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地与绿色发展重点领域信息简报》

  • 编译类型:快报,简报类产品
  • 发布时间:2024-07-12
本简报聚焦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盐碱地改造与黑土地退化阻控、耕地健康功能定向培育、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农业绿色投入品创制等主题,重点追踪全球耕地与绿色发展领域主要国家战略布局、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科技成果、前沿热点和尖端技术,为促进可持续农业和环境保护、支持和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实践、保护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安全与实现绿色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 1. 耶鲁发现农业土壤中添加石灰可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张毅
    7月9日,美国耶鲁大学自然碳捕获中心的研究发现,美国的农业石灰是一个巨大的二氧化碳汇,向农业土壤中添加石灰可以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不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该发现基于密西西比河流域100多年的数据和详细的计算机模拟,与国际上关于减少农业排放的准则不同。研究表明,当石灰添加到土壤中时,它与碳酸反应生成碳酸氢盐、钙和镁。如果土壤中存在强酸,如硝酸或硫酸,这些强酸将与碳酸氢盐反应生成碳酸并释放二氧化碳。在没有强酸的情况下,加石灰不会导致任何排放,反而会通过形成碳酸氢盐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

    发布时间: 2025-10-16

  • 2. 英国政府首次公布英格兰泥炭地地图数据集
    张毅
    5月,英国政府公布英格兰泥炭地地图数据集。英国科学家利用卫星图像、人工智能和深入数据分析,首次详细绘制了英格兰泥炭地的范围、深度和状况,包括植被、人造与自然形成的排水渠道,这也是全球现存最全面的泥炭地图之一。 数据集显示出三个关键点:(1)泥炭土壤覆盖了英格兰约8.5%的面积;(2)但约80%的泥炭地处于干燥和退化状态,急需采取行动进行恢复;(3)大约四分之三的泥炭地目前被适宜干燥条件生长的植物(如石南花)覆盖,仅1% 是被重要的泥炭形成植物(如泥炭藓)覆盖;(4)各地区的泥炭地普遍处于退化状态中。 英国政府认为,恢复泥炭地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能带来显著的经济价值。据估计,恢复55%的泥炭地到接近自然状态,将显著减少碳排放并带来约为500亿英镑的经济效益。此外,泥炭地作为饮用水源和休闲空间的价值也达数亿英镑。恢复泥炭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循环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英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发布时间: 2025-10-16

  • 3. UNCCD:改革全球粮食体系 扭转土地退化趋势
    张毅
    8月13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公布了全球21位顶尖科学家提出的利用粮食系统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的方法。研究强调,一是通过可持续土地管理实践恢复50%的退化土地,包括支持小农户种植,利用税费优惠奖励可持续农业从业者,严格食品标签,充分利用土地相关数据。二是减少75%的食物浪费,包括防止生产过剩,禁止拒绝销售外观稍差的农产品,鼓励食品捐赠和临期食品优惠,推广减少家庭垃圾的宣传以及支持发展中国家改善农产品销售和运输。三是整合陆地与海洋食物系统,充分利用来源可持续的海鲜和海藻衍生品,释放农田压力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发布时间: 2025-10-16

  • 4. EPRS:《农业与食品愿景的未来展望》
    张毅
    6月,欧洲议会研究服务局(EPRS)发布报告,提出四大优先方向:简化行政流程、推动数字技术应用、降低饲料等战略依赖、提升农村气候韧性。首创“风洞测试”情景模拟,评估2040年四类场景下政策有效性。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蛋白质生产为高韧性领域,但食品标签体系僵化及全球供应链风险预判不足构成短板,需跨部门政策联动及弹性制度设计平衡增长与可持续目标。

    发布时间: 2025-10-16

  • 5. WRI:《美国脱碳经济中的生物质和土地利用》
    张毅
    5月1日,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发布该报告,探讨生物质和土地利用在美国脱碳经济中的角色,以及相互影响。研究认为,未来生物质作物有巨大应用潜力,但可能将粮食耕地转变为能源作物耕地,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上升。为防止生物质对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需建立监管框架和准确的碳核算。同时,根据土地利用变化排放的模型测算,基于粮食作物(如玉米、大豆)的生物质并非实现全面去碳化的有效工具,各领域应加快电气化进程并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生物质依赖,缓解土地利用压力。

    发布时间: 2025-10-16

  • 6. The World Bank:《气候智能型农业洞察》
    张毅
    6月,世界银行集团发布来自于乌干达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的报告,聚焦气候智能农业政策、技术与实践。报告系统展示乌干达气候智能农业项目(UCSATP)从团队建设、多级协作到成效验证的完整周期。该项目由农业部主导、世界银行与乌干达政府联合资助,由气候智能研发与信息系统、技术落地与应用、市场开发与价值链衔接、应急响应机制、项目统筹管理组成,系统性应对农业气候脆弱性问题。

    发布时间: 2025-10-16

  • 7. 三维泡沫铁基 FeSx 纳米片电极用于铜铅锌复合污染土壤的电动力学修复
    张毅
    5月29日,中南大学等机构利用泡沫铁(FeS@IF)负载的 FeSx 纳米片作为第三电极,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三维电动力学(3D EK)系统,用以增强污染土壤的电动力学修复。相关成果以“In-situ growth of FeSx nanosheets on iron foam as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de for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of copper, lead and zinc co-contaminated soil”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8. CGIAR推动政策连贯性并强化体制机制以促进生态效益
    张毅
    8月14日,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的多功能景观科学计划(MFL SP)与合作伙伴协作,推动国家、地方和区域层面的政策对接与制度强化,促进农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协同。该计划以多中心治理模式为核心,促进多方参与的资源共治机制,强化地方机构的管理能力,并开发综合性评估工具和数字平台,支持基于科学证据的决策。 在实践层面,该计划已在多个国家取得显著成效,如在肯尼亚推动生态农业政策制定、支持社区种子银行发展,并将气候适应型种子系统纳入国家政策框架。这些成果体现了MFL SP将地方创新上升为制度安排的能力,推动农业系统向气候韧性、生物多样性友好和社会包容性方向转型,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

    发布时间: 2025-10-16

  • 9. 在可持续农业中实现农药的智能化、精准化应用技术
    张毅
    6月18日,ICAR印度农业研究所(ICAR-IARI)等开发了集成光谱传感器、机器学习模型和智能喷洒系统的技术,包含无损检测、智能决策和精准施药3个核心组成部分,并成功将其应用于控制花椰菜黑腐病。对于无损病害检测,使用光谱传感器采集患病和健康花椰菜部位的光谱信息。同时,利用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光谱数据集进行分析,以确定区分患病和健康植株的最准确模型。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在花椰菜黑腐病检测中优于决策树模型。此外,优化后的定向喷施减少了72.5 %的化学药剂用量,节省了21.0 %的时间。

