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 大马力巨兽深耕阿克苏!凯斯MAGNUM 4004拖拉机现场演示震撼登场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编译者:江浩
    发布时间:2025-07-02
    夏日炎炎,正是耕耘好时节。6月26日,凯斯纽荷兰CBU2团队携旗舰动力——凯斯Magnum 4004拖拉机配套乐肯7铧半悬犁,走进新疆阿克苏(农一师)六团,上演了一场高效、强劲、舒适的耕作“硬核”现场秀! 这场专业的演示会,让当地用户近距离感受了“巨兽级”农机带来的澎湃动力与非凡效率。 澎湃动力,高效犁耕 ——满足大规模、高强度耕作需求 MAGNUM 4004拖拉机搭载8.7升菲亚特动力科技发动机,额定功率高达405马力,最大功率可达435马力。为深度、高速犁耕提供了澎湃动能。 本次演示配套的乐肯7铧半悬犁,作业幅宽达3.5米,耕深可达35厘米。在MAGNUM 4004强大动力的驱动下,作业速度可达12公里/小时以上。显著提升作业效率,是大型农场抢抓农时的得力助手。 MAGNUM 4004配备215全动力换挡加动力换向变速箱。其公路/田间自动换挡功能以及GO-TO农具自动升起功能,大幅简化操作流程,极大程度解放驾驶员,降低长时间作业的疲劳感,让精力更专注于作业本身。 减震驾驶室结合最新款6向阻尼减震座椅,有效过滤田间颠簸,为驾驶员提供堪比豪华座驾的优秀驾乘舒适性。长时间作业,也能保持良好状态。 整车轴距长达3.15米,提供卓越的稳定性。前桥升级为浮动前桥,前后桥均经过整体加大加粗设计,确保在新疆复杂多样的地块中也能稳如泰山,经久耐用。 5组电控液压输出,最大提升力高达9吨,轻松驾驭大型重型农具,满足各种复杂工况下的动力需求。 作业现场,MAGNUM 4004拖拉机牵引着乐肯7铧犁,以稳定的姿态、高效的作业速度、深厚的耕作深度,完美展现了其作为大规模耕作“理想选择”的实力。现场观摩人员对设备的动力性、智能化和舒适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凯斯MAGNUM 4004拖拉机本次新疆阿克苏的现场演示,不仅是一次产品性能的完美展示,更是凯斯纽荷兰深耕中国市场、服务大型农场客户决心的体现。这款旗舰动力即将开启北疆巡演之旅! 敬请持续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动态。
  • 快讯 孜然有了专门采收机:试验结果显示,效率比传统人工提升近百倍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编译者:江浩
    发布时间:2025-07-02
    成熟的孜然植株 孜然采收机在新疆喀什岳普湖县采收作业 以上图片均为依马木玉摄(人民视觉) 孜然,烤串的主要佐料,备受食客喜爱。 眼下,在新疆、甘肃等主产区,正是孜然集中收获期。成熟的孜然泛着金黄,待人采摘。 然而,从田间到餐桌,孜然的采收并不简单。 “长期以来,孜然只能依靠人工采收,待大部分植株叶片发黄、籽粒饱满后,整株拔苗。”国机集团中国农机院所属新疆中收农牧机械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依马木玉说。 孜然植株矮小,只有15至30厘米高,采收工需要长时间弯腰作业,劳动强度极大。近年来,我国孜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纯依靠人工采收,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还易受天气影响,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有没有办法使用机械设备进行采收? 有的农户尝试将用于小麦和水稻的收割机进行改装,但小麦植株高度一般在70至110厘米,与孜然植株差异很大,改装收割机虽作业速度大幅提升,但损失率较高。 近日,新疆中收研制的国内首台孜然采收机进行了试车实验。试车现场,只见采收机在孜然田中高效作业,切割装置精准划过植株,自动化收集系统同步运行,割落、收集,整个过程流畅高效。 研究人员对该采收机进行了多项针对性研发。例如,针对孜然作物较矮小、分叉低、易倒伏、品种和种植模式多样等特点,采收机创新配备了具有低割、纵向提升和横向居中功能的收割台,并配置静液压驱动,保证传动平稳,能快速适应不同条件下的作物收割。再比如,针对孜然果实易脱落的特点,采收机开发了柔性输送装置,有效保证了收割后的物料和籽粒完整。 试验结果显示,孜然采收机单日作业量可达100亩,果实损失率不超过2.5%,与传统人工采收相比,效率提升近百倍。 “设备国产化率超90%。”依马木玉介绍,样机已完成300多亩孜然采收,测试结果达到预期设计要求,已具备量产条件。 “目前,采收机适配的是大田平播模式种植的孜然,我们还在研发适配套种模式的采收机。”依马木玉说,孜然收获将一改“无机可用”的情况。
  • 快讯 佛罗里达大学科学家开发人工智能技术评估飓风过后农作物的损失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编译者:江浩
    发布时间:2025-07-01
