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 “双轮驱动”助能耗水平创历史最优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编译者:武春亮
    发布时间:2025-08-12
    “我们努力研究低压、低产气井生产特点,优化地面工艺流程,完成18套水套炉拆除工作,日均减少自用气消耗2000立方米。”7月20日,谈及今年的节能降耗工作,江汉油田采气一厂基建设备岗负责人骆成贵说。 今年以来,该厂成立节能降耗攻关小组,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双轮驱动”,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截至目前,该厂单位油气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8.27%,能耗水平创历史最优。 该厂从源头上降低高能耗设备使用率。4月,红星天然气净化站投产后,该厂成立专项攻关小组,对关键运行参数进行系统性研究与实验优化。经过多次验证,成功将红星天然气净化站运行压力从3.2兆帕降至2.6兆帕,使上游红页1平台生产的天然气无须压缩机增压即可输送,实现了压缩机停运。目前,压缩机已连续停运70多天,累计节省电费50.4万元。 持续发力优化工艺技术。4月以来,对药剂选型、加注泵运行等重要环节开展专项攻坚,制定“一井一橇” 方案,并结合现场情况不断调整药剂加注量,使红页1平台红页1HF井与红页2HF井的药剂消耗量大幅下降,加注泵的出口排量由100%调整为75%,在提升生产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药剂成本和加注泵能耗。 加快生产流程协同运转。年初以来,对红页16-5HF井等4口井实施“边进站、边试气、边采输”,累计减少天然气放空量1153万立方米。此外,对边远零散井采取设备橇装化、可移动快建模式,加速红星地区红页9HF井、红页11HF井等4口零散井试采气回收,预计年可回收2700万立方米天然气。 推进生产运行数智转型。依托数字气田建设,构建生产能耗数字孪生模型,实现红星天然气净化站数据可视化监控,为节能降耗工作提供指导。充分发挥EPBP(勘探开发业务)数字平台作用,对每日实际结算电量进行动态跟踪,实时调整节能措施。根据日照时长调整井场路灯开关时间,改进建51井、建44援1井注水泵运行时间,有效节约电费。
  • 快讯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成功制备生物降解热塑性弹性体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编译者:武春亮
    发布时间:2025-08-12
    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胡本林研究员、王静刚教授级高工、刘斐研究员合作团队在《先进功能材料》发表创新成果,提出“解锁本征熵弹性”策略,通过一锅熔融缩聚法成功制备可变组成的聚(乙烯-环己烷二甲醇丁二酸酯)(PECS)共聚酯。该材料单条分子链同时发挥可逆网络和物理交联点作用,其机械性能随乙二醇(EG)含量增加从塑性转变为弹性,弹性恢复率高达90%(200%应变下),并具备多重熔融再加工性、优异血液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有望替代不可降解弹性体缓解塑料污染。 该研究通过“单链双功能”创新设计,结合一锅法公斤级量产工艺,成功破解生物降解弹性体的性能瓶颈。PECS材料家族凭借可调节的力学性能、多重再加工能力和卓越生物相容性,为开发低成本、高性能且环境友好的弹性体提供了新范式,在医疗植入、可穿戴设备及可持续材料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快讯 中触媒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1.27亿元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编译者:武春亮
    发布时间:2025-08-12
    近日,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16.46%;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31.52%;扣非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33.41%。 据了解,中触媒2008年8月成立,2022年2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中触媒的主要产品为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非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应用工艺及化工技术服务等。中触媒的销售网络遍布美国、日韩、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中触媒的主要产品是占比近九成的“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2025年上半年的增长主要也来自该业务,“技术收入”和其他业务都有所增长;但“非分子筛催化剂系列”却下跌了近四成,抵消掉了部分增长。
  • 快讯 化工园区危化品停车场运营安全管理国家标准,立项公示!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编译者:武春亮
    发布时间:2025-08-12
    8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发布《关于对105项拟立项国家标准项目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运营安全管理要求》位列其中。 该拟立项标准内容将涵盖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运营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体系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人员管理、智能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及配套服务的运营安全管理工作。 据悉,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运营管理现阶段存在两方面主要问题。一是如何确定停车场营运管理要素,明确“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运营单位的管理、运行和责任主体的安全责任范围。二是“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的运营管理维度和基本要求。 《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运营安全管理要求》将规范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统一管理,能极大地提升公共安全管理质量并减少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对安全、科学、运行“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意义重大。 据介绍,编制《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运营管理规范》是对《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标准》(GB/T 45236—2025)和现有法规的完善和补充,可以为停车场运营单位、化工园区管理部门以及行业管理部门提供依据。
  • 快讯 华东理工大学团队创制新型绿色杀螨剂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编译者:武春亮
    发布时间:2025-08-12
    螨害是我国农作物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覆盖华南、华中、华东等六大农业主产区,每年造成农业经济损失超100亿元,威胁耕地面积超1亿亩,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能否研发一种高效、低毒且廉价的新型杀螨剂?”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吴懿涵在大一返乡实践时,目睹了油菜田因螨虫肆虐而叶片斑驳、枯黄萎蔫,最终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深受触动的她回到学校后,便组建了“耘安实践团队”。 团队奔赴上海、江西、重庆、安徽等多地深入调研,通过与农户交流,精准靶向传统杀螨剂的三大核心痛点:害螨抗药性日益增强、药剂毒性危害生态环境、高昂成本加重农民负担。为了解决这些痛点,“耘安实践团队”加入了学校绿色农药创制团队。在导师的专业指导下,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历经数年艰苦攻关。他们利用AI辅助农药分子设计,在分子中创新性引入三氟甲硫基,合成了数百个化合物,进行了超过300次实验筛选,最终成功研发出具有显著优势的新型杀螨剂(暂定名为“螺氟螨灵”),实现了三大技术飞跃:杀螨效力显著跃升,其杀螨活性,尤其是对抗性害螨的活性,比现有主流商品化药剂高出160余倍;生态安全性优异,对哺乳动物以及鱼类、蜜蜂等非靶标生物表现出低毒性,环境相容性高;生产工艺颠覆创新,团队开发出高效的“一步取代反应”工艺,大幅简化生产流程,显著降低成本。 据介绍,团队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5篇SCI论文,申请5项国家发明专利,充分奠定了其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的理论基础。该项目的巨大潜力也在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得到了验证,荣获上海市金奖。目前,团队正与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农药领军企业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积极推动产业化进程。团队负责人吴懿涵表示,未来期望能将“螺氟螨灵”推广至全国更多农田,切实帮助农民高效防控螨害、减少经济损失,同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国家农药减量增效战略。 华东理工大学农药学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上海市唯一的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点。长期以来,华东理工大学绿色农药创制团队秉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使命”的初心使命,将高水平科研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和生物反应器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相继创制了哌虫啶和环氧虫啶,获得国家新农药正式登记,成为我国自主创制杀虫剂的标志性成果。团队老师指导学生在“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竞赛等高水平赛事中斩获国家级银奖1项、上海市金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