    发布时间: 2025-10-16

  • 10. 利用融合堆叠模型与重构原位高光谱特征精准预测滨海盐碱土壤空间变异性
    张毅
    4月19日,山东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等机构创新了原位高光谱特征重构方法,该方法将星载高光谱(SBH)数据与三种机器学习(ML)模型(即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随机森林RF和深度森林DF)集成到偏最小二乘(PLS)堆叠器中,用以重构原位高光谱的特征波段。该方法能够精确预测滨海盐碱农田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相关成果以“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salinity in coastal saline-alkali farmlands: A novel approach integrating a stacked model with the reconstructed in-situ hyperspectral feature”发表在《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11. 南京大学等构建土壤模型提升镉污染环境下的小麦安全性
    张毅
    5月14日,南京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预测模型,应对小麦镉污染问题提供了新解决方案。该模型通过可分析 311 个土壤与小麦样本,发现土壤 pH 值、镉含量和阳离子交换容量是影响小麦镉吸收的关键因素。在研究中,机器学习模型(尤其是极其随机树模型,ERT)在预测小麦镉含量方面表现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基于中国小麦镉含量的安全标准(0.1 mg/kg),研究人员利用该模型反向计算出更精准的土壤镉阈值。新阈值根据不同土壤 pH 值进行了调整,能更准确地预测小麦籽粒中的镉含量是否超标。

    发布时间: 2025-10-16

  • 12. 美国利用新型人工智能方法改善农田沟壑侵蚀预测解释
    张毅
    4月25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 AI 驱动方法,结合机器学习和可解释性工具 SHAP,以提高对农田中沟蚀的预测精度和模型解释性。研究团队在伊利诺伊州杰斐逊县进行了测试,发现这种堆叠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了 91.6%,优于单独模型的 86%。通过 SHAP 工具,研究人员能够解释不同变量如何影响模型输出,例如作物的年叶面积指数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更大的叶覆盖可以减少侵蚀。该方法不仅提高了预测精度,还为农业从业者和土地管理者提供了透明的决策依据,有助于更有效地分配资源以减少土壤侵蚀。

    发布时间: 2025-10-16

  • 13. 从废水中直接回收固态氮肥的混合系统
    张毅
    5月10日,首尔国立大学将膜接触器与溶剂驱动的分步结晶(SDFC)相结合,从废水中回收氨并直接生产固态氮肥。液-气膜接触器以气态形式从废水中脱除氨,随后氨气进入一个含有水相阴离子溶液和有机溶剂的二元混合物的脱气罐。在该罐中,氨气与阴离子发生反应,瞬间质子化并形成固态肥料。相关成果以“Direct solid-phase nitrogenous fertilizer recovery from wastewater: The hybrid system of membrane contactor and solvent-driven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发表在《Water research》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14. OECD:《农林业及土地利用部门的气候减缓 -政策有效性文献综述》
    张毅
    6月,OECD发布报告称,针对农林业及土地利用(AFOLU)部门气候减缓政策的系统性文献综述表明,防止毁林与土地退化的碳汇保护措施(如森林保育)减排效率最高,强制性技术标准(如灌溉优化、肥料管理)次之;政府研发投入可显著降低排放强度,但应用最广的补贴政策(农机购置/有机农业补贴)整体减排效果有限。研究强调需通过政策组合优化(如协同粮食安全目标)及适应性设计提升气候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 2025-10-16

  • 15. 突尼斯使用磷酸石膏和有机肥改良盐碱土
    张毅
    7月1日,图林根大学、霍法尔大学等机构研究显示,不同剂量的磷酸石膏(10、20和40吨/公顷)单独使用以及与有机肥料结合使用可以使土壤盐渍程度显著降低,同时未处理土壤的电导率(EC)、交换性钠百分比(ESP)和pH值均有所下降。说明磷酸石膏可作为一种有前景的盐碱土修复改良剂。相关成果以“Application of Phosphogypsum and Manure for Reclaiming Saline-Sodic Soils in Tunisia: Geochemical Effects on Soil Properties and Leachate Composition”发表在《Earth Systems and Environment》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16. WEF:《印度农业领域人工智能扩展策略》
    张毅
    4月29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该报告,提出印度未来农业发展战略框架,旨在充分挖掘人工智能的潜力,推动农业领域的创新与现代化。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达1.8万亿元,2020-2025年间印度AI市场增长率为40%,政府将在15个农业基础领域投资650亿美元释放农业数据集的潜在价值。报告强调,AI技术通过整合气候、土壤、市场等多源数据能够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种植推荐和管理建议,提高产量并有效提高市场应对能力。未来重点聚焦智能市场平台、精准农业技术(如变量率应用、智能灌溉、自动农机)。同时,印度政府、科研机构与企业也将协同合作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印度农业走向更加可持续和高效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 2025-10-16

  • 17. 美国开发测量牲畜温室气体排放的数据分析工具
    张毅
    5月15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开发了能够大规模准确测量牛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产量新的开源工具 greenfeedr。该工具简化了 GreenFeed 系统的处理和数据报告,使其更容易获得灵活、有用和有影响力的数据。GreenFeed 装置是一种便携式气室系统,可实时测量单个动物的气体产量,因此机器生成大量的日常数据用户无法处理。基于这个问题,本着尽可能少手工操作、多使用功能的原则,该机构开发了名为 greenfeedr 的 R 包,提供了下载、处理和报告 GreenFeed 数据的功能,还允许用户定义的参数,以便最好地利用每个研究组的数据集。

