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世”珊瑚大规模白化的时间和空间模式》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2-05
  • 热带珊瑚礁系统正过渡到一个新时代——“人类世”(Anthropocene),在这个时代里,白化现象反复发生的时间间隔很短,珊瑚礁无法得到完全恢复。这项研究分析了1980-2016年间全球100个珊瑚礁地区的珊瑚白化记录。研究表明,从1980年以来,相邻的严重白化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逐渐变短,目前只有6年。

    这项研究重新编译了54个国家的300次珊瑚白化事件在36年间的复发历史,通过使用标准化的方案来检查白化事件的复发时间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珊瑚礁已经进入了以人为主的新的“人类世”时代,更为严重的是,白化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迅速接近不可持续的水平。从时间尺度上来说,过去四十年中,严重白化事件的复发年数减少了五倍,即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每25年到30年一次,下降到2016年的每5.9年一次。

    另外,分析表明白化事件复发的空间模式已经从1980年之前存在极少甚至不存在大规模空间尺度的珊瑚白化事件,转变到1980年代开始,因当时全球变暖增加了强厄尔尼诺事件的热应力,从而导致的全球性白化事件。而且,大西洋西部比其他地方更早开始变暖,导致更早发生珊瑚白化:1998年之前大西洋西部平均每个地点发生4.1次事件,而其他地区则为0.4到1.6次。

    在未来数年和数十年间,气候变化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加剧珊瑚礁白化事件的数量,并持续压短每次事件之间的间隔。即使生长最快的珊瑚物种,也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才能恢复生长,而形成完整的生物组合系统,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未来珊瑚礁的生长状况,以及它们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系统服务,将严重依赖于全球碳排放轨迹和在下一次白化事件发生之前,通过管理当地影响因素,建立抵御高频白化发生的能力。

    (刘雪雁 编译)

相关报告
  • 《Nature:大量珊瑚白化之后,大堡礁的生态系统正在重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9-29
    • 全球变暖正显著影响着珊瑚礁的生态系统,珊瑚白化事件规模日趋扩大。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珊瑚死亡率的问题、极端温度对居住物种的代谢效应影响以及类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借助2016年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前后的数据,用以评估在大堡礁和西珊瑚海的186个地点的珊瑚、藻类、鱼类和移动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变化。 在白化事件发生一年之后,活珊瑚覆盖率下降了51%。然而,区域间珊瑚死亡率则参差不齐。在受影响最严重的珊瑚礁中,以珊瑚为食的鱼类数量持续下降较明显。大范围内的生态变化似乎与海洋温度直接相关,与珊瑚死亡的相关性较小。对珊瑚白化恢复起重要作用的珊瑚礁表面的海藻数量,在北方珊瑚礁上减少,在南方珊瑚礁上增加。2016年珊瑚白化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全面影响可能要等未来10年珊瑚被侵蚀后才能分析。我们的短期观察结果表明,恢复过程和最终影响的规模,受到群体功能变化的影响,而这又取决于当地与珊瑚礁相关的动物的热亲和力。这些变化在地理上是不同的,在许多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接近其热分布限制的地方可能会特别严重。 (刘思青 编译)
  • 《人类“记忆重现”时的全脑激活模式 》

    • 编译者:苑亚坤
    • 发布时间:2024-10-25
    • 将离散的经历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叙述,塑造了认知地图,为我们的经历提供了结构化的心理表征。在这个过程中,过去的记忆被重新激活并按顺序重播,促进海马-皮质对话。然而,与记忆的顺序重新激活(或重播)相吻合的全脑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探索。在这项研究中,采用同步EEG-fMRI,捕捉了记忆重放的空间和时间动态。研究发现,在心理模拟过程中,过去的记忆会像 EEG 检测到的那样以快速序列重播。这些瞬时重放事件与海马体和内侧前额叶皮层中 fMRI 活动的增加有关。重放的发生加强了海马体和默认模式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默认模式网络是一组代表认知地图的关键大脑区域。另一方面,当受试者在学习后处于休息状态时,任务相关项目的记忆再激活比学习前休息更强,并且还与海马激活增强和海马与内嗅皮层的连接增强有关。总之,该研究结果强调了与瞬态记忆再激活及其顺序重放相关的分布式、全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