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北太平洋淡水事件与冰川海洋环流的变化有关》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08-09
  • 过去5万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北部高纬度地区的背景降温增强,阻止了北部东北部的太平洋地下变暖,因而增加了Cordilleran冰盖的淡水排放。结果表明,非线性的海洋-大气背景相互作用在冰川期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淡水排放响应中起着复杂的作用。

    在最后一个冰川期(大约115000至12000年前),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被北美冰盖复合体覆盖,其中包括位于中部和东部的Laurentide冰盖(简称LIS),以及较小的Cordilleran的冰盖(简称CIS)。LIS是Heinrich Stadials(Heinrich是一种自然现象,冰川上的大型冰山断裂,穿越北大西洋)期间进入北大西洋的主要淡水排放事件的来源之一。有学者提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简称AMOC)的减弱也影响了北太平洋的环流。由于淡水是海洋分层的主要调节因子,因此北太平洋淡水通量历史的重建有助于阐明北太平洋气候的演变。然而,到目前为止,古气候重建已显示出与CIS的淡水通量相关的相互矛盾的结果。在Heinrich Stadials期间,在北太平洋东北部的一些沿海地区观测到大量的冰筏碎片(简称IRD)沉积物,表明融化冰山的淡水输入。CIS淡水事件与Heinrich Stadials的时间紧密关系表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之间融水事件的潜在动态联系。

    研究证据表明,大量淡水进入海洋的剧烈沉积强烈影响了冰期的全球海洋环流和气候变化。在北大西洋地区,大量淡水排放到北大西洋的事件与称为Heinrich Stadials的明显寒冷时期有关。相比之下,北太平洋地区的淡水历史仍然不明朗,引发了关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之间气候联系的存在和可能的重要性的持续争论。在这里,我们发现在Heinrich Stadials期间北大西洋环流的变化与Cordilleran冰盖向北太平洋东北部注入淡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过去的5万年中的硅藻O18记录显示表面海水O18降低了2到3‰,相当于盐度下降了大约2到4个PSU。与此同时,北太平洋东北部冰雹碎片的增加沉积和海面的轻微冷却发生在Heinrich Stadials 1和4期间,但不是在Heinrich Stadial 3期间。此外,同位素模型的结果表明,在Heinrich Stadials期间赤道太平洋东部变暖对于将北大西洋信号传输到北太平洋东北部至关重要。相关的次表层变暖在Heinrich Stadials 1和4期间,变暖导致了Cordilleran冰盖的明显淡水排放。

    通过比较数据模型,发现在过去5万年的北大西洋寒冷天气期间,AMOC的扰动可以与北太平洋东北部地区遥相关,通过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之间和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淡水排放事件。到目前为止,北太平洋淡水输入事件尚未被视为冰川气候模拟中的标准强迫成分;加入这种淡水强迫情景为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可以协调代理数据中有关北太平洋海洋环流对AMOC变化的反应的差异。根据LGM边界条件的北太平洋软管试验,仅仅北太平洋融水排放导致北大西洋的次表层冷却,不太可能触发北大西洋冰雹事件以及相关的AMOC变化。鉴于冰川融水事件与冰盖动力学密切相关,因此非常需要将交互式冰盖动力学与北太平洋东北部开放的高分辨率代理记录相结合的气候模型,以进一步评估北大西洋之间和北太平洋之间的动态联系,以及北太平洋的局部反馈情况。

    (傅圆圆 编译)