    发布时间: 2025-10-16

  • 18. 《Nature Communications》“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从水和氮气中产生氨”
    张毅
    7月,德国波恩大学发现了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氨的更可持续方法。该研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氨合成工艺,所需的氢直接从水电裂解成氢和氧获得。研究发现,可以使用钯箔作为电极和膜,钯箔将发生LiNRR反应的无水反应环境与水基反应环境分开,能够直接从水中电化学提取氢原子,并将它们转移到反应性锂/锂氮材料中,从而产生氨。相关成果以“Accelerating lithium-mediated nitrogen reduction through an integrated palladium membrane hydrogenation reactor”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19. 《Nature Biotechnology》“解锁作物抗逆性基因调控网络”
    张毅
    7月,荷兰莱顿大学、卢森堡大学等联合开展了基于基因调控网络(gene regulatory networks,GRNs)机制破译解析作物关键性状调控机制的研究。该研究探讨利用不同的分辨率整合不同的数据集,揭示控制作物对气候变化、害虫和疾病的反应的复杂遗传网络,以挖掘增强作物对环境的抗逆性、提高产量和保障可持续粮食生产的潜力。相关成果以“Unlocking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for crop resilience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20. 美国研究显示施用石灰增强农田碳捕获
    张毅
    8月7日,耶鲁大学研究显示在农田中添加粉碎的石灰石每年可以去除大气中数吨二氧化碳,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石灰与土壤作用后能够生成碳酸氢盐,随径流入海后可稳定封存碳长达数千年。同时石灰石能够中和施用氮肥后导致的土壤酸化,提升作物产量;而如害的碳酸氢盐能够缓解海洋酸化,促进贝类壳体的行程。研究建议,将石灰石改良剂与硅酸盐岩石、有机改良剂联合使用,将农田系统性转化为碳汇,并为农户带来利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21. 欧盟委员会通过10亿欧元海洋公约以加强蓝色经济
    张毅
    6月11日,欧盟委员会正式通过整合性政策框架《欧洲海洋公约》,核心目标是促进繁荣的蓝色经济,更好地保护海洋,塑造经济、食物系统及空气质量。该框架旨在通过六大优先行动领域(生态修复、经济振兴、社区支持、安全强化、科研创新、全球治理),结合在联合国峰会上宣布的 10 亿欧元初始投资,系统性保护海洋健康。 海洋生态修复方面,目标是 2030 年前恢复欧洲 20%海洋生态系统,减少 50%塑料和营养污染。陆地农业排放是海洋富营养化污染的主要来源,该目标强制要求欧盟成员国改革农业施肥方式、控制养殖业污染排放、恢复滨海湿地缓冲区。经济振兴方面,推出蓝色世代更迭战略(Blue Generational Renewal Strategy),支持青年进入海洋养殖创新技术、陆海循环农业等新兴领域,为农业系统提供低碳技术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 2025-10-16

  • 22. 世界银行集团:《2025 年碳定价现状与趋势》
    张毅
    6月,世界银行集团发布报告,概述了世界各地现有和新兴的碳定价工具,包括国际、国家和地方举措。报告还探讨了碳定价工具的开发和实施趋势,具体包括碳税、排放交易体系和信用机制的使用。报告显示,全球碳定价机制持续扩张,80 个运行机制创历史新高,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加速推进碳市场;碳信用市场呈现两极分化,市场成熟化与结构性过剩并存。

    发布时间: 2025-10-16

  • 23. 中国农业大学发现局部施肥可提高产量减少施肥量
    张毅
    5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发现局部施肥策略(带状肥料)是一种有效的根际管理策略,可以促进根系觅食,以获取分布不均匀的土壤养分。局部施肥引起的根系增殖和养分动员能力的增加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可以逐步放大,协同提高根系觅食能力、养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生产力。通过局部、量身定制的养分施用工程化根系/根际,刺激基于自然的根系觅食,以获得分布不均匀的土壤养分,并扩大从根际到田间的根系觅食能力和养分获取效率。以华北平原集约化农业体系为例,局部施肥使玉米产量提高了 5%~15%,同时显著减少了施肥量。

    发布时间: 2025-10-16

  • 24. IJABE:《生物肥料对降解多酚、大豆结瘤及产量的影响》
    张毅
    4月,《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杂志》(IJABE)发布报告,评估了生物肥料对降解多酚、大豆结瘤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生物肥料处理后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显著改善,包括有机碳含量、阳离子交换容量、有效磷、钙、镁含量以及适宜的pH值。此外,生物肥料处理还极大地提高了土壤结构稳定性和水分含量,并促进了大豆生长和产量。研究证明生物肥料可有效恢复退化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可持续生产。

    发布时间: 2025-10-16

  • 25. 用于盐碱土修复的零废水排放非接触式太阳能脱盐器
    张毅
    6月27日,武汉大学等机构研发了一种零废水排放的非接触式太阳能脱盐器,利用简单易得的滤纸、吸管、地膜构建了蒸发土壤脱盐器。通过黑色地膜(光热层)与纸包裹吸管(蒸发层)的分离设计,阳光转化为红外线驱动脱盐器工作并投射到蒸发组件上,从吸管提取盐类的结晶,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修复过程中灌溉水的蒸发以及表土中盐类的结晶,从而防止盐分残留在土壤中。相关成果以“A zero-wastewater-discharge noncontact solar desalter for saline-alkali soil remediation and grain yield increase using brackish water”发表在《Materials Horizons》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26. 掺钙碳纳米球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和抗氧化机制提升玉米耐盐性
    张毅
    5月29日,浙江大学、巴基斯坦 巴哈丁·扎卡里亚大学等机构采用木质素纳米颗粒(LNPs)掺杂氧化钙纳米颗粒(CaO NPs)合成了钙掺杂碳纳米球,该纳米球能显著缓解盐胁迫,促进盐碱化环境下植物生长,为纳米颗粒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新的策略,以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作物产量。相关成果以“Green-engineered calcium-doped carbon  nanospheres enhance salt tolerance and growth in maize by modulating gene expressions and antioxidant defense mechanisms”发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27. 《Nature Food》“撒哈拉以南非洲土壤酸化修复与经济效益”
    张毅
    8月1日,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对撒哈拉以南非洲酸性土壤的农业修复价值进行了首次系统量化。该区域土壤由于铝毒积累和pH过低导致钙、镁、磷缺乏及生物固氮过程受阻,解决方案是利用农业石灰(CaCO?)中和交换性酸度,使铝沉淀并释放钙镁。采用该方法可使受影响农田首年实现盈利,豆类和薯类作物回报率最高,谷物和非粮作物相对较低。相关成果以“Soil acidity remedi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requires targeted investments”发表在《Nature Food》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28. 肯尼亚BOOST项目:重焕土壤生机
    张毅
    7月2日,FAO公布了肯尼亚BOOST项目的进展与成效。该项目由欧盟出资,FAO、肯尼亚政府与IFAD共同负责实施,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态行动,旨在提升肯尼亚小农家庭的粮食与营养安全,同时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该项目以“土壤健康”为出发点,向农户推广轮作、间作、覆盖作物等多种土地管理方式以及能够有效增强土壤稳定性和保水性的水土保持方法,为农户提供生物肥料、病虫害防治产品以及合格的杂交种子,配合相关培训内容,重新恢复地区土壤健康与活力。BOOST项目目前覆盖肯尼亚5个区域、超4万余农民,扭转该国农业和土地危机。

