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类别
“8+2” 重点领域
来源专题
学科
  • 快讯 2025年上海农机试验鉴定证后监督工作正式启动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编译者:江浩
    发布时间:2025-10-27
      为加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获证产品和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农机试验鉴定证书和标志使用,根据《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工作规范》等相关规定,10月22日,上海市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举行2025年上海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证后监督启动会暨“双随机”抽取会。副站长戴春风出席会议并讲话,办公室、鉴定与质量管理科相关人员参会。   会议集中宣贯了《2025年上海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证后监督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本年度证后监督的具体时间节点和重点任务。   戴春风副站长在会上强调,做好2025年证后监督工作,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证后监督对保障农机质量安全、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二要严格依法依规,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做到程序规范、过程透明、结果公正;三要注重工作实效,明确监管不是终点,提升才是关键;四要强化纪律意识,始终坚守廉洁自律底线,确保监督工作风清气正。   在“双随机”抽取环节,由办公室主任全程监督,戴春风副站长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了2025年度证后监督对象及监督工作组成员名单,并对监督对象进行了分组匹配。本年度共抽取7张证后监督证书,6名监督人员组成2个监督小组。随着抽取结果的公布,2025年度上海市农机试验鉴定证后监督工作正式拉开序幕,计划于12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项监督任务。
  • 快讯 202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激光耐热刻痕取向硅钢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编译者:欧冬智
    发布时间:2025-10-27
    202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于8月1日公布,共有141个项目获奖。其中,“超厚规格直弧型板坯连铸机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激光耐热刻痕取向硅钢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和“极薄高强带材二十辊精密轧制智能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三个项目获得特等奖。此外,“钢铁全产业链碳素流精益管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28个项目获一等奖,“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找矿效果”等38个项目获二等奖,其余72个项目获三等奖。特等奖项目之一“激光耐热刻痕取向硅钢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由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项目背景是为了应对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 该项目的创新点包括全球首次采用超短脉冲激光诱导晶格库仑爆炸原理,解决了激光热熔效应带来的金属熔渣污染和刻槽边缘凸起等问题,实现了超短脉冲激光耐热刻痕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这一技术突破为制造节能变压器提供了关键支持,显著降低了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噪声,并提升了卷铁心变压器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 快讯 3D 打印扭曲超材料推动汽车安全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编译者:icad
    发布时间:2025-10-27
    一种新型的 3D 打印扭曲超材料可以减轻冲击的影响,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改善车辆的碰撞保护。来自苏格兰和意大利大学的研究人员是这种材料开发的幕后推手,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晶格形状,使其能够扭曲成自身,以有效抵御各种冲击类型和严重程度。 该团队的“自适应扭曲超材料”在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进行了概述,对目前使用的冲击保护材料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与提供预定抗冲击能力的传统泡沫或褶皱区不同,该团队的材料以机械控制的方式对打击做出反应,从而改变其能量吸收。它们可以进行微调,以提供更坚固的抗重型碰撞能力,或提供更柔软的缓冲以减轻冲击。 这些材料由使用 3D 打印的钢材制成。该工艺使团队能够对材料的结构进行细粒度控制,使他们能够在整个材料中编织出一种复杂的、高度多孔的形状,称为陀螺晶格。当材料被外力压缩时,它会以开瓶器状的运动扭曲,吸收冲击能量。在实验室实验中,该团队测试了三种版本的材料,以评估它们对两种类型载荷的反应:快速冲击和较慢、稳步增加的应变。 当超材料受到限制,不会因冲击而扭曲时,它提供了最大的刚度并吸收了最多的能量——每克材料 15.36 焦耳的能量。当允许材料自由扭曲时,其刚度和能量吸收降低了约 10%。在材料的第三种配置中,它被迫过度扭曲,从而降低了 33% 的能量吸收。结果表明,该材料有可能提供一系列保护,从刚性屏蔽到更软的能量吸收。 该团队的真实世界测试得到了全面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支持,该模型可以准确预测不同应变速率下扭曲陀螺晶格的复杂行为。为了进行精确的数值实验对齐,通过整合打印晶格的显微 CT 重建来量化 3D 打印过程中引入的几何缺陷。 格拉斯哥大学詹姆斯瓦特工程学院的 Shanmugam Kumar 教授领导了这项研究。“当今大多数车辆使用的防护材料都是静态的,专为特定的冲击场景而设计,无法适应不同的条件,”他说。“这项研究引入了自适应扭曲超材料作为一类新的超材料,不需要任何复杂的电子或液压来适应。相反,它们可以通过机械控制旋转来简单地进行适应。当我们施加压缩时,陀螺晶格将其转化为扭曲,通过改变边界条件,我们可以调整能量吸收特性。这些材料可以根据冲击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调整和改变自身的特性,以减轻影响。 “我们相信,这种材料未来可以在汽车和航空航天安全领域得到应用,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适应不同需求的新型材料。它还可以通过将撞击转化为旋转动能来支持新型能量收集形式的开发,“Shanmugam Kumar 教授说。 来自马尔凯理工大学、拉奎拉大学和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这项研究做出了贡献,并共同撰写了这篇论文。
