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类别
“8+2” 重点领域
来源专题
学科
  • 监测快报 2025年5月份全国新能源市场深度分析报告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编译者:王晓丽
    发布时间:2025-07-04
    本文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权威深度市场分析报告,涵盖了:一、整体总市场二、细分总市场三、厂商表现四、车型大类细分市场五、品牌定位细分市场六、国别定位细分市场七、价格定位细分市场
  • 快讯 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开始了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编译者:icad
    发布时间:2025-07-04
    工信厅联通装函〔2025〕2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财政、国资、市场监管、数据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 为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开展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按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2025年版)》(附件1,以下简称《要素条件》),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智能工厂四个层级进行培育。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础级和先进级智能工厂培育工作 基础级智能工厂聚焦数字化改造、网络化连接开展建设,推动数字化普及;先进级智能工厂在自评为基础级智能工厂前提下,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开展建设,打造区域行业领先的发展标杆。基础级和先进级智能工厂均须满足《要素条件》要求。 (一)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应组织本地区、本集团规上企业开展基础级智能工厂自评自建。 (二)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做好本地区先进级智能工厂培育认定,有关中央企业做好本集团先进级智能工厂培育认定,并将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有关中央企业同步报送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 二、卓越级智能工厂培育工作 卓越级智能工厂按照《要素条件》要求,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升级开展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发展标杆。 (一)申报条件 1. 申报主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有行业特殊情况的,允许法人的分支机构申报),并满足《要素条件》基础要求。 2. 申报主体已完成智能工厂建设并获评先进级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开展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探索,并达到卓越级智能工厂要素条件要求。 3. 申报主体须配合开展现场核查、技术推广和典型案例交流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 1. 申报主体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工信厅通装函〔2025〕155号,以下简称《场景指引》)、《要素条件》,按照《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申报材料清单》(附件2)编制申报书,于2025年7月18日前完成线上申报。申报主体对申报内容真实性负责,并确保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2.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国资、市场监管、数据主管部门组织本地区的项目推荐工作,有关中央企业组织本集团的项目推荐工作。2024年工业增加值排名前10位的省(区、市)推荐项目数量不超过40个;排名第11~20位的省(区、市)推荐项目数量不超过30个;其他省(区、市)推荐项目数量不超过20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中央企业推荐项目数量不超过5个;计划单列市的项目由所在省统一推荐。 3. 推荐单位应于2025年8月1日前完成线上审核,按推荐项目优先顺序填写推荐汇总表(附件3),并将加盖公章的纸质版申报书(须与线上填报一致)、推荐汇总表、推荐函各1份,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有关中央企业同步报送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 4.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组织卓越级智能工厂评审认定、名单发布和宣传推广。 三、领航级智能工厂培育工作 领航级智能工厂按照《要素条件》要求,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变革开展建设,探索未来制造模式,打造全球领先的发展标杆。 (一)申报条件 1. 申报主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有行业特殊情况的,允许法人的分支机构申报),并满足《要素条件》基础要求。 2. 申报主体须为本行业本领域领军企业,核心产品具有全球竞争力,且有必要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投入领航级智能工厂建设。 3. 申报主体须已获评卓越级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并按照领航级智能工厂要素条件要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深度应用,开展未来制造模式初步探索,加速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运营管理等各环节智能化变革。 4. 申报主体须配合开展现场核查、技术推广和典型案例交流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 1. 申报主体参考《场景指引》、《要素条件》,按照《领航级智能工厂项目申报材料清单》(附件4)编制申报书,于2025年7月18日前完成线上申报。申报主体对申报内容真实性负责,并确保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2.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国资、市场监管、数据主管部门组织项目推荐工作。2024年获评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数量超过20(含)个的省(区、市)推荐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10(含)~19个的推荐项目数量不超过2个,少于10个的推荐项目数量不超过1个,计划单列市和有关中央企业的项目由所在省(区、市)统一推荐。 