    发布时间: 2025-10-16

  • 29. 美国人工智能显微镜系统创新低成本土壤健康检测方法
    张毅
    7月6日,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低成本人工智能显微镜系统,用于检测土壤样本中的真菌类型和数量。该方法将光学显微镜与机器学习相结合,将拍摄到的土壤样本视频分解成图像,并整合至由数千张德克萨斯州中南部土壤真菌图像组成的数据集中,使用神经网络方法对真菌进行识别与量化。能够检测到土壤样本中的菌丝,并可以估算真菌生物量。目前,该团队将检测技术整合至用于检测土壤真菌的移动机器人平台上,实现样本采集、显微摄影和分析功能的集成,并进行实际推广应用。

    发布时间: 2025-10-16

  • 30. IRRI 发布《2025-2030 年战略》推动食品体系可持续发展
    张毅
    6月9日,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发布《2025-2030 年战略》,将水稻作为实现气候韧性、营养安全、农村繁荣和生态可持续性的核心杠杆。具体措施包括: (1)气候韧性-研发抗逆水稻品种(抗洪、抗旱、耐盐),降低气候波动对产区的冲击; (2)营养安全-推广高营养稻米(如富锌、高铁品种),应对隐性饥饿; (3)农户生计提升-优化农艺实践与价值链,通过创新机制支持小农增收; (4)可持续生态系统-减少水稻种植碳排放(如改进稻田水资源管理),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

    发布时间: 2025-10-16

  • 31. 美国里特管理咨询公司:《培养肉:可持续且盈利的蛋白质革命?》
    张毅
    6月,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翻译美国里特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该报告。培养肉作为无需屠宰动物的真实动物蛋白新兴方案,展现出显著环保优势(低碳足迹、低资源消耗)。报告通过分析全球最佳实践,提炼产业化关键路径(如生物反应器效率优化、监管框架适配),旨在加速培育肉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释放其对传统食品体系的变革潜力。

    发布时间: 2025-10-16

  • 32. 美国将玉米废料转化为低成本糖生物燃料
    张毅
    5月6日,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发现了一种从玉米秸秆和其他作物废料中生产糖的新方法,使用亚硫酸铵为基础的碱盐,将玉米秸秆和其他残渣转化为低成本的糖,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产品。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在温和温度下用氢氧化钾和亚硫酸铵预处理玉米秸秆的工艺,允许酶将纤维素聚合物分解成糖,然后发酵成生物燃料和生物产品,而无需化学回收。

    发布时间: 2025-10-16

  • 33. CO?驱动的酸性土壤铀释放:有机纳米胶体主导而非铁氧化物
    张毅
    8月15日,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联合发布研究成果,对全球富含铁的酸性土壤中ppm级铀(U)释放的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大气中CO?升高,可以驱动酸化显著增强U的活化和淋失,而非此前认为的非溶解无机碳作用,其中超过90%的U以有机纳米胶体形式释放。因此气候变化加剧将提升酸土中U释放导致的环境与健康风险。相关成果以“Uranium release from iron-rich acid soils under IPCC elevated CO2 scenarios: One-sided organic nanocolloidal dominance rather than expected iron oxide colloids”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34. 脉冲电动技术修复无机元素污染的碱性土壤
    张毅
    7月3日,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机构研究了基于电动力学从碱性土壤中提取无机毒素的新方法,利用脉冲电场(1 V·cm?1,30分钟通/断周期)配合阳极添加EDTA,延缓pH前言推进、一直聚焦,并促进Cr?? 还原为Cr3?。研究显示,脉冲电厂相比传统电动力方法更加节能、可控,对土壤性质影响更小,可作为碱性重金属和盐污染土壤大规模修复的低成本、可持续策略。相关成果以“Restoration of alkaline soils contaminated by inorganic elements under pulsed electrokinetics”发表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35. 欧盟推出泛欧土壤健康数据立方体项目助力土壤健康管理
    张毅
    5月,欧盟资助的 AI4SoilHealth 项目宣布将推出泛欧土壤健康数据立方体(SHDC4EU),旨在通过 30 米分辨率的多源数据(包括土壤属性、植被覆盖、气候时间序列等)估算土壤健康指标趋势。该平台利用高精度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数字孪生土壤健康模型,可映射 2000-2024 年整个欧盟的土壤模式。该平台通过开放数据服务,支持机器学习模型运行,分析土壤健康指标关系,为欧盟土壤观测站提供数据支持,助力再生农业、碳农业和土地利用转型。

    发布时间: 2025-10-16

  • 36. USDA:《耕地土壤健康和保护措施经济效益评估》
    张毅
    6月,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报告显示,过去十年美国采用保护性耕作种植的玉米、大豆、小麦、棉花面积持续上升,占比为69%;覆盖作物面积增长67%但存在反复进退现象。普查数据与田间数据证实保护性耕作可节省燃料与人工成本,如玉米单产不降反升;覆盖作物可能首年出现亏损,但结合补贴、放牧和长期施用,部分农场可在3-5年后扭亏为盈。

    发布时间: 2025-10-16

  • 37. 加拿大再生农业实验室发布第二期战略举措
    张毅
    6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再生农业实验室发布第二期战略举措:一是增强直接参与并致力于土地管理人员的所有权,二是重点推广生物多样性与混合栽培,三是扩大再生农业知识教育与培训,四是强调数据对土壤健康以及再生农业发展的绝对重要性。该战略认为,促进并实现再生农业转型还需满足三个关键因素,包括支持社区发展、充分利用知识和数据、提升合理的经济效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38. 美国康奈尔大学模仿植物设计太阳能驱动的碳捕获新方法
    张毅
    5月1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以植物光合作用为灵感,设计了可以利用丰富、清洁和免费的能源阳光来为碳捕获提供动力的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可有效降低成本和净排放量,极大地改善目前的碳捕获方法。研究发现,通过模仿植物储存碳的机制,通过廉价的2-甲基二苯甲酮与CO2的光烯化/加成反应实现碳捕获,通过分子内光脱羧反应实现CO2释放,从而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中分离出来。该系统还利用阳光来驱动释放二氧化碳用于储存或再利用的额外反应。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分离装置完全用光而不是电驱动,可以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

    发布时间: 2025-10-16

  • 39. Salk:《人工肥料的替代品:小肽增强植物和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
    张毅
    4月,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lk)的植物生物学家识别出了一种由植物根部产生的关键分子——名为CLE16的小肽,它能够促进植物与有益土壤真菌之间的共生,可使真菌向植物提供矿物养分,从而作为一种更自然且可持续的方式促进作物生长,而无需使用有害的人工肥料。未来的工作将验证CLE16肽或类似CLE16的真菌肽是否也能促进如大豆、玉米或小麦等重要作物的共生。

