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含铅汽油促使欧洲周围海域铅浓度首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05-11
  • 由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OC)、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GEOMAR,德国)、爱丁堡大学、南安普敦大学、普利茅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自从含铅汽油被逐步淘汰以来,欧洲各地海域表层水中的铅浓度首次出现下降,这项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基于皇家研究船(RRS)发现系列考察期间获取的凯尔特海样本,研究人员发现欧洲陆架海域表层水中的铅浓度比20~30年前的测量结果减少了四倍,而同一时期,含铅汽油被淘汰使用。在这之前,人类活动引起的铅排放量增加共持续了150多年,导致海洋铅浓度高出自然背景水平100倍。

    研究结果表明,排放到海水中的铅最终会沉积于海底,海底沉积物中的铅为“遗留铅”,而这些“遗留铅”现在正被沉积物释放,形成了一个新的环境铅源。南安普敦大学的Eric Achterberg教授提到,沉积物中的铅含量是过去150年来向海洋输入的铅的遗留物。这并不在他们的预料之中,因为之前普遍认为,铅与海洋中微粒的结合力非常强,因此会被永久困在沉积物中。现在需要更新这种认识,并且铅浓度水平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沿海水域的自然背景水平。

    来自GEOMAR的Martha Gledhill博士也表示,海水中的铅含量很低,对其进行取样和分析很困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才逐步实现。其次,必须使用无金属的专用设备进行采样,以排除取样设备的污染,然而几乎在船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铅,即使是在崭新的塑料表面。必须在专门的洁净室内进行分析,类似于制造计算机芯片的那种环境。

    这项研究属于英国海陆架生物地球化学计划和国际地球观测计划。Eric Achterberg教授补充道,研究的主要数据将有助于对大陆架上的污染物运输进行更大规模的预测。最终,这些信息与世界范围内的污染金属测量和海洋模型相结合,会帮助他们对全球范围内的污染物行为以及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做出强有力的判断。

    (刘雪雁 编译)

