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酸化陷入恶性循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马丽丽
  • 发布时间:2016-12-28
  • 《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s)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剩导致的海洋酸化会扰乱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发现,因为浮游植物有助于缓解二氧化碳污染的影响。

    问题是浮游植物是颗石藻(coccolithophores),一种单细胞生物,多数颗石藻为自养生物,借助阳光和水中的二氧化碳、硝酸盐和其它非有机盐营光合作用,通常具有碳酸钙的外壳。它能够利用海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钙,颗石藻钙化产生的碳酸钙占全球海洋总产量的一半。

    大约25%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造成海水pH值的降低,海水酸性增强。自工业革命以来,海洋PH值由8.2下降到了8.1。这看起来似乎并不严重,但是如果人类的血液PH下降十分之一的话,就会开始生病。在人类造成这些影响之前,海洋PH值几千年来一直很稳定。

    更高的酸度对颗石藻和其它类似生物建造它们的钙质骨骼和壳造成影响,因为酸度限制了碳酸盐的供应。已有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正在腐蚀一些动物的外壳,包括牡蛎,并影响了它们的种群数量。海洋酸化对颗石藻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像其他浮游植物一样,每年有一段条件合适的时间颗石藻能够进行大量繁殖。大量繁殖时期,颗石藻会从海洋表面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有时候能从太空中看到这种海洋“开花”现象。

    当颗石藻死亡后不久,它们的钙质外壳微粒沉积到海底,这个过程颗石藻发挥了固碳作用,被吸收的碳就不会回到大气中,导致气候变化。但是海洋酸化阻碍了这个过程,如果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本世纪中期或者后期颗石藻将不会进行大量繁殖。

    研究的第一作者Ulf Riebesell教授称:“浮游植物一整年都在等待这个短暂的大繁殖时期,但是,他们发现在酸性条件下,浮游植物数量在爆发前就减少了将近五分之一,没有其他钙质生物可替代它,这可能导致一个生态系统结构转换。”

    (张灿影 编译)

相关报告
  • 《2018年第6期《海洋科学快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海洋科学快报编辑部
    • 发布时间:2018-03-09
    • 2018年第6期《海洋科学快报》目录: 1. 北极湖泊释放出相对年轻的碳 2. 变化的地貌意味着北极池塘可能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3. 全球降雨模式可以提供提前三周的天气预报 4. 俄克拉荷马州的地震与废水注入深度密切相关 5. 大地震:不像想象中那么随意 6. 地球的中年危机-新研究支持地质记录中的“停滞” 7. 珊瑚礁正陷入困境:人类如何适应? 8. 海洋酸化如何削弱珊瑚骨骼 9. 全球磷污染达到了危险的水平 10. 沿海水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11. 研究发现来源于鱼类的ω-3s脂肪酸比亚麻籽油具有更强的抗癌效果 12. 材料-超韧生物塑料 13. 生活在英国白垩溪流中的鲑鱼具有遗传独特性 14. 美味的粉红海胆,可作为一种耐受气候变化的食物来源 15. 慈鲷:在敌人面前保持苍白色 订阅快报,请联系我们。 marine@mail.whlib.ac.cn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http://www.whlib.ac.cn/
  • 《海洋科学快报2020年第41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11-08
    • 本期目录:   1. 增温失冰导致失冰增温:一个恶性循环 2. 随着格陵兰冰盖损失的加速,沿海格陵兰地区重新生成 3. 新的数据集提供了热带气旋、人类健康的县级暴露数 4. 利用一段火山喷发“记忆”来预测后续喷发 5. 新的断层带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俯冲地震 6. 新的无人机技术提高了预测火山爆发的能力 7. 吃微塑料的鱼面临更多风险且寿命变短 8. 波罗的海小贻贝正变得更小 9. 未来就是现在:长期研究表明大堡礁海洋酸化一直在加剧 10. 科学家发现了可能帮助形成第一批细胞的新有机化合物 11. 河流贯穿其中:升级水生生态实验室以促进汞研究 12. 把更多的大鱼留在海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3. 墨西哥洞穴鱼如何逃脱捕食者? 14. 海洋保护区如何造福全球渔业 15. 大的潮汐可能促使鱼类进化到陆地上生活 http://ir.qdio.ac.cn/,欢迎下载阅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