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 2024/2025年流感季节的流感疫苗对甲型流感具有中等保护作用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编译者:李永洁
    发布时间:2025-03-31
    根据《欧洲监测》刚刚发表的一项流感疫苗中期有效性评估,2024/2025 季节的流感疫苗对甲型流感提供了中等程度的保护,对乙型流感提供了强效保护。 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就 2025/26 北半球流感季节使用的流感病毒疫苗成分举行磋商会议之前,这项中期评估有助于为即将到来的季节和公共卫生应对提供决策信息。 本文报告了五项单一国家和三项多国研究的中期结果,这些研究分析了来自初级保健和医院环境的数据。这些研究是在丹麦、英国 (UK) 和欧盟疫苗有效性、负担和影响研究 (VEBIS) 网络进行的,其中包括来自比利时、克罗地亚、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立陶宛、马耳他、荷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和西班牙的数据。所有研究均采用测试阴性设计。 在欧洲,2024/2025 流感季节的主要病毒株是甲型流感 (H1N1)pdm09,甲型流感 (H3N2) 和乙型流感/维多利亚谱系也在传播。这些研究估计了研究特定疫苗对任何流感、甲型流感总体以及甲型流感 (H1N1)pdm09、甲型流感 (H3N2) 和乙型流感的有效性。该疫苗对乙型流感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但对 2024/25 年占主导地位的甲型流感株效果较差 总体而言,流感疫苗在所有年龄段的初级保健中的有效性在 40% 到 53% 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它在 65 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效果最差,在欧盟研究中没有提供任何保护,在英国的研究中效果为 38%。在医院环境中,疫苗对所有年龄段人群的总体有效性在 34% 至 52% 之间。 在初级保健环境中,疫苗对所有年龄段人群针对甲型流感 (H1N1)pdm09 的有效性在 30% 至 72% 之间。在英国的研究中,儿童和 65 岁以上成年人的有效性较低(两个年龄组均为 42%)。在医院环境中,疫苗对甲型流感 (H1N1)pdm09 的总体有效性在 46% 至 53% 之间。疫苗对 65 岁以上成年人的有效性为 38% 至 45%,对 2-17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有效性为 52% 至 61%,它保护了超过三分之一和超过一半的接种疫苗的人免受严重疾病的侵害。 由于迄今为止欧洲甲型流感病毒(H3N2)传播率较低,疫苗有效性结果因年龄组而异,初级保健环境中所有年龄段的疫苗有效性在 29% 至 47% 之间,医院环境中所有年龄段的疫苗有效性在 31% 至 49% 之间。 所有研究都报告了疫苗对乙型流感的高有效性,初级保健环境中所有年龄段的估计值在 58% 至 74% 之间,医院环境中为 73% 至 88%。在特定年龄组中,几乎所有估计值都在 50% 或以上。 来自法国和中国北京的欧洲监测中的其他研究展示了 2024/24 季节的流感中期疫苗有效性结果,也报告说疫苗总体上具有中等有效性,可提供针对乙型流感的强大保护。法国社区的估计值也表明≥65 岁的成年人的有效性较低(VE:22%)。在中国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认为,疫苗株与北京流行的主要病毒株高度匹配,这有助于疫苗的有效性。 不同亚型和年龄组之间的有效性差异凸显了额外措施的重要性 在初级保健或医院环境中,接种流感疫苗可预防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以上的流感感染,尽管不同年龄组和研究的保护效果各不相同。此外,由于疫苗可保护三分之一至一半以上的参与者免受主要流行亚型甲型流感的感染,因此研究作者建议继续在流感季节持续的目标群体中推广疫苗接种。
  • 快讯 BBIR-T细胞治疗在心肌梗死后心脏修复中对晚期活化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编译者:李永洁
    发布时间:2025-03-31
    过度的心脏纤维化是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和不良心室重塑的关键原因。疤痕成熟后异常激活的成纤维细胞是罪魁祸首。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脏间质细胞的单细胞 RNA 测序描述了晚期激活的成纤维细胞亚群 F-Act 并初步鉴定了其特征性抗原 CD248,该抗原也在人类心脏中得到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发了一种针对 F-Act 的靶向 CD248 生物素结合免疫受体 T 细胞疗法,以纠正心脏修复障碍。在我们的研究中,瘢痕成熟后精确去除 F-Act 可有效抑制梗死周围区域的纤维化扩张并改善心脏功能。这种疗法为治疗心脏纤维化提供了思路,也促进了工程化 T 细胞在非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 快讯 IER3IP1突变由于胰岛素原运输受损导致新生儿糖尿病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编译者:黄雅兰
    发布时间:2025-03-31
