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连接通道:重度抑郁症潜在的治疗靶点》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18-01-09
  • 重度抑郁症(MDD)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MDD与胶质细胞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道(GJCs)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星形胶质细胞GJCs在LMDD中的作用。暴露于慢性不可预知的压力导致大鼠前额叶皮层中连接蛋白表达的减少,这与MDD患者脑死后研究中报道的临床发现一致。 这些大鼠的慢性抗抑郁药治疗增加了连接蛋白的表达。 然而,正常啮齿类动物的药理学GJC阻断降低了连接蛋白的表达,并引起抑郁样行为。 此外,GJC功能障碍影响电导,代谢耦合和继发信息,炎症反应,这是符合MDD目前的假设。 所有这些结果提供了MDD神经生物学的全面概述。本综述支持了下述假设:星形胶质细胞之间GJCs的调控可能是抗抑郁药治疗作用的潜在机制。

相关报告
  • 《抑郁症的新药理学靶点》

    • 来源专题:生物医药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3-10-30
    • 重度抑郁障碍(MDD)的药物治疗仍然依赖于血清素能药物,尽管这些药物的疗效有限。近年来,从机制上开发出了一些新药,但许多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失败了。人们提出了几种假说来解释 MDD 的病理生理学,表明神经可塑性、昼夜节律和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是潜在的靶点。本篇文章回顾了 MDD 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其问题,以及针对非羟色胺能系统的分子具有抗抑郁效果的临床前和临床证据。并对开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些见解。
  • 《微生物组可以成为癌症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吗?》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9-02-28
    • 十倍于我们自己的细胞,肠道微生物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个额外的器官。 一些研究探索了微生物组与抗肿瘤药物反应之间的关联。 据报道,特定细菌的存在可能调节癌症进展和抗癌疗法的功效。 细菌靶向干预可为下一代抗肿瘤药物的设计提供重要指导。本篇文章我们回顾了先前的研究结果,阐明了肠道微生物组对癌症治疗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潜在机制。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微生物组操作在控制肿瘤生长中的作用。 最后,我们讨论了关于改变微生物组组成的问题,以及超越现有限制的潜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