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将固态自旋量子比特与纳米机械谐振器结合的方法,以实现可扩展和可编程的量子系统》

  • 编译者: 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8-20
  • 近日,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DOI:10.1103/PhysRevLett.132.263602)提出了一种将固态自旋量子比特与纳米机械谐振器结合的方法,以实现可扩展和可编程的量子系统。量子信息处理需要具有长时间相干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的量子比特。虽然固态自旋量子比特具有长时间的相干性,但它们缺乏可扩展性。

    这项研究由哈佛大学Mikhail Lukin教授研究小组的研究生Frankie Fung领导,旨在解决这一挑战。所提出的架构使用纳米机械谐振器来介导自旋量子比特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的研究旨在利用纳米机械谐振器来介导这些自旋量子比特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具体地说,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架构,其中在各个扫描探针尖端内部的自旋量子比特可以移动到一个介导自旋-自旋相互作用的纳米机械谐振器上,”Fung解释道。“扫描探针尖端可以移动到一个介导自旋-自旋相互作用的机械谐振器上。由于我们可以选择哪些量子比特移动到这个机械谐振器上,我们可以创建自旋量子比特之间的可编程连接。”

    该团队使用钻石中的氮空位(NV)中心作为量子比特。这些中心是通过用氮原子替换钻石中的一个碳原子而创建的,从而在氮原子旁边产生一个空位。NV中心稳定,具有长时间的相干性,并且与光学兼容,使它们成为理想的量子比特。然而,由于磁偶极相互作用,它们的相互作用范围很短。

    “虽然已经展示了使用固态自旋量子比特的小型量子寄存器,但它们依赖于磁偶极相互作用,这将相互作用范围限制在几十纳米以内。短的相互作用距离和在如此接近的间距上一致制造自旋量子比特的困难使得控制包含大量量子比特阵列的系统具有挑战性,”Fung表示。

    为了实现长距离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将NV中心与纳米机械谐振器耦合,这些是微小的结构,以高频率振荡,并对外部场和力敏感。这种耦合允许非局部量子比特相互作用,可能实现大规模量子处理器。

    该架构由在各个扫描探针尖端中的自旋量子比特组成,其中NV中心位于靠近硅氮化膜上的微磁体的金刚石纳米柱内部。这种设置在量子比特和谐振器周围创建了一个磁场,改变了电子自旋状态,并引起了影响其他量子比特的不同振荡。

    "作为原理验证测量,我们存储了一些相干信息在NV中心,在一个大的场梯度中移动它,并展示了信息在之后被保留,"Fung表示。通过展示在微磁体的机械运输过程中的量子比特相干性,并在低温下实现了大约一百万的品质因数,证明了这种架构的可行性。

    “虽然这种耦合还没有足够强,使这种架构成为现实,但我们相信有几种现实的改进可以使我们达到那里,”Fung表示。“腔体不仅可以让我们更精确地测量机械运动,而且可能将机械谐振器准备在其基态。这大大扩展了我们可以做的实验,例如将自旋到力学的单个量子信息转移,反之亦然。”

