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类别
“8+2” 重点领域
来源专题
  • 快讯 2025年世界疟疾日:疟疾终结于我们

    编译者:张玢
    发布时间:2025-07-11
    乌干达2025年世界疟疾日的主题“Malaria ends with us”(疟疾终结于我们),结合国家防控进展、国际承诺与行动呼吁展开。2023年乌干达报告疟疾病例超1600万例,死亡2793人,其中儿童占多数,凸显疟疾对公共卫生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威胁。政府通过扩大长效杀虫剂蚊帐覆盖、推广室内喷洒、加强诊断治疗等措施取得成效,并在2024年将疟疾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成为非洲首个实施《雅温得宣言》决议的国家。乌干达制定《疟疾减缓和消除战略计划》及《疟疾死亡率降低战略》,明确通过疫苗推广、多部门协作和社区参与实现“零疟疾死亡”目标。作为《雅温得宣言》签署国之一,乌干达承诺与其他10个非洲国家共同监督防控成效,并率先将宣言目标转化为具体政策,如开发本土化死亡监测体系。研究显示,疫苗联合蚊帐、及时治疗等措施可使儿童死亡率显著下降,但需解决冷链运输和接种覆盖率问题。全民行动呼吁提出“Reinvest, Reignite, Reimagine”三大行动方向:Reinvest(再投资):增加国内财政投入,优化卫生资源分配,例如将疟疾防控预算占比从当前的不足2%提升至WHO建议的15%。Reignite(再动员):政府、宗教领袖、私营部门及家庭需协同行动,具体措施包括全民使用蚊帐、发热后24小时内就医、完成抗疟疗程等。Reimagine(再创新):加速研发新型工具(如长效疫苗、抗药性监测技术),并利用数字平台(如SMS提醒系统)提升防控效率。WHO提供技术指导、疫苗采购支持及政策制定协助,重点推动《死亡率降低战略》实施,确保工具可及性(如2025年目标覆盖80%高危地区)。WHO非洲区域官网提供《2024年疟疾报告》,包含全球防控资金缺口(约80亿美元)、非洲疫苗覆盖率等细节。 乌干达的案例凸显了疟疾防控的“双重性”——既是公共卫生危机,也是发展机遇。其经验表明,疫苗部署需与系统性改革(如卫生体系强化、资金机制创新)结合,而全民参与是可持续防控的核心。未来需关注疫苗覆盖率、抗药性管理及国内融资能力建设,以实现2030年“零死亡”目标。
  • 快讯 2025年欧盟/欧洲经济区由白喉棒状杆菌ST574引起的白喉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与重点传染病
    编译者:张玢
    发布时间:2025-07-11
    白喉在欧洲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细菌性疾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使用安全有效的疫苗进行大规模免疫接种,疫苗接种大大减少了世界范围内的病例数量。感染后,未接种白喉疫苗的人可能会出现皮肤感染(皮肤白喉)、典型的呼吸道白喉和罕见的全身性白喉。在高度接种人群中,大多数感染是无症状或轻微的。呼吸性白喉的病死率可高达5-10%。2009年至2020年期间,欧盟/欧洲经济区(EU/EEA)平均每年报告21例由产毒白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引起的白喉确诊病例。2022年,报告了320例病例(318例确诊病例和两例疑似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这一增长是由于BYC引起的白喉爆发所致。白喉,主要与在移民到欧洲期间接触白喉的移民有关,而不是从白喉仍然流行的国家输入。大多数病例与三种序列类型相关:ST377、ST384和ST574。到2022年底,快速反应措施有助于缓解疫情,自那时起,欧盟/欧洲经济区报告的白喉病例总数一直在稳步下降。然而,最近的数据表明。2022年后,白喉574继续在至少五个欧盟/欧洲经济区国家和瑞士传播。据指出,这些病例中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在易受感染的人群中。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欧盟/欧洲经济区国家报告了82例BYC引起的病例。白喉574至ECDC。其中,至少有25人来自弱势群体,包括无家可归者、使用或注射毒品的人、未接种疫苗的人和老年人。现有的基因组和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在欧洲,无家可归者、使用或注射毒品的人、未接种白喉疫苗的人和老年人之间存在局部传播。这些信号表明OFC的流通范围更广。整个欧洲的白喉574。鉴于这些发现,ECDC正在对C造成的风险进行评估。白喉574在欧盟/欧洲经济区(EU/EEA)获得的疾病。风险评估大多数欧盟/欧洲经济区(EU/EEA)国家对含白喉疫苗的主要疗程有很高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在疫苗接种覆盖率高的国家,一般人群的风险被评估为非常低,但由于OFC的循环可能增加,在更容易感染的人群和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可能会出现零星病例。白喉574.建议提高卫生保健工作者、其他专业护理人员和志愿者对白喉的认识,他们与更易感染的人群接触,如最近抵达的移民、无家可归者或在过渡住房中心居住、工作或志愿服务的个人,以及使用或注射毒品的人。这包括提供信息,以促进对其不同形式(包括皮肤白喉)的识别、诊断和护理。此外,根据国家准则,在诊断确认之前,还应隔离可能的病例。临床医生应意识到,在对具有相容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考虑白喉。实施健康促进活动,并促进更易感染人群的参与。确保公共卫生措施到位,包括疫情应对,遵守道德准则,保护个人';最大限度地减少污名化和边缘化的风险。促进和监测获得免疫接种的公平性。这尤其适用于更易受感染的人群和有可能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如移民、难民和寻求庇护者,但也适用于弱势群体(如患有酒精使用障碍的个人、使用或注射毒品的人或无家可归的人)。白喉、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等重点疾病在拥挤地区特别容易传播,在没有事先接种疫苗的记录的情况下,应立即提供预防这些疾病的疫苗。如果需要扩大服务范围,应根据该群体的风险状况(如乙型肝炎)扩大疫苗接种工作。在排定免疫接种优先级以预防疾病的同时,定期评估白喉抗毒素(DAT)的可及性水平,并且在全球DAT短缺的情况下,如有必要,考虑跨境方案以确保所有疑似或确诊白喉毒素诱发疾病的患者快速获得白喉抗毒素。进行强化监测,包括使用分子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WGS)来确认病例之间潜在的流行病学联系(在相关时,特别是在潜在的跨境事件的情况下),调查异常AMR模式所涉及的遗传决定因素,并分析流行病学的变化(例如,国家或国际层面的病例数量增加,非典型人群的参与)。
  • 快讯 COVID-19:英国发现在亚洲传播的新变种

