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 俄政府或将对部分钢铁产品征收出口关税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编译者:徐亮
    发布时间:2021-04-30
    俄《生意人报》12月28日报道,近期,俄国家住房建筑商联合会向俄副总理胡斯努林投诉称,俄金属价格飙升,钢筋价格一个月内上涨40%。根据胡斯努林副总理指示,俄联邦反垄断署日前致函俄工贸部提议对钢坯出口征收税率13%且每吨不低于73美元的关税,对钢筋出口征收税率12%且每吨不低于78美元的关税,征税期6个月。消息人士称,早在研究对钢铁废料征收出口关税时,俄相关部门已关注俄市场钢铁产品价格上涨问题。 俄反垄断署指出,钢材出口激增及废钢成本增加导致俄市场钢筋价格上涨。根据俄钢管工业发展基金会数据,近一个月,钢筋黑海FOB价格由460美元/吨涨至580美元/吨;自1月以来,俄市场废钢平均价格激增35%。 俄政府相关举措引发争议。俄冶金行业专家认为,部分钢材价格上涨具有暂时性,俄冶金行业未违反反垄断法或采取非市场性定价。作为负责市场公平竞争的监管机构,俄反垄断署提议征税将扭曲市场竞争,且采取征税措施不在其职权范围内,应由俄经发部负责。俄信用评级机构ACRA专家胡达洛夫认为,俄反垄断署提案不会导致俄国内市场产品价格下降。胡指出,在近3-4个月内国际钢铁市场价格调整后,俄国内相关产品价格将自行回落。俄政府应暂时向乌克兰钢铁产品开放市场,同时降低钢铁轧材运输成本,从而降低国内相关产品价格。此外,政府也可动用俄国家储备向市场投放钢材,待相关产品价格稳定后再补充库存。
  • 快讯 工信部:实行产能产量双控政策 确保今年粗钢产量下降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编译者:徐亮
    发布时间:2021-04-30
    子去丑来腾锦绣,鼠归牛到竞辉煌。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谨向奋斗在钢铁战线上的所有钢铁人,致以新春的问候,向关心和支持钢铁工业发展的国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钢铁行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行业发展,在继续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效的基础上,着力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2020年,我们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行业复工复产,建立日调度和行业运行监测机制,全力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在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的同时,推动行业运行迅速好转。 2020年,我们坚定不移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在超额完成“十三五”1.5亿吨去产能上限目标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相关地方加大去产能工作力度,开展实地督导督查,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国去产能任务全面圆满收官。 2020年,我们进一步做好严禁新增产能工作,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指导各地做好自查自纠,修订完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新增产能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20年,我们更加注重钢铁新材料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航空发动机、先进海工与高技术船舶、农机装备等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钢铁行业测试评价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作用,推动一批钢铁短板材料实现产业化突破。 2020年,我们进一步强化行业规范管理,公告第五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名单,制定发布《焦化行业规范条件》,强化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做好“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2020年,我们着力维护行业平稳运行,强化铁矿石资源保障,推动再生钢铁原料进口,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建立上下游企业对接机制,加强协同攻关,切实做好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 展望新的一年,钢铁行业充满希望,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钢铁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巩固提升钢铁去产能工作成果,持续推进钢铁工业由大到强转变。 