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类别
“8+2” 重点领域
来源专题
学科
  • 快讯 2025全球高被引研究者榜单揭示科研格局:中美英引领,跨学科研究成趋势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编译者:李姝轩
    发布时间:2025-11-14
    2025年11月12日,科睿唯安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高被引研究者”名单,持续表彰在全球科研领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顶尖学者。本次评选覆盖来自6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近1300所机构,共遴选出6868位研究人员,合计颁发7131人次奖项。 国家与地区分布 美国以2,670人次奖项稳居全球首位,占总数的37%,较去年略有回升,扭转了此前下滑态势。中国内地位列第二,共获1,406人次奖项,占比达20%,在绝对数量上持续增长。英国则排名第三,获奖570人次,占比8%。紧随其后的是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此外,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今年表现亮眼,获奖人次由去年的134增长至145,瑞士也重返全球前十。 机构层面 中国科学院继续以258人次奖项领跑全球,彰显其卓越的科研实力与学术影响力。 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跨学科研究正成为高水平科研的重要趋势。在21个ESI学科领域中,有227位研究人员同时在两个或以上领域入选,其中31人更在三个及以上领域获得认可。此外,今年另有3,569人获评“跨学科领域”奖项,反映出学科交叉融合在推动原创研究与广泛影响方面的关键作用。 数据审查机制的强化 随着全球对科研诚信的关注日益提升,科睿唯安在2025年度评选中进一步强化了数据审查机制。通过引入多轮复核流程,并结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高质量数据,该名单不仅致力于真实反映研究者的全球影响力,也旨在维护学术评价体系的公信力与严谨性。 总体而言,2025年度“高被引研究者”名单不仅揭示了全球科研力量以美国、中国和英国为引领的集中态势,也凸显了跨学科合作与科研质量并重的发展方向,为理解当代科学研究的全球格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 快讯 IBM:数据孤岛阻碍了企业人工智能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编译者:高楠
    发布时间:2025-11-14
    根据IBM,阻碍企业人工智能的主要障碍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持续存在的数据孤岛问题。 IBM副总裁兼首席数据官Ed Lovely将数据孤岛描述为现代数据策略的“阿喀琉斯之踵”。可爱发表评论之前,IBM商业价值研究所发布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已经准备好规模化,但企业数据还没有。 该报告调查了1700名高级数据负责人,发现功能数据仍然顽固地孤立存在。财务、人力资源、营销和供应链数据都是孤立运行的,没有共同的分类或共享标准。 这种分裂对人工智能项目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IBM副总裁兼首席数据官Ed Lovely表示:“当数据生活在互不相连的孤岛中时,每一项人工智能举措都变成了一个旷日持久的6至12个月的数据清理项目。“团队花更多的时间寻找和整理数据,而不是产生有意义的见解”。 这是对竞争优势的直接威胁。对于首席信息官和首席数据官来说,任务不再仅仅是收集和保护数据,而是有效地部署数据,为这些新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动力。 从数据管理员到价值驱动者 该研究的共识是,数据领导者必须坚持不懈地关注业务成果,92%的CDO同意他们的成功取决于这一关注点。 这就是核心矛盾所在:虽然92%的人以商业价值为目标,但只有29%的人相信他们有“明确的方法来确定数据驱动的结果的商业价值。” 这种野心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就是能够学习和自主行动以实现目标的人工智能代理被期望提供帮助的地方。领导者对这些工具越来越有信心,在IBM的研究中,83%的CDO表示部署人工智能代理的潜在好处大于风险。 在全球医疗技术公司Medtronic,团队陷入了匹配发票、采购订单和交付证明的困境。通过部署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该公司自动化了这一工作流程。结果是,每张发票的文档匹配时间从20分钟减少到仅8秒钟,准确率超过99%。这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从低价值的数据输入重新部署到高价值的工作。 同样,可再生能源公司Matrix Renewables实施集中式数据平台来监控其资产。