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 技术革新引领更安全智能的工业通信新时代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编译者:icad
    发布时间:2024-04-25
    在工业自动化技术前进的浪潮中,安全始终是最为关键的考量因素之一,如何将安全相关的信号无缝集成到现有的系统中,是提升生产线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课题。随着IO-Link Safety技术的问世,一种全新的专为功能安全而设计的现场总线和制造商独立的通信解决方案,将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带来新的生机。 IO-Link Safety技术 IO-Link Safety技术是一种标准化的、全球认可的通信解决方案,它能够将传感器、执行器和机电一体化设备无缝集成到任何现有的现场总线、信息技术或自动化系统中。这一技术遵循IEC 61139-2标准,能够实现最高达到PL e / SIL 3级别的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IO-Link Safety的应用前景 IO-Link Safety技术作为一种全球开放的通信标准,不受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的限制,这意味着,企业只需一个现场总线,就能实现不同安全设备的通信,因此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IO-Link Safety可以应用于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连接。通过IO-Link Safety将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设备,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以及电机驱动器等,有效地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这种能力使得设备状态可以实时地被获取,提升了生产线的效率和安全性。 IO-Link Safety还可以应用于生产车间内的分布式设备的连接。通过将设备直接连接到现场的上级控制器,IO-Link Safety可以简化设备的集成和管理,提高整个生产线的效率。另外,由于IO-Link Safety的通信接口已经实现了全球标准化,它可以轻松地与各种现场总线系统整合,为机器的数字孪生铺平道路。 IO-Link Safety还支持预见性维护,这对于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降低维护成本意义重大。通过实时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IO-Link Safety可以在设备出现故障前进行预警,及早进行维护,避免生产线的停机。 皮尔磁的IO-Link Safety解决方案 皮尔磁(Pilz)是IO-Link Safety技术的先锋,不仅参与了IO-Link Safety规范的编写,而且也是市场上首批提供IO-Link Safety技术产品的公司之一。皮尔磁提供的不仅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一个完整的IO-Link Safety系统,包括主控制器、传感器、电缆和工程工具。
  • 快讯 设备更新 新政发布 | 《浙江省工信领域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印发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编译者:icad
    发布时间:2024-04-2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加快推动我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行业设备更新,着力提升优势装备和优质消费品供给能力,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省制高办制定印发了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2024年,力争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消费品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大型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到2027年,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3%、75%,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新增未来工厂80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600个(家)。 二、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一)推进大型企业智能化升级引领。对照未来工厂 “五化四型十场景”能力建设要求,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度培育。实施大型企业智能化提升引领行动,加快智能传感与控制设备、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仓储物流等规模化应用,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行维护、物料配送等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打造现代化新型产业组织单元,提升大型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4年,新增未来工厂2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0家。 (二)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扩面覆盖。推广 “学样仿样轻量化数改批量式推广”模式,组织推进杭州、宁波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和省级财政专项激励县域试点,加快轻量化数字设备改造,引导企业优化工艺流程,更新利用数据采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等工控设备、智能检测设备、自动化传送设备、自动导向搬运机器人(AGV)等,推进生产单元一体化贯通,建设自动化、连续化、柔性化生产系统。构建“技改+数改”协同推进、一体化赋能模式。2024年,新增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1个、省级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县20个。 (三)聚焦“人工智能+”软硬件更新。积极推动智能机器人、增强现实(AR)工业相机、工业物联网关、数字孪生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产品的更新,推动智能光伏、集成电路、智能物联等新兴行业针对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实施数字化转型,推进人工智能供给与制造需求深层对接。依托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攻关自主可控新型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APP、云化工业软件等,构建工业领域基于自主可控生态的人工智能底座,提升工业软件解决方案的迭代升级,率先在石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纺织与服装、集成电路、高端新材料等重点行业示范应用。 (四)加强数字化改造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引培系统集成能力强、售后服务优、软硬技术兼备、专业化的工业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分类分级组织开展数字化服务商遴选,公布一批数字化改造典型案例。深化行业产业大脑提能升级,重点推进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提升,赋能行业数字化变革。引导龙头企业探索技术改造新模式,实行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等业务部门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向产业链上下游输出系统性、集成性或定制性的解决方案。 2024年底累计培育省级工业企业数字化服务商500家。 (五)增强数字基础设施支撑。统筹优化算力资源布局,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枢纽节点起步区建设,加快高性能算力建设,围绕应用场景部署边缘算力,构建结构合理、自主可控、绿色发展的算力供给体系。推动算力在智能检测、故障分析、人机协作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全面助力制造业企业重点业务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 5G网络深度覆盖,累计建成5G基站25万个以上。 