    立即早期反应3相互作用蛋白1 (IER3IP1)是一种内质网(ER)驻留蛋白,在胰腺细胞和发育中的大脑皮质中高度表达。在患有小头畸形和新生儿糖尿病的个体中发现了IER3IP1的纯合突变,但导致β细胞衰竭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在这里,我们使用基因组编辑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来阐明IER3IP1新生儿糖尿病的分子基础。使用CRISPR/Cas9,我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IER3IP1突变人类胚胎干细胞系:一种患者突变的纯合敲入模型(IER3IP1V21G)和一种敲除(KO)模型(IER3IP1)。虽然这些突变干细胞系正常分化为定形内胚层和胰腺祖细胞,但我们观察到IER3IP1-KO干细胞衍生的胰岛(SC-islets)表现出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ER应激升高。选择性hooks试验显示,在IER3IP1突变β细胞中,胰岛素原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转运减少了三倍。此外,植入免疫缺陷小鼠的IER3IP1突变SC-胰岛显示人类胰岛素分泌缺陷,表明IER3IP1突变对β细胞功能的有害影响。我们的研究对IER3IP1在人β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并建立了一个有用的模型来研究β细胞内ER-Golgi转运缺陷。 文章亮点 IER3IP1突变与小头畸形、癫痫和早发性糖尿病综合征1的发展有关。然而,细胞功能障碍的潜在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使用靶向基因组编辑,我们在分化为胰岛谱系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中产生了特异性IER3IP1突变。 IER3IP1的缺失导致干细胞来源的β细胞中胰岛素原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运输减少三倍,导致体外和体内β细胞功能障碍。 IER3IP1的缺失也触发了内质网应激标志物的增加,表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运输途径对β细胞稳态和功能的关键作用。
  • 快讯 两项新研究将大麻与心血管疾病联系起来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编译者:李永洁
    发布时间:2025-03-31
    麻现在在许多地方都是合法的,但它安全吗?两项新的研究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使用大麻的人比不使用大麻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即使是在年轻和其他方面健康的成年人中也是如此。这些发现来自发表在 JACC Advances 上的一项对超过 460 万人的回顾性研究,以及对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度科学会议 (ACC.25) 上发表的 12 项先前发表的研究的荟萃分析。 大麻的使用在美国有所增加,尤其是在以娱乐方式购买、出售和使用大麻是合法的州。在回顾性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与非使用者相比,50 岁以下的大麻使用者患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是非使用者的六倍多。这项荟萃分析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调查心脏病发作和大麻使用情况的汇总研究,显示使用该药物的人的风险增加了 50%。 Kamel 和他的团队使用来自 TriNetX 的数据进行了回顾性研究,TriNetX 是一个提供电子病历访问的全球健康研究网络。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三年多的随访中,大麻使用者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了六倍以上,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增加了四倍,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了两倍,心血管死亡、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增加了三倍。所有研究参与者均年龄小于 50 岁,基线时没有明显的心血管合并症,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 胆固醇水平在健康范围内,没有糖尿病、烟草使用或既往冠状动脉疾病。 在这项荟萃分析中,研究人员汇集了 12 项先前发表的研究的数据,这些研究总共包括超过 7500 万人。这些研究在方法学方面被评为中等到高质量。在这 12 项研究中,10 项在美国进行,1 项在加拿大进行,1 项在印度进行。一些研究没有包括有关参与者年龄的信息,但有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 41 岁,这表明合并样本反映了相对年轻的人群。 单独来看,其中 7 项研究发现大麻使用与心脏病发作发生率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而 4 项研究没有显着差异,1 项研究显示略有负相关。