这导致报告时间减少了75 %,代价高昂的停机时间减少了10%。 IBM发现人工智能障碍:架构、治理和人才缺口 实现这些结果需要一种新的数据架构方法,同时避免孤岛。将数据重新定位到中心湖的旧模式成本高昂、速度缓慢,正在被取代。IBM的研究发现,81%的CDO现在实践将AI引入数据,而不是将数据转移到AI。 这种方法依赖于现代架构模式,如数据网格和数据结构,它们提供了一个虚拟化层来访问数据所在的位置。它还支持“数据产品”的概念(为特定业务目的设计的打包的、可重用的数据资产,如“客户360”视图或财务预测数据集。) 然而,使数据更易于访问会带来治理方面的挑战。CDO-CISO联盟对于平衡速度和安全至关重要。数据主权尤其令人担忧,82%的CDO将其视为风险管理战略的核心部分。 然而,最大的障碍可能是人。该报告揭示了日益扩大的人才差距,这有可能阻碍进步。2025年,77%的CDO报告难以吸引或留住顶级数据人才,比2024年的62%大幅增加。 所需技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这一事实加剧了这种稀缺性。IBM发现,82%的CDO正在“招聘去年不存在的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数据角色”。这种文化和技能的挑战通常是最困难的部分。 Yanmar Holdings公司的首席数字官Hiroshi Okuyama解释说:“改变文化很难,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他们的决定必须基于数据和事实,他们需要在做决定时收集证据。” 打开数据孤岛,启动企业人工智能 在技术方面,企业领导者必须支持远离孤立的数据资产。这意味着投资于现代的联合数据架构,并推动团队开发和使用可以在整个组织中安全共享和重用的“数据产品”。 其次,在文化方面,数据素养必须成为整个企业的优先事项,而不仅仅是一个IT问题。80%的CDO认为数据民主化有助于他们的组织更快地前进,这是正确的。这意味着培养一种数据驱动的文化,并投资于直观的工具,使非技术员工与数据的交互更加简单。 目标是将组织从运行孤立的人工智能实验提升到跨核心业务流程扩展智能自动化。成功的公司不会将数据视为应用程序的副产品,而是最有价值的资产。 IBM副总裁兼首席数据官Ed Lovely表示:“大规模的企业人工智能触手可及,但成功取决于组织为其提供正确的数据。对于CDO来说,这意味着建立一个无缝集成的企业数据架构,推动创新并释放商业价值。 “做好这一点的组织不仅会提高他们的人工智能,还会转变他们的运营方式,更快地做出决策,更快地适应变化,并获得竞争优势。”
  • 快讯 Nature Geoscience:全球高寒山区灾害链防控对策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编译者:李娜娜
    发布时间:2025-11-14
    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高寒山区冰冻圈逐渐消退,导致冰岩崩碎屑流、冰湖溃决泥石流/洪水、冰川泥石流等灾害链频发。例如,喜马拉雅山区2013年Seti Khola、2021年Melamchi、2023年Sikkim、2021年印度Chamoli及近几年十分活跃的青藏高原色东普等灾害链事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毁。最近的一次事件2025年5月发生在瑞士布拉滕(Blatten),系列岩崩导致Birch冰川失稳,转化为冰岩碎屑流,掩埋了具有800多年历史的Blatten村。幸运的是,由于瑞士政府的成功预警,提前一周将Blatten村居民撤离,才避免了重大伤亡。然而,并不是所有案例都如此幸运,全球大部分高寒山区,缺少有效的灾害链预警系统和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研究针对气候变化下高寒山区灾害链风险加剧的全球挑战,成都理工大学牵头,联合阿尔卑斯大学、维也纳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研究直指当前科学研究与政策防控的核心不足,提出三大创新解决方案,呼吁学界、各国政府及联合国重视跨国界巨型灾害链风险,为全球减灾政策优化提供关键科学支撑。建议如下:①从“单一灾种”到“多灾种复合灾害链”。构建基于事件树(event tree)的灾害链分析框架,系统识别和量化多灾种间的链生转化关系与条件,揭示多灾种耦链机制与传播路径,为动态风险评估提供支撑。建议在《仙台框架》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增加灾害链关键指标、量化不同灾害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②从“静态风险评估”到“动态风险推演”。建立以影响为导向(impact-based)的情景推演预测体系,不再依赖静态的历史重现期,而是通过模拟不同触发因素与传播链条的“预设场景”,定期开展重点区域的风险“压力测试”,结合事件树等方法,系统化分析可能的灾害链演化路径和不确定性。③推动跨部门与跨国协同,强化科学与政策衔接。有效的灾害链风险防控不仅依赖科学研究,也需要政策协调和公众参与。建议各国建立跨部门的联合工作机制,实现科研、气象、水利、地质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与应急联动;同时,社区层面也应通过定期演练和教育培训等方式,形成科学研究与公众活动之间的双向沟通机制,实现从预警到响应全方位韧性提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Geoscience》[1]。 [1] Rethinking policy on high mountain cascading hazards