三、加快推动重点行业设备更新 (一)加快低效老旧设备替代。聚焦纺织、化纤、金属制品、工业母机等体量规模大的传统优势行业,加快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更新退出。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金属制品行业更新横列式线材轧机、折弯机等设备,电动自行车行业更新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化喷涂和烘干设备、电动或气动装配设备、绝缘耐压测试仪、循环充放电测试仪等。支持纺织、化纤行业更新使用化纤新材料成套装备、短流程纺纱织造装备、新型非织造布装备,鼓励印染企业应用少水无水工艺装备、数码喷墨印花设备、染化料自动称量系统和染化料自动配液输送系统等。加快矿山和工贸行业老旧安全生产工艺设备更新改造,重点推动矿山更新机械撬毛、凿岩台车、天井(竖井)钻机掘进、矿用运输车等采掘运输设备,工贸行业更新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熔炼炉和提升装置。 (二)加快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针对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发展迅猛、技术迭代快的新兴行业,鼓励企业适应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先进设备。光伏行业推进P型向N型技术转型,更新大热场单晶炉、高线速小轴距多线切割机、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等先进设备。动力电池行业生产设备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级,重点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等设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行业适应轻量化、智能化等需求,重点更新一体压铸成型、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等设备。 (三)积极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聚焦石化化工、医药、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在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试验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研究发布检验检测能力指引目录。 (四)大力推广绿色安全装备。推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实施能效标准引领行动,到 2027年,推动炼油、钢铁、乙烯等重点领域生产(装置)能效全部达到基准水平以上,能效标杆水平产能比例超过50% 。建材行业改造提升原料制备、窑炉控制、粉磨破碎等相关装备和技术,有色金属行业加快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推进工业固废和主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设备更新。制定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加大先进适用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实施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推广先进清洁工艺技术和设备,更新老旧反应器(釜)、精馏塔、机泵、换热器、储罐、压力容器等设备,妥善化解老旧装置安全风险,提升石化化工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引导民爆企业实施“无人化”和“数字化”工程,推进危险作业“机器换人”,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五)大力推进设备更新技改项目实施。围绕重点行业设备大规模更新,推进千亿技术改造投资工程,每年实施一批生产制造方式转型升级示范项目,省市县联动组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500个。推动一批项目列入国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支持。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纳入制造业项目“四级分控”工作体系,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服务。 四、加快推动优势装备产业做大做强 (一)增强优势装备供给能力。聚焦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加快发展面向智能制造场景的精密数控机床、高性能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智能仪器仪表、轻工纺织装备等智能装备,面向智慧能源场景的智能电网装备、新型储能装备、节能减排装备等能源装备,面向市政设施领域的安防感知设备、智能计量设备、智能电梯等基础服务装备,面向农业教育医疗领域的自动化采摘收获装备、教学仪器、诊断治疗装备等专用装备,支撑重点行业和领域设备大规模更新。推进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建设,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加快重点领域装备新产品开发, 2024年开发省级工业新产品4000项左右。 (二)推进关键短板装备突破。围绕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亟需的关键技术和短板装备,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首台(套)提升工程。重点聚焦高端工业母机、先进医疗装备、智能检测装备、现代能源装备、关键核心功能部件、高端工业软件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省重大科技项目、首台(套)工程化攻关项目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2024年,培育认定首台(套)产品300项以上,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50项以上。支持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供应用场景和试验环境,加快推动关键短板装备工程化产业化。 (三)推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聚焦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推广智能成套装备和整体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向装备制造和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支持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装备制造企业开展线上远程运维服务;支持农机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专用设备制造企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需求特点,与供应商共建专业服务站;支持成套技术装备制造企业打造全生命周期业务协同平台,提供跨链信息集成和共享应用,培育一批优秀服务型制造企业(平台)。 (四)加强高端装备推广应用。编制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浙江省高端装备供给清单,组织企业与应用领域供需对接、产品推广系列活动,促进制造企业、用户单位精准匹配。以场景为牵引,应用为导向,发布一批高端装备典型应用场景,激活市场需求。全面落实招投标、政府采购支持首台(套)产品政策,逐步提高国有企业、公办医疗卫生机构等采购首台(套)产品和服务比例。 五、加快推动优质消费品规模供给 (一)梳理发布浙产优质产品目录。聚焦汽车、电动自行车、家电、家具、消费电子和智能家居等消费品领域,全面开展摸排梳理,建立企业、品牌、标准、主要产品型号等清单,分批次发布浙江省消费品以旧换新优质产品清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征集发布浙江绿色智能家居样板间典型案例,推广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全屋定制等新模式,推动浙产优质产品集成。 (二)加快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推动汽车整车产业快速增长,力争打造一批爆款车型。加大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强制性标准宣贯,引导企业符合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加快安全、智能、绿色产品开发应用。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 “三品”战略,加快开发智能家居、绿色家具、智慧照明、消费电子等时尚智能健康新产品,实施一批示范推广项目,不断提升产品功能,丰富产品品类。