2021年,我们要以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制定出台《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大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力度,持续提升行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水平。 2021年,我们要以深化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抓好去产能工作。出台并落实《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研究制定去产量工作方案,实行产能产量双控政策,确保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2021年,我们要以创新发展为根本动力,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支持行业围绕低碳冶金、氢冶金等新技术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实现技术突破和引领。持续做好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加大钢铁材料补短板工作力度,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 2021年,我们要着力抓好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持续做好钢铁、焦化行业规范管理,开展规范企业动态调整工作。加强行业自律,不断提升行业市场化、法治化管理水平,维护行业平稳运行。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开拓创新,谱写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 快讯 欧洲钢企:豪掷千亿欧,猛攻碳中和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编译者:徐亮
    发布时间:2021-04-30
    目前,欧洲的主要钢厂均确定了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SSAB(瑞典钢铁集团)提出“到2045年实现无化石燃料冶金、2026年投放无化石燃料钢铁产品”的总体目标;LibertyGroup(利百得钢铁集团)更为超前,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不过,尽管目标宏伟,但欧洲钢铁行业普遍认为,实现碳中和需要巨大的投资,预计成本将较当前水平提高35%~100%。据初步预算,为实现这些目标,欧洲钢铁行业将投入上千亿欧元资金。 欧洲钢企斥巨资减少碳排放 钢铁行业投资情况 安赛乐米塔尔(下称“安米”)估计,要实现2050年的目标,其“智能碳使用”路线的碳中和成本为150亿欧元~250亿欧元,起步阶段使用CCS(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并最终过渡到氢气直接还原技术。同时,安米还需要投资150亿欧元~300亿欧元建设清洁能源基础设施。迄今为止,安米已在碳中和技术研发方面投资了约3亿欧元。欧洲投资银行已向安米提供了7500万欧元的贷款,支持其开展两个具有开创性的碳减排项目——Steelanol(钢铁醇)项目和Torero(托雷罗)项目。这两个项目总投资额为2.15亿欧元,主要通过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新产品以减少碳排放。其中,Steelanol项目总投资额为1.65亿欧元,旨在有效捕获高炉中的废气并利用生物技术将其转化为可再生的生物乙醇,生物乙醇在混合后可被用作液体燃料。 蒂森克虏伯预计其实现气候目标的投资总额在100亿欧元左右,其中德国联邦政府资助7500万欧元。蒂森克虏伯认为,将生产转变为气候中立的决定不是由经济逻辑决定的,而是由气候逻辑决定的。 SSAB计划在2026年向市场提供第一批无化石燃料钢铁产品,并计划与其合作伙伴LKAB(瑞典基律纳铁矿公司)、Vattenfall(瑞典大瀑布电力公司)共同进行大规模投资,并积极寻求公共资金支持。其HYBRIT(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试验项目和氢基项目工厂的成本为1.8亿美元~2.4亿美元。 目前,塔塔钢铁已经公布了耗资3亿欧元的“路线图+”环境改善计划。Dillinger(德国迪林格钢铁集团)的法国子公司近期获得法国政府180万欧元的国家补贴,将用于加快其脱碳步伐。 如果欧洲钢铁行业通过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实现碳中和,估计每年需要运输和封存1.5亿吨~2亿吨的二氧化碳,需要1000亿欧元~1500亿欧元投资于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如果欧洲钢铁工业全部使用生物能源、消化2亿吨~2.5亿吨的生物质废弃物、消化30%的废弃塑料,则整个欧洲钢铁工业在生物能源转化的投资估计为500亿欧元~700亿欧元。 氢产业链投资情况 除了钢铁自身技术突破的投资外,绿色电力和氢气的规模和成本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真正在钢铁行业体现实用价值,并且需要投资4500亿欧元~7000亿欧元用于清洁电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满足欧洲钢铁行业的“绿氢”需求。 IHSMarkit(埃信华迈数据咨询公司)判断,到2023年,全球每年在“绿氢”能源方面的投资预计将超过10亿美元,并且呈加速趋势。