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治疗》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类型:快报,简报类产品
  • 发布时间:2020-09-15
癌症(Cancer),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癌症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自然疗法和放射治疗等。
  • 1. 基于MicroRNAs的疗法:从诊断到治疗的综述
    杜慧
    MicroRNAs(miRNA)是大小长约21-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mRNA,它连接于mRNA的3‘端的非编码区。这些特性使miRNA成为组织蛋白质翻译的有效工具。不同的细胞通路参与癌症的发展,如细胞增殖、 凋亡及迁移,这些都受miRNAs调控。本篇综述的目的是讨论参与乳腺癌的不同的miRNAs,以及整个行业的不同的治疗策略。本文讨论了参与乳腺癌发展、转移过程的各种不同的miRNAs,以及不同miRNAs在乳腺癌中的作用、靶点及治疗治疗手段。此外,还对miRNAs用于临床诊断和预后进行了讨论。与其他同一主题的文章不同,本篇综述重点 探讨miRNAs的治疗和临床价值,以及与其相关的靶点,旨在探索这些治疗方法是如何克服世界第二大癌症-乳腺癌。本篇综述侧重于有前景的、已经被确证的miRNAs。特别地,两个miRNAs,miR-21 和 miR-34,是以RNA 为基础的治疗非侵袭性和侵袭性乳腺癌中最有前景的靶点。最后,突出强调了相关的和商业化的治疗策略。

    发布时间: 2015-05-27

  • 2. 癌症治疗靶点:恢复线粒体功能
    杜慧
    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癌症治疗耐药性的主要原因,而氧化磷酸化缺乏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热休克蛋白(HSPs)和外源性试剂如二氯乙酸盐可以恢复癌细胞线粒体的呼吸及其他生理功能。恢复功能的线粒体可以导致对抗癌药物耐药的癌细胞凋亡。本篇文章讨论了导致癌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恢复功能的线粒体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15-04-17

  • 3. Cabozantinib用于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的综述
    杜慧
    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 cabozantinib (Cabometyx™)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接受过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 (RCC) 患者。在欧盟,cabozantinib 用于治疗接受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靶向治疗的RCC患者。一项试验显示接受过VEGF受体 (VEGFR) TKIs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肾细胞癌,相比于口服依维莫司,口服cabozantinib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 (PFS) 和总生存期 (OS) 。Cabozantinib 的不良反应属于可控范围。因此,对于接受过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 (RCC) 患者,cabozantinib一个重要的新选择。

    发布时间: 2016-12-02

  • 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其抑制剂在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中的研究
    佟琦
    表观遗传学异常被认为是多种人类疾病的主要原因,通常由遗传缺陷引起表观遗传学蛋白功能失调,蛋白的表达发生变化和(或)向某些基因启动子募集。重要的是,表观遗传学的改变是可逆的,应用小分子可以靶向调控表观遗传学酶和调节蛋白。该综述讨论了表观遗传学调节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在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作者阐述了小分子HDAC抑制剂的发展和它们在实验室,临床前期模型和临床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14-12-24

  • 5. 自杀基因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问题与进展
    杜慧
    在各种癌症的基因治疗方法中,自杀基因疗法因其在癌细胞内可以将非毒性化合物转变为细胞毒性药物而备受关注。通过将高浓度细胞毒性分子引入到肿瘤环境,并同时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影响,这显著提高了治疗指数。尽管自杀基因疗法在临床前研究中效果显著,但该疗法的临床研究尚未取得较大的成果。本文综述了自杀基因治疗中常用的6个酶/前药系统,并让读者熟悉该领域目前最前沿的研究实践。对于每个酶/前药系统,我们讨论了其作用机制、用来提高酶稳定性、亲和性的蛋白质工程方法和用来提高前体药物动力学和效能的化学修饰技术。本文还总结了每个酶/前药系统过去十年来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并综述了其研究进展。最后,强调了该疗法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

    发布时间: 2015-05-27

  • 6. 脑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电纺纳米纤维的应用
    杜慧
    尽管为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做了很多努力,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并未显着改善。 肿瘤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率高,血脑屏障(BBB)降低治疗效果。 通过植入式电纺纳米纤维在手术切除部位的局部药物递送不仅可以避开BBB,而且还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 纳米纤维可以在肿瘤附近提供持续释放和高浓度的化学治疗剂,同时降低其全身暴露和毒性。 在另一种情况下,定向纳米纤维可以模拟脑细胞外基质(ECM)的地形学特征,其可以用于体外研究GBM细胞迁移。 这种策略有利于调查肿瘤细胞与调控肿瘤形成,进展和转移的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发布时间: 2018-03-30

  • 7. 小分子Mcl-1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佟琦
    Bcl-2蛋白家族作为细胞凋亡的主要调节者发挥作用。骨髓细胞白血病蛋白Mcl-1是Bcl-2蛋白家族成员,具有促进细胞存活的作用。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Mcl-1均出现过表达情况。Mcl-1的过表达是产生化疗抗性的原因。因此,Mcl-1是一个潜在的癌症治疗靶点。该篇综述旨在阐述小分子Mcl-1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2014-12-24

  • 8. SiRNA传递用于治疗癌症的最新进展
    杜慧
    最近,RNA 生物学的研究扩大了用于癌症治疗的RNA 药物靶点的范围。但是,RNA 药物,比如小分子干扰RNAs (siRNAs)会被核酸酶快速代谢,通过肾脏过滤,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传递方式将药物运至靶细胞。到目前为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传递方式,包括阳离子脂质体、 聚合物,和/或无机纳米粒子。本文综述了基于 siRNA 的癌症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此外,还介绍了靶向 siRNA传递中有前景的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 2016-08-31

  • 9. ABCC1在癌症治疗和预后中的重要性
    杜慧
    多药耐药性是癌症治疗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许多体内外试验数据表明转运蛋白的表达增强导致了多药耐药性的频发。转运蛋白是参与细胞防御机制的膜结合蛋白,即外源性物质和生理基质的外部运输。它们一方面抑制了毒性物质发生癌变,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在 48 名ABC 家族的成员内有几个与多药耐药相关的转运蛋白。由于许多药物对通过转运蛋白的外排物很敏感,因此通过基底来评估个体治疗的转运蛋白的状态是可以实现的。多药耐药结合蛋白1 (MRP1)是由 ABCC1 基因编码,是研究最多的转运蛋白之一。尽管其结构和功能已有详细的研究,但仍存在阻碍其临床应用的问题。组织特异性模式的表达及广泛的遗传变异性使 ABCC1/MRP1 成为预测化疗耐药的标记或多标记小组成员的最佳选择。本文旨在总结基因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主要癌症预后和治疗的遗传变异性。指出本领域的重大进步并强调今后的研究方向。

    发布时间: 2014-12-23

  • 10. 奥沙利铂用于治疗卵巢癌
    杜慧
    简介: 奥沙利铂是治疗多种实体瘤的重要药物。卵巢癌 (OC) 对化疗敏感,主要治疗的总反应率在75%左右。不幸的是,60-70%的患者经历复发需要额外的治疗并在初步诊断 5 年内死于进行性疾病。目前,铂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被推荐用于治疗铂敏感疾病,而非铂单药治疗用于铂耐受性疾病,其特点是响应率较低。 涵盖的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综述了奥沙利铂用于卵巢癌的II期和III期研究。此外,作者讨论了奥沙利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 专家意见: 铂是卵巢癌前线治疗中的主要药物,铂类化合物也是复发性疾病化疗的重要组成。然而对卡铂/顺铂暴露次数增多的同时也提高了铂抵抗或铂过敏的风险。多项研究表明奥沙利铂单独或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安全性、有效性、耐受性良好。此外,奥沙利铂具有良好的毒副作用和不错的疗效,因此其治疗谱可能扩展到对卡铂过敏的卵巢癌患者。