全面推动畅销的家电、家具、家装、厨卫以及历史经典产品等消费品企业加大生产,充分释放产能。建立应用场景牵引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提升新技术、新产品供给水平。 2024年,消费品新产品产值率达40%以上。 (三)开展浙产优质产品推广对接活动。举办“十链百场万企”对接活动,大力推广浙产优质产品、标准“领跑者”产品、品字标“浙江制造”产品、浙江制造精品和省级优秀工业新产品。实施消费品进社区、进商区、进企业、进乡镇以及汽车、家电、绿色建材下乡等促消费活动。深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百县千品万亿”行动,开展“三同”促消费拓市场活动。推动家电家装电梯企业与房地产企业、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对接,支持企业与大型电商、商超合作,畅通供应链循环。聚焦浙江特色消费品集群,实施消费品工业“浙里智造供全球”行动,推广“智能制造+市场拓展”模式,支持企业开拓市场。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家电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推进工信领域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省市县联动、部门协同高效,做好政策宣贯,建立设备更新重点项目库,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各市、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推进方案。 (二)加大财税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我省重大设备更新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城市争创国家新型制造业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优化省与市县工信领域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式,积极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数字化改造。优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财政专项激励政策,引导结对的工业大县和山区县将更多激励资金用于重点行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地方可对企业购置或融资租赁的首台(套)装备按照其总价或租赁费加计50%计算设备投资额。落实国家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政策,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 (三)加强金融支持。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项目金融服务对接机制,强化项目需求与金融服务有效匹配,推动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数字化改造的支持力度,2024年力争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超过4000亿元。鼓励地方法人银行及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非银金融机构为重大设备更新项目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强化“4+1”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加强对技改项目的支持。 (四)加强要素保障。支持企业 “零土地”技改,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技改项目容积率宜高则高。强化内生项目要素保障,支持内生项目与招商引资项目享受同等要素保障政策。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能保障,开辟节能审查“绿色通道”。聚焦技术改造重点方向,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培养壮大卓越工程师、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数字技能人才队伍,加大重大人才项目支持力度。
  • 快讯 5月4日起,宁夏水泥工业等废气排放有新标准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编译者:icad
    发布时间:2024-04-17
      2024年2月份,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批准发布了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组织制修订的4项地方标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 1996-202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 1995-2024》《煤质活性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 819-2024》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64/T 702-2024), 将于2024年5月4日开始实施 。这是宁夏在生态环境领域首次发布地方标准最多的一次,为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   标准制修订是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的有效做法,是依法治污的需要。《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 1996-202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 1995-2024)《煤质活性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 819-2024)3项为强制性地方标准,其制修订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现行国家火电、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标龄已超过10年,宁夏制订的煤质活性炭地方标准的标龄也已超过10年,要求相对宽松,难以满足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和宁夏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近年来全区火电、水泥、煤质活性炭行业污染物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绝大部分企业已完成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主要污染物均可实现达标排放。为巩固取得的治理成果,使生态环境法规标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大气污染防治和监管,开展 3项强制性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尤为必要。   标准制修订过程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多措施确保合理性和可行性。3项强制性地方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结合宁夏先期开展的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改造实际,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典型性企业监测、文献查阅、国内外标准比较、行业可行性污染控制技术等统计分析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了污染物排放管控指标和要求。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及宁夏相关单位、企业、行业协会进行内部征求意见和线上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吸纳各方面的合理建议。同时,多次召开专家技术审查会和咨询论证会,对标准限值、标准的合法性、社会稳定风险及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等重点内容进行评估和论证,以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   标准制修订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污染物指标宽严相济。