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C科学家调查公海区域的人类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06-26
  • 5月19日,James Cook号研究船离开南安普敦,前往大西洋东北部的波丘派恩河的海底平原连续观测站(PAP-SO)进行考察,旨在调查潜在的环境和生态压力因素如何对从海面到海底的开放海洋产生影响。

    来自巴西、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将追踪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从大气中进入海洋的过程,明确碳在海洋深处的最终归宿,并对公海的垃圾和塑料堆积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在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OC)的带领下,海洋研究小组将使用各种工具,如固定在浮标上的仪器、沉淀物捕集器、采样器等来收集下沉的粒子,测量水柱和海底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将提供现代远洋塑料的现状数据。

    NOC科学家Richard Lampitt教授说:“在全世界的海洋中都发现了大量的塑料制品,但我们对它的丰度、种类以及如何通过海洋过程和生态系统进行运输和转化都知之甚少。为了解这种污染物可能造成的危害,我们必须更好地了解其分布和归宿的控制因素。”

    NOC每年都会进行一次PAP-SO研究考察,测试其新的和创新型海洋测量设备,以便为拥有一系列测量变量(如温度、氧气和营养物)的传感器提供服务。用于分析气候变化对开阔海洋和深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数十年来,许多国际科学家一直在该站点收集数据。

    (冯若燕 编译)

相关报告
  • 《华人科学家首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st
    • 发布时间:2019-06-19
    • 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晓,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讲席教授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该奖项评选委员会评价王中林教授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认为这一领域“将对人类和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利益”,“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是一项著名的世界性科学大奖,由世界文化理事会(World Cultural Council)设立,每年颁发一次,目的是表彰和鼓励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授予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杰出科学家。该奖获奖人由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124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委员会选出,委员会成员包括25名诺贝尔奖得主。 王中林院士凭借在微纳能源和自驱动系统领域的开创性成就获得本年度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世界科学奖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教授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使人类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这一全新的技术成为现实,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潜力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评选委员会充分肯定了王中林教授创立的研究领域给世界科技和工业界带来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认为这些发现和突破已经引发世界范围内学术界和工业界对纳米能源与自驱动系统技术的兴趣与努力,这些应用将对人类和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利益,并且认为他发明的海洋蓝色能源技术,“有可能从海浪中获取大量能源以解决世界未来的能源需求问题”。 选评委员会在认可王中林教授在科技领域贡献的同时,也对他在物理学领域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他首先证明了纳米发电机起源于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建立了利用机械能为移动传感器供电的原理和技术路线图;认为他对摩擦带电物理学的阐释解决了一个2600年的科学问题,为摩擦电纳米发电机奠定了理论基础。 最后,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的个人品质和学术水平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一位“天生的领导者,总是非常善良,鼓舞人心,充满活力,对与他合作的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影响”。此外,评选委员会对他在学术上取得成绩表示钦佩,认为他对世界纳米技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王中林已经发表论文1500余篇,包括55篇在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上发表的文章;根据Google Scholar的统计,他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20.6万次,标志学术影响力的H指数为226。
  • 《OpenAI首席科学家:创造ChatGPT,担忧AI安全》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王传清
    • 发布时间:2024-02-22
    •   OpenAI的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在开发ChatGPT等改变社会的AI对话系统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然而,他对于AI的未来也抱有深深的担忧,特别是在安全问题上。   Sutskever在十几岁时,怀揣着对人工智能的无限热爱,勇敢地敲响了现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者Geoffrey Hinton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家门,寻求一份工作机会。Hinton对这位年轻人的抱负和决心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暑假期间靠炸薯条赚钱,但他更愿意为我效力,投身人工智能的研究。”   Hinton为他提供了一些论文资料。Sutskever在深入阅读后,对其中未被探讨的显而易见的问题感到困惑不解。Hinton赞叹道:“他的直觉总是那么敏锐。他被认为是深度学习和大型语言模型(LLMs)领域的卓越先驱,这正是如今风靡全球的ChatGPT等对话式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基石。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对待工作的紧迫感和热情。”   Sutskever后来成为OpenAI的首席科学家,在ChatGPT的开发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他也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了忧虑。2023年7月,他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OpenAI一项为期四年的“超对齐”(superalignment)项目。该公司计划投入20%的计算资源来研究如何“引导和控制那些远比我们聪明的人工智能系统”。   然而,商业发展的快速与安全考量之间的矛盾在2023年11月引发了一场风波。在这场风波中,Sutskever在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的解雇和重新聘用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事件过后,他选择拒绝了Nature杂志的采访请求。   尽管有人对Sutskever的远见卓识表示钦佩,认为他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对人工智能安全的深切关注;但也有人指出,过度关注尚未出现的人工智能控制问题可能会使人们忽视该技术当前存在的实际风险。纽约市政策研究机构AI Now Institute总经理Sarah Myers West警告说:“这样的做法将干预措施推到了遥远的地平线之外。”她主张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解决眼前的危害”,例如人工智能系统在训练数据中可能强化了偏见和潜在的隐私泄露问题。   同时,人工智能系统缺乏透明度也引发了广泛担忧。OpenAI和其他一些公司对其代码和训练数据严格保密,这引发了公众对其背后意图和潜在影响的质疑。Sutskever本人也承认,从长远来看,封闭系统可能是避免他人制造出强大人工智能的一种负责任的做法。他在2023年4月的一份声明中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的能力将变得如此强大,以至于开源模型显然是不负责任的选择。”   为了吸引更多资金以支持计算能力的提升,OpenAI团队在2019年将公司从非营利模式转变为“上限营利”模式。这一举措成功吸引了科技巨头微软的数十亿美元投资和计算资源支持。随着资金的注入和技术的不断突破,LLM得到了显著改进。2022年11月发布的ChatGPT更是引起了轰动效应,将OpenAI推向了新的高度。   自始至终,Sutskever对人工智能问题的言论仍然大胆而前瞻。他在2022年宣称人工智能可能已经“稍有知觉”,这一观点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他坚信AGI甚至超越人类智力总和的“超级智能”有可能在数年或数十年内被开发出来。人工智能研究员Andrew Ng说:“时至今日,我仍对他的乐观态度感到惊讶。”   Ng评价道:“Sutskever有一个令人钦佩的特质那就是无论别人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他都能选择一个方向并坚持不懈地追求下去。”这种勇气和决心正是他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如此多成就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