3. 推荐单位应于2025年8月1日前完成线上审核,按推荐项目优先顺序填写推荐汇总表(附件5),并将加盖公章的纸质版申报书(须与线上填报一致)、推荐汇总表、推荐函各1份,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 4.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组织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开展领航级智能工厂材料评审和现场核查,确定培育对象名单并发布。 5. 培育对象在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指导下开展领航级智能工厂建设,培育期不超过2年。达到培育目标的企业,及时向推荐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推荐单位初审后,六部门组织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进行验收认定,并发布名单和宣传推广。 四、其他事项 1.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财政、国资、市场监管、数据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要加强对智能工厂的分级指导和监督,鼓励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2. 智能工厂项目申报、评审、管理、评估等工作基于智能制造数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www.miit-imps.com)开展。
  • 快讯 Does densification lead to more heat stress in cities?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编译者:胡晓语
    发布时间:2025-07-04
    高温天气以及愈发频繁的热浪现象,让许多人开始怀疑高密度的城市规划是否还能持续下去。然而,建筑物理学家扬·卡梅利埃特却认为,只要规划得当,即使是高密度的城市也能做到凉爽宜人。 如今,任何在乡村与市中心之间往返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差异:城市成了真正的“热岛”,那里气温甚至更高。白天,混凝土和沥青会无情地升温。在夜间持续释放热量。这就是城市地区特别容易受到高温影响的原因。人们大多认为密集型的城市结构会加剧城市热岛,然而,密集结构并不一定更热。 作为瑞士联邦能源局“SWICE 项目”的一部分,我们对当前关于城市密集化作用的讨论进行了研究(见方框内容)。为此,我们分析了日内瓦和弗里堡周边地区的热负荷情况,并通过模拟来探究在弗里堡的舍恩伯格地区,不同绿化和密集化方案对居民热舒适度的影响。结果令人惊讶:那些布局紧凑、绿植分布合理且树木繁多的区域(比如日内瓦的一些地方)相比那些开阔但缺乏遮荫且通风不良的区域(如弗里堡的舍恩伯格地区)能提供更好的保暖舒适度。
  • 快讯 IDRA探讨海水淡化与水回用领域的技术进展、ESG整合、PFAS处理及公众接受度提升,并分析有效融资模式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编译者:胡晓语
    发布时间:2025-07-04
    在社会层面,公众的认知和接受度仍是阻碍水资源再利用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在饮用水再利用方面。文化偏见和缺乏意识 even 在缺水地区也会拖延其应用。克服这些障碍需要采取协调行动,包括制定明确的政策、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投资激励以及通过像 IDRA 的雷克雅未克峰会这样的平台分享知识和建立全球势头,将再利用作为主流水资源解决方案。 在海水淡化领域,目前最有前景的技术进展主要集中在提高可持续性、效率和公众接受度上。技术方面的创新,如氧化石墨烯和高排斥膜的设计,大大降低了能耗和运营成本,使反渗透技术更加高效和易于获取。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和批量反渗透配置也显著提升了性能,有些系统的能耗降低了超过80%。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也非常重要,太阳能供电的淡化系统(包括MIT开发的无电池型号)和波浪能供电单元在离网和气候适应应用中显示出真正的前景,尤其对偏远和缺水地区至关重要。 另一个重大进展是环境管理方面的进步,特别是零液体排放(ZLD)和高回收系统的推广,这些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盐水浪费。类似IBTS温室的方法通过结合可再生能源、模块化设计和极低能耗,将环保理念推向了新高度。随着ESG(环境、社会、治理)标准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长,水密集型行业可以通过有效整合淡化和水再利用来改善其ESG表现。
  • 快讯 “二氧化碳变蛋白”向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编译者:郭楷模
    发布时间:2025-07-04
    科技日报北京7月2日电 记者2日获悉,吉态来博(北京)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解脂耶氏酵母蛋白,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新产品证书,正式批准可作为新饲料原料。这是我国批准的首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生产的饲料原料新产品证书,标志着该技术从实验室向产业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据介绍,解脂耶氏酵母蛋白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该技术突破性地使用来源于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钢铁行业等领域的二氧化碳,通过生物发酵方法,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高营养价值的酵母蛋白,为解决我国饲料蛋白资源短缺、保障粮食安全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 与传统农业种植和渔业生产方式相比,该技术可将饲料蛋白时空生产效率提升数千倍。例如,一个占地150亩的酵母蛋白工厂可以年产10万吨优质酵母蛋白,相当于约60万亩土地所产的大豆蛋白。从营养价值看,酵母蛋白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且分布均匀,富含微量元素和多糖类物质,并且适口性良好。 我国饲料蛋白资源短缺问题十分严峻。数据显示,我国在2024年饲料蛋白总消费量约7000万吨,进口依存度超过80%,成为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短板。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 这一创新技术正是对这一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解脂耶氏酵母蛋白被批准为单一饲料原料后,有助于创造新的、更可持续的、资源效率更高的蛋白质饲料供应链,从根本上减轻对土地密集型作物(如大豆)和海洋资源(如鱼粉)的依赖,将大幅拓宽我国非粮型饲料蛋白来源,为构建多元化饲料供应体系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