相关报告
  • 《2017年《海洋科学快报》1-24期物理海洋监测目录》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0-17
    • 渗漏的管道系统阻碍格陵兰冰盖流动 海洋低层云的研究和调查计划 美国洪水威胁正在改变 南极洲拉森冰架上 5000 平方公里的巨大冰ft开始崩解 全球变暖情况下的降水增加将加强西太平洋台风 大西洋环流系统潜在的不稳定性 研究人员探索热带冰川与水源供应之间的联系 北极迅速变暖曾经使南大洋的风偏移 大气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南极洲产生更强的海浪 降雨模式的改变关系到印度水源安全 科学家阐释深海中冰雪融水的过程 科学家对碳循环的发现有助于气候研究 地球轨道变化,海冰同步冰川时期 6000 年前东南亚海平面变化对今天的影响 有关太平洋火环带的历史新数据 南极底层水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淡化 科学家报告格陵兰彼得曼冰川下的海洋数据 局地天气影响南极洲消退速度最快的一个冰川的融化 格陵兰融冰到达海洋的新途径 研究加勒比海加剧飓风强度的暖水环 去年的厄尔尼诺波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冲击加利福尼亚海岸 研究人员用高分辨率模型捕捉极端波 热浪和空气污染同时发生加剧了彼此的负面健康影响 北极海冰损失影响欧洲天气,但并不是严冬的原因 NASA 研究改进了夏季北极海冰的预报 额外的北极天气数据增加了日本寒流预测的准确性 美国宇航局极地冰空中调查将扩大北极研究范围 气候研究:暴雨可能会更强烈和频繁 本世纪北大西洋冷却的风险比以前认为的要大 大量的冰盖曾经覆盖南乔治亚州的亚南极岛 去年残留的厄尔尼诺热量会给新的厄尔尼诺提供燃料吗? 中国严重的冬季雾霾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有关 极端海平面上升可能危及欧洲沿海城市 寻找海洋淡水的起源 到 2100 年格陵兰沿岸的部分海冰将会永久消失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极端天气对射流的影响 NASA 监测前热带气旋 Debbie 留下的降雨量 研究发现北冰洋东部经历“大西洋化” 科学家揭示 ENSO 和大西洋年代际震荡对东亚冬季季风的影响 科学家认为加州干旱和洪水与独特的大气波有关系 海洋最初可能是酸性的 解开北极绿冰的秘密 科学家公布冰川的碳循环研究 水在南极流动:新调查发现液体流动范围比想象中更广 北极的河冰沉积物迅速消失 冰川形状影响其易变薄性 突破厄尔尼诺春季预报障碍研究取得新进展 新研究显示海平面将上升超过 3 米 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变暖停滞的结束 几十年的全球海洋数据揭示了令人担忧的氧气减少 全球变暖中断研究的新发现 南极研究表明中央冰盖自温和时代以来一直是稳定的 冰川学家试图量化全球变暖对亚洲冰川的影响 向冰川说再见 不可逆转的海洋变暖威胁 Filchner-Ronne 冰架 极端降水随全球变暖的变化 陆地高度有助于解释南极比北极变暖慢的原因 研究人员模拟了美国东海岸海平面上升的差异 1990 年以前的海平面上升要慢于一些模型的估计 空气循环对霜冻的影响大于全球变暖 脆弱的非洲地区夏季降雨可以预测 最新数据显示南极冰裂缝在 6 天内增长 17km,接近崩解 南极冰盖下的融水湖在过去曾加速冰川消融 对过去进行研究发现,地球雨带可能会向北移动 厄尔尼诺和全球高温共同导致东南亚的创纪录高温 溶解钡作为黑潮入侵东中国海的新量化指标 北冰洋如何变咸 南极洲西部异常温暖的夏季有大面积融雪 加拿大北极气候变化研究由于气候变化而取消 了解数十年全球变暖的速度变化 海洋预测未来的欧洲西北部和北极气候 波束搅拌海洋产生气候 新研究利用大数据预测恶劣天气 顽固存在于世界各地冰雪中的黑炭在变化 变暖半度加剧极端天气 更多的夏季阳光导致格陵兰岛冰层融化加剧 大西洋极端低氧涡旋产生温室气体 中国南部自 1850 年以来有两个明显的变暖间隔 新研究发现南极西部冰盖在过去 11000 年中的损失 万亿吨冰ft自南极破裂(更新中) 北极暖冬事件更加频繁而持久 绿色撒哈拉时期西非季风的强化可能影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高ft冰川补给重要蓄水层 科学家考虑增加气溶胶或者改变云来减慢全球变暖 季风风暴减少但变得更加极端 气候变化意味着更多降雨、更多氮素径流以及更多问题 移动风暴对曾经平静地区带来极端波浪和海滨破坏 海温变化导致干旱 冰川可能促使地球变暖 激光测绘项目显示南极干旱河谷物理变化的影响 研究人员破解了“喀喇昆仑ft脉异常” 