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联合发布研究成果,对全球富含铁的酸性土壤中ppm级铀(U)释放的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大气中CO?升高,可以驱动酸化显著增强U的活化和淋失,而非此前认为的非溶解无机碳作用,其中超过90%的U以有机纳米胶体形式释放。因此气候变化加剧将提升酸土中U释放导致的环境与健康风险。相关成果以“Uranium release from iron-rich acid soils under IPCC elevated CO2 scenarios: One-sided organic nanocolloidal dominance rather than expected iron oxide colloids”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上。
7月3日,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机构研究了基于电动力学从碱性土壤中提取无机毒素的新方法,利用脉冲电场(1 V·cm?1,30分钟通/断周期)配合阳极添加EDTA,延缓pH前言推进、一直聚焦,并促进Cr?? 还原为Cr3?。研究显示,脉冲电厂相比传统电动力方法更加节能、可控,对土壤性质影响更小,可作为碱性重金属和盐污染土壤大规模修复的低成本、可持续策略。相关成果以“Restoration of alkaline soils contaminated by inorganic elements under pulsed electrokinetics”发表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
8月1日,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对撒哈拉以南非洲酸性土壤的农业修复价值进行了首次系统量化。该区域土壤由于铝毒积累和pH过低导致钙、镁、磷缺乏及生物固氮过程受阻,解决方案是利用农业石灰(CaCO?)中和交换性酸度,使铝沉淀并释放钙镁。采用该方法可使受影响农田首年实现盈利,豆类和薯类作物回报率最高,谷物和非粮作物相对较低。相关成果以“Soil acidity remedi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requires targeted investments”发表在《Nature Food》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