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打印扭曲超材料推动汽车安全》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5-10-27
  • 一种新型的 3D 打印扭曲超材料可以减轻冲击的影响,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改善车辆的碰撞保护。来自苏格兰和意大利大学的研究人员是这种材料开发的幕后推手,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晶格形状,使其能够扭曲成自身,以有效抵御各种冲击类型和严重程度。

    该团队的“自适应扭曲超材料”在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进行了概述,对目前使用的冲击保护材料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与提供预定抗冲击能力的传统泡沫或褶皱区不同,该团队的材料以机械控制的方式对打击做出反应,从而改变其能量吸收。它们可以进行微调,以提供更坚固的抗重型碰撞能力,或提供更柔软的缓冲以减轻冲击。

    这些材料由使用 3D 打印的钢材制成。该工艺使团队能够对材料的结构进行细粒度控制,使他们能够在整个材料中编织出一种复杂的、高度多孔的形状,称为陀螺晶格。当材料被外力压缩时,它会以开瓶器状的运动扭曲,吸收冲击能量。在实验室实验中,该团队测试了三种版本的材料,以评估它们对两种类型载荷的反应:快速冲击和较慢、稳步增加的应变。

    当超材料受到限制,不会因冲击而扭曲时,它提供了最大的刚度并吸收了最多的能量——每克材料 15.36 焦耳的能量。当允许材料自由扭曲时,其刚度和能量吸收降低了约 10%。在材料的第三种配置中,它被迫过度扭曲,从而降低了 33% 的能量吸收。结果表明,该材料有可能提供一系列保护,从刚性屏蔽到更软的能量吸收。

    该团队的真实世界测试得到了全面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支持,该模型可以准确预测不同应变速率下扭曲陀螺晶格的复杂行为。为了进行精确的数值实验对齐,通过整合打印晶格的显微 CT 重建来量化 3D 打印过程中引入的几何缺陷。

    格拉斯哥大学詹姆斯瓦特工程学院的 Shanmugam Kumar 教授领导了这项研究。“当今大多数车辆使用的防护材料都是静态的,专为特定的冲击场景而设计,无法适应不同的条件,”他说。“这项研究引入了自适应扭曲超材料作为一类新的超材料,不需要任何复杂的电子或液压来适应。相反,它们可以通过机械控制旋转来简单地进行适应。当我们施加压缩时,陀螺晶格将其转化为扭曲,通过改变边界条件,我们可以调整能量吸收特性。这些材料可以根据冲击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调整和改变自身的特性,以减轻影响。

    “我们相信,这种材料未来可以在汽车和航空航天安全领域得到应用,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适应不同需求的新型材料。它还可以通过将撞击转化为旋转动能来支持新型能量收集形式的开发,“Shanmugam Kumar 教授说。

    来自马尔凯理工大学、拉奎拉大学和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这项研究做出了贡献,并共同撰写了这篇论文。

