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 中国成品油价“八连涨”,怎么看?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编译者:cncic
    发布时间:2021-03-22
    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3日新一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成品油价迎来“八连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信息显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1年3月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60元和250元。据了解,这是自2020年11月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经历的第八次上调,也是自2013年3月26日成品油新定价机制实施以来的首次“八连涨”。   2021年以来,我国已经历了4轮成品油调价。经过本轮上调之后,2021年成品油调价呈现“四涨零跌零搁浅”的格局,折合92号汽油每升累计上调0.61元,0号柴油每升累计上调0.65元。本轮调价周期内变化率呈现正向波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前部分产地的寒潮天气导致原油产量下降,而全球市场信心进一步提振等多重因素也推动了油价上涨。   “本次调价之后,折合92号汽油每升上调0.20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21元。”隆众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徐雯雯表示,调价后全国大多数地区车用柴油价格在每升6.6元至6.7元,92号汽油零售价格在每升6.6元至6.8元,“以油箱容量50升的普通私家车计算,这次调价后,车主们加满一箱油将多花10元左右;按市区百公里耗油7升至8升的车型,平均每行驶1000公里费用增加14元至16元。而对满载50吨的大型物流运输车辆而言平均每行驶1000公里,燃油费用增加80元左右。本次调价对于私家车主和物流企业来说成本增加。”   从批发方面来看,近期汽油和柴油均受国际油价强势表现带动,市场看涨情绪依然明显。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戴田东表示,春节过后,国内成品油需求陆续恢复,虽不及预期,但市场参与者对后市持看好态度。因此在本周期内国内主营单位成品油批发价呈现不断上涨走势,累计涨幅每吨超过500元,部分地区油价涨幅每吨高达800元。   油价上涨也带动下游化工产品价格的提升。中银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2月22日至28日一周间,其跟踪的101个化工品种中,共有63个品种价格上涨,7个品种价格下跌,31个品种价格稳定。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下游需求恢复,今年的旺季可能已经提前到来,3月份部分化工品价格或将继续上扬。展望后市,隆众资讯油品分析师李彦认为,市场或将面临的增产预期,叠加海外部分国家依然严峻的疫情等因素影响,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下调的概率较大。
  • 快讯 吉林油田自主研发无源磁导向技术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编译者:cncic
    发布时间:2021-03-22
    3月10日,吉林油田双坨子储气坨1井封井工程完成一周后,运转情况良好。坨1井无源磁导向现场试验的成功实施,创造了运用自主研发无源磁导向技术、精准定位重入老井眼的先例,推动了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为解决储气库复杂废弃井处理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双坨子储气库是吉林省建成的第一座储气库,主要为吉林省天然气季节调峰及应急保供提供保障。坨1井封井工程由吉林油田组织实施,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承担磁导向及随钻陀螺作业,长城钻探钻井三公司承担钻井施工作业。   坨1井是吉林油田1963年完钻的一口复杂废弃井,完钻井深2430.54米,油套下深1287.37米,套管以下存在1143米裸眼段,裸眼段钻穿了两套建库目的层,如不能实现有效封井,将影响储气库建库的密封性和运行安全,导致坨17断块无法建库,损失整个库容工作气量的1/5。但该井套管内252米至658米水泥固管,套管钻修多次失败无法实施,需要采用打救援井方式,利用无源磁导向技术定位老井眼套管,实现老井眼套管斜处的重入。但这项技术主要依靠进口,使用成本高。去年年底,吉林油田组织科研人员,先后攻克了无源磁导向及随钻陀螺振动等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坨1井经济高效封井提供了技术手段。通过现场精心施工管理、精准轨迹设计、精确定位测量和精细定向控制,在井深705.2米处完成碰套管任务,于井深1306米处一次重入裸眼段,轨迹测控精度成功控制在厘米级。
  • 快讯 塔里木油田两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结硕果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编译者:cncic
    发布时间:2021-03-22
    塔里木油田承担的“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超深超高压气藏高效开发技术》和《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前寒武系成藏条件研究与区带目标评价》取得丰硕果实,不仅推动我国超深超高压气藏高效开发不断取得新成果,还有效支撑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战略突破和战略性新发现。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发展空间大、领域多、潜力大,是集团公司最现实的油气规模增储上产区。针对盆地油气藏埋藏越来越深的实际,塔里木油田不断深化地质理论和工程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开放型科研体制的优势,与国内外一流企业、科研院校、兄弟单位精诚合作,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攻关,创新形成适合塔里木盆地地质特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引领了我国石油工业不断向深地领域进军。   面对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天然气高效开发的挑战,塔里木油田科研人员聚焦气藏埋藏深、高温高压高应力等关键问题攻关,集成配套超深超高压气藏高效开发技术,有效支撑了深层天然气产量跨越式增长,实现已开发气田年产160亿立方米持续稳产,顺利推进大北、克深等超深层区块建成产能77.87亿立方米。