    发布时间: 2015-07-07

  • 11. 蛋白酶在癌症药物传递中的应用
    杜慧
    尽管蛋白酶抑制剂已成功用于治疗高血压和病毒性感染,但它们却仍然不能作为抗癌药物。随着对癌症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发现肿瘤"降解组"(由蛋白酶及其天然抑制剂和相互作用对组成) 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网络中的特定节点决定了蛋白酶网络运行的总体结果。通过采用蛋白酶激活式前体药物 (PAPs)来研究哪些蛋白酶在肿瘤微环境中是具有活性的。在这里我们将这一概念用于金属蛋白酶、 半胱氨酸和丝氨酸蛋白酶的研究。PAPs 不仅作为小分子加合物存在,而且还能以纳米粒子存在。虽然本篇综述的重点是 PAPs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但蛋白酶激活探针和纳米颗粒也可用于影像学,包括肿瘤的诊断和分期,以及显微外科切除手术中肿瘤成像的可视化。

    发布时间: 2016-01-05

  • 12. 肿瘤治疗新策略:靶向调节肿瘤代谢途径
    佟琦
    新一代靶向治疗癌症药物的开发需要人们了解癌基因是如何调节其生物学特征的。肿瘤代谢重编程与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癌基因如MYC、IDH1/2和KEAP1调节肿瘤细胞代谢,为评价代谢途径的抑制作用提供了可能,成为一种肿瘤治疗策略。

    发布时间: 2014-12-24

  • 13. 用于癌症治疗的下一代蛋白质疗法
    杜慧
    自从二十年前首次出现,蛋白质疗法就一直不断革新肿瘤领域。与传统的小分子化疗不同,蛋白生物制剂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和其他肿瘤特有的标记物结合而发挥主动靶向作用。虽然首个获批用于癌症治疗的生物制剂是单克隆抗体,但该领域的研究蓬勃发展,涉及的方面不断扩大。本篇文章中我们对一些正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进行了讨论 。

    发布时间: 2016-11-14

  • 14. FAK在肿瘤代谢和治疗中的作用
    佟琦
    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在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存活和细胞迁移中具有重要作用。肿瘤细胞的代谢途径发生改变,加速了葡萄糖,脂质和谷氨酰胺的消耗,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长。FAK具有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和FAK的高度激活有关。FAK能够促进葡萄糖消耗和脂肪生成,促进癌症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存活。临床研究结果证实,FAK相关的肿瘤代谢途径的改变与实体瘤风险的增加有关。因此,FAK的小分子抑制剂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发布时间: 2014-12-24

  • 15. 斑型POZ蛋白SPOP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
    佟琦
    斑型POZ蛋白(SPOP)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衔接蛋白。SPOP在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经常发生突变。到目前为止,报道的所有癌症相关的SPOP突变集中在meprin和TRAF同源结构域,推测其可能影响底物的结合。前列腺癌中,SPOP突变与ETS家族基因重排互斥,定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前列腺癌分子亚家族。SPOP突变通过改变雄激素信号通路关键组分的表达水平,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发布时间: 2014-12-24

  • 16. 未折叠蛋白反应:癌症治疗的新靶点
    杜慧
    癌细胞处在各种破坏蛋白动态平衡,产生内质网 (ER) 应激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之下。为了应付这种情况下,癌细胞发展处一种高度保守的自适应机制,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 (UPR) ,用以内质网的动态平衡。最近,已发现多种药物通过靶向作用未折叠蛋白反应的组分而发挥抗肿瘤活性。本篇文章中,我们综述了目前未折叠蛋白反应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结果,并重点讨论了以此为靶点的新型治疗策略。

    发布时间: 2017-05-26

  • 17. LPE-1,以LSD1为靶点抑制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及转移
    杜慧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 1 (LSD1) 在表观遗传修饰中具有重要作用, LSD1 的异常表达可以预测食管癌的肿瘤进展和不良预后。本研究中,我们合成了一系列 LSD1 抑制剂,并证明了它们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数据表明这些 LSD1 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食管癌细胞系 (EC-109) 。其中,化合物LPE-1(LSD1 IC50 = 0.336 ± 0.003 μ M)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凋亡、 阻断EC109 细胞G2/M 期,并引起相关的蛋白标志物变化。我们还发现化合物 LPE-1 可有效抑制EC 109的迁移和浸润。体内研究表明化合物LPE-1可抑制异种移植模型的肿瘤生长而没有明显的毒性。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LSD1 可能是食管鳞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化合物LPE-1可作为抗鳞癌药物研发的先导化合物以进行进一步研究。

    发布时间: 2017-06-09

  • 18. 将药物和大分子传递至线粒体:癌症治疗的新方法
    杜慧
    线粒体是产生生命必须能量和执行细胞死亡通路中的重要细胞器。针对线粒体的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可能是癌症治疗中诱导细胞死亡的有效手段。本篇文章概述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及它与癌症的关系,重要的是,将讨论线粒体传递的不同方法。也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此外,还讨论了线粒体靶向的药物和大分子的未来前景。线粒体是目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这将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发布时间: 2016-11-02

  • 19. 新型靶点抗癌药物的发展改善了儿童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杜慧
    在过去的 60 年,儿童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超过80%的患者获得了5年的存活期。尽管如此,癌症仍然是美国儿童中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 一,并且短期和长期性的治疗毒性会继续影响大多数儿童。靶向新药物的发展为儿童癌症患者提供了疗效更好和毒性较低的治疗前景。自从甲磺酸伊马替尼被用于治 疗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十年以来,一系列的靶向药物进行了儿科癌症患者的研究。早期研究的经验教训包括,了解儿童药物的不良反应,开发 儿科专用药物处方以及继续发展为成人的抗癌药物。在美国,针对儿童癌症患者的协作研究很好地进行着,目的是将新型的疗法更好的应用于少见和及其少见的儿童 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靶点的发现及研究可以促进儿童癌症患者治疗方法的发展。

    发布时间: 2015-04-21

  • 20. 适体-抗体复合物 (Oligobody) :肿瘤靶向的治疗的新型传递平台
    杜慧
    适体是最近生物学领域出现的一种可靠的、有前途的靶向药物。然而,因其药代动力学不佳,治疗的潜力尚未被完全评估。本篇文章中,我们描述了一种新型适体抗体复合物,即"Oligobody"(低聚物 + 抗体),该复合物可以克服适体的局限性。我们采用尼古丁共轭 t44-OMe 适体研究了 Oligobody 的成药性。Oligobody 的抗体部分改善了适体的体内药动学特性,而不影响结合亲和力。此外,Oligobody的适体可以深入渗透肿瘤组织,而抗 VEGF 抗体没有该功能。最后,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Oligobody 全身用药可减少肿瘤负担。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Oligobody是一种快速、 低成本且高通量的癌症治疗的新型平台。

    发布时间: 2016-03-22

  • 21. 癌症治疗中以MIF为靶点
    杜慧
    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和癌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多功能的炎性蛋白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 在炎症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与肿瘤发生、 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也有关系。本文综述了关于MIF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尽管MIF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它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当前的研究以小分子方法为重点,这些方法以MIF的互变异构酶活性部位及抗 MIF 抗体为靶点。这些方法在大量的临床前小鼠肿瘤模型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助于我们对 MIF 生物活性的进一步了解。最近,MIF参与关键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如CD74 和 HSP90,这一新发现为抗 MIF化疗策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型平台。

    发布时间: 2016-01-20

  • 22.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抑制剂作为抗癌剂的发展
    杜慧
    很多肿瘤细胞通过糖酵解作用进行高效的葡萄糖消耗来为大分子的合成提供中间体。为了实现这种代谢变化,丙酮酸脱氢酶激酶 (PDKs) 的表达在肿瘤细胞中被快速提高。抑制PDKs 可以通过增加丙酮酸的氧化代谢来促进线粒体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在本篇综述中,我们概述了PDKs的结构信息和其与已知疗效间的关系。此外,我们描述了小分子 PDK 抑制剂在药物化学领域,特别是作为抗癌剂的发展现状。最后,对PDK 抑制剂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发布时间: 2015-04-21

  • 23. 纳米颗粒用于癌症的基因治疗
    杜慧
    作为癌症治疗的方法,相比于常规治疗,基因治疗好处颇多,包括效力高、特异性强,脱靶毒性低,并且可同时传递多个以肿瘤发生、 复发和耐药为靶点的基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基因治疗取得显著的进步,现在有望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线疗法。在众多基因传递系统中,纳米颗粒因其具有毒性低,易控制,高基因传递效率和多功能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篇文章对基因疗法,基因传递技术和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纳米颗粒用于基因疗法的前景。