    发布时间: 2025-10-16

  • 40. 长期施用生物炭可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张毅
    8月19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发现,生物炭长期应用于农田时,可以为粮食安全和气候缓解带来持久效益。生物炭是一种通过在低氧条件下加热农业废弃物(热解)制成的类似木炭的材料,每年重复施用生物炭不仅维持而且可以扩大对作物产量、土壤健康和温室气体减排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在4年或更长时间内,每年施用生物炭可使全球作物产量平均增加10.8%,CH4排放量减少13.5%,N2O排放量减少21.4%,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增加52.5%。随着时间推移,单次施用生物炭的效果因老化效应而有减弱的趋势,但仍然是有益的,产量和SOC持续上升,CH4和N2O持续缓解。

    发布时间: 2025-10-16

  • 41.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指出农业土壤适合低强度管理方式
    张毅
    4月25日,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机构研究指出农业管理强度是影响土壤多功能性的核心因素,而非之前认为的农业类型(传统农业或有机农业)。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非生物指标)和细菌生物量(主要生物指标)是预测土壤多功能性的主要变量,而减少翻耕与增加豆科-禾本科覆盖作物轮作可以显著提升土壤多功能性。研究建议,主要农业地区应转向“生产去强度化(productive deintensification)”的管理策略,减少机械扰动并优化轮作制度,以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发布时间: 2025-10-16

  • 42. 地球之友:《传统免耕农业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的毒性影响》
    张毅
    6月,Friends of the Earth 组织发布报告,首次对美国农业部(USDA)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大多数免耕系统严重依赖有毒除草剂来控制杂草,以至于美国每年农药总使用量的三分之一(包括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都用于免耕/少耕玉米和大豆生产。其中,草甘膦是广受诟病的除草剂“农达”(Roundup)中与癌症相关的主要成分,也是免耕玉米和大豆中最广泛使用的除草剂。

    发布时间: 2025-10-16

  • 43. 新型磁性煤矸石材料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张毅
    5月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机构以煤矸石为前驱体,通过酸化和共沉淀法成功制备出新型磁性煤矸石材料(MGE)。MGE 凭借其磁性和丰富官能团,可以吸附聚苯乙烯微塑料(PS MPs)、镉(Cd(II))和铅(Pb(II)),能有效缓解 MPs-重金属复合毒性。相关成果以“Potential of a novel magnetic gangue material for remediating wastewater and field co-polluted by microplastics and heavy metals”发表在《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44. 无人机遥感技术结合环境变量估算土壤盐分
    张毅
    6月9日,西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美国农业部等机构探讨了无人机多光谱图像与环境协变量估算田间土壤盐含量的潜力。该技术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和递归特征消除算法分析了盐度指数、光谱指数和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盐分响应两种环境协变量在不同时期对田间土壤盐含量的敏感性。选择最优参数组合作为输入变量,并使用线性回归模型、随机森林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算法进行田间土壤盐含量估算。相关成果以“Soil salinity estimation incorporating environmental covariables using UAV remote sensing for precision field management”发表在《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45. 《Science》“碳强度评分生物燃料政策助力气候智能农业”
    张毅
    8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等联合开展研究,提出了奖励农民种植生物燃料作物时采用“气候智能”实践的政策。研究表明,生物燃料一直被视为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关键工具,但往往忽视了可持续农业实践的气候效益。基于该政策,农民可以通过采用免耕、轮作、绿肥作物、精准农业以及生物炭和增强岩石风化等新兴技术的管理实践而获得奖励。该政策基于计算特定农场的碳足迹,通过使用多模型集合(MMEs),可有效评估土壤碳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成果以“Climate-smart biofuel policy as a pathway to decarbonize agriculture”发表在《Science》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46. 巴西利用亚临界水水解玉米秸秆制备抗氧化、抗菌抗炎的生物制品
    张毅
    5月30日,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UNICAMP)和巴拉那联邦技术大学(UTFPR)联合开展了从玉米秸秆中提取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特性的糖、有机酸和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该研究通过使用“亚临界水”(在高温和高压下防止沸腾)水解,将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而不是酸水解来优化工艺参数,重点研究了不同 pH 水平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种副产物的产生取决于温度和 pH 值的变化,其分解顺序从酚类化合物开始,经过糖,最后是有机酸。生态尺度分析表明,亚临界水是最可持续、最有效的玉米秸秆水解方法。

    发布时间: 2025-10-16

  • 47. 具有湿度补偿功能的高灵敏度土壤表层NO?实时检测系统
    张毅
    4月15日,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等机构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异质结构的氧化钨(WO?)复合硫化锡(SnS?)复合材料,用于土壤表层NO?实时检测系统。将湿度补偿功能集成到便捷的NO?检测设备中,以确保WO?/SnS? (3:10)传感器在不同湿度条件下能够稳定、准确地检测NO?。相关成果以“Highly responsive WO3/SnS2 sensor with humidity compensation: NO2 real-time detection system in soil surface layer”发表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48. 新加坡发现垂直农场可提高食物蛋白质产量减少环境影响
    张毅
    5月5日,由慕尼黑工业大学领导的新加坡研究平台TUMCREATE的一项研究证实了垂直农业对粮食安全的潜力。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定量框架,基于实验数据支持的理论估计,评估垂直农业等受控环境农业的产量和潜在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与大田作物相比,在10层垂直耕作系统中生产作物、藻类、蘑菇、昆虫、鱼类和养殖肉类等食物时,作物的蛋白质产量增加近300倍,蘑菇和昆虫的蛋白质产量增加6000倍以上。通过受控的环境农业系统,这种总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增加有利于环境影响,减少土地的使用,消除杀虫剂和抗生素等施用。

    发布时间: 2025-10-16

  • 49. FAO与英国启动1000万英镑倡议,增强阿富汗农村韧性与粮食安全
    张毅
    8月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英国政府联合启动“韧性农业生计”项目,作为“促进阿富汗社区农业与生计韧性公平复苏”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通过10个月的针对性干预,改善阿富汗粮食安全、提升农村生计,帮助社区抵御气候与经济冲击。 该项目将覆盖阿富汗8个地区的15个省份,惠及逾15.1万人(2.16万户家庭),优先支持小农、牧民、无地劳动者及丧偶妇女、女性户主家庭等弱势群体。首年重点聚焦四大领域:提升小麦与乳制品产量、修复社区灌溉系统、扩大优质种子供应,以及通过疫苗接种和地方动物卫生服务保护牲畜。