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是塔里木油田大型油气田发现的最重要领域之一,但随着勘探目的层由奥陶系灰岩为主转为下奥陶统及震旦—寒武系白云岩为主,目的层埋深越来越大,钻井、露头等实际资料越来越少,成储、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难度越来越大,导致该领域区带评价与目标优选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科研人员通过5年持续攻关研究,在完成大量实物工作量的基础上,已取得了3项创新成果,为塔里木油田实现3000万吨提供了重要支撑。   目前,这两项课题为塔里木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扎实的科学依据,填补了技术空白,攻克了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有力助推了油气增储上产的迅速发展,推进企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 快讯 天然气 东地中海天然气管道或在5年内完工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编译者:cncic
    发布时间:2021-03-22
    3月10日,以色列能源部长尤瓦尔·施泰尼茨表示,东地中海天然气管道项目可在5年内完工。施泰尼茨称,该管道将是全球最长的水下天然气管道,希望该项目可在半年后,即疫情结束后继续推进和实施。   管道项目由IGI Poseidon公司运营,该公司为希腊国有天然气公司(DEPA)和意大利爱迪生公司的合资企业,预计投资成本为60-70亿美元。该管道全长1900千米,其中水下管道全长1300千米,陆上管道全长600千米,铺设深度将达3000米,设计输气能力为100亿立方米/年,未来或增至200亿立方米/年。   2020年,在欧盟的支持下,以色列、塞浦路斯和希腊签署东地中海天然气管道建设协议。该管道的主要气源地为以色列的利维坦气田和塞浦路斯的阿佛洛狄特气田,储量分别为5900亿立方米和1982亿立方米。东地中海天然气管道起点为以色列,途经塞浦路斯,在希腊上岸后与希腊至意大利、希腊至保加利亚的管道实现互联互通,将天然气送至东南欧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东地中海天然气管道可助力欧洲实现天然气来源多元化,提升能源安全,但不会对俄罗斯主导的,同样旨在为欧洲供气的北溪2号线带来威胁。欧盟气候与能源专员Miguel Arias Canete 表示:“我们高度重视该地区的天然气供应,这可以为实现欧盟资源和供应商多样化的战略做出宝贵贡献。”欧洲能源政策领域的专家Madalina Sisu Vikari认为,从供气能力来看,东地中海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仅为100亿立方米/年,相较于北溪2号线(输气能力为550亿立方米/年),不具备竞争力。另外,两条管道的目标市场也不同,北溪2号线的目标市场为欧洲西北部。
  • 快讯 攻关开采关键技术 让页岩油不再是“沉睡的宝藏”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编译者:cncic
    发布时间:2021-03-22
    日前,国家能源局在北京召开的2021年页岩油勘探开发推进会上要求,将加强页岩油勘探开发列入“十四五”能源、油气发展规划,并提出一系列措施推动页岩油绿色开发。记者了解到,这一消息传出,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 页岩油有着特殊的价值   页岩气是指富含有机质、成熟的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由于有机质吸附作用或岩石中存在着裂缝和基质孔隙,使之储集和保存了一定具商业价值的生物成因、热解成因及二者混合成因的天然气。这种天然气,极大地改写了世界能源格局。页岩油则是储存在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层系或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夹层中的石油。这种石油在天然情况下没有自然产能或不具备商业开采价值,需要采用压裂、蒸汽驱动等特殊的开采工艺技术,才能获得工业石油产量。   页岩油中,包含了大量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尽管页岩气可以部分替代页岩油作为燃料,但是因为页岩油中含有更为丰富的烷烃和烯烃,所以可生产出更多的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很好的化工原料。例如可以用于生产增塑剂;可以用于生产作为清洁剂的十二烷基苯;还可以生产各种低分子质量的烯烃或沥青等产品等。   我国的页岩油储集层主要为陆相湖盆富有机质泥页岩,广泛分布在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初步估计,我国的陆相页岩油资源量约1500×108吨,可采资源量约30×108—60×108吨,但是因为我国页岩沉积相变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热演化程度低,页岩中原油含蜡量高、流动性差,所以开采难度比较大。 大规模商业开发仍面临挑战    如果这类页岩油的工业化生产技术能够突破,将有望开启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增强国内石油供应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国家能源局在2021年页岩油勘探开发推进会上明确要求,将加强页岩油勘探开发列入“十四五”能源、油气发展规划;聚焦科技创新关键问题,深化地质基础理论研究,攻关适应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新技术新装备;落实资源保障,查明我国页岩油发育特征及富集规律;强化管理方式创新,探索页岩油勘探开发领域融资新模式;做好政策保障,建立专项推进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页岩油绿色开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在渤海湾、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等大型沉积盆地加大了页岩油的风险勘探投入,并将大港油田、新疆油田、吐哈油田和长庆油田列为页岩油开发示范区。除此,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也已成立了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整合了国内多家政产学研单位,着手联合攻关页岩油开采核心技术,并在济阳坳陷等地的页岩油藏获得了重要新发现。总体上看,我国页岩油开采前景光明,但是大规模的商业开发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