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脱氢酶激酶抑制剂作为抗癌剂的发展》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15-04-21
  • 很多肿瘤细胞通过糖酵解作用进行高效的葡萄糖消耗来为大分子的合成提供中间体。为了实现这种代谢变化,丙酮酸脱氢酶激酶 (PDKs) 的表达在肿瘤细胞中被快速提高。抑制PDKs 可以通过增加丙酮酸的氧化代谢来促进线粒体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在本篇综述中,我们概述了PDKs的结构信息和其与已知疗效间的关系。此外,我们描述了小分子 PDK 抑制剂在药物化学领域,特别是作为抗癌剂的发展现状。最后,对PDK 抑制剂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关报告
  • 《新一代高选择性PDGFRα激酶抑制剂研发成功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8-08-01
    •         近日,强磁场中心刘青松研究员课题组与刘静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开发出新一代针对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的PDGFRα激酶高选择性抑制剂CHMFL-PDGFRα-159, 这是迄今为止针对PDGFRα激酶选择性最高的一个抑制剂。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药物化学专业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doi.org/10.1016/j.ejmech.2018.03.003)。   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血液中嗜酸细胞增多的恶性血液病,如果不能及时针对性地治疗,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很容易恶化以及转化成急性白血病以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理学研究发现,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激酶基因(PDGFRα)与FIP1L1基因融合导致的过度表达激活有密切关系。   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靶向药物格列卫是多靶点抑制剂,其主要靶点有BCR-Abl、c-KIT以及PDGFRα等激酶。临床证明,规律地服用伊马替尼(Imatinib)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周期。然而,长期服用伊马替尼仍然不可避免的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包括眼周肿胀,四肢肿胀、肌肉抽搐、头疼、皮肤瘙痒以及关节疼痛等,而且有些副作用会伴随患者终生。这些副作用多由药物的脱靶作用所致,因此高选择性的PDGFRα抑制剂理论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药物脱靶所引起的副作用。   针对这一现状,团队采用以结构为基础的药物设计的理念,发展了高活性高选择性的新一代PDGFRa抑制剂CHMFL-PDGFRα-159。其能够有效抑制激酶PDGFRα的磷酸化(IC50 =132nM),并且对与之同家族的PDGFRb激酶,以及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格列卫的作用靶点ABL,c-KIT等都没有明显的抑制活性。进一步针对人类468种激酶的结合强度测试结果显示CHMFL-PDGFRα-159在激酶组也具有极高的选择性(S score(10)=0.02)。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云彩虹课题组使用X-ray晶体结构衍射的方法显示,该抑制剂的超强选择性是由于其采用的特异性的结合模式所致。此外,CHMFL-PDGFRα-159能够有效抑制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EOL-1中的PDGFRα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并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并且针对小鼠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的移植瘤模型和原位瘤模型,CHMFL-PDGFRα-159也展示出强有效的肿瘤抑制作用以及生命周期的延长效果。   该研究成果已申请中国专利(专利号:201610811854.7),本项研究获得中组部青年相关人才计划、中国科学院相关人才计划、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合肥大科学中心科学研究预研项目等资金的支持。
  • 《DNA甲基转移酶:作为有效抗癌药物抑制剂发现的新兴目标》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9-11-01
    • DNA甲基转移酶(DNMT)是保守的胞嘧啶甲基化酶家族,在表观遗传调控中起关键作用。它们被认为是癌症表观遗传治疗的有希望的治疗靶标。因此,近年来,DNMT抑制剂(DNMTis)对异常DNA甲基化模式的可逆调节,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基于结构概述了DNMTs对不同癌症类型的治疗重要性,然后总结了最近研究的DNMTis及其抑制机制,重点介绍了使用计算方法开发具有特异性和/或选择性的DNMTis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