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 BrainGate开发出无线发射器取代传统BCI电缆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编译者:江洪波
    发布时间:2021-04-12
    2021年4月1日,美国BrainGate团队开发出全新的“无线脑机接口(BWD)”系统,它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位于大脑皮质内的电极阵列,另一部分是位于体外的无线发射器。该系统可代替传统脑机接口用于传输来自大脑内部传感器信号的电缆。该系统由位于大脑皮质内的电极阵列和位于体外、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无线发射器构成。该系统续航时间长,可在极小的功耗下实现高带宽、高精度的无线信号传输,并摆脱了传统脑机接口繁冗的电缆束缚,允许使用者在家自行操作,为脑机接口的实际应用带来新的可能性,有助于研究人员为瘫痪患者恢复沟通和活动自由提供更直观、可靠的帮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
  • 快讯 Immune-Onc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约7300万美元B1/B2轮融资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编译者:毛开云
    发布时间:2021-04-09
    2021年3月30日,Immune-Onc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约7300万美元B1/B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海松资本领投,楹联健康基金、中南创投、乾瞻投资、勤智资本、夏尔巴投资、燕创资本、交银国际、道远资本等国内知名基金,Octagon Capital、Sphera Healthcare等国外知名基金,以及药明生物等战略投资人共同参与,北极光创投、维梧资本等老股东继续加持。迄今为止,Immune-Onc的总融资额已逾1.1亿美元。本轮筹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及拓展首创新药产品管线以及公司在美中两地的运营。易凯资本担任公司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企业简介: Immune-Onc Therapeutics, Inc.(简称“Immune-Onc”)是一家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为全球癌症病患开发靶向全新髓细胞免疫检查点的首创肿瘤免疫新药。公司由华人科学家廖晓伶博士和连续创业者余国良博士于2016年共同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湾区。
  • 快讯 咏柳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编译者:陈大明
    发布时间:2021-04-09
    2021年4月7日,杭州咏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咏柳科技),一家专注在皮肤专科病程管理和数字疗法领域的医疗科技和专业服务平台型企业,今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独家领投,杭州万轮尚德跟投,天使轮投资机构远毅资本继续追加投资。 企业简介: 咏柳科技是致力于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完善的垂直疾病领域专业服务,为特定疾病领域的患者群体提供个体化病程管理方案,为医生群体提供临床、教学和科研一站式服务的平台型企业。
  • 快讯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发布《拜登政府如何通过修订农业生物技术法规来促进经济繁荣》报告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编译者:江洪波
    发布时间:2021-04-09
    2021年3月31日,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发布《拜登政府如何通过修订农业生物技术法规来促进经济繁荣》报告。指出,1986年以来的美国生物技术法规使创新得以发展,引领农业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的全球革命,使农民、消费者和环境受益。而没有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农业生物技术法规无法跟上科学创新的步伐,阻碍了可提高安全性、解决紧迫社会问题的进一步生物技术创新。美国农业部(USDA)须在更新和精简法规方面加快步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环境保护局(EPA)已障碍法规改革和安全进步,需纠正其路线。此外,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应与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合作,确保法规的迅速更新,以此刺激多个经济部门的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拜登政府可通过制定生物技术法规来加快农业创新并促进经济增长。
  • 快讯 美国国会研究处发布《农业生物技术:概述、管制和部分政策问题》报告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编译者:江洪波
    发布时间:2021-04-09
    2021年3月29日,美国国会研究处发布《农业生物技术:概述、管制和部分政策问题》报告。指出,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市场由美国农业部(US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环境保护局(EPA)进行监管。全球对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不同看法、消费者接受程度和法律要求引发了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全球贸易问题,美国是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种植国,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市场准入是其主要贸易目标。除全球贸易、粮食安全等话题,农业生物技术的新问题,如协调框架的持续有效性;新基因工程技术的挑战和机遇;区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产品的食品标签;以及潜在的环境问题等也需密切关注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