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大堡礁第四次棘冠海星爆发始于2010年左右,爆发的海星食用珊瑚成为了珊瑚礁危机的主要原因,此次疫情沿着大堡礁向南延伸至汤斯维尔,预计将继续向南流动。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在大堡礁棘冠海星的治理中取得重大突破,开发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来检测食用珊瑚的有害生物DNA,方法改进了对珊瑚礁有害的生物的早期监测,管理者能够更好更快的控制有害生物爆发。
研究人员过去三年始终致力于检测浮游生物中海藻幼虫基因探针的开发,并且不断调整和修正,使其对监测成年棘冠海星更为灵敏。目前的技术不能监测到棘冠海星的早期爆发,主要是因为只能由潜水员在礁石上进行实地调查,一旦监测到疫情时,棘冠海星已经处于爆发阶段,因此监测结果耽误了人类进行早期干预的时间。过去的标准监测技术仅能识别珊瑚礁大约5%的害虫,而此种新方法利用了数字微流体PCR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并监测到是否存在更多有害生物的数量,可以计算珊瑚礁海水样本中的基因拷贝数。
最近在大堡礁11个取样点上使用探测器取样,发现正在遭受棘冠海星爆发的地方可以检测出相应DNA。相比之下,棘冠海星已经爆发后的珊瑚礁中未监测到棘冠海星DNA,说明棘冠海星DNA主要来自于爆发前。
文章发表在2018年9月12日的《Coral Reefs》杂志上,文章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00338-018-1734-6。
(鲁景亮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