海平面统计的新数据显示,水将淹没桥梁 并不是所有南极冰川都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格陵兰岛的冰流可能加速 冰ft:数学模型计算冰架崩塌 隐藏的河流曾经在南极冰层下流淌 来自洋底冻土带的甲烷在之前自然变暖时期并没有上升 NASA 科学家试图改进海冰预测 准确定位跨太平洋尘埃的来源 南大洋变暖 1 摄氏度会带来很多变化 发现海平面‘印记’的直接证据 船舶废气使海洋雷暴更加强烈 专家们呼吁将重点放在冰川质量损失对下游系统的影响 黑海海水温度可能会影响全球趋势 北极海冰再次显示出较大范围的融化 中更新世最早期的北半球气候快速变化 下一代模型揭示气候变化对飓风的影响 夏末的北极海冰面积是历史上第 8 个最低点 北极融雪的大气效应 科学杂志称:飓风席卷大西洋的时代 南极洲:威德尔冰间湖的回归支持基尔气候模型 12000 年前,佛罗里达的飓风频发 融冰减弱了格陵兰岛周围海水的盐度 气候变暖可能导致与飓风有关的金融损失增加 70% 研究表明气候预测需要更好地模拟天气系统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连续三年停滞 化石珊瑚礁显示,在上次气候变暖期间出现海平面上升 美国西部的ft地冰川正在收缩 冰盖可能迅速融化以响应远处火ft爆发 海平面上升而非更强的风暴潮将导致纽约未来洪水泛滥 当前的气候变化在过去的 1 亿年里是前所未有的? 暖空气使 2017 年的臭氧层空洞达到 1988 年以来最小值 来自最小氧气实验室的 50 年数据有助于预测海洋的未来 风力增强可能增加南极洲东部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 像格陵兰岛冰原一样大的冰盖在气候变暖环境下融化很快 “阴影区”如何圈住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水 地球工程模拟的新方法至关重要 美国联邦气候科学报告 风暴在变暖的世界中将如何转向 环境经济学家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预测到 21 世纪中期将受到重大损失 海底淤泥揭示欧洲过去气候的秘密 通过雷达预测南极景观中的冰损失 研究显示中国正在逆转排放量 全球迅速变暖的水文影响 研究发现为何 CO2 水平上升会导致全球变暖加速 模型揭示了海洋中云形成的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是古代气候转变的关键 极端野外工作、气候模拟为预测格陵兰岛的融化提供了新见解 阿拉伯海风暴的诞生验证了气候模式 除了风速外,预测飓风影响的新措施 在极地外钻探最古老冰芯 气候变化使哈维的降雨量强度增加 15% 多年份海底-峡谷研究挑战了浊流的理论 研究表明,随着温度上升湿度将达到临界点 科学家模拟《权力的游戏》中的气候 温暖的海水使北美最高山峰的降雪加倍
  • 《“河湖源”地区冰川科考发现冰崩研究新线索》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发布时间:2017-11-06
    • 近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河湖源”冰川与环境变化考察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展开。科考队成功钻取阿汝冰川冰芯和阿汝错湖芯,用于研究这一地区过去几百年的气候环境变化,为冰崩现象研究提供新线索。   据“河湖源”冰川与环境变化考察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邬光剑介绍,在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科考队从阿汝冰川海拔6150米处钻取一根55米长的透底冰芯,同时在该冰川补给的阿汝错钻取两根湖芯,长度分别为9.2米和8.2米。初步推断,冰芯和湖芯记录至少可以回溯上百年。   记者了解到,2016年,阿汝地区先后发生过两次冰崩事件。在此之前,冰崩是否还有发生的历史?如果发生过,发生时的气候环境条件是什么?这些都是“河湖源”地区冰川科考想要解答的问题。该考察结果对于理解冰崩的产生机制以及预测当地冰川的未来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邬光剑介绍,除了在阿汝地区的冰崩研究外,此次冰川考察还包括在杰玛央宗冰川(雅鲁藏布江源头)和纳木那尼冰川考察冰川消融和冰川融水对河流上游径流的贡献,以及在西昆仑的古里雅冰帽观测冰川近期变化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