《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 1996-2024)与国家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特别排放限值相比,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收严了50%、30%和50%,新增了氨的排放限值 ;与国内相关地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标准相比,控制要求基本一致。《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 1995-2024)与国家标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水泥窑主要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相比,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收严了50%、50%和68.8% ;与国内相关地方水泥排放标准相比,控制水平宽严适当,符合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目前国家和地方均没有发布活性炭工业相关标准,《煤质活性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 819-2024)与原《煤基活性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 819-2012)相比, 颗粒物、二氧化硫及非甲烷总烃排放限值分别收严了40%、43%和60%,新增了苯的排放限值以及炭化炉、活化炉废气基准含氧量浓度折算要求等内容 。   标准修订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64/T 702-2024)重点根据全区推行种养结合模式的县区比例、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水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等因素,坚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循环发展、综合利用,统筹衔接、技术提升”原则,以国家和地方已颁布的有关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政策文件为指导,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的环境保护要求,充分考虑自治区现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应用的现状,将经济技术可达作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确定的重要依据,把经过工程实例证明的成熟、可靠、经济的处理工艺和管理要求纳入标准中。《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宁夏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技术要求,促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水平和效能的提升。   下一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会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推进上述标准的宣传,将日常技术指导、执法监管与宣传相结合,推动标准落地实施。后续还将做好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总体评估,促进生态环境标准更好地服务于执法监管、污染物减排及环境质量改善工作,为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宁夏建设提供支撑。  
  • 快讯 世界单体最大推力10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研制成功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编译者:icad
    发布时间:2024-04-17
    4 月 15 日,由苏州企业研制的世界单体最大推力 100 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通过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介绍, ES-1000 型( 100 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已通过计量检定,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单台最大推力的电动振动试验装备,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装备为全球首台套,总体水平国际领先。 此次 100 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的成功研制,是东菱公司继 2007 年研制出世界最大推力 35 吨振动台、 2012 年推出世界最大推力 50 吨振动台后取得的又一个“世界第一”。 为满足我国大运载、空间站、大飞机、航母等重大部件乃至整机的力学环境试验需求,东菱公司于 2021 年开始了对单体 100 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的自主研发,历时 2 年的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这一单体 100 吨超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并通过了中国计量院的第三方计量。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腾波表示,这套设备的成功推出,可满足我国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等重大部件,乃至整机的可行性试验需求,提供可靠的试验保障,为解决我国重点科研产品进行大推力振动试验的瓶颈问题,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
  • 快讯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通信、家电首项跨界行业标准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编译者:icad
    发布时间:2024-04-17
    4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4年第4号公告,批准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系统 跨平台接入认证技术要求》(YD/T 4657-2024)等454项行业标准。YD/T 4657-2024行业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CHEAA)首部双编号联合团体标准《智能家居系统 跨平台接入与身份验证技术要求》(T/CCSA 328-2021| T/CHEAA 0019-2021)转化而来,将于2024年7月1日正式实施。 YD/T 4657-2024行业标准规定了智能家居系统中统一的设备发现、配网、接入认证的流程及技术要求,适用于智能家居应用终端、控制类终端、App、云平台等相关产品的互联互通软件的开发,符合该标准的家居设备可以接入任何满足该标准的生态平台,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智能家居平台,为智能家居设备跨平台接入和认证提供了可行性方案。标准的实施不仅将为智能家居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 近年来,智能家居产业跨品牌、跨平台智能产品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愈发凸显。为推进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携手智能家居设备商、集成商、平台商等联合开展了跨界标准制定,双方2021年12月联合发布了智能家居跨界合作首项双编号团体标准《智能家居系统 跨平台接入与身份验证技术要求》(T/CCSA 328-2021| T/CHEAA 0019-2021)。该团体标准的实施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产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成功入选了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为降低设备厂商研发成本,丰富智能家居应用场景,提升智能家居用户体验,以及此次行业标准的转化,推动标准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引导更多企业贯标用标,促进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加快构建智能家居新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YD/T 4657-2024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荣耀终端有限公司、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聚好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