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 (2017) 》(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指出,随着环保制度建设的完善和环保监管力度的加码,2016年我国各种颗粒物污染总体改善,大部分省市提前实现“大气十条”的改善目标。
《报告》指出,2016年,PM2.5重点控制区域中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上海、江苏、浙江、珠三角、重庆10个省(直辖市)平均下降达7.8%,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采暖期的PM2.5污染依然较为严重。与此同时,三大重点区域的臭氧污染开始显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6年近六成城市臭氧污染程度不降反升,“2+26”通道城市仅9个城市达标。
清洁空气创新中心联合该领域相关专家应用清洁空气管理指标体系,以环境状况公报及近地面卫星反演数据、气候模式分析为基础,从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控制进展、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进展、空气污染治理困难程度等角度全面梳理了中国大陆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年的表现。
在污染物排放控制方面,《报告》认为各种污染物总体减排成果显著。SO2、NOX减排取得一定成效,NH3排放控制已逐渐引起重视,各项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措施也取得较大进展;但VOCs排放总量仍然较大,并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新重点。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进一步控制分散污染源(如散煤和“散乱污”企业)和机动车污染,并持续推进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报告》建议,要尽快完善排放清单等环境管理基础工作、系统推进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模式、充分使用各种精细化管理手段,从而加强清洁空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