    发布时间: 2025-10-16

  • 50. UNCCD:《牧场旗舰倡议概念报告》
    张毅
    8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报告发布,蒙古和UNCCD牵头发起“牧场旗舰倡议”多方合作全球行动。围绕知识、投资、制度三大板块,投入5亿美元启动资金,以可持续放牧与生态修复为核心,针对占全球陆地面积54%的退化草原,在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同时兼顾碳汇、生物多样性与5亿牧民的生计。

    发布时间: 2025-10-16

  • 51. EEA:《增强欧洲陆地碳汇》
    张毅
    7月,欧洲环境署发布报告,系统评估了欧盟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LULUCF)部门的碳汇现状与前景。报告指出,作为欧盟唯一能够大规模吸收二氧化碳的部门,LULUCF的碳汇能力出现下降,欧盟设定的2030年净碳目标面临威胁。报告提出多种增强碳汇的措施,包括可持续森林管理、湿地恢复、耕地增碳等,同时也指出需改进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加强政策协调与资金支持。

    发布时间: 2025-10-16

  • 52. 绿色气候基金为东非乳制品行业提供1.5亿美元气候援助
    张毅
    7月3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与绿色气候基金(GCF)签署协议,GCF将向总额3.58亿美元的东非乳业气候项目捐款1.5亿美元。项目覆盖肯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和乌干达,旨通过升级兽医服务、推广气候智能型畜牧技术及强化灾害预警系统,直接惠及250万小型奶农(间接受益1500万人),以应对干旱、洪水等气候威胁,同时提升牛奶产量34%,增强乳业对农业GDP贡献。 作为GCF全球首个畜牧业专项气候投资,DaIMA计划在20年内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216.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步实现减排与气候适应的双重目标。项目由IFAD协调实施,粮农组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通过撬动私营气候融资和政策协同,直接助力四国落实《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NDCs),推动东非乳业向低碳韧性转型。

    发布时间: 2025-10-16

  • 53. 澳大利亚制定农业土壤健康标准化国家蓝图
    张毅
    6 月,澳大利亚启动了一项价值 1000 万澳元的项目,旨在通过标准化方法提升农业土壤健康的管理水平。该项目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主导,计划开发一个专门针对澳大利亚生产系统的土壤健康标准化国家蓝图,项目周期为五年。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健康的土壤是农业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无论种植何种作物或养殖何种牲畜,土壤都是决定农场盈利能力与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澳大利亚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与海外农业系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开发适合澳大利亚的土壤健康框架。基于此,项目内容将包括定义土壤健康和功能,明确其在澳大利亚农业系统中的测量、监测、管理和报告方式,并提供区域相关的参考数据集作为基准。 项目将通过跨行业合作,与种植者、顾问、金融部门、市场参与者、政府和行业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共同设计,以确保其实用性、可信度和广泛采用。该项目还将与棉花、乳业、羊毛、葡萄酒、肉类与畜牧业等行业的研究与发展机构合作,确保框架的实用性和广泛适用性。通过跨行业合作,农业土壤健康标准化国家蓝图计划为澳大利亚农业提供一个统一、实用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土壤健康评估和管理方法,提升农业的可持续性和全球市场竞争力。

    发布时间: 2025-10-16

  • 54. 《Nature Communications》“具有双重固碳作用的光合生物材料”
    张毅
    6月,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设计了一种用于双重CO2封存的光合生物材料。该材料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利用生物质生产和不溶性碳酸盐形成。为了实现双重CO2封存目标,将光合细菌(蓝藻)稳定地整合到可打印的凝胶中,并开发了一种能够存活、生长并积极去除空气中碳的材料。蓝藻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这种材料不仅能以生物量的形式储存碳,还能以矿物质的形式储存碳。蓝藻通过光合作用改变细胞外的化学环境,使固体碳酸盐沉淀,以更稳定的形式储存CO2。相关成果以“Dual carbon sequestration with photosynthetic living materials”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55. 美国发现覆盖作物不能同时解决作物产量和固碳问题
    张毅
    5月,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联合开展的一项对农作物土地进行气候和生产目标管理的研究表明,作物-土地-自然气候解决方案(NCS)并非对减缓气候变化和作物生产同时都有好处。研究发现,大多数用于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再生农业做法如种植覆盖作物、将茎叶留在地上而不耕种,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都会降低产量。计算机模型分析表明,草覆盖作物免耕可缓解全球温室气体累积,但也会导致作物产量减少;豆科覆盖作物免耕将增加产量,但一些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相关成果以“Managing for climate and production goals on crop-lands”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56. DINOv3:辅助土地管理与土地修复的AI工具
    张毅
    8月14日,世界资源研究所、土地与碳实验室展示了AI工具在土地管理与土地修复中的重要作用。DINOv3是由Meta开发的自我监督式学习视觉模型,能够扫描海量未标记的卫星、无人机等图像数据,无需构建定制模型,实现快速自动识别不同物体。DINOv3模型的性能已超越专门的地理空间监测模型,目前已在非洲地区应用于植物数量精确统计、新生植物计数和监测、测算植物高度、土地修复与土地规划等工作中。

    发布时间: 2025-10-16

  • 57. 《Nature Communications》“利用二氮、水和可见光催化合成氨”
    张毅
    5月,日本东京大学开发了一种以清洁小分子氮气和水为原料仅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绿色氨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以广泛使用的有机物叔膦为电子供体,钼配合物为分子催化剂,铱配合物为光敏剂,在室温条件下实现了可见光催化二氮和水合成氨。相关成果以“Catalytic ammonia formation from dinitrogen, water, and visible light energy”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58. 全球农业研究杂志:《纳米生物肥料应用-提升作物生产力与土壤健康的可持续途径研究综述》
    张毅
    6月,《全球农业研究杂志》发布研究显示,纳米生物肥料通过整合有益微生物与纳米颗粒载体,显著提升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植物生长并增强土壤健康。其协同机制可减少养分流失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抑制土传病害、改善土壤结构与微生物多样性,成为替代化学肥料的可持续农业工具。然而,生产成本高、监管框架缺位及实地应用数据不足仍是当前推广障碍,需通过政策支持与技术优化推动其规模化应用于有机农业系统。

    发布时间: 2025-10-16

  • 59. 中国农大“绿色技术”方案实现粮食增产与环保双赢
    张毅
    8月13日,中国农业大学提出了一种“绿色技术”的解决方案,强调从实际生产需要出发,通过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多学科协作和参与,解决高产与环保、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矛盾。该方案引入了一种新的农业研究范式“12345”模型,核心是优化“土壤-作物-微生物”系统,实现“高产、高效、低污染”的协同效应,包括三个关键要素:高产群体建设、高效根际调控技术和健康土壤培育。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方案实现了作物产量的显著增加和氮肥投入的减少。

