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D 促进癌症治疗》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 佟琦
  • 发布时间:2014-12-24
  • 维生素 D 通过重组促进肿瘤生长的细胞使胰腺癌的治疗更有效。胰腺癌是一种致命的癌症,部分原因是胰腺星状细胞营造了一种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并且可以抵抗化疗。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索尔克研究所的罗纳德·埃文斯和 迈克·唐斯和他们的同事们发现维生素 D 受体在人体的胰腺肿瘤中表达。激活受体可引起胰腺星状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把它们转移到一种不再支持肿瘤细胞的静止状态。

相关报告
  • 《Science | 维生素D抗癌的肠菌机制》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29
    • 2024年4月25日,Francis Crick研究所Caetano Reis e Sousa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Vitamin D regulates microbiome-dependent cancer immunity的文章, 揭示了维生素D、肠道微生物组和抗肿瘤免疫之间以前未被重视的联系。 首先,研究人员观察到,缺乏维生素D结合蛋白(Gc)的小鼠对移植肿瘤表现出更强的免疫依赖性的肿瘤抵抗,并改善了对检查点阻断免疫疗法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抗肿瘤表型可传播给共同饲养的野生型小鼠,这表明可能是肠道微生物组在介导这种效应中发挥了作用。随后,作者证明,通过Gc的基因缺失或饮食补充,维生素D可用性的增加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有利于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的扩增。脆弱拟杆菌是一种已知具有免疫调节特性的共生菌。脆弱拟杆菌的灌胃提供了充足的膳食维生素D,增强了野生型小鼠的肿瘤抵抗力。 有趣的是,维生素D塑造肠道微生物组和增强抗癌免疫力的能力取决于其在肠上皮细胞(IEC)中的活性。在IEC中缺乏维生素D受体(VDR)的小鼠在补充维生素D后未能表现出肿瘤抵抗增加,这表明IEC中的VDR信号传导对调节微生物组和随后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为了将他们的发现转化为临床,研究人员分析了各种癌症类型的基因表达数据,发现维生素D-VDR基因特征的低表达与较差的生存率和更晚期的疾病进展阶段相关。此外,这一特征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耐药性增加和疾病进展更快有关。 然后,作者利用了来自丹麦近150万人的大规模队列的数据,证明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癌症发展风险的增加具有前瞻性。这一发现进一步巩固了维生素D状况与人类癌症发病率之间的联系。詹帕佐利亚斯等人的这项研究揭示了维生素D、肠道微生物组和抗癌免疫之间一个以前未被认识的轴。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足够的维生素D水平可能有助于形成有利的肠道微生物组,增强对癌症的免疫反应。这对癌症的预防和提高免疫疗法疗效的新策略的开发都有意义。 最后,仍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例如,作者指出,脆弱双歧杆菌增强抗癌免疫的确切机制尚待阐明。此外,应仔细评估故意改变肠道微生物组的潜在不利影响,特别是关于某些细菌物种的致病潜力。 总之,此研究揭示了维生素D、肠道微生物组和癌症免疫之间以前未被认识到的联系。他们强调了IEC在感知和响应维生素D水平方面的关键作用,以及宿主、微生物组和环境因素在形成针对恶性肿瘤的免疫反应方面的复杂相互作用,表明通过饮食干预或靶向操作调节肠道微生物组可能是增强癌症免疫疗法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补充维生素D3的临床价值》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5-30
    • 肺结核和糖尿病作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两者并存、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协同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给治疗带来了困难。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能在抗结核的免疫调节以及与抗结核药物的协同杀菌作用方面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同时在糖尿病患者中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有关。为此,来自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6名研究人员合作探讨了补充小剂量维生素D3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其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5年第42卷第5期。 研究以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明确且资料完整的106名初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样本,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9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空洞人数比例、25-OHD3水平、HbA1C水平、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表达水平、Th1/Th2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表达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给予标准抗结核和血糖控制治疗联合800IU/d的维生素D3滴剂,对照组仅给予标准抗结核和血糖控制治疗,并观察患者治疗第8周痰涂片阴转率、空洞闭合情况、血糖控制情况(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T细胞亚群及免疫因子(IL-2、IL-4、IL-10及IFNγ)表达水平的组间差异等。 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25-OHD3水平为(54.4±15.2)ng/mL,高于对照组的(39.7±8.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3,P<0.05);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分别为(5.3±1.3)和(9.7±2.0)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541和-1.749,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CD4+百分率为(46.2±7.4)%,CD4+/CD8+比值为(1.8±0.5),均高于对照组(t=1.789和2.344,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IL-2和IFNγ水平分别为(2.3±1.7)和(10.8±4.2)pg/mL,均低于对照组(t=-2.132和-2.786,P均<0.05),但IL-10水平为(23.4±6.5)pg/mL,高于对照组(t=2.215,P<0.05);治疗第8周时,实验组痰涂片阴转率为79.7%(47/59),高于对照组的 59.6%(28/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P<0.05)。此外,肺部影像学检查发现实验组肺内空洞闭合率为39.13%(9/23),高于对照组的30.8%(4/13),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维生素D与肺结核或糖尿病病情息息相关,适当适量地补充一些维生素D3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效果,但其真正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鉴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体内各种调控因子和反馈系统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作用极为复杂,未来尚需更大规模、更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为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旨在进一步提高患者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