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类别
“8+2” 重点领域
来源专题
学科
  • 快讯 5分钟液冷快充!宁海再添一座“光储充一体站”充电站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编译者:郭楷模
    发布时间:2025-05-08
    “真没想到,仅仅5分钟车子就充好电了,这个‘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真是太方便了!”近日,一位新能源汽车车主在刚投运的西门城楼范家桥头综合供能站,体验了一把“液冷超充”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作为全县第二个以充电型微电网为核心的“光储充”智能微电网综合供能站,该站凭借光伏发电、储能调节与智能充电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让新能源车充电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更成为宁海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创新样本。 从车位顶部铺设的光伏车棚到储能系统的智能调度,这座占地1700平方米的供能站处处彰显科技赋能环保的巧思。 据了解,站内两座光伏车棚总装机容量达114.68kWp,年发电量约11万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4.83吨。同时,具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功能,打开了新能源消纳通道,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真正实现“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 配套的215kWh储能系统则像一块“超级电池”,在用电低谷时低价储电、高峰时段放电,既缓解电网压力,又降低了运营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站内配置的4个400A液冷超充桩峰值功率达600kW,配合26个直流快充桩,可适配主流车型快速补能。 项目的落地,得益于宁海县城投集团与特来电新能源公司深度合作的创新模式。双方共同组建的宁海启城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自2023年9月运营以来,已建成37处充电站,覆盖城区商圈、交通枢纽及乡镇重点区域,累计服务超58万车次,充电量突破1560万度,并于2024年12月成功入选规上企业,标志着宁海充电基础设施进入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新阶段。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宁海正以“光储充”网络为核心,加速构建覆盖城乡的“15分钟充电服务圈”,让绿色出行更高效、更智能。
  • 快讯 “中国城市高铁第一隧”首段贯通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编译者:郭楷模
    发布时间:2025-05-08
    5月7日9时,随着“通甬园梦号”盾构机顺利完成5434米掘进任务,“中国城市高铁第一隧”——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通甬高铁)苏州东隧道首个盾构区间顺利贯通。 苏州东隧道是通甬高铁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15.57公里,采用单洞双线断面,最大埋深达58米,是中国建设标准最高、里程最长的时速350公里城市高铁隧道,被称为“中国城市高铁第一隧”。 苏州东隧道采用明挖法和盾构法施工,其中盾构隧道全长13.246公里,采用直径14.81米泥水平衡盾构机分两段施工。中铁十四局施工段盾构掘进长11.658公里,由“通甬园梦号”盾构机分两个区间掘进,第一区间从京沪高铁北侧1号工作井出发,掘进至东沙湖2号工作井接收,盾构掘进长度为5434米,最大埋深达58米,最大水土压力超过8巴。盾构机在软土、高水压、高渗透砂性地层穿行,需下穿越京沪高铁、沪宁城际、京沪铁路3条铁路、2条地铁、4处河流湖泊、20余条重要市政道路、多处建构筑物等,影响掘进因素多,沉降控制要求高,施工安全难度大。 面对这些挑战,建设管理单位沪杭客专公司会同施工单位中铁十四局通甬高铁项目部创新多项关键技术,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可伸缩主驱动、刀盘刀具自动监测系统、同步双液注浆、高承压盾尾、整体式全预制箱涵等多项中国领先关键智能技术,实现“地下千里眼”般的精准掘进。 “其中,中国首创的‘推拼同步+同步注双液浆’新技术,实现了盾构机掘进与管片拼装同步作业,施工效率提高30%,成型隧道施工质量、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中铁十四局通甬高铁项目高级工程师孙丰彪说。 通甬高铁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甬高铁建成后,将与盐通高铁、沪宁沿江高铁、沪宁城际铁路、沪昆高铁、甬台温铁路等多条线路相连,对于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布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 快讯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在汽车工业中,可打印的铝合金系统可以平衡强度和成本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编译者:王晓丽