  • 快讯 AI重塑制鞋业:从设计到生产,迎来全新的智能化变革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编译者:icad
    发布时间:2025-10-27
          2025年,人工智能已从概念阶段全面进入制鞋业的实际应用场景。从AI设计工具快速生成鞋款,到智能化生产线大幅提升效率,再到预测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制鞋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智能化变革。   据应用AI系统的企业数据显示,设计效率提升高达500%,生产周期从数月缩短至10-15天,这股AI浪潮正推动着传统制鞋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转型。   设计革命:AI创意工具释放设计潜能   制鞋设计环节正迎来效率的飞跃式提升。2025年,多家科技公司推出的AI设计工具,正在改变传统依赖设计师手绘和经验的模式。   浙江惠利玛公司推出的VALI鞋履AI设计工具,实现了“10秒生成照片级设计稿”的惊人速度,将设计效率提升500%。该工具基于专业大模型,具备单款延伸、款式融合、局部融合、配色配料等多项功能。   在温州,聚鞋优品公司开发的ShoesAI系统已迭代至4.0版本,服务当地鞋企数百家,基本实现了对温州头部鞋企的全覆盖。该系统集成了“文生图”、“图生图”、“智能配色”和“爆款衍生”等功能,一天可出图500张,让企划设计效率提高300%。   广东时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AI系统通过整合电商平台销售数据、社交媒体热度、用户搜索行为等多维信息,构建起覆盖全国市场的“流行趋势数据库”。基于海量数据的AI预测,正帮助企业精准捕捉消费趋势,提高爆款成功率。   生产变革:智能制造设备提升生产效率   AI技术融入制鞋生产线,带来了生产效率的质的飞跃。在莆田模具产业园,福建云企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浪潮视觉引导喷涂智能体”已成为全国鞋机智造行业首创。该智能体依托“云+AI+机器人”三位一体架构,仅需一人操作,通过3D视觉镜头精准识别鞋样轮廓,AI算法快速生成定位路径,机械臂刷胶时通过压力传感器自动调温控压。实际应用数据显示,单只鞋刷胶时间从8秒缩至4秒内,效率提升30%,耗材节省25%,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45%,良品率超99%。   在大湾区制衣制鞋展上,搭载AI算法的智能缝纫机可实现复杂花样的精准缝制与自适应调节,使生产效率提升30%。AI打版系统让刺绣创意实时转化为高精度作品,成功打破传统工艺周期瓶颈。   康奈集团的新绿工厂是AI重塑生产链条的典范。在这里,设计师借助AI系统辅助设计,一分钟内即可生成三套设计方案;设计定稿后,系统自动下达生产指令,仓储机器人随即拣选匹配物料并配送至车间。全流程协同下,整体生产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   未来前景: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并进   随着AI技术在制鞋业的深入应用,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主要方向。在鞋底设计领域,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鞋底能量吸收性能已成为现实。   “过去开发100款新品,通常仅有3至5款能成为销量过万的‘爆款’。而引入AI系统后,爆款投产成功率提升一倍以上。”广东时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延峰这样总结AI带来的变革。   从温州到莆田,从设计到生产,AI技术正在这个传统行业掀起一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智能化变革。它不仅提升了效率,更重塑着制鞋业的本质——从依赖经验到依靠数据,从大批量生产到小单快反,从标准产品到个性化定制。   制鞋业的未来,正在AI的赋能下加速到来。
  • 快讯 BMF APAC 和 MultiMatter 首次推出用于多材料 4D 打印的 microArch M150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编译者:icad
    发布时间:2025-10-27
    BMF APAC 和深圳市多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 microArch M150,这是一款支持多材料 4D 打印的高分辨率光敏聚合物打印机。该系统专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原型设计而设计,旨在通过制造功能集成的刺激响应组件来应对增材制造中的持续挑战。 microArch M150 提供 25 微米的光学分辨率,并支持一系列光聚合物材料,包括硬质树脂、弹性体、水凝胶、形状记忆聚合物 (SMP) 和导电弹性体。该平台针对生物医学工程、软机器人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在这些领域,通常需要在单个打印部件中结合机械、电气和形态特性。离心开关和梯度分层M150 的核心特点是离心式多材料切换系统,该系统使用高速旋转(高达 10,000 RPM)在树脂之间的过渡过程中清除残留材料。据两家公司称,这种方法每次打印最多支持 2,000 次材料更换,从而减少交叉污染并提高系统可靠性。 集成的切片引擎可在复杂的几何形状上对材料进行空间分布,每分钟可处理多达 500 片。该打印机还支持多达三种层间过渡区低于100微米的材料的共制,从而允许跨结构元件的功能梯度。 材料兼容性涵盖 5–5,000 升泊 (cps) 的粘度范围,可适应多种功能性配方。研究驱动的用例在柔性电子产品中,M150 允许同时打印导电和弹性材料,以在可变形基板上构建嵌入式电路。此功能可能有助于消除可穿戴传感器和其他保形设备中的机械失配问题。 在微型机器人技术中,打印机支持与柔性执行器的刚性传动元件的共同制造,从而实现集成机电系统,用于微创医疗程序或环境传感等精密任务。 对于生物医学应用,将水凝胶与增强 SMP 一起打印的能力支持创建对生理刺激做出反应的适应性组织支架和植入式医疗设备。对材料的精细空间控制旨在更好地复制自然组织的微结构。 在航空航天领域,将 SMP 与导电弹性体相结合,可以实现可以响应环境变化而变形的自适应组件。这些可能包括适用于低重力环境的可展开结构或自调节机制。 BMF 和 MultiMatter 将 M150 定位为旨在在下一代产品开发中连接研究和制造的组织的生产就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