2020年~2030年,预测欧洲5个主要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将投资440亿美元于“绿氢”和“蓝氢”项目。 巴克莱银行估计,在未来30年中,仅“绿氢”和“蓝氢”领域生产设备的全球投资就可能达5000亿美元,包括分销网络在内的基础设施方面的额外投资则可能再增加一倍,达到1万亿美元。 欧共体在其发布的氢路线图中预计,到2050年,欧洲对可再生氢的累计投资可能高达1800亿欧元~4700亿欧元,而低碳化石燃料方面的投资则在30亿欧元~180亿欧元。 欧盟将在未来两年内招标装机容量为15吉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预计投资250亿欧元。由欧洲投资银行管理的一个100亿欧元的基金也将为可再生能源和“绿氢”项目提供贷款。 碳中和目标下钢铁生产的成本竞争力评估 “绿色氢基DRI-电炉”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终极技术路线,这已成为欧洲钢铁行业的普遍共识。同时,在此过程中要结合“智能碳使用”技术路线。“绿氢”的成本、两条技术路线的投资成本将推高碳中和钢铁产品的制造成本。欧盟钢铁行业实现工艺路线转型后,预计每年将产生200亿欧元以上的额外生产成本(即使采用现有最佳技术升级现有工厂)。 预计到2025年“绿氢”成本将进一步下降40% 欧盟目前“灰氢”(化石燃料基)的生产成本最便宜为1.5欧元/千克;“蓝氢”为2欧元/千克;“绿氢”则高达5.5欧元/千克(最低的估计值为2.5欧元/千克)。“灰氢”生产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然气价格。 2015年以来,欧盟“绿氢”生产成本已下降了40%,预计到2025年将进一步下降40%。可再生能源成本的减少占“绿氢”成本减少的2/3,另外1/3来自电解设备成本的减少。 基于成本的变化与碳税(约为60欧元/吨)情况,判定“蓝氢”(低碳氢)生产成本可与化石燃料“竞争”。由于“绿氢”的成本正在迅速下降,若2030年“绿氢”成本降至1.64欧元/千克以下,则将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 在氢气传输环节,以管网方式传输氢气的成本低于以电力方式传输氢气。氢气每传输1千瓦/100公里,以电力方式的投资成本为230欧元,而以管网方式的投资成本仅为9欧元~11欧元。 预计氢基冶金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 氢基冶金的经济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价和二氧化碳价格,以及工艺路线转型所需的投资成本。到2050年,估计钢铁生产的年总成本(包括资本和运营支出)在800亿欧元~1200亿欧元。SSAB认为氢基冶金的运营成本将比目前的煤基冶金增长20%~30%,而奥钢联则认为可能会增长80%。 以氢为基础的直接还原工艺,每吨钢水需要消耗3.48兆瓦时的电能,主要用于电解制氢。根据电力和二氧化碳价格以及使用的废钢量,估计吨钢生产成本在361欧元~640欧元。如果电价在40欧元/兆瓦时左右,二氧化碳价格为34欧元/吨~68欧元/吨,氢基冶金则有可能具备与煤基冶金相当的成本竞争力。 欧盟钢铁生产商不仅面临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合规成本(2020年8月二氧化碳价格为25欧元/吨~28欧元/吨,而2021年1月创下35欧元/吨的历史新高),还面临新技术研发和替代材料的资本及运营成本。而这些研发和运营成本可能使碳减排成本增加10倍以上。 欧盟多举措降低绿色钢铁生产成本 在欧盟钢铁行业转型过程中,根本性变革包括投资前沿突破性技术、加快对扩大产业规模新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建立相关监管体系、加强跨部门合作、优化清洁能源系统5个方面。 为尽可能降低碳中和目标下的钢铁生产成本,欧盟正在建立碳边境调整机制,开发资源丰富且成本合理的清洁能源,获得低碳冶炼的可持续融资,加快向循环经济转型。 建立碳边界调整机制。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在2020年10月宣布,碳边界调整机制将自2023年开始实施,涵盖向欧盟进口的电力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包括金属和化学品,预计碳边境措施的年收入可达5亿欧元~14亿欧元。 欧钢联建议欧盟在过渡时期引入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兼容的《碳边境措施》,将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都纳入考虑范围;在中长期加强与贸易有关的措施,引入最低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基于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所有钢铁产品必需的碳足迹计算),以逐步淘汰钢铁市场上碳足迹高的产品。 提供公共财政支持。公正过渡机制(JTM)是《欧洲绿色新政》的一项关键行动计划,其目的是确保碳密集型产业以公平的方式向气候中性经济过渡。该机制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支持,将帮助受影响最大的领域在2021年~2027年期间筹集至少1000亿欧元资金。公正过渡机制将包括3个主要的筹资来源:公正过渡基金、InvestEU(投资欧洲)的公正过渡计划、欧洲投资银行。 此外,欧盟委员会将成立创新基金,向低碳创新技术提供1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 提供相关研发基金支持。