,发表在7月21日的《International Societyfor Microbial Ecology》(ISME)期刊上。

    (刘思青 编译)

相关报告
  • 《研究人员发现香烟烟雾会改变微生物群落,并加重流感的严重程度》

    • 编译者: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4-11-21
    • 研究人员早就知道,香烟烟雾有害健康,且与多种呼吸道疾病有关。香烟烟雾会促进慢性肺部疾病的发展,并增加患流感相关疾病的风险。最近,科学家们已经证明,香烟烟雾也与口咽微生物群组成的紊乱有关,但这种紊乱的相关性尚不清楚。口咽包括软腭、喉咙的侧壁和后壁、扁桃体和舌背。 在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暴露于香烟环境中的小鼠,其肠道和口咽微生物群落发生了变化。为了探究吸烟与微生物群落紊乱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将小鼠暴露于香烟烟雾中,然后将暴露于香烟烟雾的小鼠和暴露于空气中的小鼠(对照组)与无菌小鼠进行共同饲养。这样,微生物群落就可以从供体小鼠转移到无菌小鼠身上。原始无菌小鼠被来自暴露于烟雾或空气中的小鼠的细菌定植。随后,科学家们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这些受体小鼠,并监测疾病的进程。研究人员发现,那些从暴露于烟雾的小鼠身上接受细菌的原始无菌小鼠,其疾病进程更为严重,这通过体重减轻的增加来衡量。此外,还发现病毒感染与口咽微生物群组成的显著变化有关,特别是在感染后的第四天和第八天。该研究设计使得我们能够将紊乱微生物群的影响与实际香烟烟雾暴露的免疫调节作用区分开来。
  • 《从小鼠身上发现微生物影响代谢类疾病的线索》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徐倩
    • 发布时间:2017-11-28
    • 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被称为微生物菌群,是由居住在肠道中,并且大部分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它们在帮助肠道消化营养物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代谢性疾病。人们很早就知道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既受基因控制,也受饮食影响。了解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基因、饮食和疾病之间相互联系的了解,还可能帮助准确定位与糖尿病等疾病相关的基因。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研究人员阿兰·阿帝(Alan Attie)和菲德瑞克·雷伊(Federico Rey)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发现,肠道菌群与宿主基因共同调节胰岛素分泌,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关键诱因。实验阐明了宿主基因变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引发代谢性疾病的机理。该研究成果于2017年2月14日发表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 。 研究人员试图用遗传学方法来探究肠道菌群和疾病表现型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链,阿帝表示,根据遗传学理论,如果一些事与基因相关,那就与基因存在真正的因果关系,而不仅是某种关联。 研究选取8种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这组小鼠的基因共同反映出人类遗传多样性。8种小鼠的表现型多样:有些瘦,有些容易变胖,有些很难变胖。其中有些表现型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肠道菌群传染。 研究人员将小鼠放在无菌环境中进行高脂肪、高糖分喂养测试,并通过粪便移植实现肠道菌群在不同种类小鼠之间的有效交换,帮助定向追踪基因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实验,基因对微生物菌群构成的影响逐渐浮出水面。这8种小鼠所体现出的很多基因差异在它们的肠道菌群上都得到了反映,并且有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构成受小鼠基因控制。研究小组正在努力寻找控制肠道菌群构成和决定宿主表现型的基因。 食物摄入状况使那些因遗传而更容易患糖尿病的小鼠发生“显著变异”,并且它们的肠道菌群构成也随之变化。有些细菌可以与代谢特征联系起来,比如体重、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 微生物在营养物的处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未被宿主(如小鼠或人)直接代谢掉的食物随后进入肠道由微生物处理。微生物在代谢食物时,会产生数量惊人的小分子、化学物质和荷尔蒙,这些物质在宿主体内循环,并影响宿主健康。产生的代谢物中包括了多达20,000种短链脂肪酸,它们在肠道和诸如肝脏和胰腺等器官中充当信号分子,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是调控能量和葡萄糖的关键物质。肠道还可以通过改变肝脏产生的胆汁酸量来影响宿主的生理机能。这些胆汁酸由菌群进行处理,进而产生能影响健康的次级代谢物。 通过对摄入营养丰富并接受菌群移植的小鼠进行实验,研究团队还发现,微生物菌群功能差异取决于不同微生物之间的联系,包括肠道微生物和胰岛素分泌之间的联系。 (编译 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