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年前,哈拉帕文化在如今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蓬勃发展。在那里,他们建造了繁华的城市,发明了早于古罗马时代的污水处理系统,并与美索不达米亚的定居点进行长途贸易。然而到了公元前1800年,这种先进的文化远离原本的城市,转而迁徙到喜马拉雅山麓的小村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可能促使哈拉帕人重新定居在远离印度河洪水泛滥的冲积平原。
在大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的温度和天气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导致夏季季风降雨逐渐干涸,影响了哈拉帕城市附近的农业生产,WHOI地质学家Liviu Giosan于2018年11月13日在《Climate of the Past》期刊上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他提到,虽然变幻无常的夏季季风使沿着印度河的农业变得困难,但在山麓上,水分和雨水会更加频繁。当地中海的冬季风暴袭击喜马拉雅山脉时,他们在巴基斯坦一侧产生了降雨。与哈拉帕习惯在印度河中看到的季风洪水相比,它的水量相对较少,但至少它是可靠的。
在土壤样本中很难找到这种季节性降雨变化的证据,以及哈拉帕从依靠印度河洪水转向喜马拉雅山附近的降雨来灌溉作物的证据。这就是为什么Giosan和他的团队专注于研究巴基斯坦海岸外的海底沉积物。在阿拉伯海的几个地点采集了核心样本后,他和他的团队在沉积物中发现了被称为有孔虫的单细胞浮游生物的壳,这帮助他们了解哪些在夏天茁壮成长,哪些在冬天茁壮成长。
Giosan指出,这项研究的最大惊喜在于,气候变化的根源可能十分遥远。那时,一个“新的冰期”正在形成,迫使冷空气从北极流入大西洋和北欧。这反过来又将风暴推入地中海,导致印度河流域冬季季风的上升。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会海洋科学部和WHOI内部资金的支持。
(冯若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