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慢病简报快报》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类型:快报,简报类产品
  • 发布时间:2023-11-25
四大慢性非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是国际公认的威胁居民健康的最主要疾病。“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降低这四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将这个目标纳入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 四大慢性病防治行动的核心内容虽然特点不尽相同,但其防治的基本原则和重点环节一致。追踪四大慢病科技前沿助力科技管理和科技创新。
  • 1. 体重减轻的程度会影响替西帕肽对心血管代谢风险改善的效果
    李永洁
    一项发表于 6 月 24 日《内科学年鉴》上的研究指出,对于肥胖或超重的成年人而言,与体重减轻程度相关的蒂瑞帕肽对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改善效果是存在的。该研究由艾利森制药公司(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布鲁诺·利内茨基博士和同事们完成,他们在一项 3 期试验的后随分析中,通过体重减轻程度来考察了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该试验涉及 1605 名患有肥胖或超重且伴有与体重相关并发症(不包括糖尿病)的成年人,他们被随机分配到蒂瑞帕肽治疗组(每周一次,剂量分别为 5 毫克、10 毫克或 15 毫克)。研究者发现,从基线到第 72 周,体重减轻至少达到 35%的参与者,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变化分别高达 -14.2 毫米汞柱和 -9.2 毫米汞柱,腰围减少 32.4 厘米,胰岛素抵抗的稳态模型评估(HOMA-IR)降低 59.7%,糖化血红蛋白 A1c 降低 0.65 个百分点。对于腰围和血压而言,体重减轻的百分比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大多呈线性关系,收缩压的变化斜率比舒张压更陡峭。即使体重减轻幅度不大,HOMA-IR 和糖化血红蛋白也会有所下降,其中在 10% 的体重减轻幅度范围内效果最为显著。“了解体重减轻是否存在特定阈值,与最低或最大的心血管代谢益处相关,或许能帮助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设定体重减轻目标,以降低其心血管代谢风险。”作者写道。

    发布时间: 2025-07-24

  • 2. 夜间灯光造成的昼夜节律紊乱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结果有关
    李永洁
    弗林德斯健康与医学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来自英国和美国的同行们,发现夜间光照强度较高与五种主要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昼夜节律控制着血压、心率、血小板激活、激素分泌和葡萄糖代谢的波动。在动物和人类的研究中,长期扰乱这些节律会导致心肌纤维化、高血压、炎症和自主神经平衡失调。此前的研究主要依赖卫星提供的估计数据或使用卧室或手腕光照传感器的小规模样本,未能在人群规模上明确个人的光照暴露模式。在发表于 medRxiv 的“个人夜间光照暴露与超过 88,000 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预测”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前瞻性队列分析,以评估白天和夜间光照暴露是否能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这些关系是否随遗传易感性、性别和年龄而变化。该数据来自 88,905 名英国生物银行参与者,平均年龄为 62.4 ± 7.8 岁,其中 56.9%为女性。这些参与者在 2013 年至 2016 年期间在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地区佩戴了手腕式光照传感器,持续佩戴一周。通过将夜间和白天的光照暴露百分位数与截至 2022 年 11 月在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档案中记录的新诊断的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房颤和中风联系起来,进行了风险建模。模型已针对年龄、性别、种族、光照周期、社会经济变量、生活方式因素、睡眠指标、临床风险因素和多基因评分进行了调整。明亮的夜晚与所有五种结果的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即暴露水平越高,风险越高。夜间光照暴露处于 90 - 100 百分位数范围内的参与者,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比处于 0 - 50 百分位数范围内的参与者高出 23 - 32%,患心肌梗死的风险高出 42 - 47%,患心力衰竭的风险高出 45 - 56%,患房颤的风险高出 28 - 32%,患中风的风险高出 28 - 30%。在控制了身体活动、吸烟、饮酒、饮食、睡眠时间、社会经济状况和遗传风险等因素后,这些关系仍然存在。女性对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疾病有着更强烈的关联认知,而较年轻的参与者则对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有着更强烈的关联认知。作者提出,由非自然光线引起的昼夜节律失调可能会引发代谢和血管方面的紊乱,从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葡萄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易感性增强可能会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光驱动的高凝状态可能会增加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而持续的 24 小时血压升高可能会损害血管内皮并引发心肌肥大。来自窦房结和心房-心室节点的不一致时间信号可能会放大心律失常的脆弱性。根据作者的观点,在习惯的睡眠时间避免强光照射可能是现有心血管预防策略中的一项实用补充,他们呼吁在家庭、医院和城市规划中采用基于昼夜节律的照明指导。