    研究人员计划引入一个带有纳米机械谐振器的光学腔,并相信这些谐振器由于它们与各种力的相互作用,是不同量子比特之间理想的中介。“一个混合量子系统可以利用不同种类量子比特的优势,同时减轻它们的劣势。因为它们可以在芯片上制造,纳米机械谐振器可以与其他组件集成,如电路或光学腔,这为长距离连接打开了可能性,”Fung总结道。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大实现室温固态可编程量子处理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4-06
    •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江峰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首次在室温大气条件下实现基于固态自旋体系的可编程量子处理器。该研究成果以A programmable two-qubit solid-state quantum processor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为题,发表在1月25日的npj Quantum Information上[npj Quantum Information 5, 9 (2019)]。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叠加性,能够有效处理经典计算科学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可编程量子计算是量子计算走向实用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经典计算而言,用户通常使用同一种硬件架构就可以灵活地完成多种多样的计算任务。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量子计算实验仅仅被设计来运行特定的量子算法,如果要执行新的量子算法,往往需要重新配置量子计算的硬件。可编程量子计算概念的提出就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它能够在不改变硬件的前提下,仅需要配置这些量子处理器的若干参数就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量子算法。近年来,在离子阱、超导体系和硅量子点体系中已陆续演示了可编程量子计算。但由于室温固态体系中的量子比特通常面临嘈杂的噪声,其量子相干性非常容易受到破坏,因此在室温固态体系中开展可编程量子计算演示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杜江峰课题组利用金刚石中的电子自旋与核自旋作为两量子比特体系,首次实现了室温固态自旋可编程量子处理器。研究人员利用绿色激光脉冲实现该量子处理器的初始化和读出功能,并利用一系列高精度的微波与射频脉冲序列来执行量子算法。他们设计了一类普适量子线路,将一系列量子算法的执行转化成为相应的微波和射频脉冲的幅度和相位参数。对于用户而言,仅需要对这一系列参数进行有效配置,就可以完成多种量子算法,避免了繁琐而且昂贵的硬件重新配置。在量子算法执行过程中,研究人员结合前期发展的动力学解耦技术有效抑制固体中嘈杂的噪声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该可编程量子处理器上成功运行了Deutsch-Jozsa算法和Grover搜索算法,算法的成功率超过80%。预期在未来,通过提升该量子处理器的材料(金刚石)性能,譬如降低13C的含量,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算法的成功率。该工作展示了可编程量子处理器的灵活性,向构筑室温固态量子计算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伍旸和王亚为该文并列第一作者。此项研究得到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的资助。
  • 《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FNAL)超导量子材料和系统中心(SQMS)研究人员在传输量子比特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6-12
    • 近日,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超导量子材料与系统中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以0.6毫秒的记录值实现了超导transmon量子位寿命的可重复改进。这一结果是通过一种创新的材料技术实现的,该技术消除了器件中的一个主要损耗源。 这些结果已发表在《Nature Partner Journal Quantum Information》期刊上。 量子器件如量子位对于存储和操纵量子信息至关重要。量子位的寿命,即相干时间,决定了在错误发生之前数据可以存储和处理多长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量子退相干,是操作量子处理器和传感器的关键障碍。 这种被称为“表面封装”的新工艺在制造过程中保护量子位的关键层,并防止在这些器件的表面和界面形成有问题的“有损”氧化物。通过仔细研究和比较各种材料和沉积技术,SQMS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可以延长量子位的寿命,减少损耗。 费米实验室的高级科学家、SQMS中心量子技术推进负责人Alexander Romanenko说:“SQMS正在突破量子位性能的极限。”。“这些努力表明,对工艺和材料进行系统审查,并首先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是推动量子位相干性的关键。追求器件制造和表征,与材料科学携手合作,是深化我们对损耗机制的科学理解,并在未来改进量子器件的正确方法。” 量子位最大的障碍:相干时间 量子位有很多种类型。量子计算机的这些基本构建块处理信息的方式与经典计算机不同,而且可能更快。量子位存储量子信息的时间越长,它在量子计算机中的应用潜力就越大。 自2020年成立以来,SQMS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了解transmon量子位中误差和退相干的来源。这种类型的量子位在由衬底(如硅或蓝宝石)顶部的金属铌层组成的芯片上图案化。许多人认为这些超导量子位是量子计算机最先进的平台。美国和世界各地的科技公司也在探索它们。 然而,科学家们仍然必须克服一些挑战,量子计算机才能实现他们解决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承诺。用于创建这些量子位的材料的特定特性可能导致量子信息的退相干。在SQMS,对这些特性和损失缓解策略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理解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为了使量子位使用寿命更长,请关注材料 研究transmon量子位损耗的SQMS科学家指出,铌表面是罪魁祸首。