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抗 HBV 治疗对外周血IFN-γ、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 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6-01-07
  •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INF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血清 IFN-γ、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与肝功能 ALT 恢复、血清 HBV 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106例 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 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ELISA 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 IFN-γ、IL-10的血清浓度变化,并同时检测肝功能 ALT、HBV DNA 含量的变化。结果106例 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48周后,94例患者ALT 恢复正常,占88.7%,72例 HBV DNA<102拷贝/mL,占67.9%,51例发生 HBeAg 血清学转换,比例为48.1%。HBeAg/HBeAb 转换组的 IFN-γ表达水平高于 HBeAg 未变化组和转阴组(P <0.05);IL-10表达水平低于 HBeAg 未变化组(P <0.05)和 HBeAg 转阴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HBeAg/HBeAb 转换组、HBeAg 未变化组及转阴组的IFN-γ和 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相关报告
  • 《在无干扰素治疗丙肝后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与肝炎干扰素基因表达的变化有关》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6-02-26
    • 慢性丙肝已能通过直接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无利巴韦林均可)。治疗后有病毒复发的可能,在有些研究中这样的情况在肝硬化受试者中更易发生。美国南加州医学院的研究者比较了肝硬化和非肝硬化患者的IFN路径。研究者对基因1型丙肝受试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sofosbuvir/ledipasvir或为期6周的sofosbuvir/ledipasvir+GS-9669或GS-9451的治疗,并分析了配对前后肝脏活检的mRNA和miRNA的表达情况。十分之九的受试者实现了持续的病毒学应答。总之,无干扰素治疗的丙肝治疗效果与宿主肝硬化的干扰素反应的变化有关。
  • 《无干扰素(IFN)的新型治疗方案可有效治疗包括肝硬化的HCV感染患者》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5-11-16
    • 研究者对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采用了每日两次、全部口服的DCV-TRIO联合治疗方案[包括daclatasvir(一种NS5A抑制剂)、asunaprevir(一种NS3蛋白酶抑制剂)和beclabuvir(一种非核苷类NS5B抑制剂)],疗程为12周,研究观察后发现应用无干扰素(IFN)的新型治疗方案,均可获得较高的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率。   美国圣安东尼奥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Fred Poordad等对312例初治患者和103例经治患者应用DCV-TRIO治疗的SVR率进行了评价,在治疗结束后第12周时,91.3%的患者(95%CI:88.6%~94.0%)获得SVR,初治患者和经治患者的SVR率分别为92.0%(95%CI:89.0%~95.0%)和89.3%(95%CI:83.4%~95.3%),两组的SV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于治疗结束后3周时死亡,但是,认为死亡与该研究无关。   美国北卡罗来纳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Andrew J. Muir等对包括肝硬化的112例初治患者和90例经治患者应用DCV-TRIO方案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在治疗前,研究者根据基因型(1a vs. 1b)对患者进行分层,将患者随机分组至单用DCV-TRIO或者DCV-TRIO联合利巴韦林。  单用DCV-TRIO方案的患者治疗结束后12周时,初治患者的SVR率为93%(97.5%CI:85.4%~100.0%),经治患者的SVR率为87%(97.5%CI:75.3%~98.0%)。接受DCV-TRIO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的患者的SVR12率稍高于单用DCV-TRIO者,初治组和经治组患者的SVR率分别为98%(97.5%CI:88.9%~100%)和93%(97.5%CI:85.0%~100.0%)。3例严重不良事件和治疗有关。 这两项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全口服、无IFN治疗方案的研究,不仅是无显著肝病的初治患者,还包括经治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丙型肝炎的管理已经发生革命性变化。但是,想要清除病毒,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基于种族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或接受血液透析等难治性患者的治疗、新型治疗药物的可及性以及支付能力、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成本效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