相关报告
  • 《欧洲海域高分辨率测深数字地形模型EMODnet版本更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10-18
    • 欧洲海域测深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EMODnet的升级版本刚刚发布。该产品现在提供更高分辨率、更强大的3D可视化功能以及欧洲海洋的扩展覆盖范围。用户可以免费查看和下载,并通过门户网站的OGC Web服务进行共享。 EMODnet DTM可应用于海洋科学,可持续海洋治理和蓝色经济活动,例如管道轨迹规划、海上风电场位置或港口扩建规划。在科学方面,可应用于海洋水动力模型、海洋地质过程以及为生成海洋生物海底栖息地图。另外,新版本提高了人们预测风暴潮的能力,有助于降低风暴潮对沿海和海上设施的破坏以及公共安全的风险。 法国海军水文海洋局、EMODnet的协调员Thierry Schmitt提到,它将帮助用户更详细地可视化测深功能,极大地改善用户工作,这依赖于无障碍、高质量的测深数据。新版本主要特点包括: (1)分辨率从1/8 * 1/8弧分增加到1/16 * 1/16弧分(大约115 * 115米),总共包含113892 x 108132 =大约123亿个数据点; (2)具有水深三维可视化功能,无需插件即可在浏览器中使用; (3)更快地显示复杂地图; (4)覆盖范围扩大,包括所有欧洲海域以及北冰洋和巴伦支海的欧洲部分; (5)来自48个数据提供者的测深测量数据集和复合DTM的数量增加,用作从大约7.200到大约9.400的数据源,可以通过源参考层检索元数据; (6)包含卫星测深数据产品,特别针对西班牙和希腊的沿海地区。 EMODnet DTM于2010年首次推出,现已成为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EMODnet产品。每月定期访问超过10000人,每月下载量超过3000次,为所有欧洲海域提供最详细的公开水深测量模型。 EMODnet DTM允许用户激活和查看水深测量图层,以及所选区域的轮廓和水下特征。在其他功能中,可以放大/缩小、打开/关闭多个层,以及浏览数据和查找有关底层数据源的元数据。用户可以绘制横断面并检索相关的测深剖面图。 (傅圆圆 编译)
  • 《解读欧洲工业机器人产业》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11-21
    • 10月13日,欧盟贸易委员会批准美的集团对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集团的收购要约,标志着库卡收购案的重大行政障碍被扫除。同日传出消息,上海电气为首的中资企业有意收购意大利著名汽车制造商菲亚特集团旗下柯马机器人业务。 10月13日,欧盟贸易委员会批准美的集团对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集团的收购要约,标志着库卡收购案的重大行政障碍被扫除。同日传出消息,上海电气为首的中资企业有意收购意大利著名汽车制造商菲亚特集团旗下柯马(Com au)机器人业务。而意大利另一大机器人企业吉马蒂克(Gimatic)刚刚于今年6月被汉德资本收购。欧洲机器人企业成了中国企业最热门的收购目标。 中资企业为何对欧洲机器人企业情有独钟?这一方面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而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只能满足其中小部分需求。另一方面则因为欧洲在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应用领域都具有雄厚的实力。世界十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大国,有五个在欧洲。而世界四大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中,欧洲拥有两家,包括库卡和瑞典瑞士联合企业ABB。整体来看,欧洲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整体水平和日本水平相当,同处第一阵营,领先于美国和韩国。 众所周知,1959年美国发明家弗兰克·德沃尔和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公司。有关机器人的理论和技术突破也大多发生于美国。为何欧洲工业机器人产业反而后来居上?这和欧洲特殊的人口结构和法律环境,以及各国政府的鼓励都不无关系。 二战后,西欧在复兴工业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劳动人口不足的问题,而西欧有关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的立法又一直以严格著称,同时为了和美国大工业竞争,西欧一直有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这些因素一方面推动欧洲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促使欧洲各国在政策上鼓励新生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以德国为例,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在“改善劳动条件计划”中对机器人使用做出强制规定:部分有毒有害的危险工作岗位必须使用机器人,这种行政手段真正将机器人推向市场。1985年提出的“向智能机器人领域进军”的计划使机器人应用于德国的各个产业。2012年德国推出“工业4.0”计划,这个以构建“智能工厂”为核心的计划将致力于改进工业机器人的灵活性和个性化,有望将德国工业机器人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德国影响下,英法也推出了各自的国家机器人产业计划。 虽然欧洲工业机器人产业水平总体走在了世界前列,但仍然面临问题和挑战,首先是各国工业机器人装备水平差距极大,德国、意大利、瑞典和芬兰相对发达,而法国和英国则相对落后。德国每万名工人装备工业机器人323台,而英国仅有71台。其次是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不均衡。除德国外,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工业机器人集中于汽车制造和电气设备制造领域,这导致欧洲工业机器人的产业优势发挥得并不够充分。 为了巩固欧洲在机器人产业的优势,欧盟于2014年启动“火花”计划,投入28亿欧元经费进行机器人研发。此计划的重点是推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增强工业机器人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将机器人推广到更多的工业生产领域。欧盟选择机器人领域作为未来工业的突破点有多重考虑,首先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在未来的数十年内将会出现爆发性的成长,其次,工业机器人符合欧洲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不足的总体趋势,同时可以发挥欧洲劳动力教育培训水平高的优势,规避其成本高的劣势。最后,据欧盟相关部门测算,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运用不但不会造成新的失业,反而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这有助于遏制欧洲工厂外迁的趋势,强化欧洲工业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推动“火花”计划采取的是专业协会和政府相结合的决策模式,欧洲机器人协会是计划的主体,能较好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声音,欧盟则扮演推动和监督的角色。另外,经费的投入也采取公私联合模式,欧盟投入其中四分之一,其余皆由协会企业投入,这确保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离不开工业机器人的辅助,除了收购以“库卡”为代表的国际机器人领军企业,我们的政府和产业界能否吸取国外产业政策中的成功经验,培养出中国的“库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