    编译者:张玢
    发布时间:2025-07-11
    一种名为NB.1.8.1的新冠病毒新变种正在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引发新一轮疫情,并逐渐在英国出现。该变种是JN.1奥密克戎亚变体的后代,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抗体逃逸能力,但目前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仍对其有效。然而,全球检测和测序率的下降,以及数据共享的不足,使得对疫情的监测和评估面临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称,缺乏数据使得对NB.1.8.1的传播优势、免疫逃逸潜力和严重性评估的信心较低,且“基因组盲点”增加了研究病毒毒力的难度。尽管如此,WHO仍强调不应夸大该变种的风险,但完全忽视监测是不负责任的。
  • 快讯 Paxlovid可在COVID诊断后至少3个月内降低中风风险

    编译者:张玢
    发布时间:2025-07-11
    根据发表在《医学病毒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口服抗病毒药物nirmatrelvir-ritonavir(Paxlovid)的使用与至少3个月后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风险显著降低以及所有原因的死亡率降低相关。 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了181,992对美国成年长期COVID-19幸存者的电子健康记录,这些幸存者在2022年或2023年感染,并在诊断后5天内接受了Paxlovid治疗或常规护理。Paxlovid的使用与COVID-19感染后至少90天内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风险显著降低(风险比[HR],0.85)以及所有原因的死亡率降低(HR,0.68)相关。这些发现适用于所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疫苗接种状况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水平等基础疾病。老年人和患有肥胖等代谢状况的人,无论疫苗接种状况如何,也显著降低了卒中和死亡的风险(HR,0.81和0.86,分别)。“SARS-CoV-2破坏葡萄糖代谢,损害β细胞功能,并引发炎症,导致长期代谢紊乱和内皮功能障碍。”“通过限制病毒复制和炎症,Paxlovid可能有助于减轻代谢紊乱并保持血管完整性,从而降低高风险人群的卒中风险。”在6个月的随访中,卒中的HR为0.67,死亡的HR为0.51。在1年的随访中,卒中的HR为0.75,死亡的HR为0.58。在2年时,卒中的HR为0.83,死亡的HR为0.67。 来源文献:Chuang, C.-H., Wang, Y.-H., Yeh, L.-T. and Yeh, C.-B. (2025), Long-Term Stroke and Mortality Risk Reduction Associated With Acute-Phase Paxlovid Use in Mild-to-Moderate COVID-19.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97: e70351. https://doi.org/10.1002/jmv.70351
  • 快讯 SARS-CoV-2感染与心脏事件风险增加相关

    编译者:张玢
    发布时间:2025-07-11
    根据发表在《Radi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与冠状动脉斑块快速生长及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指出,尽管新冠病毒感染最初以急性肺损伤和呼吸衰竭为特征,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还会引发极端炎症反应,影响心血管系统。这种系统性炎症对心脏的影响超出了感染后的第一个月,导致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 研究人员使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评估冠状动脉炎症,分析了2018年9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接受CCTA检查的803名患者(平均年龄63.9岁,男性543人)的数据。其中,329名患者(41%)在新冠疫情前接受检查,474名患者在疫情期间接受检查,其中25名患者在检查前感染了新冠病毒。 研究发现,与未感染患者相比,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斑块体积增长更快,高风险斑块和冠状动脉炎症的发生率更高(分别为20.1%对15.8%和27%对19.9%)。新冠病毒感染者靶病变失败的风险也更高(10.4%对3.1%),表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风险增加。 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炎症可能导致斑块持续增长,特别是在高风险的非钙化斑块中。感染者在一年内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中风的风险增加,这些影响在感染后持续存在,不受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影响。 研究建议,需要有效的管理策略来应对这些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未来随着大多数感染者从急性感染中恢复,预计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负担将加重。 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原文:SARS-CoV-2 Infection Association with Atherosclerotic Plaque Progression at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and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Radiology (2025).https://doi.org/10.1148/radiol.24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