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孔纳米颗粒可引导干细胞形成骨骼》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4-02
  •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30日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水稳定二维共价有机框架(COF)纳米颗粒,可以引导人类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骨细胞,促进骨骼再生,有望在再生医学领域“大显身手”。相关研究发表于《高级保健材料杂志》。

      最新研究负责人、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阿希列什·佳哈瓦解释说,二维COF多孔有机聚合物因其结晶性、有序可调的多孔结构等备受关注,但COF难以加工成纳米材料,且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在再生医学和药物输送方面的应用,需要新方法让这些COF保持足够稳定,同时保持其生物相容性。

      鉴于此,在本研究中,佳哈瓦团队通过将COF与两亲性聚合物——同时含有疏水性和亲水性成分的大分子结合,增强了COF纳米颗粒的水稳定性,使这些纳米颗粒能够应用于生物医学。

      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在较高浓度下,二维COF也不会影响细胞的活力和数量激增。此外,这些二维COF拥有生物活性,可以引导干细胞生成骨细胞。初步研究表明,这些纳米颗粒的形状和大小会影响其生物活性,但需要开展更多深入研究。

      由于这些纳米颗粒拥有很多孔隙,佳哈瓦团队利用这种特性来递送药物。实验证明,他们能够将一种名为地塞米松的骨诱导药物装载到COF的多孔结构中,以进一步促进骨骼的生成。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纳米颗粒可以延长药物被递送到人类间充质干细胞(通常用于骨再生)的时间,药物的持续释放增强了干细胞向骨系的分化,由此促进了骨骼再生。”

      团队认为,这项研究对未来生物材料的设计非常重要,可以为组织再生和药物递送应用提供指导。他们计划接下来在患者身上评估这种纳米技术。

相关报告
  • 《携带CRISPR系统的新型纳米颗粒 可实现对细胞基因组的精准编辑》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7-11-23
    •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MIT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纳米颗粒,这种纳米颗粒能够运输CRISPR基因编辑系统,并对小鼠机体的基因进行特异性修饰;因此研究人员就能够利用纳米颗粒来携带CRISPR组分,从而就消除了使用病毒的需要。 利用这种新型的运输技术,研究者就能对大约80%的肝脏细胞进行特定基因的切割,这或许就能达到目前在成体动物中应用CRISPR技术的最佳成功率。 研究者Daniel Anderson教授说道,让我们非常激动的是,我们制造了这种特殊的纳米颗粒,其能被用来永久特异性地编辑成年动物机体肝细胞中的DNA;本文研究中,研究者所研究的一种名为Pcsk9的基因能调节机体胆固醇的水平,而人类机体中该基因的突变或许和一种名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罕见疾病有关,目前FDA批准的两种抗体药物能够抑制Pcsk9基因的表达,然而这些抗体药物需要在患者后半生中定期服用,而新型的纳米技术或能永久性地对该基因进行编辑,同时就为治疗这种罕见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靶向作用疾病 很多科学家都在尝试开发安全有效的方法来运输CRISPR所需的组分,其中包括DNA切割酶Cas9和一个短链RNA,其能够引导酶类进入基因组的特殊位点,指导Cas9来发挥切割作用。 在很多情况下,科学家们依赖于病毒来运输Cas9基因和RNA链,2014年,研究人员Anderson及其同事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非病毒运输系统,利用CRISPR技术来有效治疗酪氨酸血症(一种肝脏疾病),然而这种运输技术需要进行高压注射,这就会对患者机体肝脏带来潜在的损伤作用。 后来,研究人员就通过将编码Cas9的信使RNA包裹到纳米颗粒中来替代病毒,从而就实现了不用高压注射也能够运输CRISPR的关键组分,利用这种技术,研究者就能够对大约6%的肝脏细胞进行基因靶向编辑,这就足以治疗酪氨酸血症了。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纳米颗粒来运输Cas9和RNA导向链,并不需要病毒,为了能够有效运输RNAs,研究者首先必须对RNA进行化学修饰来保护其免于机体酶类的降解作用。 研究人员分析了Cas9和sgRNA(RNA导向链)形成的复合体的结构,目的在于阐明到底是RNA导向链的哪一部分能被化学修饰,还不干扰两个分子的结合,基于前期分析,研究者就开发并且检测了多种可能性的修饰组合。研究者Yin说道,我们能够利用Cas9和sgRNA复合体来作为一种引导工具,并进行测试来确保我们可以对70%的RNA导向链进行修饰,对其进行修饰并不会影响sgRNA和Cas9的结合,而增强化学修饰同样还会增强其二者结合的活性。 对肝脏进行重编程 随后研究人员将这些修饰后的RNA导向链(增强型的sgRNA)包裹入脂质纳米颗粒,此前研究者利用这种纳米颗粒将其它类型的RNA运输到肝脏中,而本文研究中他们将这些脂质纳米颗粒注射到了携带能编码Cas9的mRNA纳米颗粒的小鼠机体中。研究者重点对调节胆固醇水平的Pcsk9基因进行了研究,在超过80%的肝脏细胞中都能消除这种基因,从而就无法在这些小鼠中检测到Pcsk9蛋白的存在,被治疗的小鼠机体总胆固醇水平也会出现35%的下降。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是否能利用该技术治疗其它肝脏疾病;研究者Anderson认为,一种能特异性关闭基因表达的完全合成性的纳米颗粒或许就能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这并不仅仅是针对Pcsk9基因,还包括了其它疾病,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同时其也是很多疾病发生的来源,如果能实现对肝脏细胞中DNA的重编程,研究人员或许就能够有效遏制多种肝脏来源的疾病了;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所开发的纳米技术新应用未来或能为基因编辑研究开辟多种途径。
  • 《研究人员创造新型硅纳米颗粒可检测并治疗癌症》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6-08-19
    • 在一篇纳米医学杂志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发表的论文中,莫斯科国立大学和莱布尼茨光子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硅纳米颗粒,能够同时检测癌症并发挥治疗的作用。他们在多孔硅中发现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一方面能够发现癌症,另一方面能通过分解成硅酸发挥治疗功效。而硅酸是维持骨骼和结缔组织强度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多孔硅纳米粒子被证明是一种完全无害的治疗检测药剂,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