  • 原文来源:https://www.voxelmatters.com/3d-printed-twisting-metamaterial-advances-automotive-safety/
相关报告
  • 《美国研发新型3D打印工艺 可利用多种材料打印汽车/飞机部件》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9-10
    • 增材制造或称3D打印会采用数字化制造工艺,生产既轻又坚固的部件,而且无需采用特殊模具进行生产。在过去十年间,3D打印以每年超20%的增长率快速增长,用金属和工程聚合物打印出飞机部件、汽车部件、医疗和牙科植入物等各种部件。其中,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是最常用的制造工艺之一,可以利用激光将微米大小的材料粉末打印出部件:激光将颗粒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再熔合成固体。 据外媒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Columbia University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创新(机械工程)系James和Sally Scapa教授Hod Lipson表示:“增材制造是经济恢复的关键,但问题是,SLS技术一次只能打印一种材料:整个部件都由一种粉末制成。那么,有多少产品是仅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呢?这一点限制了该工艺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Lipson与其手下的博士生John Whitehead利用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研发了一种新方法以克服SLS技术的局限性。通过将激光倒置,让其指向上方,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方法,让SLS技术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材料生产部件。 一般而言,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技术会采用一个指向下方加热打印床的激光,将材料颗粒熔合在一起。一个固体打印物就是由下至上打印而成的,打印机上均匀地放一层粉末,并利用激光选择性地熔合这一层粉末中的一些材料。然后,打印机在第一层上沉积第二层粉末,激光将新材料熔合到前一层的材料上,持续这一过程直到完成部件。 如果在打印时只采用一种材料,SLS工艺会效果很好。但是在单次打印中采用多种材料极具挑战性,因为一旦粉末层沉积在打印床上,就不能被移开,或者被另一种粉末取代。 此外,在标准的打印机中,因为每一层放置的材料都是一样的,未熔合在一起的材料会让人看不清正在打印的物体,直到打印循环结束移开完成打印的部件才能看到。这也意味着,在打印完成之前,并不一定能够发现打印失败了,从而会浪费时间和金钱。 研究人员决定找到一种完全不需要粉末打印床的方法。他们设置了多个透明的玻璃板,在每个板上都涂有一层薄薄的不同类型的塑料粉末。然后,将一个打印平台放在其中一种粉末表面上方,引导一束激光从底面向上穿过底部。该工艺根据虚拟蓝图,可以选择性地将打印平台上的一些粉末以预先编程好的模式烧结。然后,该平台被熔融材料抬高,移到另一个涂有不同粉末的平板上,再重复这一过程。整个工艺可以让不同的材料要么合并成一层,要么堆叠在一起。与此同时,旧的、用过的平板又不断被填满粉末。 研究人员展示了其打印的产品原型,用平均层高43.6微米的热塑性聚氨酯(TPU)粉末打造了一个50层厚、2.18毫米的样品,还用平均层高71微米的多材料尼龙和TPU打印出部件。此类部件既证明了该工艺的可行性,也证明了在烧结过程中通过向悬挂部件挤压平板,可以打造出更坚固、更致密的材料。 现在,研究人员还在利用金属粉末和树脂进行实验,以便直接制成比用SLS系统制成的种类更多的机械、电气和化学部件。
  • 《盘点 | 2017年10大3D打印新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2-28
    •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智能制造技术,被视为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原动力。随着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认可度正在提升,行业前景日益明朗。 据ARK预计,到2020年3D打印市场规模或将达到410亿美元。 3D打印材料作为3D打印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落地的关键所在,对3D打印技术的普及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3D打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树脂、橡胶类材料、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种类,形态通常有粉末状、丝状、层片状、液体状。 3D打印技术在航天航空、汽车、建筑、医疗等专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对材料的要求也随之升级,因此企业和高校都在持续进行新型3D打印材料的开发,新材料在线®特别整理出以下10款今年宣布的3D打印新材料,以便大家了解当前研究进度。 以下排名以材料发布信息时间为倒序,不分先后。 1. Carbon推出SIL 30: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新3D打印材料 图片来源: Carbon公司 11月13日消息,Carbon宣布推出一种名为SIL30的开创性新材料,该材料是一种有机硅聚氨酯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低硬度和抗撕裂性,可用于3D打印和其他制造工艺。该材料肖氏硬度为35,堪比商业热塑性弹性体,专为舒适的皮肤接触应用而设计,例如耳机,腕带和可穿戴的附件。SIL 30已通过iso10993 - 5和- 10的生物兼容性测试。 2.纳米纤维素3D打印材料可促进伤口愈合 图片来源:3D虎 10月10日消息,芬兰VTT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使用纤维素纳米纤维开发了一种用于伤口护理的3D打印材料,该3D打印伤口护理材料原型包括纳米纤维素和用于测量伤口愈合情况的印刷电子元件。通过纳米纤维素的使用,创建的伤口护理材料液体吸收性能更好,比通常用于伤口护理的藻酸盐纤维敷料的效率高3倍。通过吸收伤口中的水分,该材料可以缩短伤口愈合时间。