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认可新的海洋酸度测量方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12-28
  • 随着各国加快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步伐,衡量海洋酸度的方法将有助于各国防治海洋酸化。IAEG-SDGs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的机构间专家组,负责制定衡量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进展的指标框架。近日,该专家组正式承认了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3.1(“在商定的代表性采样站测量的平均海洋酸度(pH)”)在测量方法和数据收集方案上的“概念清晰度”和国际标准。

    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是该指标的“监管机构”,因此负责向联合国报告该指标的进展情况。只有在海洋酸化科学界,特别是全球海洋酸化观测网络(GOA-ON)的大力支持下,该指标方法论的发展、海洋pH值的测量以及数据收集的全球框架才有可能实现。它为科学家和国家提供了有关如何测量pH值以及如何报告的指导。

    该方法已于2018年7月在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理事会第51届会议期间通过,现已被联合国IAEG-SDGs正式接受为第2层指标,作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4全球努力的一个盘点工具来表明国际共识。

    2017年底,IAEG-SDGs已经将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a.1从第3层升级到第2层,即“分配给海洋技术领域研究的总研究预算比例”。此外,在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的监管下,该指标基于委员会代表产品“全球海洋科学报告”开发和利用相关方法。

    根据方法发展水平和全球一级数据的可用性,IAEG-SDGs将监测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169项目标进展的全球指标框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指标概念清晰,拥有国际认可的方法论及可用标准,参考数据至少由50%的国家定期产生,且各地区的指标因人口数量而具有相对性”;第二层为“指标概念清晰,拥有国际认可的方法论及可用标准,但数据不是由国家定期产生”;第三层为“没有国际认可的方法论或可用于指标的标准,但数据/标准是通过制定或测试而获得”。

    (於维樱 编译)

相关报告
  • 《联合国气候大会概要》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9-12-04
    •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5届缔约方会议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COP 25 (2019年12月2日至13日)将在智利政府的主持下举行,并在西班牙政府的后勤支持下举行。SBSTA 51/ SBI 51将于2019年12月2日至9日举行。会前阶段为2019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会议主席是智利环境部长卡罗琳娜·施密特女士。 这次会议旨在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进程中的下一个关键步骤。继去年在波兰第二十四届缔约方会议上就《巴黎协定》的执行准则达成协议之后,下一关键目标是完成《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全面实施方面的若干事项。 此外,2020年是各国承诺提交新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的一年,本次会议有助于在2020年之前树立雄心,将在金融、气候行动的透明度、森林和农业、技术、能力建设、损失和损害、土著人民、城市、海洋和性别等领域推进重要的气候行动工作。 会议还将展示非缔约方利益攸关方所采取的丰富的气候行动,并有助于激发各区域、城市、企业、投资者和民间社会的行动。
  • 《2017年联合国海洋会议:将宣布建立“全球蓝碳数据网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5-17
    • 据悉,第一次联合国海洋会议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2017年6月5日—9日),承诺建立蓝色碳数据和知识共享区域中心全球网络,区域中心将促进围绕沿海湿地碳的科学合作。 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海洋在生物碳固存和储存中的重要性,沿海湿地碳储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的干扰。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海岸100公里之内,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增加到50%。此外,沿海湿地的人类活动碳排放量相当于全球森林砍伐者的3-19%,并导致经济损失达6,420亿美元。 海洋碳素数据和知识网络将作为一种国际资源,满足海洋碳素利益相关者对基础研究到政策制定和管理等目的的数据共享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该网络是蓝碳倡议(由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国际保护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共同举办),由史密森环境研究中心和其他几个合作伙伴的共同承诺。 该计划认识到,缺乏获取综合质量数据和数据共享工具会限制与沿海湿地相关的科学,政策和管理有关的基于碳的利益的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实施沿海湿地系统的科学管理需要高质量的数据,支持概念或预测模型的开发,测试和验证。 蓝碳素数据和知识网络的主要目标包括: 建立蓝色碳知识节点的全球网络,承载红树林,海草和潮汐沼泽碳素特征的质量控制数据。支持全球性的科学家网络。加快跨地区和全球性的学习。支持将蓝碳纳入国家对国际海洋、气候政策和全球管理,包括加速养护和恢复相应生态系统。 (李亚清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