    发布时间: 2025-10-16

  • 60. 世界经济论坛:《促进气候与自然合作:GAEA奖获奖者的实用见解》
    张毅
    7月,世界经济论文发布报告称,为应对气候与自然危机,亟需大规模跨界合作。基于世界经济论坛“GAEA奖”获奖案例实证,提出构建高效多利益相关方伙伴关系的战略路径:从小型试点出发、依托现有社区基础建立信任,通过透明治理与共担风险机制整合政府、企业及NGO资源,并在设计初期嵌入可复制的规模化模型,以撬动系统变革与可持续转型资金。

    发布时间: 2025-10-16

  • 61. FAO研究显示阿拉伯地区土地退化加剧
    张毅
    6月,FAO研究显示阿拉伯地区超过4600万公顷的农业用地面临退化风险。原因包括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不当的灌溉方法导致土壤盐碱化、沙尘暴频繁、气温上升以及水资源短缺。研究强调,该地区的土地退化情况需引起全球各地区注意,应制定区域性综合治理方案,因地制宜防范、减少和扭转土地退化的措施,优先恢复农业用地、加强粮食安全,构建可持续、有韧性的农业粮食体系。

    发布时间: 2025-10-16

  • 62. 《Nature Communications》“植物会长出隐藏的第二套根系储存并固定碳”
    张毅
    6月,美国圣达菲研究所、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等联合开展研究揭示了植物会长出第二套根系利用隐藏的营养储存并固定碳的机制。研究表明,许多植物长出了第二层更深的根系以获取额外的营养,这些根系通常在地下三英尺以上。该研究分析了从阿拉斯加冻原到波多黎各森林深达2米的大陆尺度的细根数据集,结果表明这些“双峰”生根系统比以前认为的更为普遍,可能在稳定生态系统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相关成果以“A continental scale analysis reveals widespread root bimodality”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63. 瑞典利用农业生产的副产品生产可持续的牲畜饲料
    张毅
    5月9日,瑞典布洛斯大学院开发了将农业和粮食副产品转化为可持续牲畜饲料的方法,同时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该方法将苹果汁生产过程中的残渣、制汁后留下的果肉和土豆淀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蛋白液送入专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过滤,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VFA)。VFA混合物是牛和羊等反刍动物的天然能量来源,还可以减少甲烷的产生,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实验室结果表明,在用添加VFA的饲料喂养的羊的试验中,瘤胃中VFA的含量和总浓度增加。

    发布时间: 2025-10-16

  • 64. 欧盟提议修订《欧盟气候法》:实现2040年目标的新途径
    张毅
    7月2日,欧盟委员会提议修订《欧盟气候法》,设立2040年新气候目标,要求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相比1990年减少90%,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确定性、强化企业领导力及提升能源安全。 提案基于科学机构评估,延续2030年减排55%的约束性目标路径,并强调与《清洁工业协议》、欧盟竞争力指南及《可负担能源行动计划》协同推进,同时呼应民调显示的公众支持,其中85%的欧洲人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81%的人支持欧盟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 该提案将提交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审议,若通过将成为2030年后欧盟政策基准;该修订是对2021年生效的《欧盟气候法》(规定2050年气候中和目标)的延伸,其落实依赖正在推进的清洁工业转型措施。

    发布时间: 2025-10-16

  • 65. 美国莱斯大学利用机器学习识别土壤有害污染物
    张毅
    5月9日,莱斯大学跨学科团队提出一种基于光成像、化合物光特征理论预测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创新方法,可检测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及其衍生化合物(PAC)等有毒化合物。该方法使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光成像技术,利用定制纳米壳放大分子与光的相互作用,捕获污染物的独特“化学指纹”光谱;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污染物的分子结构与理论光谱,建立虚拟光谱数据库;开发“特征峰提取”和“特征峰相似性”互补机器学习算法,解析样本光谱并与理论库精准匹配,可识别实验数据缺失的污染物,甚至因环境转化而发生结构改变的化合物。其效率远超传统实验室检测。

    发布时间: 2025-10-16

  • 66. ENVI呼吁欧盟在水资源恢复方面采取更大胆的行动
    张毅
    5月7日,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ENVI)通过了《欧洲水资源恢复力战略》建议,要求欧盟委员会制定一项综合性水资源管理战略,预计该战略将于2025年夏季前由欧盟委员会提出。 该建议旨在通过绿色低碳的农业实践,缓解水危机对粮食安全、生态系统及碳中和目标的冲击,推动欧盟农业向可持续与气候韧性模式转型,其主要内容包括: (1)农业污染防控: ? 减少农药、化肥及“永久化学物质”(PFAS)对水体的污染,推动农业领域逐步淘汰高风险化学品,推广安全替代品。 ? 遏制抗生素耐药细菌与微塑料对水生态的影响,强化农业废弃物管理。 (2)农业用水效率与气候适应: ? 制定农业部门用水效率与取水量目标,推广智能灌溉系统和节水技术,减少地下水过度开采。 ? 将气候适应措施纳入农业规划,优先支持地中海地区、岛屿等干旱高风险区域的农业抗旱能力。 (3)专项资金与技术创新: ? 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农业水基础设施现代化,投资基于自然的农业解决方案(如湿地修复、生态缓冲带)。 ? 利用人工智能(AI)与数字化工具优化农业用水监测,开发实时泄漏预警和精准灌溉系统,降低农业水资源浪费。

    发布时间: 2025-10-16

  • 67. 美国众议院提交《2025农业土壤健康法案》
    张毅
    8月,美国众议院向国会提交《2025农业土壤健康法案》,旨在系统性推进农业土壤碳汇的测量、监测、报告与验证工作。通过标准化、数字化、示范化措施综合构建美国农业土壤碳汇的科学评估与管理体系。 该法案的核心举措如下:(1)测量方法规范:法案要求美国农业部建立一套全国统一的土壤碳含量与其他土壤健康变量的直接测量标准,并配套多语言技术指南,供农户直接使用。(2)国家级网络建设:设立“土壤碳清单和分析网络”,每五年对全国农田、牧场等土地的碳储量进行普查,建立长期监测体系,普查结果进行公开同时保护私人数据隐私。(3)测量工具研发:在农业与食品研究计划(AFRI)资助下研发新型土壤碳测量技术,开发用户友好的预测建模工具,量化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碳汇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4)田间示范项目:扩展现有农业保护创新试验和可持续农业研究项目,重点开展土地健康管理与碳汇提升的农场示范,周期由3年延长至5年。(5)资金支持与保障:法案授权每年拨款200万美元用于标准制定,1750万美元用于土壤碳清单和分析网络的建立,50万美元用于预测模型开发。