    发布时间: 2025-07-24

  • 3.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表明孕前心血管健康状况不佳
    李永洁
    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心血管病学》上的西北医学研究所近期研究指出,备孕前心血管健康状况不佳与中年时期患妊娠期糖尿病和冠状动脉钙化的风险增加有关。该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期糖尿病是备孕前心血管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这突显了医疗保健提供者在帮助患者在怀孕前改善心血管健康方面的重要性。该研究的负责人、医学系普通内科分部讲师娜塔莉·卡梅隆医学博士(2023年公共卫生硕士毕业,2021年住院医师培训毕业)表示:“我们需要在生命早期就优化心血管健康。”卡梅隆还是预防医学系流行病学分部的讲师。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最初于 1985 年至 2010 年期间在“年轻成年人冠状动脉风险发展”(CARDIA)研究中收集的患者数据。该队列中超过 1000 名参与者中,平均年龄为 28.6 岁,47.6%的参与者为黑人,52.4%为白人。所有参与者至少有过一次单胎分娩经历,他们都有可获取的孕前心血管健康状况和冠状动脉钙化(CAC)检测数据,没有孕前糖尿病,且至少做过一次 CAC 的 CT 扫描。总体而言,研究人员发现,与孕前心血管健康状况较好的参与者相比,孕前心血管健康状况较差的参与者更有可能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并更有可能出现 CAC 的情况。卡梅伦说:“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患者应与初级保健医生进行随访,以便在产后优化心脏健康状况。我们需要详细记录孕妇的健康史,询问饮食和身体活动等生活方式行为,并筛查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然后我们可以与患者合作,帮助他们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优化心脏健康状况。”卡梅伦说,她的团队现在对研究医疗系统如何更好地优化产后护理流程以及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如身体活动)很感兴趣,比如在产后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在医疗保健体系中,我们正在对患有不良妊娠结果的女性的产后初级护理转诊路径进行改革,以确保患者能够从产科顺利转至初级保健医生处。从研究角度来看,我们正在开发一种干预措施,将 FitBit 数据与电子健康记录相结合,以促进产后女性的体育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7-24

  • 4. 两项新的研究表明 以多元饮食方式控制体重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李永洁
    两项新的加拿大研究表明,以降低胆固醇为目标的植物性饮食方案(包括多种有益心脏健康的食品选择)能够降低不同人群患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以及死亡率。此前,该饮食方案主要在年龄较大、为白人的参与者中进行评估。第一项研究发现,这种由多伦多大学的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科学博士大卫·J·A·詹金斯博士于 2003 年开发的饮食方案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关联。该研究结果已于上个月发表在《BMC 医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全国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1988 - 1994 年)的 14835 名美国成年人的数据,并发现遵循这种饮食方案与降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显著相关。食物评估方法参与者在基线时通过 24 小时饮食回顾和食物频率问卷(FFQ)使用“饮食方案评分”(PDS)对其饮食进行评估。