    发布时间: 2016-11-02

  • 24. 针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一项开放、随机、对照、非劣性试验
    杜慧
    疑似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国际治疗标准是手术切除+化疗。本试验旨在研究化疗+延迟手术的方法是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替代疗法。该试验是一项三期、非劣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在英国及新西兰87家医院开展,试验时间为2004.5.1-2010.8.30,纳入550例疑似III期或IV期卵巢癌患者。276例患者随机进入首次手术组,治疗方案为手术+6周期化疗;274例患者随机进入首次化疗组,治疗方案为化疗+手术+化疗。全部受试者参与意向处理分析。2014.5.31,451例患者死亡:首次手术组231例,首次化疗组220例。首次手术组和首次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2.6个月和24.1个月。手术后28天内3级或4级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首次手术组高于首次化疗组(24% vs 14%,p=0.0007;6% vs 1%,p=0.001)。两组最常见的3级或4级术后不良反应为出血。首次手术组和首次化疗组3级或4级化疗相关毒性作用的发生率分别为49%和40%。首次化疗组出现1例致命的毒性作用-败血症。对III期或IV期卵巢癌患者而言,首次化疗并不比首次手术疗效差。本试验表明化疗+手术的方案可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

    发布时间: 2015-05-26

  • 25. 癌症中,肿瘤睾丸抗原激活的原因和结果
    佟琦
    肿瘤细胞往往出现表观遗传学异常,极大地改变蛋白的表达。在生殖细胞中特定表达的基因经常被肿瘤细胞重新激活。根据这些基因异常表达模式和它们的免疫原性,将这些基因产物归为肿瘤睾丸抗原(CTAs)。虽然这些基因已经用于抗癌疫苗靶向治疗,但人们对于重新激活的睾丸蛋白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仍知之甚少。近期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蛋白能够直接被肿瘤细胞调节环境所调用,支持细胞自主性行为。本文回顾了CTA的发展历史和近期研究成果。CTAs在肿瘤发生机制研究中将扮演功能性角色。

    发布时间: 2014-12-24

  • 26. 抗癌药物传递中荧光成像的应用
    杜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具有靶向和缓控释功能的各种纳米给药系统已被广泛研究。了解其药代动力学特性对将理论转化用于临床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其中,荧光成像技术已成为临床前研究最常用的成像工具之一。大量适用于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荧光染料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荧光成像的适用性。本文以荧光成像技术在药物传递,特别是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局限性为重点。详细讨论了其在细胞水平和系统水平的应用。此外,我们探讨了同时治疗和治疗诊断学与不同成像技术组合成像的可能性。

    发布时间: 2016-02-25

  • 27. Sirtuin激活剂和抑制剂:前景,成就和挑战
    杜慧
    Sirtuin家族的NAD +依赖性蛋白赖氨酸脱酰酶可调节各种生理功能,从能量代谢到应激反应。 人类Sirtuin异构体SIRT1-7被认为是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如2型糖尿病,炎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我们回顾了Sirtuin靶向药物发现和开发的状况。 有效的和选择性的药理学Sirt1激活剂和抑制剂是可用的,并且已经进行了初步的临床试验。 对于其他同种型也已经描述了几种有前景的抑制剂和活化剂。 了解这些化合物对Sirtuin调节机制的进展为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发布时间: 2018-03-29

  • 28. 癌症干细胞︰个性化医疗和免疫疗法的前沿
    杜慧
    肿瘤干细胞(CSCs)可促进转移播散和细胞毒性疗法,因而成为当前癌症治疗的主要靶点。本篇文章中,我们强调了将源自患者的肿瘤干细胞作为体内和体外临床前模型和液体活检术作为诊断、 预后和预测工具的潜力。我们讨论了以癌症干细胞为靶点的新型治疗手段,特别集中于讨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事实上,众所周知微环境在肿瘤进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将肿瘤干细胞与宿主免疫系统联系起来是当今深入研究的一课题,该课题旨在研究以肿瘤干细胞通过免疫编辑逃避免疫监视为靶点的有效治疗策略。

    发布时间: 2017-05-24

  • 29. 紫杉烷类纳米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
    杜慧
    紫杉烷类化合物是癌症治疗的非常有价值的一类药物。水溶性低是该类化合物用于临床面对的一大挑战。最初,增溶和降低毒性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的主要研究重点。然而,新兴的靶向治疗策略,特别是纳米医学领域,开始关注通过改善疗效来进一步扩大治疗指数。本篇文章提供了药紫杉烷类纳米药物用于抗癌药物传递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还讨论了紫杉烷类纳米药物的临床状态及应用于临床应该考虑的问题。

    发布时间: 2017-03-24

  • 30. FDA加速批准卵巢癌新药Rubraca
    杜慧
    2016年12月19日,FDA加速批准了Clovis Oncology公司的新药Rubraca (rucaparib)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卵巢癌。Rucaparib获批用于经过两线或两线以上化疗的和BRCA基因突变的晚期卵巢癌。 据美国癌症研究所估计,2016年将有22,280名女性新诊断患有卵巢癌,并且估计有14,240名女性将死于该疾病。约15-20%的卵巢癌患者有BRCA基因突变。 BRCA基因参与受损DNA的修复,并且具有防止肿瘤发展的作用。但是,该类基因突变可导致包括卵巢癌在内的某些类型的癌症。Rubraca是一种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它可以阻断一种涉及修复受损DNA的酶。通过阻断该种酶,降低癌细胞内带有BRCA基因的DNA被修复的几率,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和减慢或停止肿瘤的生长。 两项单臂临床试验评估了Rubrac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共纳入106例有BRCA-突变的晚期卵巢癌并曾接受过两种或多种化疗方案的患者。结果显示,Rubraca组中,54%的患者肿瘤完全或部分收缩(中位时间9.2个月)。 Rubraca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疲劳、呕吐、贫血、腹痛、味觉异常、便秘、食欲减退、腹泻、血小板减少和呼吸困难。Rubraca还有可能伴有骨髓问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严重风险。

    发布时间: 2016-12-23

  • 31. 用于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纳米颗粒的综述
    杜慧
    肿瘤微环境 (TME) 在肿瘤发生、 侵袭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TME是由基质、 血管内皮细胞、 周细胞、 成纤维细胞、 平滑肌细胞和免疫细胞组成,其特点是低氧、低PH、高压。鉴于TME的重要作用,我们首先回顾了 TME 的组成并讨论了其对肿瘤进展,药物和纳米颗粒传递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对目前以调控TME为主的治疗策略进行了综述,包括肿瘤血管通透性、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间质成分、 肿瘤乏氧和多重干预的调控。另外,我们还讨论了TME存在的潜在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 2017-05-16

  • 32. 长链非编码RNA: 肝细胞癌治疗的新靶点
    杜慧
    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 为我们了解细胞生理和疾病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LncRNAs 是一大组结构复杂的 RNA 基因,可以与 DNA、 RNA 或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从而调节基因表达,并通过各种机制影响细胞。对于LncRNAs功能性作用及其在疾病中异常表达的了解,我们发现lncRNA可以作为干预治疗的靶点。本篇文章汇总,我们对lncRNAs的参与机制、作用及其在疾病中的角色进行了综述。以肝癌为例,我们提出了以lncRNA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及应用前景。

    发布时间: 2016-04-29

  • 33. 癌症幸存者饮食、活动、体重方面的临床干预措施
    杜慧
    医学研究所的报告强调了扩大癌症治疗改善长期健康的重要性。体重管理、 体育活动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三级预防的关键组成,但可能是肿瘤学家和/或肿瘤护理团队不太熟悉的领域。本篇文章综述了当前饮食和体育活动的指南及支持这些指南的实例,并概述了已对癌症幸存者的生活方式产生良好效果的切合实际的干预措施。此外,文章还描述了当前癌症幸存者的生活方式和肿瘤医生在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呼吁调节好肿瘤学家、 初级保健人员和营养、 运动方面专家的关系,以此来帮助癌症患者更长久、更健康的生活下去。

