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肝炎药物治疗》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类型:快报,简报类产品
  • 发布时间:2020-09-15
对抗肝炎药物的最新研究进行报道。
  • 1. ribavirin与sofosbuvir联合治疗肝硬化的丙肝患者可能会引起乳酸中毒
    肖宇锋
    研究报告了ribavirin与sofosbuvir联合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与急慢性肝功能失代偿有关的乳酸中毒频繁发生情况。在35例患有慢性丙肝、肝纤维化晚期、肝硬化、肝移植前后的失代偿期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接受了ribavirin与sofosbuvir联合抗病毒治疗。其中15例(43%)患者和12例患者(34%)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当中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大多数都与急慢性肝功能失代偿有关。有5例(14%)患者在治疗当中出现乳酸中毒,无人在治疗前出现乳酸中毒。

    发布时间: 2015-12-02

  • 2. 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Grazoprevir治疗丙型肝炎基因1型感染患者:一项随机试验
    肖宇锋
    Grazoprevir(MK-5172,默沙东公司)是丙肝病毒NS3/4a 蛋白酶的选择性抑制剂。研究目的是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与Grazoprevir联合治疗(25-100mg/天)的疗效和安全性。经研究认为,100mg/天的治疗效果更佳,可进入3期试验进一步研究。

    发布时间: 2015-11-30

  • 3.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联合甲胎蛋白对 HBV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的评价
    肖宇锋
    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联合AFP对 HBV相关性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 HBV 相关性 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确诊为肝衰竭24 h内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同时记录24 h内各项检查指标,并计算MELD评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ICGR15和AFP与血 TBil、INR、白蛋白、ALT、肌酐的相关性。对肝衰竭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确定存活及死亡情况,并对ICG R15、AFP进行分析。结果55例肝衰竭患者死亡25例。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年龄、TBil、AFP、ICGR15、肌酐、INR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CGR15与TBil和MELD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9、0.766,P均<0.05),与血AFP呈负相关(r=-0.311,P<0.05);血清AFP与TBil呈负相关(r=-0.365,P<0.05)。肝衰竭患者ICGR15≤50%组共17例,死亡3例;>50%38例,死亡2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4,P=0.006)。

    发布时间: 2016-01-07

  • 4. 替比夫定干预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分娩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探讨
    肖宇锋
    目的是观察替比夫定(LdT)干预的HBV携带孕妇分娩后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CPIA方案)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妊娠晚期用LdT抗病毒干预的高病毒载量的HBV携带孕妇,分娩后根据生物化学、血清学及病毒学的变化,选择ALT≥2倍正常值上限同时伴HBV DNA下降≥3lg IU/ml和(或)HBeAg滴度下降≥50%者,转换为CPIA方案继续治疗,疗程96周,观察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共入组150例患者.分娩后45例患者转换为CPIA方案抗病毒治疗,其中91.1% (41/45)获得病毒学应答,55.6% (25/45)获得HBeAg清除或血清学转换,26.7% (12/45)获得HBsAg清除或转换.分娩后(CPIA治疗基线)HBeAg和HBV DNA水平与HBeAg清除呈负相关.98例停用LdT,随访观察未见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明显异常.结论 对于LdT干预的HBV携带孕妇,分娩后ALT明显升高并伴有HBeAg及HBV DNA水平的显著下降,可能是适合抗病毒治疗的较好时机,采用以聚乙二醇干扰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发布时间: 2016-01-07

  • 5. 慢性乙型肝炎育龄妇女及孕妇的抗病毒治疗指征与时机的选择
    肖宇锋
    HBV的围产期传播是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要减轻人群HB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负担必须要考虑如何阻断这一传播方式.对于慢性HBV感染育龄期妇女这部分特殊人群,特定的检测、干预及随访措施尤其值得关注和探讨.

    发布时间: 2016-01-07

  • 6. 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抗 HBV 治疗对外周血IFN-γ、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
    肖宇锋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INF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血清 IFN-γ、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与肝功能 ALT 恢复、血清 HBV 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106例 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 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ELISA 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 IFN-γ、IL-10的血清浓度变化,并同时检测肝功能 ALT、HBV DNA 含量的变化。结果106例 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48周后,94例患者ALT 恢复正常,占88.7%,72例 HBV DNA<102拷贝/mL,占67.9%,51例发生 HBeAg 血清学转换,比例为48.1%。HBeAg/HBeAb 转换组的 IFN-γ表达水平高于 HBeAg 未变化组和转阴组(P <0.05);IL-10表达水平低于 HBeAg 未变化组(P <0.05)和 HBeAg 转阴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HBeAg/HBeAb 转换组、HBeAg 未变化组及转阴组的IFN-γ和 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发布时间: 2016-01-07

  • 7. 2015国际肝病会议上Enanta制药公司宣布含蛋白酶抑制剂Paritaprevir和ABT-493的最新进展
    肖宇锋
    2015国际肝病会议上Enanta宣布和AbbVie共同合作进行蛋白酶抑制剂的研发。Paritaprevir是Enanta公司研发的蛋白酶抑制剂,已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在美国和欧盟获批。ABT-493是新一代蛋白酶抑制剂,目前正处于2b期临床试验,同ABT-530一样,正在由AbbVie作为新一代的NS5A抑制剂进一步研发,用来治疗丙型肝炎病毒的泛基因型。

    发布时间: 2015-12-01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