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类别
“8+2” 重点领域
来源专题
学科
  • 快讯 22亿元!三一重能签约青海500MW风电项目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编译者:武春亮
    发布时间:2025-07-01
    6月25日至29日,第26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青海西宁盛大举行。会上,玉树州称多县政府与三一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称多县500MW集中式风电场项目,签约金额达22亿元。 据介绍,当地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为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签约项目将聚焦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场等项目,不仅能够满足当地能源需求,还可将多余电力外送,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兴起,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 快讯 5.55亿元!中国能建100.5MW风电EPC项目中标公示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编译者:武春亮
    发布时间:2025-07-01
    6月30日,中国能建电子采购平台发布了《中能建投天津武清区泗村店100.5MW风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中标结果公示》。公告中显示,中能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成功中标该项目,中标价格为555139600.00元。 该风电项目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装机容量为100.5MW,计划安装15台单机容量为6.7MW的风力发电机组,叶片长度为220米,轮毂高度为135米,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2169小时。项目内容包括新建100.5MW风电场、一座110kV升压站和新建12.378公里长的1回110kV送出线路,该线路将接入武清220kV变电站的110kV侧120间隔。场区内的35kV集电线路将采用地埋方式,线路长度预计为27.2公里。此外,项目预计新建道路1.7公里,改造道路12.6公里。
  • 快讯 500MW!山西吕梁风电项目获核准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编译者:武春亮
    发布时间:2025-07-01
    近日,国家电投北京公司所属山西新能源公司河口四期风电项目成功获得山西省吕梁市的核准批复,标志着该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目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岚县,规划装机容量为100兆瓦。项目建成后,河口维检中心站管理的区域风电总装机容量将突破500兆瓦,成为国家电投北京公司在山西绿色电力的重要支撑。这一项目的核准不仅进一步保障了区域绿色能源供应,还加速了智慧场站建设,并奠定了打造新型区域维检标杆的基础。同时,该项目也为未来区域运维模式革新、构建先进数字化平台和推动管理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 快讯 Earth Energy Science:深海海底采矿的技术和前景展望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编译者:李娜娜
    发布时间:2025-07-01
    深海采矿关系着未来能源命脉。自2000年以来,许多国家都显示了对深海矿产资源的兴趣,比利时、中国、法国等国曾与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多次签署区域矿产资源协议。美国地质调查局指出,如果深海开采能实现商业化,截止2065年,人类对关键金属需求的35-45%将来自深海开采。然而,由于深海环境的极端复杂性,目前深海采矿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开采。 如果深海采矿要成为一项商业活动,就得要求它保持持续、稳定的生产能力。同时,环保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深海采矿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诸多影响,如改变底栖环境、干扰海底生物,甚至影响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这对深海采矿的技术、设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实践中,采矿车、管道提升系统和表面支持系统是DSM的三种必备设备。 尽管DSM已成未来之趋,但研究人员指出,人类也面临着许多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首先是生态问题:采矿车搅起的泥浆云可能会扩散数十公里,导致滤食生物窒息;采矿系统泵机作业时连续轰鸣,噪音容易干扰鲸类之间的声呐通信;海底生物的生长缓慢,一个采矿坑的恢复或许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其次是成本问题:目前深海镍开采的成本是陆地开采的2倍,如果不通过大规模商业开采将无法维系采矿运作;采矿设备需要在无光高压的环境下连续工作2000小时,设备研发必须高标准、高投入。未来,深海采矿技术将朝着低环境干扰、高可靠性和高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Earth Energy Science》[1]。 [1]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Deep-Sea Mining: State of the Art and Perspectives
  • 快讯 Landslides:贝叶斯统计可有效提升海底滑坡预测精度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编译者:李娜娜
    发布时间:2025-07-01
    海底滑坡严重威胁海洋基础设施安全,当前,模拟海底滑坡发生事基于评估特定场地滑坡可能性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项目开发前,提供识别和量化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区域特征要素。此外,受限于海上勘测活动的高成本,用于估算海底滑坡建模所需参数的调查数据通常有限,对海底滑坡的研究存在数据匮乏、建模复杂等问题。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学者采用贝叶斯统计推断方法,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和遥感等数据,系统地校准海底滑坡模型参数,旨在最大化利用有限的现场调查数据对海底滑坡模型进行概率校准。研究认为,通过贝叶斯模型校准,能显著提高海底滑坡发生概率预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增加样本数量可降低参数的不确定性,且模型参数的设定值对滑坡深度和单位重量影响最大。该研究揭示了在不同深度和不同安全系数条件下,模型参数的变化情况,为海洋基础设施规划和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所提出的方法具有生成滑坡地质灾害图的潜力,可用于绘制物理参数的更新估计值,并改进管道布线或任何其他类型基础设施安装的决策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Landslides》[1]。 [1] Bayesian Model Calibration of Submarine Landsl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