患者们根据饮食的四个重点类别(坚果、植物蛋白(如豆类或豆腐)、黏性纤维(如苹果、燕麦和茄子)、植物甾醇及植物单不饱和脂肪酸来源(如强化人造黄油或油类))获得正分值;而高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的食物则会获得负分值。主要的评估指标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对于所有参与者而言,PDS(营养评分)每增加 8 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风险就会降低 12%。其他死亡率指标包括冠心病、中风和全因死亡率。通过对 22 年的随访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饮食的更高依从性与更低的风险因素相关,包括血脂、血糖和炎症。在对已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进行调整后,PDS 增加 8 分分别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降低 12%、14%和 12%相关。研究作者、多伦多大学特梅里蒂医学院营养科学系的梅根·E·卡瓦纳博士告诉 Medscape 医学新闻:“我们知道这种方法有效。”她表示,从早期的临床试验来看,这种饮食疗法能够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水平。“其效果与第一代他汀类药物相当。”她解释道,目前的研究就是下一步工作,这些研究表明这种饮食疗法能够降低人们因这些因素而死亡的风险。它们还扩大了研究群体的多样性。年轻、多元化的群体相关试验于上个月发表在《BMC 公共健康》杂志上,由许多相同的研究人员撰写。该试验的负责人是多伦多大学的学生维多利亚·陈,试验对象包括 1507 名 20 多岁的不同种族背景的人,他们使用的是来自多伦多营养基因组学与健康研究的数据。在该研究中,饮食情况通过一种经过验证的多伦多改良的哈佛 196 项食物频率问卷进行评估。参与者通过部分尺寸的视觉辅助工具学习如何填写这份问卷。“遵循投资组合饮食法”的情况通过 PDS 进行评估,并且数据分析还对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进行了调整。研究人员研究了 PDS 与年轻人群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其他已确定的心血管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在这一群体中,作者写道:“PDS 水平每高出 8 分,LDL-C 就会降低 3%,这是主要的观察结果。”“我们的发现也与对其他包含一些与投资组合饮食法相似成分(豆类、全谷物、坚果、植物油、水果和蔬菜)的饮食模式的横断面分析结果一致,这些饮食模式包括‘控制高血压饮食法’(DASH)和地中海饮食法,它们在主要由大学生组成的年轻成年人中与更有利的血脂、血压和/或脂肪指标相关。”根据这项研究,从年轻时期开始严格遵循投资组合饮食法,可能会将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晚年增加的时间推迟约 6 年。严格遵循该饮食法可能会推迟 13 年。“这种饮食方式表明,饮食模式本身的重要性远超任何单一的营养成分或食物类别。”渥太华大学心脏研究所指南导向性医疗治疗诊所主任乔迪·赫什卡医学博士说道。“这些新数据还显示,这种综合饮食法对各种患者、不同年龄群体以及不同背景的人都有效。”赫什卡并未参与此项研究。低依从性有益赫什卡向她的患者推荐这种饮食方式,并表示另一个好处是,即使依从性较低也能改善结果。“你不必完全按照‘综合饮食法’的要求去做,”她指出,“仅仅通过更多地摄入这些食物,并自然而然地减少其他食物——即便如此,也能带来益处。”米歇尔·布兰切特(Michele Blanchet)是温哥华海岸卫生局的一名注册营养师,她表示自从 14 年前开始专注于心血管健康领域以来,一直向患者推荐“投资组合饮食法”。她说:“这是我帮助患者降低胆固醇的关键所在。”但她也会将其与地中海饮食的部分内容相结合,特别是食物种类比例的直观呈现方式。她说,看到这项研究发现该饮食法甚至能降低年轻健康人群的患病风险,她感到特别高兴。“在我们的心脏康复项目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需要进行搭桥手术,或者遭遇心脏病发作。”布兰切特说道。为了帮助年轻人遵循这种饮食法,她会收集他们的饮食史,并观察他们可以做出哪些小的改变:比如增加蔬菜和豆类的摄入量,或者在食物上撒上亚麻籽。“通过一天中的小改变,他们就能产生降低胆固醇的协同效果,并从中获得这种饮食对心脏健康的益处。”她说。