    发布时间: 2015-05-04

  • 34. TGFβ信号通路在癌症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佟琦
    TGFβ信号通路具有多种功能。它能够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运动和浸润,能够调节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血管的生成和免疫应答。在肿瘤中,TGFβ信号通路异常非常常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TGFβ信号通路是癌症治疗中出现的新策略。在癌症的细胞水平上,TGFβ信号通路作为肿瘤促进子还是肿瘤抑制子发挥作用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是TGFβ信号通路在癌症的早期和晚期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相反,微环境水平上,在癌症发生发展的所有过程中,TGFβ信号通路能够促进适合肿瘤生长和转移微环境的产生。癌症中,靶向TGFβ信号通路可以作为微环境靶向治疗策略所考虑的方法。在该篇综述中,作者关注了TGFβ信号通路在癌症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第一部分,作者提供了TGFβ信号通路发挥的作用以及在癌症细胞和微环境水平上的异常情况。作者还描述了靶向TGFβ信号通路治疗中,前期临床和临床期的药理学实验结果。这些实验结果主要强调TGFβ信号通路对于肿瘤微环境的影响。随后,作者还探究了不同位置肿瘤中,TGFβ抑制治疗的最优化。

    发布时间: 2014-12-24

  • 35. 食管癌︰ 最新的化学预防药物和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杜慧
    食道癌是全球范围内排名第八的常见癌症,也在癌症相关致死的原因中排名第六。尽管目前各方面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食道癌的致死率仍然居高不下,5年存活率不到20%。部分原因是多数患者处于晚期,即使经切除和治疗后,长期存活率仍令人失望。本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食道癌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此外,本篇文章总结了目前的标准疗法,化学预防药物的潜在应用,个体化给药的前景以及食道癌的新疗法。

    发布时间: 2016-09-12

  • 36. 卵巢癌的精准靶向治疗
    杜慧
    本篇综述旨在讨论卵巢癌精准和个性化治疗的现代方法。此外也讨论了基于纳米技术和个性化治疗的现代方法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 2016-11-02

  • 37. 以氧化剂依赖机制为靶点治疗呼吸道疾病
    杜慧
    氧化应激参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如COPD,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和放射性肺炎。 已经开发了多种抗氧化剂药物以氧化剂依赖机制为靶点,例如小分子硫醇,核红细胞-2相关因子2激活剂和催化酶模拟物。 抗氧化剂的治疗效果不佳。 少数抗氧化剂被批准用于临床,例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小分子巯基N-乙酰基-1-半胱氨酸,以及在美国用于严重放射性肺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AEOL 10150。 将来使用抗氧化剂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能需要一种精确的药物方法来识别患者。

    发布时间: 2017-12-20

  • 38. Pertuzumab、Trastuzumab和Docetaxel 在HER2阳性转移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佟琦
    背景:在HER2阳性、已发转移乳腺癌患者中开展了一项临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Pertuzumab、Trastuzumab和Docetaxel”治疗组患者的病情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安慰剂、Trastuzumab和Docetaxel”治疗组。Pertuzumab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作者报道的中位总生存期为50个月。 方法:纳入先前未接受过化疗或抗HER2治疗的已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Pertuzumab联合治疗或安慰剂联合治疗。该项临床试验的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病情无进展生存期、应答的持续时间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等。 结果:Pertuzumab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56.5个月,安慰剂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0.8个月,二者相差15.7个月。Pertuzumab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安慰剂组延长了6.3个月。Pertuzumab延长了患者的反应持续时间7.7个月。两组患者出现的大多数不良反应均由Docetaxel引起。 结论:在HER2阳性、已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Pertuzumab、Trastuzumab和Docetaxel联合治疗方法能够极大地延长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至56.5个月。Pertuzumab、Trastuzumab和Docetaxel联合治疗方法在HER2阳性、已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是有效的。

    发布时间: 2015-04-17

  • 39. 缝隙连接通道:重度抑郁症潜在的治疗靶点
    杜慧
    重度抑郁症(MDD)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MDD与胶质细胞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道(GJCs)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星形胶质细胞GJCs在LMDD中的作用。暴露于慢性不可预知的压力导致大鼠前额叶皮层中连接蛋白表达的减少,这与MDD患者脑死后研究中报道的临床发现一致。 这些大鼠的慢性抗抑郁药治疗增加了连接蛋白的表达。 然而,正常啮齿类动物的药理学GJC阻断降低了连接蛋白的表达,并引起抑郁样行为。 此外,GJC功能障碍影响电导,代谢耦合和继发信息,炎症反应,这是符合MDD目前的假设。 所有这些结果提供了MDD神经生物学的全面概述。本综述支持了下述假设:星形胶质细胞之间GJCs的调控可能是抗抑郁药治疗作用的潜在机制。

    发布时间: 2018-01-09

  • 40. EGFR抑制剂AZD9291用于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杜慧
    EGFR T790M 突变是带有EGFR 突变的肺癌患者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产生耐药的最常见的机制。在临床前的模型中,EGFR 抑制剂 AZD9291 已被证明可有效对抵抗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敏化和 T790M 耐药性突变。

    发布时间: 2015-05-04

  • 41. 用于肿瘤热疗的纳米技术
    杜慧
    本篇文章中我们对用于肿瘤热疗的纳米技术进行了综述。传统热疗方法无法区分靶点和周围的正常组织,这种非选择性的组织加热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纳米技术有很大的潜力来改变目前的热疗方法。本篇文章中,我们比较了四种基于纳米技术的热疗方法。对于每种方法的机制及体内、体外试验进行了综述。Nano-Photo-Thermal Therapy (NPTT) 和Nano-Magnetic Hyperthermia (NMH)是最早的两个用于靶向热疗的方法。Nano-Radio-Frequency Ablation (NaRFA)是第三种新型热疗方法。Nano-Ultrasound Hyperthermia (NUH)为最新的用于癌症热疗的技术。

    发布时间: 2016-08-10

  • 42. 适配体作为靶向配体和治疗分子用于克服癌症中的耐药性
    杜慧
    由于癌症的多药耐药性(MDR),传统的抗癌疗法往往不能完全根除肿瘤。 MDR过程涉及许多机制,如微环境压力和药物外排泵的过度表达。因此,迫切需要克服耐多药治疗策略来提高癌症治疗效果。适配体是短的单链寡核苷酸或具有独特三维结构的肽,并具有超过常规抗体的几个独特优点,例如低免疫原性和更强的组织穿透能力。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当前多药耐药调节机制的相关知识,特别强调了适配体介导的新型治疗药物和寻求逆转MDR的策略。还讨论了与基于适配体的试剂和方法相关的挑战。

    发布时间: 2018-04-09

  • 43. Nivolumab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佟琦
    概况:肿瘤细胞躲避宿主免疫系统进攻的机制之一是诱导负向信号的产生,这会引起T细胞表达的抑制。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与肿瘤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上述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Nivolumab为PD-1信号通路阻滞剂,它能够逆转T细胞的抑制,引起肿瘤细胞的抗肿瘤应答。 涉及领域:作者阐述了晚期黑色素瘤、肾细胞瘤(RC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恶性肿瘤中,Nivoluma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现状。 专家观点: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结果证实,Nivolumab在多种癌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Nivolumab与其他药物同时给药的有效性,获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因此,PD-L1的表达可以作为肿瘤生物标记物。Nivolumab等PD-1阻滞剂很可能极大地改善癌症的治疗效果。

    发布时间: 2015-05-11

  • 44. 新型卵巢癌疫苗前景光明
    杜慧
    卵巢癌是一种特别难以治疗的疾病。它通常在较晚阶段被诊断出,而且即使在接受外科手术移除和化疗之后,大约85%的患者会发生癌症复发,并产生化疗耐药性。不过,如今,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初步临床试验表明一种旨在增强患者免疫系统来抵抗这种疾病的新型疫苗取得了有希望的结果。这些研究人员着重关注复发性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recurrent advanced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这些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大约为17%。首先,他们从每位患者身上提取出树突细胞---协助引发T细胞反应的抗原呈递细胞,并在来自相同患者的肿瘤抗原存在的情况下培养它们。他们随后将这些树突细胞注射回这些患者的淋巴结中,从而触发抗肿瘤T细胞反应。

