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4789.06万美元 同比增长34.83%》

  • 编译者: 袁雪
  • 发布时间:2025-08-20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农业机械
    >  正文
    2025年3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4789.06万美元 同比增长34.83%
    2025-04-23 13:53    来源:
    机经网
    据机经网整理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3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金额为4789.06万美元,同比增长34.83%;出口数量为2330台,同比增长10.79%;出口均价为2.06万美元/台,同比增长21.89%。
    2025年3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
    1-3月,我国联合收割机累计出口金额为13546.84万美元,同比增长40.47%;累计出口数量为7146台,同比增长52.76%;出口均价为1.90万美元/台,同比下降7.77%。
    2025年1-3月我国联合收割机累计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
    2025年3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印度、印度尼西亚、德国、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利亚、伊朗、斯里兰卡、菲律宾、秘鲁、埃塞俄比亚,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87.04%。其中,向印度出口最多,金额为1757.5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6.70%。
    2025年3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
    1-3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印度、印度尼西亚、德国、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尼日利亚、厄瓜多尔、伊朗、越南,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87.64%。其中,向印度出口最多,金额为5161.59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8.10%。
    2025年1-3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
    2025年1-3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金额占比TOP10国家/地区
    (责编:lxh)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机经网微信号
    欢迎投稿,联系我们
    相关资讯
    2025年2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3473.81万美元 同比增长1.78%
    据机经网整理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2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金额为3473.81万美元,同比增长1.78%;出口数量为2017台,同比增长39.49%;出口均价为1.72万美元/台,同比下降27.12%。2025年2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1-2月,我国联合收割机累计出口金额为8757.78万美元,同比增长43.75%;累计出口数量为4816台,同比增长87.03%;出口均价为1.82万美元/台,同比下降23.21%。2025年1-2月我国联合收割机累计出口金额2025年2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德国、越南、厄瓜多尔、马里、秘鲁、柬埔寨,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94.12%。其中,向印度出口最多,金额为1739.7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0.08%。2025年2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1-2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德国、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厄瓜多尔、越南、尼日利亚、尼泊尔,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89.84%。其中,向印度出口最多,金额为3404.03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8.87%。2025年1-2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2025年1-2月我国联合收割机出口金额占比TOP10国家/地区
    农业机械
    2025-03-24 15:17
    协会
    资讯
    宋志明副会长带队赴有色协会开展“十五五”规划调研
    其他民用
    2025年4月21日上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规划编制办主任宋志明带队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有色协会)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有色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等领导接待了调研组一行。座谈会上,范顺科对调研组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有色协会的总体情况及重点工作,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并表示希望同中国机械联及系统协(学)会、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交流。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推动机械装备和材料行业间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策略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宋志明副会长介绍了中国机械联的基本情况及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的相关工作。他表示,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将强化与上游材料行业的供需对接,尤其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机械工业与有色金属行业开展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有色协会副秘书长、规划研究办公室主任林如海,会员部、科技部、轻金属部、重金属部、政策研究室、再生金属分会、稀散金属分会、硅业分会、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等有关负责同志参与接待,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肖立群,中国机械联会员工作部、科技工作部、行业发展部、教育发展中心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行业发展部)
    一季度机械工业生产、投资稳定增长
    机械工业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长趋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1%,汽车制造业增长11.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4%,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7.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1%,汽车制造业增长24.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7.4%,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15.4%。机械工业代表性产品中,一季度,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为18万台,同比增长20.5%;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14.9万套,同比增长26%;发电机组累计产量为7415万千瓦,同比增长75%;太阳能电池累计产量为17267万千瓦,同比增长18.5%。(统计与信息工作部)
    关于举办2025年承压设备理化检验人员第一期培训班的通知
    机械工业
    各有关单位:为不断提高承压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民用核电相关承压设备)制造、检验单位理化检验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建立理化检验学习交流平台,根据《关于发布2025年承压设备理化检验人员培训计划的通知》(机械质[2025]08号),现决定举办一期承压设备一、二级理化检验人员培训班,开展金相检验、力学性能试验和光谱分析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质量工作部)
    李奇副会长出席机械行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成立座谈会
    机械工业
    2025年4月18日下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主任李奇出席机械行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成立座谈会。此次座谈旨在汇聚行业菁英,构筑机械领域高端智库矩阵,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圈,深度解析技术赋能与人才培育的耦合机制,全面激活产业创新基因,为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锻造强劲引擎。会上,李奇副会长为参会的首批行业特级技师逐一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这不仅标志着“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机械行业的落地生根、硕果盈枝,也是对技能菁英们卓越成就的至高礼赞,更是奏响了“技能人才支撑制造强国战略”的时代强音。李会长为机械工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各子平台牵头人颁证座谈会还特别邀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机械行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牵头人李凯军作专题报告。他从精益求精的匠心坚守,到立德树人、技能报国的家国情怀,以躬身实践生动诠释大国工匠精神,激励着每一位技能人才立足本职,不断追求卓越,勇攀技能高峰,在平凡岗位上谱写不平凡的职业传奇。同时李凯军大师阐述了机械行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职责和定位,并就平台后续后续工作安排提出了建议。随着机械行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成立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机械工业高端人才服务行业的战舰正式启航,一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已然构建,它将打破企业间的技术壁垒,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以及技术交流合作的关键纽带,它更将激活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基因”,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评价中心)
