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üV莱茵为中国石化与巴斯夫碳足迹核算方法学互认提供技术支持》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11-14
  • 10月24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简称"TüV莱茵")受邀出席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会上,TüV莱茵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开展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学互认项目颁发一致性审阅报告及声明。这标志着中德化工企业在低碳转型领域的合作迈出重要一步,不仅为企业参与国际碳足迹核算的标准体系建设、优化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也为全球化工行业碳足迹标准化建设树立了标杆。

    TüV莱茵依据国际标准ISO 14067:2018及国家标准GB/T 24067–2024,对中国石化的《石油化工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学》与巴斯夫的《化工行业产品碳足迹指南》进行深度分析,确保双方在碳足迹核算的关键逻辑上完全对齐,实现同类化工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具备科学可比性,进而为产业链协同、绿色贸易等场景下的碳足迹数据互认奠定合规基础。

    在审阅过程中,TüV莱茵采用"双维度审阅法",一方面通过"文件审阅+深度访谈"的方式,逐条款核查两份文件的文字规范与逻辑一致性,并与双方技术团队沟通落地细节,验证文件表述与实际执行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明确审阅范围,确保审阅对象清晰、可追溯。经多重评估,TüV 莱茵确认双方方法学符合上述两项标准,且在核心要素要求上保持一致,出具了一致性审阅声明。

    TüV莱茵大中华区客制化服务企业可持续服务总经理陈庆表示:"合作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两家企业不仅投入资源研发科学的碳足迹核算方法,更在生产运营、供应链协同中践行绿色理念,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规范的流程管控,确保了方法学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这种对低碳发展的务实态度,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形象,更向全行业传递了‘低碳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的信号。"

    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商,TüV莱茵是德国认可委员会(DAkkS)、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德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局(DEHSt)、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权和认可的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机构,可为汽车、化工、材料、能源、电池、电子电气、地产、建材、纺织服装、医疗器械等行业的企业提供相关服务,涉及原材料、设计研发、生产过程、产品回收等各个环节。

  • 原文来源:https://huanbao.in-en.com/html/huanbao-2396865.shtml
相关报告
  • 《巴斯夫又一重大氢能项目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27
    • 近日,巴斯夫(BASF)在建造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方面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与西门子能源公司(Siemens Energy)合作的路德维希港工厂的水电解工作——即Hy4Chem EI项目正进入下一阶段的施工。 该PEM电解槽年产能54MW,年产能高达8000吨氢气,一旦投入运营,将成为德国同类电解槽中最大的项目之一。该系统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将产生不含二氧化碳的氢气,从而每年减少现场高达72,000吨的温室气体排放。巴斯夫将主要将这些氢气用作生产低碳产品的原材料。此外,该公司还将为莱茵-内卡大都会地区的交通运输提供氢气,以支持该地区氢经济的发展。 巴斯夫和西门子能源计划于2025年开始运营该电解水厂。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保护部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合作,为该项目提供高达1.243亿欧元的资金,其中高达3730万欧元的资金将由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政府提供。 巴斯夫公司执行董事会成员兼路德维希港基地总监Melanie Maas-Brunner博士表示: “在今天的化学工业中,我们对低碳氢的主要需求是作为原料。从长远来看,作为一个能源载体,它对巴斯夫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我特别高兴我们的政治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项目的潜力。西门子能源,能够作为一个具有杰出技术专长的合作伙伴。目前的资金承诺表明,政界和商界正在共同努力,塑造工业部门的能源转型。这既是实现净零碳排放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路德维希港工厂能力的标志。” 氢是重要化工价值链的起点。在路德维希港工厂,该公司每年使用约25万吨氢气,这些产品是通过蒸汽重整或耦合产品和副产品生产的。蒸汽重整是目前传统的生产工艺,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改变生产氢气的技术,并将氢气用作化工产品的原料,将大大减少巴斯夫的碳足迹。为了推动氢经济的发展,巴斯夫致力于对低排放或无排放氢生产的不同技术保持尽可能开放的态度。除了水电解之外,这种选择还包括绿色甲烷热解。 巴斯夫为自己设定了到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生产中能源效率的提高和新技术将支持这一目标。路德维希港工厂将发挥关键作用:该公司总部正在测试和开发许多技术,目的是用可再生电力取代化石燃料。除水电解外,例子还包括电加热蒸汽裂解炉示范厂和甲烷裂解试验厂。
  •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实现油气产品碳足迹核算全覆盖》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6-03
    •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健全油气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规范油气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分配规则、计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率先在国内油气行业实现采油厂、分公司两级油气产品碳足迹核算全覆盖。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7家油气开发单位的油气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 油气产品碳足迹包括油气勘探、开采、集输及生产服务商、承包商等环节产生的碳排放,通过碳足迹核算能够清晰了解油气生产各环节、各工艺碳排放的来源和总量,帮助企业挖掘降碳潜力。 胜利油田2018年启动碳足迹核算,以孤东采油厂为试点推进相关工作。2022年制定实施“胜利油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谋划“双碳”工作标准完善、碳足迹能力建设、全链条降碳等重点任务。2023年建成国内油气行业首个能源与碳排放管控中心,实现提升、注入、集输、转供等系统用能和碳排放在线监控。此外,还建成国内首个碳中和原油库,与齐鲁石化共同建成投产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十四五”以来,胜利油田碳排放总量、强度持续降低,尤其是2024年,在原油产量、注汽量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碳排放总量强度仍保持下降趋势,实现增产不增能、增能不增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