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2019空气质量评估报告》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lhy
  • 发布时间:2020-03-23
  • 本次对德国2019年空气质量的评估是基于联邦州和德国环境署(Umweltbundesamt)的空气监测网络尚未最终审计的初步数据,由于监测网络内的全面质量保证,最终数据只能在2020年年中提供。现有数据允许对过去一年进行一般性评估。考虑到以下污染物:颗粒物(PM10和PM2.5)、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因为这些物质仍超过了世卫组织关于保护人类健康的限值和目标值。

    原文地址(可下载报告):https://www.umweltbundesamt.de/en/publikationen/air-quality-2019

相关报告
  • 《评估土壤NO排放中生物量的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7-08-31
    • 虽然很明显,生物炭可以改变土壤N2O排放,但NO影响的相关数据很少。报告为范围0到67%土壤中NO排放减少以促进后生物修复。我们使用区域空气质量和健康成本模型来评估这些土壤NO降低如何影响美国空气质量和健康成本。我们发现,67%的土壤NO减少,生物炭在受精农业土壤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将一些地区的O3排放量降低高达2.4ppb,PM2.5降低到0.15μg/m3 。2011年建模的生物炭介导的健康益处高达430万美元/县,此影响集中在中西部和西南地区。这些潜在的空气质量和生物炭使用的健康益处表明,需要更好地了解生物炭对土壤NO排放的影响。其益处应包括在其他生物炭效益的估计,如作物产量增加、土壤水分管理和N2O减少。
  • 《《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2017)》发布 重点控制区PM2.5下降百分之七点八. 》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发布时间:2017-10-12
    • 近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 (2017) 》(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指出,随着环保制度建设的完善和环保监管力度的加码,2016年我国各种颗粒物污染总体改善,大部分省市提前实现“大气十条”的改善目标。   《报告》指出,2016年,PM2.5重点控制区域中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上海、江苏、浙江、珠三角、重庆10个省(直辖市)平均下降达7.8%,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采暖期的PM2.5污染依然较为严重。与此同时,三大重点区域的臭氧污染开始显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6年近六成城市臭氧污染程度不降反升,“2+26”通道城市仅9个城市达标。   清洁空气创新中心联合该领域相关专家应用清洁空气管理指标体系,以环境状况公报及近地面卫星反演数据、气候模式分析为基础,从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控制进展、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进展、空气污染治理困难程度等角度全面梳理了中国大陆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年的表现。   在污染物排放控制方面,《报告》认为各种污染物总体减排成果显著。SO2、NOX减排取得一定成效,NH3排放控制已逐渐引起重视,各项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措施也取得较大进展;但VOCs排放总量仍然较大,并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新重点。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进一步控制分散污染源(如散煤和“散乱污”企业)和机动车污染,并持续推进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报告》建议,要尽快完善排放清单等环境管理基础工作、系统推进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模式、充分使用各种精细化管理手段,从而加强清洁空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