  • 快讯 TüV莱茵为中国石化与巴斯夫碳足迹核算方法学互认提供技术支持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编译者:郭楷模
    发布时间:2025-11-14
    10月24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简称"TüV莱茵")受邀出席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会上,TüV莱茵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开展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学互认项目颁发一致性审阅报告及声明。这标志着中德化工企业在低碳转型领域的合作迈出重要一步,不仅为企业参与国际碳足迹核算的标准体系建设、优化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也为全球化工行业碳足迹标准化建设树立了标杆。 TüV莱茵依据国际标准ISO 14067:2018及国家标准GB/T 24067–2024,对中国石化的《石油化工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学》与巴斯夫的《化工行业产品碳足迹指南》进行深度分析,确保双方在碳足迹核算的关键逻辑上完全对齐,实现同类化工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具备科学可比性,进而为产业链协同、绿色贸易等场景下的碳足迹数据互认奠定合规基础。 在审阅过程中,TüV莱茵采用"双维度审阅法",一方面通过"文件审阅+深度访谈"的方式,逐条款核查两份文件的文字规范与逻辑一致性,并与双方技术团队沟通落地细节,验证文件表述与实际执行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明确审阅范围,确保审阅对象清晰、可追溯。经多重评估,TüV 莱茵确认双方方法学符合上述两项标准,且在核心要素要求上保持一致,出具了一致性审阅声明。 TüV莱茵大中华区客制化服务企业可持续服务总经理陈庆表示:"合作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两家企业不仅投入资源研发科学的碳足迹核算方法,更在生产运营、供应链协同中践行绿色理念,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规范的流程管控,确保了方法学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这种对低碳发展的务实态度,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形象,更向全行业传递了‘低碳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的信号。" 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商,TüV莱茵是德国认可委员会(DAkkS)、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德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局(DEHSt)、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权和认可的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机构,可为汽车、化工、材料、能源、电池、电子电气、地产、建材、纺织服装、医疗器械等行业的企业提供相关服务,涉及原材料、设计研发、生产过程、产品回收等各个环节。
  • 快讯 【丰田】丰田启动北美最大电池厂量产,139亿美元投资剑指美国电动车供应链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编译者:刘飞
    发布时间:2025-11-14
    丰田汽车公司在北卡罗来纳州Liberty的新电池工厂正式投产,该厂价值13.9亿美元。这是丰田在美国的第十一座工厂,也是其在日本以外的首座电池工厂。 新工厂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达30GWh,将创造5100个就业岗位。该基地配备14条生产线,可为混动、插混及纯电车型供应电池,目前正为肯塔基工厂的凯美瑞混动版、阿拉巴马工厂的卡罗拉Cross混动版供货,并计划为即将推出的三排座纯电SUV提供动力总成。 丰田同时宣布未来五年追加100亿美元在美投资,使累计投资额逼近600亿美元,并拨款270万美元推动当地STEM教育计划,强化本土化供应链与人才培养体系。丰田北美首席执行官Ted Ogawa表示,这一重要时刻巩固了丰田对美国市场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