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wuhao
  • 发布时间:2017-01-17
  • 日前,国家海洋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评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旨在提高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质量,促进依法治海、生态用海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意见》包括6个部分,共19条。

    在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方面,提出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必须按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并重点对用海可行性、面积合理性、生态用海措施等内容进行论证。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对其所使用的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用海申请人亦应对其提供的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意见》还明确了论证报告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的责任。在加强对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和论证报告质量的监管方面,提出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淘汰机制,逐步构建海域使用论证信用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

    在规范论证报告评审程序和标准方面,提出制订完善评审程序和评审技术标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评审专家随机抽取机制。评审过程中,不得向用海申请人或论证报告编制单位收取或摊派评审费用。在加强对评审专家的管理方面,提出建立完善评审专家行为准则和终身责任制,增强评审专家的责任心。同时完善全国评审专家库体系,要求各省按期上报本省专家库到国家海洋局备案。

    在加快配套措施及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对现行的海域使用论证管理文件进行清理规范,对不符合国务院决定精神的文件和规定一律修订或废止,要求各省加大海域使用论证信息公开, 研究制定本地区配套改革和相关工作方案。

    (吴昊 编辑)

相关报告
  • 《能源投资项目核准权限进一步取消下放 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能源领域“双创”项目》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7-12-07
    •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深化能源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能源投资的动力和活力,实行能源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取消下放能源投资项目核准权限,《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范围外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审批。在融资渠道上,能源领域“双创”项目将得到重点支持。清单制度成为此次激发社会资本活力,保障公平竞争的重要保障政策。除了负面清单制度,《意见》还提出建立能源投资项目管理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清单制度,后者明确,能源项目核准机关要厘清职权所对应的责任事项,明确责任主体,健全问责机制。实行备案制的能源投资项目,备案机关要通过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或政务服务大厅,提供快捷备案服务,备案不得设置任何前置条件。能源投资项目核准只保留选址意见和用地(用海)预审作为前置条件,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各级能源项目核准机关一律不得设置任何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不得发放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 《资本热逐加政策利好,国内转基因作物能否再进一步?》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20-10-11
    •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今年中国官方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种类能否成功“扩围”?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这成为包括资本市场在内多方的关注热点。 据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尚未看到明显的扩围苗头,尽管今年年初有颁发包括转基因玉米在内的安全证书,但距离真正的商业化种植还面临着诸多考量。要想今年完成“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所提到的“推进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目标,还存在一定困难。 资本热逐的背后 资本市场近期对转基因题材的热逐在2019年就开始显露迹象。种业板块的登海种业(002041.SZ)、隆平高科(000998.SZ)、大北农(002385.SZ)、荃银高科(300087.SZ)这些含有转基因题材的股票走出相似行情,从2019年底至今年初,在历经暴力拉涨之后,然后震荡下行,又从低点缓慢上涨至今,不少上市公司股价涨幅达到100%-200%。 这背后既包含政策利好,再加上“十三五”规划期限即将到期,同时兼有草地贪夜蛾的现实威胁等因素。 更重要的是,今年全球遭受新冠肺炎肆虐,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此前,农业农村部强调:要始终确保中国人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2019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登海种业(002041.SZ)、隆平高科(000998.SZ)、大北农(002385.SZ)等纷纷涨停。这源于前一天,即2019年12月30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公告,公示拟批准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192个植物品种目录。除189个转基因棉花品种、1例转基因大豆品种外,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两例国产转基因玉米品种。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主粮作物,种子需求量巨大,若获颁这一安全证书,意味着转基因玉米商业化将迎来曙光。 同时,这也是继2009年原农业部向国产转基因水稻、玉米发放生物安全证书之后,10年来再次在主粮领域向国产转基因作物批准颁发安全证书。 此后,今年2月21日,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20年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要点》特意提出,将修订《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3月6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20年种业市场监管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严查非法转基因种子。