当研究人员汇总所有研究的数据并进行一起分析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显著的正相关,与当前非使用者相比,活跃的大麻使用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是其 1.5 倍。 在不同的研究中,大麻使用和心脏病发作的发生率以相似的方式进行评估。然而,由于每项研究可用数据的不一致,研究人员无法解释几个潜在的混杂因素,包括大麻使用的持续时间和数量或烟草或其他药物的使用。 虽然大麻或其成分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人员假设它会影响心律调节,增加心肌的需氧量并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这使得血管更难放松和扩张,并可能中断血液流动。荟萃分析中包含的一项研究发现,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在吸食大麻后约一小时达到峰值。 由于这两项研究都受到其回顾性的限制,并且荟萃分析受到汇集多项研究数据所固有挑战的限制,研究人员表示,额外的前瞻性研究将有助于确认这些发现并确定哪些群体可能面临最高风险。
  • 快讯 为了研制更好的流感疫苗,科学家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形状像蘑菇的微小流感蛋白上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编译者:李永洁
    发布时间:2025-03-31
    1945 年,密歇根大学病毒学家托马斯·弗朗西斯 (Thomas Francis) 和他的合作者乔纳斯·索尔克 (Jonas Salk)(后来因开发出第一种脊髓灰质炎疫苗而享誉全球)发明了第一种流感疫苗,此后不久,科学家们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以研制出更好的流感疫苗。 在全球范围内,季节性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令人震惊。据估计,每年有 10 亿人感染流感,导致 29 万至 64 万人死亡。仅在美国,这个流感季节就被认为是自 2009 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 统计,自 10 月以来,估计已有 65 万人住院,死亡人数超过 1.6 万人。预计在 5 月流感季节结束之前,这些统计数据还会增加。 疫苗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推动研制一种对季节性和大流行性流感病毒株有效的通用流感疫苗。 现在,在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中,科学家们正在报告他们最终希望研制出一种更有效的流感疫苗的工作。 这意味着一种能够引发强烈免疫反应并且不需要季节性更新的疫苗。该中心的科学家已经将目标锁定在三种基于高度保守的流感蛋白亚型的候选疫苗上。该团队的研究是首次测试这些亚型的前景,并且正值美国生物医学研究(尤其是疫苗研究)不确定的时期。 “开发通用流感疫苗的一个主要障碍是流感病毒的多样性,禽流感病毒反复蔓延至哺乳动物物种,包括近年来美洲发生的几例人类 H5 感染病例,凸显了流感大流行的潜在风险。 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可导致人类感染,但甲型流感病毒还会感染多种动物。事实上,野生鸟类是大多数甲型流感病毒(包括 H5N1)和其他禽流感病毒株的天然宿主。该团队认为,选择保守区域与强效抗体攻击相关的潜在疫苗株可能会更好地预防季节性流感和大流行性流感。 他们的研究集中在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微小蛋白质上:血凝素,这对通用流感疫苗研究来说并不新鲜。事实上,数十种实验性通用疫苗和大流行性疫苗都是基于这种蛋白质。现在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团队专注于过去很少进行分析的血凝素亚型。 血凝素是两种重要的流感病毒表面蛋白之一。流感科学家感兴趣的甚至不是整个蛋白质,而是蛋白质的“茎”区,该区域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的主要目标。茎在各种流感病毒株中遗传稳定。 血凝素的形状可以想象成一个亚微观蘑菇,茎顶部有一个宽阔的头部。无数血凝素蛋白的头部与另一种蘑菇形流感蛋白——神经氨酸酶一起排列在病毒的表面部分。 在感染过程中,血凝素负责将病毒附着在宿主细胞上。神经氨酸酶是一种酶,它能从已感染的细胞中切割糖唾液酸,使新产生的流感病毒逃出细胞,传播并感染其他病毒。 世界各地的疫苗学家一直在竞相开发通用流感疫苗,他们已将血凝素作为疫苗的基础蛋白。这些研究人员将血凝素亚型分为两大类,简称为第 1 组和第 2 组。 第 1 组中有 12 种血凝素亚型,它们来自多种不同的流感病毒:H1、H2、H5、H6、H8、H9、H11、H12、H13、H16、H17 和 H18。第 2 组包括 6 种:H3、H4、H7、H10、H14 和 H15。 保守的流感血凝素茎是交叉中和抗体的靶标,现在用于预防流感大流行的疫苗策略。对第 1 组干细胞的抗体反应已被广泛描述,但对第 2 组干细胞的了解甚少。 上述研究涉及第 2 组干细胞。尽管干细胞的尺寸很小,但它的长度上具有引发强大抗体反应的特定区域。研究团队分析了基于三种第 2 组血凝素亚型的三种疫苗。研究目标是双重的:确定这些疫苗引发抗体反应的有效性,并精确绘制出抗流感抗体聚集在干细胞的哪个位置。这些位点被称为表位,它们对于确定抗流感抗体的聚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