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依托海洋研究所,联合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声学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共同建设。中心落户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示范区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总占地2000亩。
中心以开拓前沿交叉领域、建设美丽健康海洋、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使命,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融合运行、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科教融合建设、13个涉海研究所融合发展,将实现中国科学院先进科技创新设施、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向古镇口军民融合示范区集聚,打造以山东为总部、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高地和新兴产业培育基地。中心实施“智慧海洋”和“健康海洋”示范工程,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打造海洋工程装备、近海环境监测、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灾害防控等交叉研发集群,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围绕建设美丽健康海洋、开拓交叉前沿领域、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服务“一带一路”等重要使命,依托院海洋科考船队,联合“四站三网”观测网络、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海洋大数据中心等开放支撑平台,通过实施海洋所-烟台海岸带所融合发展,共同构建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核心科研单元。部署“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印太汇聚区多圈层相互作用”、“海洋生命过程认知与生物资源绿色发展”三大核心科研方向和“‘一带一路’海洋科技合作行动”重点任务,以学科融合带动重大突破和重点培育方向融合,形成立足海岸带和近海、挺进深海大洋的发展格局,推进“三重大”成果产出。
按照1+X+N模式,发挥中国科学院创新资源全链条优势,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灾害防控等领域建设七个交叉研发集群,开展大团队跨领域协同攻关,争取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和参与,激励成果转化,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海洋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