    发布时间:2025-05-08
    研究机构: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麻省理工学院) 研究人员:Mohadeseh Taheri-Mousavi(助理教授)、Benjamin Glaser(博士生) 核心研究内容: 1.新型合金体系设计 成分创新:开发Al-Ni-Er-Zr-Y五元铝合金体系,通过快速凝固析出亚稳相提升强度 性能突破: 高温场景:保持基准可打印铝合金95%强度,预期净成本降低15% 常温场景:匹配传统合金强度,成本降低80%(对比钛合金Ti-64成本减半) 技术支撑: 结合CALPHAD(高通量相图计算)与ICME(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框架引入机器学习加速成分-工艺-结构-性能关系探索 2.增材制造技术应用 工艺优势:激光增材制造实现10^5–10^8 K/s超高冷却速率,形成独特纳米级析出相 微观调控:通过快速凝固抑制平衡相生成,定向调控L12-Al3Er/Zr/Y强化相 3.应用场景拓展 面向内燃机活塞(耐高温)、喷气发动机叶片(轻量化)、真空泵组件(高强耐蚀) 替代传统钛合金,解决钛合金重量高(密度超铝60%)、不可加工性及成本倍增问题 技术亮点: 可持续性突破:合金设计集成成本/碳排放核算模型,单件生产能耗降低30% 工业兼容性:适配现有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设备,无需新增制造产线 原文链接:Benjamin Glaser et al, Computational design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able, cost-effective, high-strength aluminum alloys exploiting rapid solidification,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2025). DOI: 10.1016/j.jmps.2025.106120
  • 快讯 【SK On】发布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编译者:王晓丽
    发布时间:2025-05-08
    研究机构:韩国SK On(联合汉阳大学、延世大学) 核心研究内容: 锂金属阳极循环稳定性突破(与汉阳大学合作) 创新方法:采用硝基甲烷/二甲氧基乙烯/硝酸锂复合溶液处理锂金属表面 技术效果:形成具有高离子传导率(0.72 mS/cm)和机械强度的保护层 性能提升:室温下实现300次稳定循环,寿命提升3倍(对比传统100次) 成果发布:ACS Energy Letters(已申请专利) 聚合物电解质固化机制研究(与延世大学合作) 关键发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热固化时间与阴极退化呈负相关 实验数据:60分钟固化电池容量衰减9.1%,20分钟衰减达34% 理论支撑: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解析阴极降解机理 成果发布:Angewandte Chemie 产业化进程: 技术路线:同步开发聚合物-氧化物复合体系(2028原型)与硫化物体系(2030原型) 生产布局:2025下半年建成大田市试点工厂(与Solid Power合作) 技术储备:已掌握室温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技术及光能固态电解质制备法
  • 快讯 三明泰宁:首个“光储充微电网”示范项目投运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编译者:郭楷模
    发布时间:2025-05-08
    4月30日,位于福建省泰宁县大金湖景区内的锦江国际度假酒店“光储充微电网”示范项目建成投运,成为当地首个应用微电网技术的绿色能源项目。 锦江国际度假酒店“光储充微电网”示范项目依托光伏板发电,并配备储能装置,能够持续为酒店供应绿色电能,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还可全天候为酒店提供通过热泵加热的热水。同时,智能化的酒店配套电气设施最大限度降低了能耗,预计每年可有效利用光能发电40万千瓦时。 “酒店通过光伏板发电、蓄电池储能、热源泵发热等方式,就像拥有一个巨大的充电宝,持续为广大宾客提供清洁低碳的入住体验服务。”泰宁县旅游管委会副主任陈宁璋表示。 近年来,泰宁县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积极开展零碳交通、零碳住宿、零碳餐饮等一系列创新行动,全力打造“零碳”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据悉,未来三年,泰宁计划在主要景点、交通枢纽及重要场所,建设10个类似的新型电力系统微电网,进一步助力 “零碳” 旅游发展。 据介绍,“光储充微电网”示范项目的投运,不仅提升了泰宁 “零碳”旅游的绿色形象,还开创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预计今年五一期间,当地游客数量将超过33万人次,同比增长15%;绿色能源用电量同比预计增长近20%。(汤凯旭 江丽霞 邓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