    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 2025 年 6 月 30 日 想象一下,使用类似于 ChatGPT 的生成式 AI 平台在飓风过后获取农作物损失信息。这就是佛罗里达大学人工智能 (AI) 科学家 Nikolaos Tziolas 计划为全州农民提供的东西。 借助美国农业部国家食品和农业研究所 (USDA-National Institu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提供的 297,000 美元新赠款,Tziolas 计划为农民开发一种交互式工具,用于评估大风暴后的农作物损失,并将其与前几个季节进行比较。 对话式 AI 系统通过一个简单的基于聊天的界面,让非专家用户(如农民和推广代理)能够轻松访问和理解卫星图像,从而释放卫星图像的价值。结果将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平台,可以与智能手机和计算机配合使用,UF/IFAS 西南佛罗里达州研究和教育中心的教员 Tziolas 说。 他说,通过这个直观的平台,用户将很容易找到基本问题的答案。 例如,他们可以识别被淹区域或比较暴风雨前后的作物健康状况,并获得准确及时的见解。该系统将增强卫星图像并为决策提供非常详细的信息。 Tziolas 将这项技术与 ChatGPT 进行了比较,后者农民可以与了解农业的“AI 助手”互动。种植者最终将能够使用该技术来确定风暴破坏作物的位置,并找到洪水最严重的位置。 “想象一下,输入诸如'我的农场有多少被淹了?'或'与去年相比,我的庄稼长势如何?',然后通过为您的田地量身定制的地图和数字获得答案,”他说。 土壤、水和生态系统科学助理教授 Tziolas 说,飓风等极端天气事件会严重破坏农业系统,影响粮食生产和生计。例如,在去年的飓风米尔顿期间,佛罗里达州遭受了 1.904 亿美元至 6.427 亿美元的农业损失。 按照目前的做法,种植者在飓风过后会去他们的田地检查他们的庄稼,但这需要很多时间。一些农民还使用无人机更快地检查更大的区域,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它只能提供损失的快照——而不是事情如何随时间变化。 “评估此类损失的传统方法通常缓慢、复杂且昂贵,这限制了它们在时间敏感的灾难响应工作中的有效性,”Tziolas 说。“该项目旨在通过开发一个人工智能对话平台来应对这些挑战,该平台使农民、政策制定者和其他非专家能够使用卫星数据和人工智能评估作物损失并监测恢复情况。” “通过使先进技术易于访问和可作,该平台将帮助用户降低成本并提高对未来极端天气事件的抵御能力——通过知道在哪里种植,”他说。
  • 快讯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全国设施园艺提档升级工作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编译者:江浩
    发布时间:2025-07-01
    6月24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在浙江省嵊州市召开全国设施园艺提档升级推进会,总结“十四五”园艺产业发展成效,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设施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措施,安排设施农业更新改造政策落实有关工作。 会议强调,各地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力推进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好粮经关系、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抓好种业创新、机械装备创新、生产体系创新和经营机制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三是强化链条打造,在强加工、畅流通、育品牌、扩消费、兴业态、促融合上下功夫,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四是强化资源聚合,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会议要求,各地要不折不扣抓好设施农业更新改造政策落实,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全链条管理,加快实施进度,强化设施装备和生产技术集成,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与会代表观摩了数字农业、人工饲料养蚕和设施农业更新改造项目现场,浙江、山东、湖北、云南、宁夏交流发言,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部门有关代表参加会议。
  • 快讯 国际版·周刊 | 激光除草、无人系统、卫星:AI重塑农场“感知-决策-执行”闭环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编译者:江浩
    发布时间:2025-07-01
    当前农业正迈向“全时空感知”时代,依托卫星、无人机、AI感知等技术,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的智能化作业。本周多项关键技术集中亮相,包括荷兰发布的首款商用激光除草机器人TOR、Halter完成的1亿美元融资、Doktar融资750万欧元以及The Reservoir与Naturipe的合作等。 荷兰农业科技初创公司Trabotyx发布的TOR激光除草机器人,采用蓝光二极管激光进行无接触式精准打击杂草,支持智能识别和夜间及小雨环境作业,计划于2026年正式投放市场。这是激光除草技术商业化的重要里程碑,适应有机农业对零农药的需求。 新西兰智慧畜牧科技公司Halter通过1亿美元的D轮融资,打造全球牧场数字操作系统,以“智能项圈+虚拟围栏”替代传统铁丝网,实现全天候可视化与无人化管理,提高了放牧管理效率和生态可持续性。 其他亮点还包括Doktar融资加速全球气候智能农业平台布局、The Reservoir与Naturipe推进特色作物田间验证、Sollum动态光谱系统提升番茄产量、Scanit与Kelly Hills开发“检测-喷洒一体化”无人系统以及EarthDaily发射首颗农业卫星,开启农业日监测与风险预警新时代。这些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农业操作逻辑的重构,推动农业向高效、生态、智能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