相关报告
  • 《我国3D打印行业2025年产量出口大幅增长》

    • 编译者: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6-04
    • 自2025年以来,中国3D打印行业发展迅猛,生产和出口均显著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4月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60.7%,居全国工业品增速首位。同月,我国3D打印机出口量达43万台,同比增长23.3%;出口总额为9.45亿元,同比增长21.1%。这些数据表明,市场需求急剧上升,同时推动了我国3D打印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5月23日,国务院通过了《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绿色科技创新。作为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3D打印正迎来新机遇。相关企业如爱司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爱司凯)和湖北超卓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超卓航科)也在积极拓展业务,前者拟与微瓷科技签订陶瓷3D打印机采购框架协议,后者已应用增材制造技术生产小批量核工业精密零部件,业务范围涵盖多个领域。 此外,华曙高科在宁波成功举办的2025华曙高科3D打印创新及产业化论坛上展示了其在技术创新、设备迭代和工艺优化方面的重要突破。华曙高科已形成全系列金属与高分子3D打印设备矩阵,并提供全面的增材制造解决方案。 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推动下,预计3D打印企业将迎来更多市场需求和订单增长。企业需持续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以满足市场对高质量、高效率、绿色环保3D打印解决方案的需求。
  • 《商业部:1-5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5.1%》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6-18
    • 6月13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进行通报: 一、关于今年1-5月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各地区各部门全力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广大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创新发展。我国外贸进出口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根据海关统计,1-5月我国进出口12.1万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出口6.5万亿元,增长6.1%;进口5.6万亿元,增长1.8%;顺差8933.6亿元,扩大45%。 一是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多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进出口增长9%,占比提高至28.8%。与欧盟、东盟、俄罗斯和巴西等进出口分别增长11.7%、9.4%、10.0%和11.2%。同期,对美国的进出口下降9.6%。 二是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超过50%。民营企业出口3.28万亿元,增长13.8%,占比提高3.2个百分点至50.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58万亿元,增长0.5%。国有企业出口6375.1亿元,下降5.9%。 三是商品结构持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3.8万亿元,增长5.1%,占出口总值的58.4%。其中,集成电路、电动机及发电机等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5.1%、7.6%。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保持竞争优势,出口1.21万亿元,增长7.2%。其中,玩具、塑料制品、家具分别增长30.1%、18.6%和9.6%。 四是一般贸易出口较快增长。一般贸易出口3.82万亿元,增长10.3%,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至58.8%,加工贸易出口1.92万亿元,下降1.5%。 五是国内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中部和西部地区出口增长14.7%,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至17.6%,东部地区出口增长4.4%,占比82.4%。 二、关于今年1-5月我国吸收外资情况 今年前5个月,我国吸收外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实际使用外资持续保持平稳增长。1-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460家,实际使用外资369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折合美元546.1亿美元,同比增长3.7%。5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63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折美元94.7亿美元,同比增长4.6%。 二是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均呈较大增幅。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12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5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7.2%,占比达到28.5%。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3.9%、7.5%和287.8%。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3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9%,其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同比分别增长56.5%、44.6%和83.5%。 三是中西部地区、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继续稳步增长。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25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2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2%,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4%,占比为11.9%。 四是主要投资来源地投资增长态势良好。主要投资来源地中,香港、韩国、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对华投资分别增长3.7%、88.1%、18.9%、7.5%、9.2%和100.8%;欧盟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9.5%。 三、关于今年1-5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情况 2019年1-5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的311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3011.5亿元人民币(折合445.4亿美元),同比下降1%;1-5月,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749.9亿元人民币(折合554.6亿美元),同比增长3.8%,新签合同额5259.7亿元人民币(折合777.9亿美元),同比下降3.2%;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9.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5万人;5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7万人。 1-5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保持健康有序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今年前5个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1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56.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2.6%。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469.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60.3%,完成营业额305.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5.1%。 二是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1-5月,我国对非洲、欧洲和北美洲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9.5%、18.9%和2.7%,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占比分别为26.8%、18.7%、9.7%和9.4%。其中流向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对外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6.1%、47.4%。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 三是对外承包工程大项目多,带动当地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今年前5个月,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8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个,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2.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建设、一般建筑和电力工程建设行业,合计占比近70%,有效改善了东道国基础设施条件。 2019年1-5月,相关主管部门办理新设和并购类对外投资企业2011家,中方协议投资额354.9亿美元;其中,新设和并购非金融类对外投资企业2003家,中方协议投资额347.8亿美元;新设和并购金融类对外投资企业8家,中方协议投资额7.1亿美元。办理增资类对外投资企业512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3.2亿美元;其中,增资非金融类对外投资企业505家,中方协议投资额97.8亿美元;增资金融类对外投资企业7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5.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