这些量子位是在真空中制造的,但当暴露在空气中时,铌表面会形成氧化物。尽管这个氧化物层很薄——只有大约5纳米——但它是能量损失的主要来源,并导致更短的相干时间。 Romanenko说:“我们之前的测量表明,铌是这些量子位的最佳超导体。虽然金属损耗接近零,但铌表面氧化物是有问题的,也是这些电路损耗的主要驱动因素。”。 SQMS的科学家们建议在制造过程中对铌进行封装,使其永远不会暴露在空气中,因此不会形成氧化物。虽然他们对哪种材料最适合封盖有一个假设,但确定最佳材料需要进行详细研究。因此,他们用不同的材料,包括铝、钽、氮化钛和金,系统地测试了这项技术。 每次尝试覆盖层时,SQMS的科学家都会在费米实验室、埃姆斯国家实验室、西北大学和坦普尔大学的材料科学实验室使用几种先进的表征技术分析材料。量子比特的性能是在费米实验室SQMS量子车库的稀释冰箱内测量的。这种低温设备将量子位冷却到绝对零度以上一点点。结果表明,与没有覆盖层(包含氧化铌层)的样品相比,研究人员可以制备出相干提高2到5倍的量子位。 研究小组发现,封端过程提高了研究中探索的所有材料的一致性时间。在这些材料中,钽和金被证明是实现更高相干时间的最有效材料,平均相干时间为0.3毫秒,最大相干时间高达0.6毫秒。这些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这些量子位中损耗的性质、层次和机制。发现它们是由非晶氧化物和界面的存在所驱动的。 “在制造量子位时,有许多或多或少隐藏的变量会影响性能,”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SQMS纳米制造小组和工作组负责人Mustafa Bal说。“这是第一次在不同的制造设施中,在固定几何形状的芯片上,一次非常仔细地比较一种材料变化和一种工艺变化。这种方法确保了我们开发出可重复的技术来提高量子位的性能。” 连贯时间:我们已经走了多远 作为SQMS中心国家纳米制造工作组的一部分,这些团队在不同的设施中制造和测试量子位。费米实验室领导了由Bal领导的SQMS纳米制造小组,在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纳米制造厂制造量子位。其他设施包括拥有量子铸造厂的量子计算公司Rigetti Computing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博尔德实验室。两者都是SQMS中心的旗舰合作伙伴。在Rigetti的商业铸造厂制造芯片证明,该技术易于在行业中复制和扩展。 Rigetti计算机公司量子系统高级副总裁Andrew Bestwick表示:“在Rigetti计算公司,我们希望制造尽可能好的超导量子位,以制造尽可能最好的量子计算机,而以可复制的方式延长量子位的寿命一直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这是该领域能够在二维芯片上实现的领先的transmon相干时间之一。最重要的是,这项研究以对量子位损耗的科学理解为指导,从而在不同实验室和我们的制造设施中实现了再现性。” 在NIST,科学家们对使用量子技术对光子、微波辐射和电压进行基本测量感兴趣。“这是一个伟大的团队努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旗帜,它表明了我们已经走了多远,也表明了我们仍然面临的挑战,”NIST物理学家Peter Hopkins说,他领导着超导电子小组,也是SQMS中心国家纳米制造工作组的主要成员。 在这项工作之后,SQMS的研究人员继续进一步推动量子位的性能前沿。下一步包括设计创造性和稳健的纳米制造解决方案,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其他transmon量子位表面,以消除这些器件中存在的所有损耗界面。在其上制备这些量子位的底层衬底也代表了下一个主要的损耗源。SQMS的研究人员已经在努力研究和开发适合量子应用的更好的硅片或其他低损耗衬底。 此外,SQMS的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确保相干研究的这些进展能够在具有几个互连量子位的更复杂的芯片架构中得到保留。 SQMS量子技术路线图 鉴于SQMS中心合作的广度,该中心的愿景和使命是多重的。研究人员试图提高量子计算机构建块的性能,并将这些创新应用于量子处理器的中型原型中。 在SQMS,两个主要的超导量子计算平台正在探索中:基于2D传输量子比特芯片和基于3D腔的架构。对于基于芯片的处理器,SQMS研究人员与Rigetti等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合作,以提高这些平台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目前,来自费米实验室和里盖蒂的SQMS研究人员已经联合开发了一种9量子位处理器,该处理器融合了这些表面封装的进步。该芯片正在费米实验室的SQMS量子车库中安装。它的表现将在未来几周内进行评估和基准测试。 对于基于3D腔的平台,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将这些量子位与超导射频腔集成。科学家们最初为粒子加速器开发了这些空腔,费米实验室在制造世界上最好的SRF空腔方面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证明了光子寿命长达2秒。当与transmon量子位结合时,这些腔也可以用作量子计算平台的构建块。这种方法有望实现更好的一致性、可扩展性和量子位连接性。到目前为止,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已经在这些腔-量子位组合系统中实现了长达几毫秒的相干。 Romanenko说:“我们知道如何制造世界上最好的空腔,但费米实验室正在建设的3D平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这些用于控制和操纵空腔中量子态的传输量子比特的性能。”。“所以,这有点一举两得。在我们推动转型3D技术的同时,我们还与业界合作,在基于2D芯片的量子计算平台上取得重要进展。” 超导量子材料与系统中心是美国能源部五个国家量子信息科学研究中心之一。SQMS由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领导,由30多个合作机构——国家实验室、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努力,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取得变革性进展。该中心利用费米实验室在建造复杂粒子加速器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最先进的量子位和超导技术为基础,设计多量子位量子处理器平台。SQMS将与嵌入式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合作,在费米实验室建造一台量子计算机和新的量子传感器,这将带来前所未有的计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