    发布时间: 2025-10-16

  • 68. OECD:《加速气候行动可以成为增长和发展的驱动力》
    张毅
    6月,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发布的报告指出:在 2025年各国更新国家气候计划(NDCs)的关键窗口期,加速气候行动不仅具备技术可行性,更具显著经济价值。通过驱动产业增长(如绿色基建)、释放可持续发展红利(如能源转型)及预防气候灾害损失(如洪旱应对成本),可实现增长韧性双赢,而当前行动滞后正加剧系统性风险。

    发布时间: 2025-10-16

  • 69. IJOEAR:《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病的研究综述》
    张毅
    4月,《国际环境与农业研究杂志》(IJOEAR)发布该综述报告。研究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控制害虫侵染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从麻疯树、白僵菌和印度楝树籽提取物中提取的生物农药,幼虫死亡率高达86%。白僵菌、芽孢杆菌属、沙雷氏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也表现出类似的效果,可以有效生物防治害虫。

    发布时间: 2025-10-16

  • 70. BES:《自然、农业和食品:如何评估土地价值》
    张毅
    7月,英国生态学会发布报告指出,农业是英国应对自然和气候危机的最重要途径。应在激励政策下鼓励农民转向自然友好的生产方式;基于现实需求改变饮食结构;将食品系统变革的计划进行快速推广;需要进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倡导研究人员、农民、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持续合作。

    发布时间: 2025-10-16

  • 71. 《Nature》“多国研究团队提出更可持续的自然关系指数”
    张毅
    6月,美国马里兰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联合开展研究,提出了更可持续地管理自然资源的新全球指数——自然关系指数(Nature Relationship Index,NRI)。该研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以人类发展指数为基础,但更聚焦生态系统的健康以及它们对人类福祉的贡献,衡量一个社会如何培养与自然世界的互利关系。该指数从自然的繁荣和可及性、谨慎使用、有效保护三个维度开展评估,为各国衡量和改善与自然和彼此的关系提出一种新方法。相关成果以“An aspirational approach to planetary futures”发表在《Nature》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

  • 72. 固体电解质界面结构与性能关系助力化肥可持续生产
    张毅
    7月23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日本大坂大学联合开展研究,揭示了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结构与锂介导的氮还原成氨的效率之间的关键联系。该研究利用原位光谱技术,直接观察到了SEI形成过程,揭示了电解质中乙醇与水的比例显著影响氨转化效率。研究表明,清洁的电化学氨合成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过程,即使电解液成分发生细微变化,也会显著影响SEI结构和反应效率。通过调整电解液的组成,可以设计具有特定特性的SEI,优化氨生产同时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可持续肥料生产开辟新途径。

    发布时间: 2025-10-16

  • 73. 早期真菌研究:农药长期“改造”植物病原体
    张毅
    7月18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特拉维夫大学等联合开展研究,从博物馆的藏品中复活了20世纪40年代早期两个灰葡萄孢菌株,并进行了表型、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这些绿色革命前的菌株与现代菌株有着显著的不同。现代菌株中,抗杀菌剂迹象变得突出,致病性也更专一,更具攻击性,还更加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pH耐受性和宿主特异性。该研究揭示了几十年的农药使用和集约化耕作如何重塑了植物病原体。

    发布时间: 2025-10-16

  • 74. 欧盟发布《水资源恢复力战略》
    张毅
    6月,欧盟公布《欧洲水资源恢复力战略》,以此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洪涝、野火等极端水文事件,到2030年实现全欧洲的水利用效率提升10%以上。欧盟将联合欧洲投资银行在2025-2027年间投资150亿欧元,并联合约250亿欧元的商业资助。水资源恢复行动从“水源头-近海区域”、“水资源-土地管理”、“智能化水管理”等多方面共同推进战略实施。 该战略包括三个核心目标。一是恢复和保护水循环,保障水的可持续供应:目前《水框架指令》《洪水管理指令》《自然恢复条例》《海洋战略框架指令》《农业与食品愿景》等法律为欧洲水循环构建了全面的监管框架。欧盟将进一步采用有机农业或生态农业等能够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恢复、维持或改善农业土壤健康,同时将淡水与海水进行综合管理,规范管理渔业、水产养殖业等。二是打造智能水经济:农业、能源生产和工业生产中的水利用是水管理的核心,欧盟将进一步敦促成员国在水利用方面的数据管理和数字化转型,推广精准农业技术,建立数字解决方案和国家数据门户,以人工智能赋能支持水数据存储、共享、免费访问、互操作和重复使用。三是确保水质安全并可以负担:基于实际用量、环境影响和支付能力制定水价政策,同时也为消费者和其他用户创造正确的用水激励机制。 同月,欧盟又公布了应对全球荒漠化和干旱的两项新举措,作为《欧洲水资源恢复力战略》中土地管理领域的响应,包括制定《水资源恢复力指标报告》,提供基于数据的见解以及组建具有包容性、性别平等、创新性的土壤退化解决团队。

    发布时间: 2025-10-16

  • 75. 美国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污染物检测新方法
    张毅
    5月9日,美国莱斯大学和贝勒医学院合作开发了一种用于识别土壤中的有害污染物的新策略。该方法使用一种称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光成像技术,跟踪分子发出的独特图案或光谱,并使用特征纳米壳来增强光谱中的相关特征。研究人员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即预测原子和电子在分子中的行为的计算建模技术,根据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计算了整个范围内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光谱,为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生成一个虚拟的“指纹”库。采用特征峰提取和特征峰相似度两种互补的机器学习算法对真实土壤样品中的相关光谱特征进行解析,并将其与虚拟光谱库中绘制的化合物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土壤中的有毒化合物检测。

    发布时间: 2025-10-16

  • 76. 德国研究认为欧盟应允许基因编辑以使有机农业可持续
    张毅
    5月,德国拜罗伊特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联合开展研究,探讨了基于科学、有效和可接受的欧盟法规推进有机生产中的新基因组学技术(NGTs)应用的必要性。欧盟在欧洲绿色协议的框架内设定了到 2030 年至少 25%的农业土地采用有机农业的目标,但有机农业的产量低于非有机农业,给可持续粮食生产带来了压力。利用 NGT 进行有机生产可以提高产量,因此将 NGT纳入参与式治理的有机生产将有助于实现欧盟的可持续农业目标。相关成果以“New genomic techniques in organic production: Considerations for science-based, effective, and acceptable EU regulation”发表在《Cell Reports Sustainability》上。

    发布时间: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