    发布时间: 2018-04-17

  • 45. 口服Ixazomib、Lenalidomide和Dexamethasone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杜慧
    Ixazomib 是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目前正在研究将其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该试验是一项双盲、 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试验,纳入722例复发性、 难治性,或复发性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收 ixazomib+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 (ixazomib 组) 或安慰剂加+那度胺 -地塞米松治疗 (安慰剂组)。以无进展生存期为主要终点。 在中位值为14.7月的随访期内,ixazomib 组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安慰剂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0.6月VS14.7月; 风险比,0.74;P = 0.01)。两组的整体响应率分别为 78%和 72%。中位响应时间分别为 1.1 月和1.9 个月。两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47%和 49%),研究期间的死亡率分别为4%和 6%;3 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 74%和 69%。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中添加lxazomib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以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该疗法额外的毒性作用是有限的。

    发布时间: 2016-05-04

  • 46. 基于多聚物的长效药物用于癌症的局部治疗
    杜慧
    化疗联合抗癌药物局部给药的治疗方法因其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受到广泛关注。将基于多聚物的长效药物注射或植入至肿瘤内部或邻近肿瘤的位置可延长药物的暴露时间。本篇文章对长效药物局部应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多数情况下,该类药物用于清楚术后残留的癌细胞,以防止癌症复发。目前,已有临床案例报道该疗法成功治疗脑肿瘤和肝癌,临床前研究表明长效药物可用于肺癌,腹腔注射可用于腹部癌症。

    发布时间: 2016-03-11

  • 47. 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预期管理
    杜慧
    自从有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大多数男性前列腺癌患者现在被诊断为局部的、 低风险的,并且不太可能发展为致命的前列腺癌。然而,几乎所有患者接受了手术或放射的初级治疗,这使得他们处于长期的副作用风险,包括勃起功能障碍及尿路功能障碍。积极监测和其他检测方法(即预期管理),可改善长期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并减小发病率。尽管这样,期待管理仍未被充分利用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本篇文章中,总结了用于前列腺癌男性患者的预期管理的各种方法,包括观察等待疗法和积极监测疗法。并针对每种方法介绍了其癌症特异性和健康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最后,探讨了针对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当下使用的模式,治疗和研究间存在的潜在差异及关于预期管理的争议。

    发布时间: 2015-05-21

  • 48. 维生素 D 促进癌症治疗
    佟琦
    维生素 D 通过重组促进肿瘤生长的细胞使胰腺癌的治疗更有效。胰腺癌是一种致命的癌症,部分原因是胰腺星状细胞营造了一种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并且可以抵抗化疗。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索尔克研究所的罗纳德·埃文斯和 迈克·唐斯和他们的同事们发现维生素 D 受体在人体的胰腺肿瘤中表达。激活受体可引起胰腺星状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把它们转移到一种不再支持肿瘤细胞的静止状态。

    发布时间: 2014-12-24

  • 49. 年轻时的身体肥胖,体脂肪增加和乳腺癌风险:队列研究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李永洁2
    成年期体内脂肪的增加一直与绝经后乳腺癌风险增加以及绝经前乳腺癌风险降低有关。然而,年轻人(≤30岁)身体肥胖,体脂肪增加和乳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较少。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确定相关出版物。将每项研究的95%置信区间的风险估计值转换为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 kg m-2的连续变量,并将其汇集在一个随机效应模型下。在所有女性,绝经前妇女和绝经后妇女中,BMI每增加5 kgm-2与晚年乳腺癌患病风险分别降低14%,12%和17%相关。观察到显着的异质性和发表偏倚。修剪和填充方法应用于纠正偏差后,结果保持不变。所有女性和绝经后妇女中,每年从年龄增长到年龄组增加的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 kg m-2,乳腺癌风险就会分别增加13%和14%。综上所述,年轻时体内较高的脂肪含量可能对绝经后和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后期发展具有保护作用。然而,这种潜在的好处不应该被强调,因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年轻的年龄增加体脂肪收益与绝经后乳腺癌风险正相关。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需要在整个生命中保持稳定的体重。

    发布时间: 2017-11-23

  • 50. 美国FDA批准Palbociclib上市
    佟琦
    Palbociclib是一种口服、选择性小分子CDK4和CDK6抑制剂。Palbociclib由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用于癌症治疗。CDKs是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albociclib可以抑制这些激酶的活性,增强其他抗肿瘤药物的活性。美国FDA批准“Palbociclib+Letrozole”联合用药,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目前,一项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该项Ⅲ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主要包括晚期乳腺癌患者、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和高风险早期乳腺癌患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开展了一项Ⅱ期临床试验,受试者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其他实体瘤和血癌中,科研人员开展了多项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Palbociclib主要用于雌激素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该篇文章概述了Palbociclib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15-04-17

  • 51. Sp1 转录因子: 癌症化疗中存在已久的靶点
    杜慧
    Sp1, Sp2,Sp3 和 Sp4是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参与多种生物进程,并且已被证明在细胞生长、 分化、 凋亡和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p1 可激活许多细胞基因的转录,这些基因的启动子中包括富含GC序列的Sp结合位点。Sp1 和 Sp3 蛋白结合位点相似,如果不一样,DNA 会竞争结合,因此他们可以增强或抑制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Sp 蛋白可调控基因表达,并在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转移中起关键作用。在各种癌症的患者中,Sp1 蛋白水平升高被视为一种消极的预后因素。大量的化合物可以干预 Sp1 和其他 Sp蛋白的转录激活活性。Sp蛋白下调涉及多个信号通路,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合物参与其中,不仅可以直接干预Sp结合位点,还可以促进Sp蛋白因子的降解。 Sp 转录因子和 Sp1 调控基因的下调是药物依赖性的,它是由细胞环境来决定的。目前有几个化合物是足够安全的,可以将它们应用于Sp1过度表达的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

    发布时间: 2015-07-01

  • 52. 微生物在癌症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
    杜慧
    人体内有很大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可影响肿瘤易感性。15%-20%的癌症病例是由微生物致病体诱导而发的。宏基因组测序显示更多例的恶性肿瘤都伴有共生菌群失调 。虽然目前研究仍无法确定微生物变化会导致或影响癌症的发生,但一些临床前研究仍然支持微生物菌落参与癌症进程这一观点。这些研究表明,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改变癌症易感性及其进程,如调节炎症反应、 诱导 DNA 损伤和产生参与肿瘤发生或抑制的代谢产物。新的证据表明可以通过调控微生物来改善癌症治疗。

    发布时间: 2017-05-18

  • 53. 免疫疗法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杜慧
    手术仍然是肺癌的最佳治疗手段,但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进行手术,并且手术后的患者除了初始阶段预后效果一般。治疗手段正在快速迈向新的领域。癌症生物学的新见解导致新型药物的发现,相比于传统的铂的化疗方案,这些新型药物效果更好。一种基于免疫检查点的免疫疗法是肺癌治疗中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针对转移性患者的抗 PD 1 抗体的初步试验结果是目前已知的药物从未观察到的。确定患者对抗 PD-1/抗 PD-l1 的治疗方法的响应,必须要搞清楚几个关键问题,用以评估相联合治疗方式的作用,包括免疫检查点受体阻滞 (与手术,化疗,ITKs结合) 和通过降低全身炎症反应和改善营养状况来增强宿主的免疫反应。

    发布时间: 2015-07-07

  • 54. 复发或转移性肾细胞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杜慧
    近十年来出现了肾细胞癌 (RCC) 新疗法。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和PD 1的抗血管生成疗法成为了转移性RCC的治疗基础,该疗法不仅能提高无进展生存期,还能改善整体生存率,相比于较早的疗法,如白细胞介素-2 和干扰素,该疗法的的毒性较低。随着新疗法的发展,最优疗法及组合疗法仍未了解清楚,但已有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从而能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

    发布时间: 2016-12-23

  • 55. 以VEGF通路为靶点治疗转移性膀胱癌
    杜慧
    简介: 膀胱癌占2015年美国确诊的新癌症数量的 7%。此外,近四十年,转移性膀胱癌的死亡率已不再大幅下降。众所周知,血管生成在转移性膀胱癌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涵盖的领域: 本文概述了以VEGF通路为靶点治疗转移性膀胱癌的初步研究成果。 专家意见: 尽管几个临床试验取得了可喜的初步成果,但首次公布的整体成果却是令人失望的。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将新型靶向试剂用做单一试剂的试验中,治疗效果未见显著改善,或疗效未能持续。在其他情况下,如联合给药试验,因靶向试剂和化疗试剂之间的重叠毒性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使得试验终止。进一步的试验可能需要结合不同靶向试剂或采用序贯疗法。患者群体的选择也可能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因素。