由欧洲煤炭和钢铁研究基金会(RFCS)资助的为期2年的“低碳未来”项目将于2020年3月底结束。作为该项目的延续,欧洲煤炭和钢铁研究基金会于今年初又启动了一个为期18个月的新项目——GREENSTEEL(绿色钢铁)。 此外,欧洲钢铁技术平台(EuropeanSteelTechnologyPlatform,ESTEP)于2021年启动欧盟清洁钢铁合作(CleanSteelEUPartnership,CSP)计划。CSP计划基于“欧洲地平线计划”(2021年~2027年),其单个项目费用为1000万欧元~1亿欧元,总预算为14亿欧元,预计低碳冶炼技术研发和应用总投入约25.5亿欧元。CSP计划的目标为:到2030年实现低碳创新技术开发,并对关键的新技术进行工业级的检验,确保达到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到2050年,欧盟钢铁生产所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减少80%~95%。
  • 快讯 美国钢铁公司将全面收购大河钢铁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编译者:徐亮
    发布时间:2021-04-30
    12月8日,美国钢铁公司宣布将收购美国电炉钢厂——大河钢铁的剩余股份,从而获得这家北美最新和最先进的板材生产企业的全部股份。该交易预计将于2021年一季度完成。2019年10月,美国钢铁公司以大约7亿美元现金收购了大河钢铁49.9%的股份。 作为其“BestofBoth”战略的一部分,美国钢铁公司将以大约7.74亿美元现金收购大河钢铁剩余的50.1%的股份。该交易将增加美国钢铁公司的收益,并可能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支持其长期的价值创造。美国钢铁公司首席执行官大卫·布里特认为,收购大河钢铁有利于双方进一步发挥协同效益,提高公司订单量,加强产品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长期而言,较低的可变成本结构将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和整个商业周期的现金流。大河钢铁将为公司创造巨大的增值机会。此外,大河钢铁的XG3先进高强钢和其他等级汽车用钢,将使美国钢铁公司更好地服务于汽车制造行业,从而提升竞争力。2020年11月,大河钢铁完成了二期扩建,热轧卷产能翻了一番,达到330万吨/年。
  • 快讯 钢铁行业如何做好“十四五”数智化转型?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编译者:徐亮
    发布时间:2021-04-30
    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以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ICT(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出台,各行各业都掀起了数字经济革命浪潮。实施绿色制造(决定钢企的生存)、智能制造(决定钢企的发展)和精益制造(决定钢企的地位),成为各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旋律。 数字经济时代,钢企数智化转型不可跨越的发展阶段是标准化、信息化、精益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等。而当前,国内大部分钢企仍处于信息化阶段,钢铁贸易互联网化成为约30%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只有5家大型钢企将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发展战略之一,仅中国宝武一家将智能制造写入公司“十三五”战略。 钢企实施数智化转型的探索 当前,钢企实施数智化转型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类是以自主研发为主。例如,中国宝武自主研发了两个数智化平台,并在宝武鄂钢首次实现了大生产验证应用。一个是智能工厂平台iPlat,即云、边一体化智慧制造平台。该平台拥有数据采集治理及服务、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数字化制造执行应用及成本绩效管控、全面整合的生产过程监控和多源数据的融合创新应用等功能。另一个是智慧生态平台ePlat,支撑集团公司构筑钢铁生态圈。该平台为产业链参与主体提供金融、物流、技术、质检、资讯、采购等综合集成服务,实现产业链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四流合一,通过大连接、大数据、大共享实现向生态圈的辐射传导和赋能服务。 另一类是以借助社会专业技术力量为主。例如,河钢集团原有的电商平台设备老旧,日常运行稳定性、灵活性差;资产管理繁杂,使用本地数据中心,每年都要进行资产盘点,费时费力。经多轮比选后,河钢集团选择与华为公司合作,快速完成了云商平台的转型升级,基于华为云构建了B2B电商业务新平台。新平台实现了性能优——客户访问网站流畅,在竞拍、秒杀等极端场景下依然能够平稳可靠运行;轻资产——华为按一定周期仅收取服务费,河钢无须关注资源维护,专注于主营业务即可。 在这两种模式下,国内一些标杆钢企已经进行了数智化转型的积极探索。 如中国宝武,2015年以来,通过与国际领先的专业技术公司合作,在大力自主实施智慧制造的同时,努力向行业推广商业技术模式。2015年,宝钢股份即在钢铁行业率先承担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热轧1580智能车间”;2018年基本建成,技术经济指标改善明显,工序能耗下降6.5%,内部质量损失下降30.6%,废次降下降10%,全自动投入率提升10.5%,指标实绩大大优于设定目标。