3D打印伤口护理凝胶在起到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同时,充当身体和电子部件之间的缓冲液。通过电子元件与计算机连接,该材料还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并向医护人员发送伤者伤口愈合情况的信息。 此外,该团队正在尝试材料的其他用途,包括用于纺织品、模型、室内装饰元素和治疗应用的生物基打印材料。 3.Stratasys推出两款多材料全彩3D打印机J750用新材料 Agilus 30的打印样件(左)、Digital ABS Plus的打印样件(右),图片来源:南极熊3D打印 9月28日消息,Stratasys公司在TCT展上展示了两款用于其J750型多材料全彩3D打印机的新材料 — Agilus 30和Digital ABS Plus。 其中,Agilus 30 是一种液态光聚合物,邵氏硬度为30A,拉伸强度为2.4-3.1兆帕,断裂伸长率220-240%,有黑和透明两种颜色提供。基于该材料打印的物品表面纹理清晰并可弯折,能够广泛用于电子、汽车、医疗等行业。与Digital ABS Plus等材料相结合后,还可用于制造防滑表面和二次注塑模具。 Digital ABS Plus也是一种液态光聚合物,抗冲击强度为90-115焦/米,最小打印层厚为1.2毫米,有绿和象牙白两种颜色提供,与Agilus 30结合适用于制造车辆原型、卡扣、金属插闩及光滑复杂的部件。 4.Torc2公司开发出柔性医用3D打印热塑性复合塑料 图片来源:3D虎 8月31日消息,英国Torc2公司开发出一种耐用的柔性3D打印塑料,该材料是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在37℃下是固体,在55℃左右时则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重塑。可以用于制造治疗脑瘫和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夹板和支撑物,也适用于为下肢假肢制造可重塑的衬套,有替代熟石膏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3D打印材料的应用并不局限于脑瘫和髋关节发育不良,许多情况下都需要一整套的支撑物和夹板,其中很多都需要经常调整和改变,而Torc材料改变起来很快、很容易。基于这种材料制成的3D打印医疗设备可以直接在患者身上调整和改变,这可能会改变肢体损伤等病情的治疗方式。 5.3D打印新型感温纤维:加热后可修改成品造型 图片来源:日本尤尼吉可株式会社官网 6月7日消息,尤尼吉可株式会社(UNITIKA)宣布开发出用于3D打印的新型感温材料,素材为特殊的聚酯树脂,直径约为1.75mm,喷嘴温度为190~220℃,热床温度为OFF~45℃。该材料打印出的产品经过加热,可自由地改变形状,即保持在温热状态(如一般洗浴时的温度条件)时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形状,冷却后可定型。经过开水等高温加固后,材料即被硬化,不会再发生热变形。据UNITIKA表示将会在2017年年内上市销售。 6.Advanc3d Materials推出用于SLS的新3D打印PP粉末 图片来源:天工社 6月5日消息,3D打印材料生产商Advanc3d Materials推出了用于激光烧结的聚丙烯(PP)3D打印粉末—AdSint PP flex,该材料具有卓越的可塑性、高伸长率(29%)、低吸湿性和耐用性,与标准的聚丙烯相当,可以很好地替代PA(尼龙),可用于汽车、电气、体育、医疗和矫形等行业。 Advanc3d Materials还给出了选择PP粉末而不是其他SLS粉末的原因:1可以用现有的方法,如热成型或密封,对新型PP粉末进行后处理;2该材料的回收利用率高达80-100%,相比PA更具成本优势。 7. SNDVARY研发出超高流动性3D打印铝合金粉末 图片来源:3D打印在线 5月15日消息,辛德华瑞(SNDVARY)研发出超高流动性的铝合金粉末,可匹配不同的金属自由成型工艺,如送粉工艺的SLM成型,扑粉方式的SLM成型等,且休止角一般都小于20°,拥有良好的流动性能。 SNDVARY公司将此类处理技术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并且参与并编制了一份金属3D打印专用金属粉末的行业技术标准。不同牌号铝合金制备的金属粉末相对比较复杂,铝-硅合金粉末、铝-镁合金粉末、铝-硅-镁合金粉末、铝-硅-铜合金粉末、铝-钛合金粉末等,不同粉末处理方式工艺皆不相同,但是匹配金属3D打印工艺是十分吻合的。 8. 液态玻璃成3D打印材料“新成员” 展现超复杂精密结构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 4月23日消息,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巴斯汀·拉普及其同事在标准3D打印机中使用可以自由流动的石英纳米复合材料(被称为“液态玻璃”)制作出复杂的形状,然后经过热加工处理,形成具有较高光学性能的熔融石英玻璃结构。这些结构既光滑又透明,细节特征可以小至几十微米。这意味着,现在利用3D打印技术已可以制作具有较高光学性能的结构,可大量适用于设计复杂的透镜和过滤器。 该技术并不只是提供精美的工艺品,还能制作出透明度和反射率足够高的表面,应用于大量光学设备中。该研究报告已发表于《自然》杂志。 9. i.materialise推出新型金属3D打印材料镀铑黄铜材料 图片来源:3D虎 3月28日消息,i.materialise推出了最新金属3D打印材料——镀铑黄铜,并且其将作为在线服务的3D打印材料提供。镀铑黄铜将增加打印对象的长期耐久性和亮度,另外还具有低过敏性的优点,现在,铑打印的铜制品可以打印到尺寸为88x88x125mm。i .Materialise通过将“极薄”的电镀铑层应用于黄铜印刷,可以有效地利用珍贵金属,使3D打印对象不仅具有昂贵的外观,而且还降低成本。新材料的推出也有望为金属工人敞开大门,并作为更常用的金属如金、银、青铜和黄铜的替代品。 10.杜邦推出三种高性能聚合物3D打印材料 图片来源:南极熊3D打印 3月24日消息,杜邦高性能材料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基于现有聚合物的新3D打印材料,包括Dupont Hytrel热塑性弹性体、DuPont Zytel尼龙和DuPont Surlyn离聚物等三种新材料。每一款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Hytrel,将橡胶的柔韧性与热塑性塑料的强度和可用性相结合;Zytel具有高耐热、耐化学和耐水解的能力;Surlyn提供了许多功能,包括化学和耐磨性、低温冲击和清晰度。 杜邦将高性能材料应用于3D打印领域,可以让用户享受3D打印技术带来的各种好处,如:更大的产品设计自由度、减重、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等,大幅提升样件制作、部件生产和大批量定制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