    发布时间: 2015-07-10

  • 56. 热休克蛋白与癌症
    杜慧
    热休克蛋白 (HSPs) 是参与蛋白质折叠和成熟的一大类蛋白,其表达由热休克或其他压力诱导。基于分子量而被分为不同组别,其中包括 HSP27、 HSP40、 HSP60、 HSP70、 HSP90和大HSPs。热休克蛋白在细胞增殖、 分化和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主要热休克蛋白在癌症生物学和药理学的作用。热休克蛋白被认为在诱导肿瘤发展及转移的分子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热休克蛋白也可能作为癌症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病情,或者作为癌症的治疗靶点。

    发布时间: 2016-12-29

  • 57. ESMSV用于肿瘤组织的药物传递
    杜慧
    多种纳米传递系统被设计为药物与特定酶接触后立即释放。然而,酶触发释放通常发生在组织间质,从而导致药物的细胞外传递。本文中我们设计了酶促多级矢量 (ESMSV),用于刺激触发封装于纳米粒子的药物的释放。具体而言,表面是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2) 肽底物的高分子纳米粒子与多孔硅微粒表面形成共轭。在MMP2的存在下, 高分子纳米粒子被释放到肿瘤间质。这个平台可以用来实现触发药物释放,同时促进药物的细胞内化。结果表明纳米颗粒释放是MMP2特异性的,并且MMP2可改善疏水性药物的细胞内吸收。

    发布时间: 2016-09-19

  • 58.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佟琦
    化学免疫疗法对大多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来说都是有效的。然而,科研人员尚未研究清楚化学免疫疗法可以长期缓解患者病症的机理。大多数患者死于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的并发症。在该篇综述中,作者探讨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Rituximab靶向治疗的作用靶点为CD20。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体治疗发展概况,靶向T细胞的肿瘤治疗策略,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抑制,以及细胞凋亡的靶向介质是作者所关注的问题。随着人们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生物学了解地逐渐加深,靶向治疗在传统方法难以治愈患者中获得了较高的临床应答率。在不久的将来,人们或许可以不用化疗,便可以治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发布时间: 2015-04-17

  • 59. 脑阿片系统在卒中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杜慧
    迫切需要新的神经保护疗法来改善缺血性中风后的神经元恢复并延长治疗窗或抵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一些不利作用。 这些进展可为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更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阿片类药物系统在过去几年引起了强烈的兴趣,目前正在研究它作为中风药物治疗的可行靶点。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关注不同的阿片受体(ORs)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分布以及缺血性中风对其再分布的影响。 我们还讨论了在缺血性中风期间使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和/或同时靶向ORs进行神经保护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18-03-29

  • 60. 烟酰胺可降低高危人群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发病风险
    杜慧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是由异常黑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常见皮肤肿瘤,全球范围内,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患者人数正在不断增加。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主要由紫外线照射引起,因此防晒是主要的预防措施。但是,长期涂抹防晒霜,患者依从性不足,所以科研工作者将注意力转向药物防护。 烟酰胺,维生素B3的酰胺形式,可提高经日照受损皮肤细胞的DNA修复功能,保护皮肤的免疫系统以对抗紫外线。DNA修复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过程。紫外线辐射可阻碍皮肤细胞的能量在生成。在皮肤细胞内,烟碱可转化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其对细胞能量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研究人员认为,烟酰胺可帮助补充阳光照射后细胞能量,给予细胞所需的能量,增加DNA损伤修复功能,以防止细胞免疫受抑制。 澳大利亚Royal Prince Alfred and Westmead医院招募了386例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接受烟酰胺或安慰剂,每日两次,共持续12个月。主要终点为新发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数目。在12个月的干预期内,烟酰胺组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新发率比安慰剂组的低23%(P=0.02)。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 烟酰胺安全性好,价格便宜,可有效降低高危人群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发病风险。

    发布时间: 2016-01-13

  • 61. 胶原蛋白结合EGFR单链抗体用于癌症治疗
    杜慧
    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 (ECM)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各种肿瘤中高度表达,并可增加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招募”从而影响肿瘤微环境。因此,胶原蛋白是很有前景的癌症治疗靶点。胶原蛋白结合域 (CBD) 可以动态结合胶原蛋白,并可实现CBD融合蛋白的缓慢释放。我们开发了针对肿瘤中富含胶原蛋白的 ECM的胶原蛋白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抗体片段。西妥昔单抗的单链抗体(scFv) 与CBD融合,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体内实验显示 CBD-scFv保留了抗原结合域和西妥昔单抗的抗肿瘤活性。此外,CBD-scFv因为CBD的功能而具有了结合胶原蛋白的能力。体外试验显示CBD-scFv可结合胶原蛋白并可在肿瘤中缓慢释放。因此,CBD-scFv在富集胶原蛋白的癌症治疗中有着巨大的治疗价值。靶点的专一性和 CBD-scFv缓释性是癌症治疗中的药物靶向传递的新方法。

    发布时间: 2015-05-04

  • 62. 二甲双胍︰ 抗糖尿病药物用来对抗癌症
    杜慧
    自从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二甲双胍对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积极作用,科研工作者进行了众多体外和体内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来探索其潜力。 二甲双胍的抗癌作用可对细胞抑制作用产生影响。其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发挥作用。首先,通过减少高胰岛素血症和血糖来阻止 PI3K/MAPK 信号通路。第二,主要通过激活 AMPK 途径,以包括肿瘤代谢、 炎症、 血管生成或癌症干细胞在内的多种路径为靶点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虽然二甲双胍具有化学预防的属性,但它并不足以治疗癌症,需要与其他药物 (如化疗或糖酵解的抑制剂)联合使用。 不过,在特定条件下如特定突变 (例如 LKB、 p53或 OCT1) 或较低的葡萄糖可用性,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也可产生细胞毒作用。因此,有必要考虑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确定二甲双胍在不同类型癌症中的潜力。

    发布时间: 2016-10-17

  • 63. 阿霉素运载金纳米粒子:潜在的抗癌疗效
    杜慧
    本文旨在探讨阿霉素 (Dox)功能化金纳米粒子(D-GNPs)用于治疗化学诱导纤维肉瘤的前景。GNPs是通过绿色化学法合成的并通过培养方法由阿霉素运载。通过正常小鼠成纤维细胞 (L929)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发现D-GNPs与细胞兼容且无毒性。D-GNPs(剂量 2.5、 2、 1.5mg/kg相当于 Dox)对化学诱导的纤维肉瘤显示出抗肿瘤活性。D-GNPs的抗癌有效性明显高于游离阿霉素(肿瘤抑制∼81% vs ∼48%)。此外还评估了安全性和剂型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 2016-10-08

  • 64.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新药Venclexta获FDA批准
    杜慧
    2016年4月11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Venclexta (venetoclax)治疗携带17p删除染色体异常以及之前已接受至少一种疗法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FDA授予Venclexta突破性药物认定、优先审查资格、加速审批资格。Venclexta是FDA批准的首个以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为靶点的药物,该蛋白主要参与肿瘤细胞生长并在许多CLL患者体内过度表达。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成人中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每年新确诊15000例。携带del 17p突变的CLL患者缺乏参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一部分染色体。大约10%的初治(未经治疗)CLL患者以及大约20%的复发性CLL患者会出现该染色体异常。 一项单组的临床试验评估了Venclexta的有效性,该试验纳入106例携带del 17p且之前已接受至少一种疗法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受试者每天一次口服Venclexta,初始剂量为20 mg,在后续5周的时间内剂量增至400 mg。结果显示80%的受试者达完全或部分缓解。 Venclexta的常见副作用包括低白细胞计数、腹泻、恶心、贫血、上呼吸道感染、血小板减少以及疲劳。严重并发症包括肺炎、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发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贫血以及代谢异常。正在服用Venclexta的患者不得接种减毒活疫苗。

    发布时间: 2016-04-12

  • 65. 以Rabs为靶点:癌症治疗的新策略
    杜慧
    Rab GTPases是小GTPases家族中最大的成员。Rabs不仅参与调解膜转运而且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长、生存及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Rabs 及其效应器在包括癌症进展在内的多种疾病中过表达或受制于功能丧失性突变。本篇文章概述了癌症中的失调 Rab 蛋白,及其在癌症中的信号转导和分泌路径,旨在鉴别癌症治疗的潜在途径。此外,还总结了直接或间接以Rabs为靶点的最新进展和观点。