2019年,宝钢股份成功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至今国内钢铁行业唯一一家)。 又如沙钢集团,自2015年起,就将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针对不同工厂、车间、工序、岗位技术装备水平各不相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差异化、跨越式实施路径,由点及面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战略工程。2017年,沙钢创新实施“高端线材全流程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智能化项目,为钢企提供智能工厂解决方案。2020年,该项目通过政府验收,包括转炉特钢、开坯修模、棒线车间的改造升级,总投资4亿元。该项目通过建设一个中心、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四大系统、七大平台,探索形成了一种高端线材智能制造新模式,为企业节能减排、减员增效、提质增效等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该项目建成实施后,生产效率提高31.5%,运营成本降低23.2%,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4%,产品不良率降低26.8%,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9.7%。 “十四五”钢铁行业数智化转型路径辨析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性基础产业。钢铁是制造业的“脊梁”,是工业的“粮食”,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挺进的过程中,钢铁行业由全球“老大”变“强大”至关重要,其中数智化转型将发挥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 钢企智能制造包含技术与管理两大维度的变革,目标是实现资源全局优化配置,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实现大规模定制和预测式制造,以满足下游客户越来越强的个性化需求;基础是标准化和精益化;手段是虚拟化(即数字化)和闭环控制;核心是工业软件,即软件定义工业SDI(数字串行接口)。数字化的关键是有数据,实现业务对象、规则、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是实现数据自动流动,即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发送给正确的人或系统,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智慧化的关键是实现知识工作自动化,即数据能够自动转化为信息、信息能够自动转化为知识、知识自动转化为智慧(决策),进而实现知识持续的沉淀、固化、迭代、提升和传承。 钢铁产品的竞争力虽然最终是通过产品的制造、质量、性能、成本、服务等因素表现出来的,但是追根溯源,都会深层次地延伸到设计层面。设计是钢铁产品竞争力的起点,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设计是决定钢铁产品竞争力的根本要素。钢铁产品、工艺、装备和工程等智能设计(或集成研发IPD),既是钢铁制造流程实现智能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又发挥着先导和引领作用。通过智能设计,既可高效创新、优化钢铁制造流程的物理系统,又能为实现钢铁制造流程智能化提供所有数字化基础数据和模型系统。同时,智能制造为智能设计持续不断地提供最真实工况环境下极其丰富宝贵的1∶1验证与实验数据。通过智能设计与智能制造之间相互驱动、交互校验,可大大促进钢铁产品、工艺、装备和工程技术的快速迭代。 钢铁制造流程的智能设计主要包括3个层面:一是材料基础科学层面(分子、原子微观维度),运用材料与工艺三维仿真设计分析计算技术,模拟仿真研究材料成分和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冶金和轧制工艺过程的温度场、流场、应力应变场等。二是工序技术科学层面(工序、装备中观维度),研究工序与装备技术的可行性,模拟仿真优化研究冶金装备的合理性。三是流程工程科学层面(流程、工厂宏观维度),运用流程与工程学三维仿真设计计算技术,研究优化流程与工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及钢铁制造全流程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动态一体化、有序化、集约化。 ICT与OT(工业运营管控技术)加速深度跨界融合,将给传统的钢铁工业运营管理控制技术与系统架构带来颠覆性变革(如图1所示)。对于钢企而言,数据将成为核心生产资料和最重要的资产,普惠的人工智能将成为先进生产工具,计算能力将成为新的先进生产力,通信网络将成为神经中枢,信息和数据将深入到制造领域的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环节。信息流对制造企业的再造,是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再造过程,将变革传统钢企的商业规则和经营模式,形成客户驱动钢企直接满足其需求的生态。 实施智能制造的三大要素:人才、技术和方法论。对于智能产线、智能工厂、智能钢企等这些新生事物,没有现成样板可供参考,研发创新、个性化定制的成分大。