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有害物种的伦理:采采蝇|生物科学|牛津学术》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 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8-12-28
  • 对人类有害的野生动物物种往往是人们控制和消灭计划的目标。一个当代的例子就是是采采蝇,它是昏睡病和非洲动物锥虫病的媒介。采采蝇最近成为泛非消灭运动的目标。如果成功的话,这场运动可能会把整个采采家族推向灭绝。随着有效和高效的消除技术的出现,迫切需要对拟议的消除运动进行伦理评估。我们通过考虑基于本地和全球范围内物种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论点来检验采采蝇消灭的伦理。我们的结论是,虽然在全球消灭采采蝇在伦理上是不合理的,但针对孤立人群的局部消灭运动在伦理上是站得住脚的。我们敦促定期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这类评估,以便将有关物种灭绝决定的所有相关因素例行公事地公诸于众,从而进行评估。

相关报告
  • 《克隆基因编辑猴子:一个生物伦理困境? |生物科学|牛津学术》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6-17
    • 2019年1月,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CRISPR基因敲除了猕猴睡眠觉醒周期的一个关键基因。一只经过基因编辑的猴子被克隆出来,产生了另外五只猴子。概述这一过程的论文发表在中国期刊《国家科学评论》上。资深研究员孙强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他们打算“为基因相关疾病建立多种猴子模型”,包括大脑、免疫和代谢紊乱以及癌症。这一成就引起了国际生物伦理学家的关注。自从1996年多利羊出生以来,克隆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引发了媒体的疯狂报道。动物克隆通常使用体细胞核转移——用成人体细胞的供体细胞核替换卵细胞的细胞核。在克隆猕猴中,克隆猕猴睡眠更少,夜间活动更多,抑制了昼夜激素的波动,增加了焦虑、抑郁和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行为。 参与其中的研究人员认为,克隆基因编辑猴子的一个好处是,它通过消除个体间的基因变异,减少了药物测试等实验所需动物的样本量。不过,美国科学之感(Sense About Science USA)的统计主任、数学家丽贝卡·戈尔丁(Rebecca Goldin)警告说,克隆并不能完全消除个体间的差异,你不知道具有特定基因组成的动物的反应是否与你所期望的整个种群的反应一致。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的医学伦理学家和哲学家戴维•亨特(David Hunter)建议,一旦我们把生命体视为客体,而不是主体,我们就会把它们变成商品。他解释说,灵长类动物的商品化可能会导致对这些动物的不恰当对待,而这些动物往往被赋予很高的道德地位。动物的道德地位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生物伦理学家罗伯特•斯派洛(Robert Sparrow)表示:“整个动物伦理世界都在试图弄清楚,如果有的话,是什么让人类与众不同。 道德地位是一个难题,因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越密切,它作为人类疾病的模型就越有用,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尤其是那些伤害动物的研究中,它的使用就越有争议和道德问题。纽约黑斯廷斯中心的生物伦理学家Carolyn Neuhaus并不认为克隆在伦理上有问题。她说:“科学家们正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在研究环境中不断地繁殖动物。真正令人担心的是,一旦你创造了一种方法,你可以在老鼠、大鼠、海豚或猴子身上使用,你也可以在人类身上使用同样的方法。”克隆基因编辑生物体尚处于早期阶段,但考虑其后果还为时过早。关于克隆基因编辑过的猴子的伦理争论很可能会继续,因为科学家们在哲学上努力探索生产和繁殖生物体的新方法。
  • 《国际生物学的规则是什么?|生物科学|牛津学术》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8-10-25
    • 生物学是一项全球性的事业。无论研究的国际维度对你来说是否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它们很重要。在3月编辑里(https://doi.org/10.1093/biosci/biy022),我注意到一个最近国家科学委员会科学和工程的指标报告:“自21世纪初以来,研究的全球格局、教育和商业活动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且随着区域、国家和全球经济继续投资于科学和技术。就在上个月,在9月份的一期杂志上,Myrna Watanabe报道了由于生物标本、样本和数据的数字化而迅速出现的国际法律问题(https://doi.org/10.1093/biosci/biy086)。其他作者则将注意力引向了更多的问题。现在考虑以下问题:如果你能从其他国家获得资源或工具,你的研究是否会得到提高?你是否使用过在其他国家收集的样本(例如,基因、组织、有机体或环境数据)?谁拥有或控制从海外收集的标本或样本中创造的衍生产品的权利?你是否在其他国家进行研究或与他们国家的科学家合作?文化规范和期望如何影响研究、数据共享和研究完整性的行为?这些都是复杂的问题。生物学家,特别是他们的专业团体和组织,必须积极考虑这些问题。在许多情况下,答案是对传统和实践的修改。对其他问题的回答可能需要因政策而改变。基于这些原因,美国生物科学研究所(AIBS)将于2018年12月召开“下一代国际生物学”会议。这次会议将包括来自AIBS成员协会和组织的代表,将在生物科学界领导人之间就当前国际生物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