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开采关键技术 让页岩油不再是“沉睡的宝藏”》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1-03-22
  • 日前,国家能源局在北京召开的2021年页岩油勘探开发推进会上要求,将加强页岩油勘探开发列入“十四五”能源、油气发展规划,并提出一系列措施推动页岩油绿色开发。记者了解到,这一消息传出,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

    页岩油有着特殊的价值  

    页岩气是指富含有机质、成熟的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由于有机质吸附作用或岩石中存在着裂缝和基质孔隙,使之储集和保存了一定具商业价值的生物成因、热解成因及二者混合成因的天然气。这种天然气,极大地改写了世界能源格局。页岩油则是储存在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层系或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夹层中的石油。这种石油在天然情况下没有自然产能或不具备商业开采价值,需要采用压裂、蒸汽驱动等特殊的开采工艺技术,才能获得工业石油产量。  

    页岩油中,包含了大量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尽管页岩气可以部分替代页岩油作为燃料,但是因为页岩油中含有更为丰富的烷烃和烯烃,所以可生产出更多的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很好的化工原料。例如可以用于生产增塑剂;可以用于生产作为清洁剂的十二烷基苯;还可以生产各种低分子质量的烯烃或沥青等产品等。  

    我国的页岩油储集层主要为陆相湖盆富有机质泥页岩,广泛分布在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初步估计,我国的陆相页岩油资源量约1500×108吨,可采资源量约30×108—60×108吨,但是因为我国页岩沉积相变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热演化程度低,页岩中原油含蜡量高、流动性差,所以开采难度比较大。

    大规模商业开发仍面临挑战   

    如果这类页岩油的工业化生产技术能够突破,将有望开启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增强国内石油供应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国家能源局在2021年页岩油勘探开发推进会上明确要求,将加强页岩油勘探开发列入“十四五”能源、油气发展规划;聚焦科技创新关键问题,深化地质基础理论研究,攻关适应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新技术新装备;落实资源保障,查明我国页岩油发育特征及富集规律;强化管理方式创新,探索页岩油勘探开发领域融资新模式;做好政策保障,建立专项推进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页岩油绿色开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在渤海湾、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等大型沉积盆地加大了页岩油的风险勘探投入,并将大港油田、新疆油田、吐哈油田和长庆油田列为页岩油开发示范区。除此,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也已成立了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整合了国内多家政产学研单位,着手联合攻关页岩油开采核心技术,并在济阳坳陷等地的页岩油藏获得了重要新发现。总体上看,我国页岩油开采前景光明,但是大规模的商业开发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关报告
  • 《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攻关试验获重要成果》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9-11-20
    •   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长庆油田陇东10亿吨级庆城油田一口超长水平井——华H50-7井顺利完井。这口井完钻井深6266米,水平段长4088米,储层钻遇率89.2%,刷新亚洲陆上水平段最长纪录,为陇东地区经济有效开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对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非常规油藏来讲,长水平段水平井是实现页岩油储层改造最经济实用的重要手段,能够增加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有效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长庆油田副总地质师、公司致密油(页岩油)项目组经理吴志宇介绍。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非常规油气藏已成为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陇东油区长7生油层页岩油储量丰富,但储层品位低、物性差、开采难度大,应用传统常规开发技术无法获得工业油流。长庆油田大打勘探开发进攻仗,通过近几年的攻关探索和科技创新,不断突破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瓶颈。
  • 《冀东油田加大页岩油实验攻关力度》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4-29
    • 4月13日,南堡2-46井压裂后,开发页岩层系获得工业油流。随后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推进页岩储层特征研究,选取该井页岩层段岩屑样品,进行页岩油岩石矿物分析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室内实验。  研究院实验中心科研人员根据页岩油地质评价方法标准,在南堡2-46井1300米页岩层段挑选155个岩屑样品,结合测井曲线对岩屑样品认真逐一甄选,逐步开展页岩油岩石矿物分析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室内实验,总计需要开展329项实验。  在南堡2-46井前期钻探过程中,该实验中心及时跟进,了解钻探目的,紧跟钻井动态,目前已自主完成南堡2-46井15个岩芯样品和9个井壁取芯样品薄片鉴定、孔渗测试、扫描电镜分析等8个实验项目,共计117项实验。截至目前,155个岩屑样品已全部完成挑样并下发到各实验岗位,有效保证了后续的实验研究。  年初以来,研究院及时为科研生产提供有效的实验数据支撑。组织实验中心科研人员积极开展“轮岗交流学习”活动,先后安排相关实验人员到采收率研究所、勘探所等专业研究所进行交流学习,全面提高实验人员的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