    发布时间: 2025-07-24

  • 5. 居住在被微塑料污染的近海区域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
    李永洁
    生活在被海洋水域环绕的美国沿海县区,且该区域附近海域微塑料含量极高的环境中,可能会增加患心脏病和代谢性疾病(如 2 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风险。根据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研究,这种风险高于居住在附近海域微塑料污染水平较低的沿海县区的居民。“这是首批表明居住在微塑料严重污染的水域附近可能与慢性健康状况有关的大型研究。塑料污染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也可能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该研究的资深作者、马萨诸塞州伯灵顿拉希医院与医疗中心可持续发展医疗主任、医学部研究副主席、Sustain Health Solutions 公司总裁萨尔朱·甘纳特拉博士说道。微塑料是指尺寸小于 5 毫米(相当于新铅笔橡皮擦的宽度或更小)的微小塑料颗粒。纳米塑料则更小,肉眼无法看见,其尺寸小于千分之一毫米。这两种尺寸的塑料颗粒均来自较大塑料废弃物的化学分解(分解过程),这些废弃物包括食品包装(如一次性水瓶)、合成纤维和个人护理产品。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已被发现存在于饮用水、海鲜和空气中。据研究称,在沿海地区,海水入侵这一自然过程(即海水与地下水资源混合)被广泛报道,该过程导致沿海地区的地下含水层中各种污染物(包括微塑料)浓度较高。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考察了沿海社区附近海洋水体中的塑料颗粒浓度是否与当地居民中 2 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发病率升高有关。研究人员还考察了这些县 200 海里范围内海洋微塑料污染(可能是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混合物)的浓度,并根据平均海洋微塑料水平(MML)将其分为四个类别:低污染(0 - 0.005 个/立方米):其污染程度几乎微乎其微——或许在 200 个浴缸的海水样本中只有一小块塑料碎片;中度污染(每立方米 0.005 至 1 个颗粒):每 200 个浴缸的海水样本中最多会有 1 个小塑料颗粒;重度污染(每立方米 1 至 10 个颗粒):每个浴缸的海水样本中很可能会有少量小塑料颗粒漂浮着;而极重度污染(每立方米 10 个以上颗粒):每 1 汤匙的海水(大约相当于一个浴缸的大小)中就可能含有 10 个或更多的塑料颗粒。分析发现,与附近水域微塑料污染水平较低的美国沿海县的居民相比,生活在微塑料污染水平极高的县的居民患 2 型糖尿病的调整后患病率要高出 18%(已知这种疾病会使心脏病的风险翻倍);冠状动脉疾病(心脏血管中斑块积聚,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患病率要高出 7%;中风的发病率要高出 9%。中风是指大脑中的血管被堵塞或破裂的情况。中风是导致死亡的第五大原因,也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此外,分析发现,位于墨西哥湾(也被称为“美洲湾”)和大西洋沿岸的美国各县,相比太平洋沿岸的县,2 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更高。即使在考虑了年龄、性别、获得医生服务的便利性、社会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失业率、家庭收入、社区状况等)以及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距离公园的远近、步行空间等)等因素之后,高微塑料污染水平与更多人患有心血管代谢疾病之间的关联依然存在。“虽然这项研究测量的是海洋水中的污染情况,但污染并不局限于海洋。微塑料无处不在:在饮用水中、我们所食用的食物中,尤其是海鲜中,甚至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都有。所以,尽管我们研究了从海洋水中收集的微塑料数据以及附近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但微塑料污染影响着我们所有人,无论我们居住在哪里。”甘纳塔说。他说,科学家们才刚刚开始了解微塑料对健康的全面影响。“讽刺的是,即便是在医疗保健领域——这个致力于治愈疾病的行业——我们也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从静脉输液袋和注射器到手套、管子、药物贴袋以及手术用布帘等等。其中大部分最终都会被丢弃进垃圾填埋场或流入海洋,从而分解成微塑料并进入生态系统。” “现在是时候从意识层面转向实际行动了,”他说道。“我们呼吁政策制定者将塑料污染视为一场环境危机,同时也视为一个潜在的健康危机。”2024 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编写委员会主席、环境暴露与儿科心脏病学专家贾斯汀·扎卡里亚(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美国心脏协会院士)表示:“作者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县级分析,这表明需要更多关于个体层面的研究来了解塑料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减少这些影响的干预措施,或者对环境中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进行限制。”在没有此类数据或政策的情况下,有关塑料含量的透明度和标签能够使消费者能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我们必须记住,这些塑料会无限期地存在于我们的体内,可能会使各个年龄段的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累积风险。”扎卡里亚与本研究无关,他是贝勒医学院的儿科心脏病学副教授以及德克萨斯儿童医院心血管临床研究核心的医疗主任,均位于休斯顿。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该研究将数据与县一级的数据进行了对比,而非针对个体进行分析。此类研究无法证明附近海域微塑料含量(仅测量水中的含量,而非鱼类或植物生命中的含量)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发展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们也没有测量这些县居民体内的塑料含量,而且我们还不清楚这些颗粒物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的确切方式。所以,尽管这些发现很有说服力,但它们应该是一个呼吁进行更深入研究的信号,而不是得出明确结论的依据。”甘纳塔说道。甘纳塔及其同事表示,他们的研究结果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几个关键领域: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微塑料在何种含量水平下会变得有害?这些颗粒物在人体内会积累到何处?微塑料对长期健康有何影响?研究团队目前正在设计后续研究,以通过水、食物和空气来测量个体的微塑料暴露量,并评估暴露情况如何影响炎症和心血管压力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详情、背景及设计 利用来自国家环境信息中心的数据,我们于 2015 年至 2020 年期间对美国太平洋沿岸、大西洋沿岸以及墨西哥湾(也称为美洲湾)沿岸 152 个沿海县(其海域范围为 200 海里以内,即海洋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水域中的微塑料浓度进行了获取和测量。这些县居民的平均年龄为 43 岁,其中约一半为女性。约 75% 为白人成年人,13% 为黑人成年人,1% 为美洲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成年人,4% 为亚裔美国人成年人,0.1% 为夏威夷原住民和其他太平洋岛民成年人,其余 7% 的成年人未自行表明其种族或民族身份。各县的 2 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患病率是从 2022 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人群层面分析”中获得的,该分析基于 2019 - 2020 年的行为风险因素监测系统以及 2015 - 2019 年的美国社区调查。研究人员对微塑料浓度较低与较高的两个县的疾病发生率进行了比较,且在未对多个县层面的风险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民族、获得医生服务的机会以及沿海社区居民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指标)进行调整的情况下也进行了比较。