    发布时间: 2017-05-27

  • 66. 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子为激素依赖性癌症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机会
    杜慧
    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子(SRCs)在核激素受体功能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SRCs辅激活转录受核受体激素刺激和其他转录因子介导,并在人类生理和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SRCs在众多癌症中过表达,如乳腺癌、 前列腺癌、 子宫内膜癌和胰腺癌,SRCs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侵入、 转移及化疗耐药。鉴于SRCs在癌症中具有多重角色,因而通过干扰其功能来靶向治疗癌症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例如,体内试验显示采用小分子抑制剂和刺激物干扰SRCs功能可以有效减少肿瘤生长。这些早期的研究表明,以SRCs为靶点可有效治疗癌症,科研人员应加大投入来开发其潜力。

    发布时间: 2017-04-11

  • 67. 硫化氢和自噬:一把双刃剑
    杜慧
    硫化氢(H2S)被认为是在广泛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中起重要作用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 然而,H2S在自噬中的作用存在一些争议。 最近的研究表明,许多信号通路参与H2S的自噬过程,如PI3K / Akt / mTOR,AMPK / mTOR,LKB1 / STRAD / MO25和miR-30c信号通路。 另一方面,许多信号通路在H2S的抗自噬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SR-A,PI3K / SGK1 /GSK3β,PI3K / AKT / mTOR,Nrf2-ROS-AMPK,AMPK / mTOR, 和JNK1信号通路。 设计和鉴定新型H2S释放供体/药物以通过介导人类疾病中的自噬增加治疗效果。 在这篇综述中,总结了哺乳动物体内的H2S代谢,并进一步讨论了信号通路在H2S介导的自噬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18-03-30

  • 68. 纳米颗粒用于结肠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杜慧
    结肠直肠癌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分别在男性癌症和女性癌症中位列第三和第二。它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纳米是一个新兴领域,它的很多方面都与癌症相关。化疗是结肠直肠癌的固定疗法,但因无法选择性分布,出现多药耐药及不良反应,使得该疗法受到限制。最近几年关于纳米技术的研究旨在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纳米颗粒实现化疗药物的靶向和局部给药,可以选择性的杀死癌细胞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性。此外,以纳米材料作为造影剂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篇文章对纳米材料用于癌症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发布时间: 2016-03-11

  • 69. 糖基化介导的癌症靶向药物递送的进展
    杜慧
    癌症治疗的靶向药物传递需要以最小化的副作用增强治疗功效,其中配体 - 受体识别是一种常见的靶向方法。 各种配体已被报道,并且碳水化合物(肿瘤细胞膜的关键结构之一)已被证明对细胞选择性结合有效。 因此,糖基化介导的癌症靶向药物纳米载体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综述考察了各种糖基化药物输送系统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最后还会讨论他们的挑战,机遇和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 2018-03-29

  • 70. 外泌体︰ 肺癌中的新发现
    杜慧
    循环外泌体是细胞-细胞通讯的主要中介物。目前,已在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者的各种体液中发现外泌体的身影。多项研究都指出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包括肺癌,外泌体miRNAs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和治疗药物。本篇文章对外泌体和外泌体miRNAs在肺癌中作为诊断指示剂及其治疗响应进行了综述。此外,也报道了外泌体作为潜在治疗药物的初步数据。

    发布时间: 2017-05-31

  • 71. 2'-羟基黄烷酮有希望用于肾癌的防治
    杜慧
    肾癌,也被称为肾细胞癌 (RCC),在美国是十大确诊癌症之一,并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尽管药物疗法已有了较大改进,但如果不在其早期发现并移除,肾细胞癌仍为致命的恶性肿瘤。肾细胞癌具有高度耐药性,以至于尽管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仍未研究出有效的延长生命的疗法。肾细胞癌也具有高度抗辐射性,对防止局部复发或控制转移性疾病的绕过疗法也有抵抗。近年来,针对植物源性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用作抗癌剂已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本篇文章重点描述2'-羟基黄烷酮用于肾细胞癌的防治。肾细胞癌通常由VHL基因突变引起,占所有肾细胞癌的75%。这些基因突变与吸烟,暴露于烟草致癌物,N-亚硝基二甲胺和苯并芘有关。体外试验及临床前动物试验表明,2'-羟基黄烷酮可保护 VHL 基因座和防止 VHL 突变癌症的发展。2'-羟基黄烷酮单独或与化疗药物联合用药的人体临床试验尚未进行。2'-羟基黄烷酮及其衍生物用于肾细胞癌的防治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植物源性癌症疗法的发现,如 2'-羟基黄烷酮,为高度耐药性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 2015-05-21

  • 72. COX-2 抑制剂用于改善癌症放化疗的疗效
    杜慧
    环氧酶-2 (COX-2) 在癌症细胞中高度表达,且与致癌作用、癌细胞生长和癌细胞抗电离辐射 (IR)有关。环氧酶-2 抑制剂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类药物可以与电离辐射协同杀死癌细胞。本篇文章中,我们对 COX-2 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理论基础和分子机制进行了讨论,也对它们在放化疗中通过保护正常细胞、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敏感性来改善治疗指数方面的潜在作用进行了讨论。

    发布时间: 2016-03-24

  • 73. 前列腺癌的个性化治疗
    佟琦
    基因组测序和分子鉴定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们对于前列腺癌生物特征的认识。这向人们提出了挑战——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临床结果。近期批准的一些前列腺癌治疗方法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但这些治疗方法并不是基于预测的生物标记物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早期药物治疗的创新策略是利用重要的预后标志物和新兴的预测生物标记物的知识。在本文中,作者阐述了早期临床试验研究中获得药物应答的新策略。

    发布时间: 2014-12-22

  • 74. Rociletinib 在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佟琦
    背景:EGFR基因发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EGFR抑制剂是较为敏感的,但T790M 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产生耐药性的病例很多。Rociletinib(CO-1686)是EGFR突变NSCLC临床前研究模型的有效EGFR抑制剂。临床前研究模型无论是否有T790M,Rociletinib(CO-1686)的抑制效果都较好。 方法:在该项1-2期临床试验中,作者给予EGFR突变NSCLC患者Rociletinib。NSCLC患者在前期EGFR抑制剂治疗中病情有进展。在该项2期临床试验中,T790M阳性患者每天接受两次500mg、625mg或750mg剂量的Rociletinib治疗。该项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Rociletinib的安全性、不良反应、药代动力学以及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通过肿瘤活组织检查鉴定T790M阳性。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结果:纳入130例患者。57例患者接受游离碱形式的Rociletinib治疗(150mg-900mg/天)。其余患者接受溴化氢盐(HBr)形式的Rociletinib治疗(500mg-1000mg/天)。在该项临床试验中,并未研究患者的最大耐受剂量。仅有的普通剂量限制不良反应是高血糖。在一项Rociletinib有效性研究中,患者接受游离碱形式(900mg,每天两次)或HBr形式(任何剂量)的Rociletinib治疗。46例T790M阳性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是59%(95% CI,45-73),17例T790M阴性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是29%(95% CI,8-51)。 结论:Rociletinib在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较好,这与T790M耐受突变有关。

    发布时间: 2015-07-24

  • 75. 抗PD-1/PD-L1药物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
    佟琦
    免疫抑制检验点的发现彻底改变了癌症系统治疗的方法。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抑制检验点在理解肿瘤细胞如何躲避免疫系统监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阻断PD-1受体与其配体PD-L1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示出极强地抗肿瘤活性。美国FDA加速批准了两种抗PD-1药物。这两种药物均用于手术无法切除、发生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中。这些治疗研究进展巩固了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地位,这些治疗方法有可能适用于其他癌症治疗。在该篇综述中,作者讨论了PD-1信号通路在机体免疫系统中所发挥作用。作者阐述了抑制PD-1和PD-L1之间的相互作用,发挥抗肿瘤活性的作用机制。同时,作者回顾了抗PD-1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发布时间: 2015-04-15

