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供体用于外周动脉疾病》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18-03-30
  • 目前对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涉及风险因素的修改和血流重建,但许多患者仍留有虚弱的症状。 因此,需要新的治疗策略。 一氧化氮的重要性及其在调节内皮功能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 作为治疗血管疾病,包括外周动脉疾病的手段,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来改变一氧化氮途径。

    已显示他汀类和ACE抑制剂能增强内源性一氧化氮并改善间歇性跛行症状。 由于尚未完全了解的原因,使用L-精氨酸的研究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对一氧化氮途径及其酶促控制的更深入理解已经产生了更多潜在治疗靶标以改变NO水平。

相关报告
  • 《呼出的一氧化氮不能作为肺结核的生物标志物》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18-06-13
    • 在一些资源有限的国家结核病仍然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结核病在这些国家的传播,迫切需要新的诊断工具。 我们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分数浓度作为一种容易测量的无创性潜在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和监测在秘鲁利马的肺结核患者(包括多重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反应。 在一项纵向研究中,我们发现38结核病患者和93名年龄匹配的对照(十亿分之13ppb [四分位范围(IQR)= 8-26]与15 ppb [IQR = 12-24]),并且在治疗的60天内没有变化(在第60天15 ppb [IQR = 10-19])。 将这个和以前的证据结合在一起,我们得出结论,FeNO在诊断肺结核或作为治疗反应的标志物方面没有价值。
  • 《CR6相互作用因子1缺陷通过抑制Sirt1内皮一氧化氮合酶途径损害血管功能》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7-06-01
    • 目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已经成为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但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发的内皮功能障碍的关键机制仍有待阐明。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检查内皮特异性CR6相互作用因子1(CRIF1)敲除小鼠的表型来确定内皮细胞中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否在血管疾病中起关键作用。我们还使用siRNA介导的CRIF1基因在内皮细胞中的下调来研究体外病理生理学的基础机制。 结果:内皮细胞中CRIF1的下调引起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物和膜电位的紊乱,导致线粒体活性氧生成增强。 CRIF1的基因沉默导致SIRT1表达下降以及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乙酰化的增加,导致体外和体内一氧化氮产生减少。来自CRIF1敲除(KO)小鼠的主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显着小于野生型小鼠,并且其在CRIF1 KO小鼠中通过Sirt1过表达部分恢复。 创新:我们的研究结果首次显示了CRIF1缺陷条件下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受损血管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涉及的潜在途径。 结论:这些结果表明CRIF1通过其对SIRT1-eNOS通路的作用,在维持线粒体和内皮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