    发布时间: 2025-07-24

  • 6. 美国心脏协会的“预防”风险评分在多民族人群中用于心血管风险预测的效果评估
    李永洁
    由美国心脏协会创建并认可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PREVENT)”公式可用于对普通人群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但尚未在多民族人群中进行过测试。在本研究中,在一个涵盖美国退伍军人的大型全国性多民族样本中,评估了“PREVENT”公式在预测总心血管疾病(CVD: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中风或心力衰竭;PREVENT-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中风;PREVENT ASCVD)以及心力衰竭方面的应用价值。我们比较了使用“PREVENT ASCVD”公式预测ASCVD风险与之前的风险预测评分(汇集队列公式,PCEs)的区分能力和校准性能。在 2500291 名年龄在 30 至 79 岁之间的退伍军人(93.9%为男性,6.1%为女性)中,平均(四分位间距,IQR)随访时间为 5.8 年(IQR = 3.1 - 8.3 年)期间共发生了 407342 次总心血管疾病事件。在总体样本中,PREVENT-CVD 的一致性指数(C-index)(95%置信区间(CI))为 0.65(95% CI = 0.65 - 0.65),在不同种族和族裔群体(亚洲人、夏威夷原住民或太平洋岛民,0.70(95% CI = 0.69 - 0.71);西班牙裔,0.70(95% CI = 0.69 - 0.70);非西班牙裔黑人,0.68(95% CI = 0.68 - 0.69);非西班牙裔白人,0.65(95% CI = 0.64 - 0.65))中也保持相似。PREVENT ASCVD 和 PCEs 的 C-指数相似,范围在 0.61 至 0.63 之间。总体样本中 PREVENT-CVD 和 PREVENT-ASCVD 的校准斜率分别为 1.09(标准误差 = 0.04)和 1.15(标准误差 = 0.04)。相比之下,PCEs 对 ASCVD 的预测存在偏差,校准斜率为 0.51(标准误差 = 0.06)。PREVENT 和 PCEs 的校准斜率在不同种族和族裔群体中相似。在美国退伍军人中,PREVENT 方程能够准确估计心血管疾病和 ASCVD 风险,但在不同种族和族裔群体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在预测 ASCVD 风险方面优于 PCEs。

    发布时间: 2025-07-24

  • 7. 女性的感知社会地位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关联,而男性则不存在这种关联
    李永洁
    Cardiac MRI images showing heart structure (left) and tissue changes in a female participant from the research study. The colour maps (centre and right) reveal signs of inflammation, helping researchers identify early heart disease that may be linked to stress. Credit: McGill UniversityWomen who see themselves as having lower social status are more likely than other people to show early signs of heart stress linked to future disease risk,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led by researchers at McGill and Concordia universities."One in three women in North America die from heart disease. Yet, women are less likely to receive important cardiac interventions or therapies than men. This highlights the need to rethink how we assesscardiovascular riskin women," said co-lead author Dr. Judy Luu, Assistant Professor in McGill's Department of Medicine and a clinician-scientist at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cGill University Health Center.Subjective social status—how people feel they rank compared to others in terms of their social standing—has previously been linked to physical andmental health, with lower social status associated with poorer health.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mong the first to show measurable, sex-specific effects in the heart.More than 400 adults between the ages of 35 and 83, all without diagnosed heart disease, took part in the study. Each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ranking their social standing on a 10-rung ladder. Cardiac MRI scans then measured early signs of stress in the heart's tissue.Women who ranked their social status lower showed more signs of potential inflammation and early scarring in the heart, even when their income and education matched those who ranked their status higher. Men who ranked their social status lower than others with the same income and education did not show these warning signs.Why might women be more affected?There are two theories that may explain the findings, said co-lead author Jean-Philippe Gouin, Full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t Concordia."First,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may better reflect women's real-life experiences than objective data on their socioeconomic status," he said. "For example, even with the same education as men, women often earn less or face additional social pressures. So, their self-perception may capture those realities more accurately."The second theory is about psychological impact, he said. Women may feel fewer opportunities forupward mobility, which can lead to more stress.The researchers note that stress is one of the top fiverisk factorsfor heart disease in women under 65. Experiences such as trauma, discrimination, and caregiving demands may contribute to the subtle changes in heart tissue observed in this study—suggesting early signs of inflammation, even before disease is diagnosed.The researchers plan to follow a larger group of participants over time to see whether these early markers predictheart disease."We hope our work helps shift the paradigm in cardiac care," said Luu. "We want to make it normal to discuss mental wellness, social circumstances andstressin routine medical practice."The research ispublishedin the journalBiopsycho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发布时间: 2025-07-24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