传统的钢铁工程技术产品提供商,自身往往背负着比较沉重的历史包袱,既有的竞争优势很有可能成为新形势下的劣势(类似柯达胶卷)。一方面,他们大多以销售自身已有的优势技术产品为主要目的,难以完全做到以服务于钢企个性化需求为中心;另一方面,自身大都处于数智化转型探索过程中,如果钢企主要依靠此类厂商实施数智化转型,很可能难以取得大的创新突破。 笔者认为,国内传统的钢铁过程技术产品供应商需要加强与钢企客户的配合,与领先的原生ICT厂商跨界融合,潜心研发,发挥灵活、快速、行业沉淀深厚等优势,在某些点形成竞争优势,将自己打造成生存能力极强的“碉堡”。“碉堡”多了,自然就能共同构建起一道坚强的“钢铁工程高科技长城”,从而为钢铁及相关行业提供自主可控的优质产品与服务。 钢铁制造流程基础自动化控制“计算+通信”架构将逐步代替“电子+电气”架构。不宜将所有数据都上云,端、边(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未来将有超过50%的数据在边缘侧处理)也应该分担起必要的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计算等功能。泛在云化控制技术等将逐步代替传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CS(分散控制系统)等,是国内自动化公司赶超西方传统自动化巨头千载难逢的机遇,关键是要实现实时操作系统、工控开发环境、时间确定性网络、统一开放协议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不赞成再跟随发展传统的PLC、DCS等技术产品。 此外,数据质量将直接影响数据价值的呈现和应用效果。因此,钢企在实施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首先必须把好数据治理关。其次,需要以业务数字化为前提,以数据入湖为基础,以建设数据中台为重点,通过构建完整、清洁的逻辑数据湖,做厚业务与数据双驱动的数据中台,进而筑牢与业务主题紧密联接的数据底座。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将成为钢企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不应以短期的投入产出比来衡量,越早建立或租用越好。数据构架、数据频次、数据分析三位一体,构成数据体系。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数据体系,即数据编码基因。企业数据编码是一项复杂、长期、艰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决定了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成败,需要由钢企业务专家主导、与IT专家等协同完成。 数智化转型的几点建议 传统的钢铁行业数智化转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定力。笔者基于自身的一些实践与思考,就钢铁行业数智化转型提几点粗浅的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引发相关方面更广泛、深入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法规标准:“智能制造,标准先行”。规范化与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数据确权、信息安全等是实现智能制造系统三向集成(特别是产品全生命周期域的端到端集成、价值链域企业之间的横向集成)的前提。钢铁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等,需要在数据安全与权利保护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定方面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监督等重要作用。 研发模式:变革目前广泛采用的经验试错法传统手工作坊式的钢铁产品和工艺研发模式,大力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的高通量计算加高通量试验的材料和工艺集成数字化研发模式。 技术路径:将专业知识(机理模型等)+专家经验(操控规则等)+数据智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掘挖掘利用好技能、技术、业务、管理等各方面的专家经验至关重要。即使将来实现了智能制造,人的决策作用依然是最重要的。 实施步骤:透明化(信息/经验/模型等可视化,支撑实现决策优化等) ——智能化(数字孪生,支撑实现产线异地远程智能操控与运维等)——智慧化(人-信息物理系统,支撑实现行业知识的持续沉淀、固化、迭代、提升和传承等)。 实施方式:钢企、行业技术产品提供商、专业ICT提供商、高校/专业研究院所等相关单位,强强合作,优势互补,跨界研发,协同创新。 实施方法:应用开发、平台打造、数据治理、人员赋能、管理变革协同发展,齐头并进;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同步推进。 能力建设:企业数智化转型,组织与人才的数字化能力将成为关键元素。企业拥有强大的数字化平台,组织将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人才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数字化组织中人才的引进、培养、任用、使用、考核、评价、激励等每个相关环节都需要相互联动,进而构成人才能力全生命周期持续闭环、迭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