  • 76. 紫杉醇纳米晶体凝胶库用于卵巢癌的腹腔内化疗
    杜慧
    腹腔内化疗一种前景很好的卵巢癌术后疗法,但其潜力还尚未充分发挥。为了促进腹腔内化疗在卵巢癌中的应用,我们研发了含紫杉醇 (PTX) 纳米晶体 (PNC) 的原位交联水凝胶库。相比于PTX 沉淀物 (PPT),PNC 可以更有效地抑制SKOV3细胞增殖,并且含有 PNC的凝胶 (PNC-gel) 比含 PPT的 凝胶 (PPT-gel)具有更低的最大耐受剂量,这说明相比于PPT,PNC的溶出度更好且细胞摄取量更多 。单一腹腔内化疗治疗荷瘤小鼠,小鼠的生存期明显长于紫杉醇,但 PPT 凝胶没有。这些结果支持 PNC优越性更好,并且证明凝胶仓库可作为 IP 的给药系统。

    发布时间: 2016-06-06

  • 77. MEK5/ERK5 信号通路:新型癌症治疗靶点
    杜慧
    在新型癌症治疗手段的研发过程中,传统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MAPK) 家族是最受欢迎的致癌效应蛋白。MEK5/ERK5 是MAPK家族中较少研究的亚科,目前已发现MEK5/ERK5与正 常细胞的生长、 生存和分化具有一定的联系。MEK5/ERK5 信号在多种癌症标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调解一系列致癌基因的作用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MEK5/ERK5 信号在治疗抵抗中发挥作用,MEK5/ERK5 抑制方法在抗癌治疗中大有益处。本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MEK5/ERK5 信号在多中癌症的发作及发展中的作用,以及MEK5/ERK5 通路的潜在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 2016-08-17

  • 78. 心血管疾病综合应激反应系统
    杜慧
    综合应激反应系统代表了几乎所有真核细胞中都存在的辅助的,非常保守的信号传导途径,其在几种疾病如癌症和神经变性的病理生理学中起重要作用。 然而,它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仍然很难实现。 因此,本综述旨在表明eIF2α激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在相关疾病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18-03-30

  • 79. 癌症精准医疗︰ 从癌症筛查到药物选择和个性化免疫治疗
    杜慧
    随着基础和临床癌症研究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方法和新技术,这使得癌症精准医疗成为可能。癌症精准医疗系统覆盖范围很广,包括癌症筛查、 复发监测、 有效药物/有效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测,以及个性化免疫疗法。在此系统中,癌症患者可得到个性化的护理︰ 适当的时间服用适当剂量的药物。本篇文章中,我们对目前或将来可能用于癌症精准医疗系统的技术和疗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和总结了可能的精准医疗的工作流程。

    发布时间: 2016-11-16

  • 80. 一氧化氮供体用于外周动脉疾病
    杜慧
    目前对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涉及风险因素的修改和血流重建,但许多患者仍留有虚弱的症状。 因此,需要新的治疗策略。 一氧化氮的重要性及其在调节内皮功能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 作为治疗血管疾病,包括外周动脉疾病的手段,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来改变一氧化氮途径。 已显示他汀类和ACE抑制剂能增强内源性一氧化氮并改善间歇性跛行症状。 由于尚未完全了解的原因,使用L-精氨酸的研究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对一氧化氮途径及其酶促控制的更深入理解已经产生了更多潜在治疗靶标以改变NO水平。

    发布时间: 2018-03-30

  • 81. 晚期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
    杜慧
    直到目前,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全身治疗的选择仍然有限。然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作为治疗甲状腺癌的一类极具前景的新型靶向疗法的出现让晚期患者突然获得了新的选择,该疗法可以延长患者的存活期。甲状腺癌治疗的全球标准已经更新,以纳入这些新的药物,但是,该选择哪一种药物,何时开始治疗,治疗期应持续多久仍然存在疑问。此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甲状腺癌患者的整体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确证。随着获批药物进一步被熟知以及长期应用数据的出现,医生可以更好地将这些药物应用于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中。

    发布时间: 2017-04-06

  • 82. 磁性纳米粒子用于前列腺癌
    杜慧
    磁性纳米粒子 (MNPs) 在改进成像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大量研究证明 MNPs 可用于靶向传递,缓释疗法与热疗。因具有粒子大小、形状稳定、 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点,MNPs已经开始了临床前研究和人体研究。作为诊断学平台,MNPs 需要平衡传递与成像。本篇综述总结了磁性纳米粒子用于前列腺癌及其与前列腺癌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针对性的不同的新型纳米处方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17-05-23

  • 83. 印度楝树提取物:潜在的抗胰腺癌药物
    杜慧
    胰腺癌因其侵袭性和转移性而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该病5年存活期的患者比例低于6%。 目前,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缺乏明显症状、延诊误诊、化疗抵抗和药物疗效较差等。因此,研发新型抗胰腺癌药物刻不容缓。 来自德州理工大学的Ramadevi Subramani等人发现印苦楝内酯(nimbolide)具有抗胰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活性。 印苦楝内酯(nimbolide) 是从Azadirachta indica中分离获得的活性分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研究人员不同浓度的nimbolide(1-50 μM)处理HPAC, MIAPaCa-2, PANC-1和hTERT HPNE细胞系24小时,并采用MTS试验评估细胞活性。结果表明胰腺恶性肿瘤细胞系(HPAC, MIAPaCa-2, PANC-1)对低浓度(3-5μM)的nimbolide敏感,而即使是高浓度的nimbolide也对正常胰腺细胞无毒性。 此外,该研究表明印苦楝内酯(nimbolide)可诱导活性氧ROS的大量产生,从而调控胰腺癌细胞的凋亡和自噬。研究人员通过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氯喹宁二磷酸盐和细胞凋亡抑制剂 z-VAD-fmk证明nimbolide介导的活性氧生成主要通过细胞凋亡而非自噬途径来抑制细胞的扩增和转移。同时,体内试验也表明nimbolide可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该研究表明Nimbolide可作为潜在的胰腺癌化疗药物,但将其用于临床仍需进行更多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 2016-02-19

  • 84. nivolumab和ipilimumab的肾癌免疫组合疗法 生存获益突破
    杜慧
    在3月21日,医学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了一项大型3期临床研究数据(代号CheckMate 214研究),针对既往未经治疗(初治)的肾透明细胞癌晚期患者,以靶向药舒尼替尼为参照标准,两个免疫药联合方案(PD-1抗体nivolumab+CTLA-4抗体ipilimumab),可进一步显着延长患者总生存期。这项重磅临床数据报告,出自于美国纽约著名肿瘤医院——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的Robert J. Motzer博士等。

    发布时间: 2018-04-17

  • 85. 肥胖相关结肠癌的谜题或可被解开
    杜慧
    和肥胖的人类一样,肥胖的小鼠也有患上结肠癌的风险。近日,研究人员发现,经高脂饮食喂养的肥胖小鼠肠道干细胞明显增加,这一现象与负责调节新陈代谢的PPAR-δ蛋白质的激活有关。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肥胖会增加多个组织患癌的风险,但却并不清楚其背后的机制。 但这一发现或许能解开谜题,可以对做结肠镜检查的人体组织样本进行检测,从而判断人体内是否也存在相同的机制,PPAR-δ蛋白质的活性增强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这种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提前预防的机会。 研究人员对小鼠喂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并持续一年,然后检测了小鼠肠道中干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高脂饮食不仅导致小鼠进食过量、体重过重,还激活了PPAR-δ蛋白质,并刺激肠道干细胞的大量繁殖。接受具有激活PPAR-δ蛋白质功能药物处理的小鼠也出现了同样的干细胞增殖。相比其他类型细胞,干细胞更易引发癌症。 目前,研究人员还不清楚这些变化是否完全由肥胖引起,脂肪酸是否也会引起相同的变化。研究人员采用三维培养基organoids来检测肠细胞与脂肪酸的关系。结果发现,这些细胞同样激活了PPAR-δ蛋白质,这表明脂肪酸可能直接作用于蛋白质的表达。 Yilmaz 表示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到混杂变量的影响,因此他的团队下一步将针对经高脂饮食喂养的正常体重小鼠来研究,以确定高脂饮食中的脂肪酸和癌症之间的关联。

    发布时间: 2016-03-04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