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快报》2016年第2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马丽丽
  • 发布时间:2016-12-14
  • 本期目录

    【政策法规】

    我国海洋环保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大未批先建处罚力度

    南极罗斯海建立首个海洋保护区

    【项目计划】

    《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布局深海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国家海洋局:“十三五”期间初步达到世界极地强国水平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拨款930万美元推动珊瑚礁保护

    【研究进展】

    我国海洋学家在基因组学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鱼类开启相关基因,利用表观遗传学适应气候变化

    科学家发现新的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

    研究人员跟踪研究海洋温度改变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2016年南极臭氧洞大小接近平均水平,与预期相符

    欧盟有望利用指示性生物的特异反应构建海洋污染监测框架

    科学家解析大西洋外来物种狮子鱼的生物入侵机制

    【媒体聚焦】

    科学家回收完整记录超强厄尔尼诺的海洋观测设备

    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今日出发,实施环南极航行计划

    会议讨论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六年后状况

    劳埃德船级社和新加坡展开合作,促进近海和海洋系统建设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授权发布。

    获取完整快报内容请联系我们或订阅微信公众号查看。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西区25号(430071)

    联系人:吴跃伟、马丽丽

    电话:(027)87197630

    电子邮件:marine@mail.whlib.ac.cn;

    微信搜索“海洋科技情报网”关注官方公众号,或扫码下方二维码

相关报告
  • 《《海洋科技快报》2016年第1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马丽丽
    • 发布时间:2016-12-14
    • 本期目录 进化基因组学填补海洋生物入侵机理的空白 海洋鱼群具备精细的栖息地利用行为 海洋营养成分变化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改变 不同性别海洋桡足动物的代谢过程存在差异 利用藤壶追踪鲸鱼的迁徙路径 利用卫星和Argo浮标定量测定海洋生物的能量来源 台湾北部海洋微塑性污染物的数量特征及分布规律 多毛目动物调整生化特征应对海洋酸化 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估海洋天然产物活性 利用声学原理探讨海豚与猎物之间的互作关系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授权发布。 获取完整快报内容请联系我们或订阅微信公众号查看。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西区25号(430071) 联系人:吴跃伟、马丽丽 电话:(027)87197630 电子邮件:marine@mail.whlib.ac.cn; 微信搜索“海洋科技情报网”关注官方公众号,或扫码下方二维码
  • 《《海洋科学快报》2017年第2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海洋科学快报编辑部
    • 发布时间:2017-03-18
    • 本期目录 ● 南极洲拉森冰架上5000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山开始崩解 ● 全球变暖情况下的降水增加将加强西太平洋台风 ● 大西洋环流系统潜在的不稳定性 ● 研究人员探索热带冰川与水源供应之间的联系 ● 火山喷发扰乱航班的频率估算 ● 北美的中心在哪?地理学家使用新方法获得了新答案 ● 利用高科技潜标对北极冰层下方进行监测 ● 气候分析暗示大堡礁将几乎全被淹没 ● 研究调查了海洋酸化对岩鱼的影响 ● 规范的分析协议将有助于评估水生生态系统中微污染物的数量、质量和危险性 ● 北极环境中的污染物威胁北极熊健康 ● 绿色科技需十倍级飞跃才能满足全球排放目标需求 ● 2.8亿年的化石揭示了银鲛亚目鱼类的起源 ● 理解软体动物多样性背后的基因模式 ● 微小的食草动物是加勒比海珊瑚礁的新希望? 获取原文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