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加强对病毒突变的监测》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1-01-20
  • 18日,德国拜仁州加米施-帕滕基兴医院发现一种此前未知的新冠病毒变体。目前尚不清楚病毒突变的来源以及它是否更具传染性。而为了防止更具传染性的新冠病毒突变进一步蔓延,德国联邦卫生部决定加强对新冠病毒突变的监测,未来将对所有核酸检测阳性样本的至少百分之五进行基因组测序。

      近日,德国拜仁州加米施-帕滕基兴医院的工作人员发现,在其内部新冠测试中,以前的阳性测试结果有所变化,借助特殊的实验室设备研究人员发现了病毒涂片中的不规则现象。因此,来自三名受影响患者的样本被送到柏林夏里特医院进行进一步调查。初步研究确认了此前的推断,这实际上是迄今为止未知的病毒突变。

      德国著名病毒学家,夏里特医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克里斯蒂安·德罗斯滕教授领导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弄清该病毒变体的特征,以阐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病毒突变的来源以及它是否更具传染性。预计将于一月底取得具体结果。

      加米施-帕滕基兴医院强调,暂时没有理由恐惧这一病毒突变。它仅仅是一个新的变体,并不意味着具有更大的传染性。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全世界已发现12000多种病毒序列的变化。最近的事实证明,在英国和南非出现的变种更具侵略性和传染性。但这些变异和突变都尚未导致更高的死亡率。另外,也没有降低已知疫苗的保护作用。

      另一方面,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周特别强调,必须高度警惕新冠病毒突变带来的病例暴增,如果像在爱尔兰发生的那样,将会使德国的卫生系统不堪重负。德国传染病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长威勒教授则表示,与英国和丹麦不同,德国目前还没有对新冠病毒突变进行系统的监测。因此,无法判断病毒突变的扩散程度。

      为了防止病毒突变进一步蔓延,德国联邦卫生部于1月18日宣布加强对病毒突变的监测,目标是检查至少百分之五的阳性样本中是否存在基因突变。卫生部部长施潘说:“我们希望更好地了解在德国流行的病毒变种。”德国的实验室为此进行的每一次基因组测序,包括将检测数据和报告发送给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或夏里特医院病毒学研究所,将获得联邦政府220欧元的资助。假设每天有25000例新感染病例,到2021年7月31日将花费约5600万欧元。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1-01/20/content_461503.htm?div=-1
相关报告
  • 《高福团队揭示Omicron突变株能够感染更广泛的动物,应加强监测》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7-20
    • 自爆发以来,新冠病毒(SARS-CoV-2)就表现出明显的突变多样性,突变病毒株不断出现。2021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报道了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Omicron 的出现引发了新一波的感染浪潮,迅速席卷全球。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在 Cell Discovery 期刊发表了题为:Broader-species receptor binding and structural bases of Omicron SARS-CoV-2 to both mouse and palm-civet ACE2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评估了 Omicron BA.1 与包括人类在内的27个物种的 ACE 受体的结合,发现 Omicron BA.1 已经能够将其受体结合谱扩展到了果子狸、啮齿动物、多种蝙蝠以及一些刺猬中。 该研究还确定了 Omicron B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报告了人类向动物传播新冠病毒的案例,包括猫、狗、水貂、老虎、非洲狮、白尾鹿、雪貂、美洲狮、大猩猩、雪豹以及河马等动物。此外,还有报道水貂和猫向人类传播新冠病毒的案例。 除了上述自然感染外,实验室研究还发现,兔子、猪、狐狸等几种动物也是新冠病毒的潜在易感宿主。 分子和细胞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新冠病毒具有广泛的受体结合谱,包括家畜、宠物、牲畜、动物园和水族馆中常见的动物,以及包括蝙蝠在内的许多野生动物。 基因组分析表明,Omicron BA.1 亚型携带了异常大量的基因突变,尤其是在其刺突蛋白(S蛋白)中。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有15个氨基酸改变,其中9个位于 RBD 与人ACE2受体(hACE2)的结合界面,即K417N、G446S、S477N、E484A、Q493R、G496S、Q498R、N501Y 和 Y505H。 考虑到 Omicron BA.1 在预测的所有宿主范围确定位点都包含突变,因此评估该突变株的潜在宿主范围对于提供动物监测指导至关重要。 自 Omicron BA.1 爆发以来,已有研究对该突变株的结构基础和宿主范围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Omicron RBD 与人ACE2(hACE2)亲和力更强。此外,S蛋白中的一些突变(例如N746K、T547K和N856K)导致S蛋白构象更加稳定。但 Omicron 在其他潜在宿主中的识别受体的结构基础尚未阐明。 目前,Omicron BA.1 的起源仍然是个谜,但有三个假说: 1、Omicron 或其祖先病毒已经人类中长期潜伏,只是之前没发现; 2、Omicron 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类宿主中进化而来的; 3、Omicron 的祖先病毒从人类传播给小鼠,在小鼠中迅速变异,再跳回人类。 在这项研究中,高福团队比较了 Omicron BA.1 和 Delta 突变株对27个物种的受体结合能力,包括人类、典型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结果发现,Omicron BA.1 的宿主范围比新冠原始毒株更广,而 Delta 突变株则没有显示出任何变化。 该研究进一步确定了 Omicron BA.1 的S蛋白与小鼠ACE2受体(mACE2)结合的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以及 Omicron RBD 与果子狸ACE2受体(cvACE2)结合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并阐明了 Omicron BA.1 受体结合范围扩展的潜在分子机制。 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 Omicron BA.1 宿主适应的潜在机制,并强调了持续监测易感物种以避免 SARS-CoV-2 进一步溢出的必要性。A.1 的S蛋白与小鼠ACE2 (mACE2)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以及 Omicron RBD 与果子狸ACE2(cvACE2)复合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从而确定影响 Omicron BA.1 宿主范围的几个关键氨基酸残基。 这些结果表明,应当加强对 Omicron 突变株的监测,以监测其与更广泛物种的受体结合,防止其进一步向其他潜在宿主的溢出和扩张,从而导致新冠的长期大流行。  
  • 《12月28日_Eurofins推出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服务以加强对病毒突变的鉴定》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1-02-03
    • Businesswire网站12月28日消息称,Eurofins基因组学公司推出了成本更低的新一代SARS-CoV-2测序服务,可提供病毒全基因组序列。SARS-CoV-2变体数量不断增加,使得病毒株的毒力、传染性和表位发生改变,因而需要对病毒全基因组进行识别和追踪。SARS-CoV-2全基因组测序可在早期阶段识别突变株并发现新风险,规避免疫或疫苗功效变化。 Eurofins的复杂生物信息学流水线可对连续的SARS-CoV-2分离序列进行组装和比较,并提供结论性解释报告。Eurofins正在向公共医疗机构免费提供部分测序能力,这些公共医疗机构没有紧急预算来检测目前在英国快速传播的VUI2020-12/01毒株。 原文链接: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01228005193/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