这些“利好”信息都被行业敏锐地捕捉到。 之前产业界认为,转基因主粮迟迟无法产业化,部分原因就在于“品种审定”一直没有明确。 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7月15日发布《2020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批准清单》。根据这一清单显示,包括大北农公司的一个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品种(DBN-09004-6)。 大北农随后发布公告,表示由于该大豆于2019年2月27日已获得阿根廷政府的种植许可,此次获得中国进口安全证书后,即可在阿根廷国内进行商业化种植,相关方面将积极开拓市场。由于该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出口,如未获中国进口证书,则农户不会种植。 “要不折不扣完成规划目标存在困难” 对于转基因作物能否在“十三五”规划最后一年成功“扩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尚未有官方明确信号,但产业化的准备还是正在进行中,今年不论是为两例国产转基因玉米品种颁发生物安全证书,还是为大北农公司已获得阿根廷政府种植许可的一个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品种颁发进口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都表明了官方的态度,只是“步子太慢”,需要从战略层面看待这一问题。 “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应该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积极推进。”他说。 黄大昉长期致力于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多次参与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基础研究计划与科技战略规划的制定,曾担任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973”计划农业领域咨询专家组组长、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监督评估组成员等职务。 但业界也存在更为谨慎的观点。 “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的苗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今年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有获批,算是又迈出一步,但也有搁置多年无法产业化的前车之鉴,不能太过乐观。 他解释称,距离真正批准商业化种植,从技术层面来看,还面临着品种审定这一关,有些公司可能会打一些提前量,做一些品种审定的工作,但这毕竟还是拿到生物安全证书之后的工作,要想真正通过品种审定需要一定时间。最终依靠决策层的综合考量。 “这些情况今年能否有效应对,决定着‘十三五’规划中这方面的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总体来说,要想不折不扣完成规划目标是存在困难的。”罗云波说。 尽管如此,在黄大昉看来,当前国内外面临的复杂形势,推动转基因作物种植的理由是充分的。在短期内,可能会因为诸多考虑,或暂停或推迟,但从长远来看,包括转基因在内的生物技术,是解决国内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说,在新形势下,需要从长远、从战略层面进一步思考,加快推进生物技术的研发,不能只是考虑眼前粮食还在增产、草地贪夜蛾等突发事件能够控制得住,就疏忽大意,产生错觉。其实,中国农产品跟国际农产品的正面激烈竞争早就已经是现实问题了。 路线图 2016年,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通过安全评价审批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将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路线图,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 上个世纪末,为应对棉铃虫,在中国科学家团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之后,就在国内大面积推广种植转基因棉花,可以理解为迈出了路线图中“非食用”的第一步,距今已有20多年时间。 目前,舆论的关注点聚焦在间接食用、食用这两个步骤。甚至有声音称,鉴于小麦、水稻这两种食用的口粮自给率非常高,进口多为结构性短缺,索性将之视为底线,弃用转基因技术。 罗云波认为,对任何食物,不管主粮与否,底线都是安全,不能简单地和稀泥。一旦公众对转基因技术有了科学理性的认识,配合执法部门的规范管理,是完全应该按照路线图推进的。 不过,这个根据国内实际情况所制定、具有官方色彩的路线图,与科技发展的路线图并不合拍。玉米作为食用作物、水稻作为口粮作物,竟然都抢在了前面,均有拿到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9年,原农业部通过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分别为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杂交种“Bt汕优63”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颁发安全证书。结果,苦于迟迟无法商业化种植,再加上安全证书的有效期只有五年,导致这三张安全证书不得不在到期后续申请。 罗云波称,按照官方指定的路线图来说,食用主粮的产业化只能继续等下去,直至国人能够徐徐渐进地接受。 至于技术是否会落后国际,他说,从水稻的角度来讲,不太可能。一方面,国内科学家团队一直在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另一方面,研究转基因水稻的专家团队少,水稻作为东亚比较有特色的粮食作物,其他国家不太可能像中国这样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做研发。 至于大豆、玉米,要区分来看。鉴于中国是大豆原产地,中国提出的两轮大豆振兴计划,也是着眼于种植非转基因大豆,跟国外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而且即便是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囿于国内土地、水资源的限制,也无法大量种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国产大豆产量增至1810万吨。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份,我国总计进口大豆8851.1万吨。这意味着,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为83%。 事实上,正是考虑到特殊国情所带来的现实困难,以大北农为代表的企业,开始漂洋过海谋求在南美洲种植,再出口中国,实现“出口转内销”。在未来,若国内仍然无法有效实现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扩围”,这种模式将会流行起来。 “现在,需要担心的反倒是玉米。”罗云波说,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主粮,必须发展自己的种业。否则一旦放开,自己的产品没有竞争力,外国产品大规模进来,国内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只能无奈沦落到“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境地。希望能够利用转基因玉米尚未进行产业化种植的时间窗口,科学家团队集中精力攻关,拿出过硬的东西。等到真正允许种植的时候,中国才有本事“与狼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