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limate Change文章建议全球气候政策重新审视2℃目标》

  • 来源专题: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engjj
  • 发布时间:2014-05-05
  • 2014年2月26日,NatureClimateChang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危险变暖的世界气候政策论述》(TheClimatePolicyNarrativeforaDangerouslyWarmingWorld)的文章,指出是时候承认全球平均气温可能超过2℃的政治目标,并考虑令人深感不安的前景是如何影响沟通的优先领域、管理危险变暖的气候的风险。

    当2009年世界各国领导人签署《哥本哈根协议》时,一致同意将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的温升幅度限制在不超过工业革命前水平2℃的范围,这一目标被广泛视为可以通过雄心勃勃的减排行动实现,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自此以后,气候政策议程一直是亟需迅速和大幅度削减排放量以保持温升幅度不超过2℃的论述占主导地位。

    这一全球气温目标为国际气候谈判提供了宝贵的重点,激励一些国家做出减排承诺。但是,持续将气候政策论述限制在这一目标,并将其作为限制气候变化风险成功或者失败的唯一标准本身就变得很危险,因为它将使社会不能很好地面对和管理世界的风险。而全球很可能在本世纪经历超过2℃的变暖。

    哥本哈根会议以来,2℃目标的建立基础已逐步被侵蚀。为稳定全球气温制定的宏伟目标必须将气候政策的核心重点保持在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内。但尽管呼吁迅速和大幅度削减排放量不可或缺,但是还不够充足。面对和管理大幅度变暖的风险将需要一个基于科学的政策论述,诚实地传达这些风险,考虑到潜在的政策失误和可能发生的气候突发事件,有助于社会权衡采纳减缓和适应选项,这些选项本身带来了显著的风险、成本和不确定性。

    在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完整、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发展了一个可以满足这些标准的气候安全三级风险管理框架。所谓的ABC框架包括3要素:①一个雄心勃勃的气温稳定目标;②构建(即适应)比稳定目标高的变暖幅度,以防气候敏感性被低估或者减缓政策失效;③应急规划,以防未来气候紧急情况出现时,社会因惊人的气候发展而选择放弃减缓措施。

    使用这样的框架作为对话和规划的基础,将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到考虑不受青睐的气温稳定方案的需要。采纳这样的框架还应该鼓励困难但亟需的有关较高幅度变暖的气候变化影响的对话和规划。

    研究人员呼吁重新审视2℃目标,以考虑激励去碳化和适应的替代方法的风险和机遇。社会各阶层的决策者越早了解气候变化走向的事实,人类社会就能越早面对、限制和管理全球变暖带来的风险。

相关报告
  • 《Nature Climate Change文章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粮食产量》

    • 来源专题: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监测服务
    • 编译者:刘建华
    • 发布时间:2014-04-08
    • 2014年3月16日,NatureClimateChang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气候变化与适应背景下的粮食产量元分析》(AMeta-analysisofCropYieldunderClimateChangeandAdaptation)的文章,表明较之本世纪上半叶,本世纪下半叶的粮食产量损失将更大。 该文章基于1700多个数据集,在植物存在和不存在温度适应行为2种假设情形下,使用元分析法分别模拟评估了温度升高对温带和热带地区小麦、水稻和玉米3大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植物存在适应行为的假设条件下,气温升高2℃,温带和热带地区的3种粮食作物均将遭遇减产。较之植物不存在温度适应行为的假设情形,在后一种假设情形下,随着温度升高0~5℃,作物产量将平均增产7~15%,但较之本世纪上半叶,本世纪下半叶粮食将遭遇更大幅减产的事实未能因为植物存在温度适应行为而改变。此外,该研究结果还表明,较之温带地区,热带地区的粮食产量将承受更大的损失,小麦和大米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强于玉米。 (董利苹编译)
  • 《Nature Climate Change研究呼吁制定城市低碳基础设施战略》

    • 来源专题: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监测服务
    • 编译者:刘建华
    • 发布时间:2014-04-08
    • 2014年3月16日,NatureClimateChange杂志发表题为《城市低碳基础设施战略》(Low-carbonInfrastructureStrategiesforCities)的文章,建议根据城市气候条件、收入、工业发展、城市形态和电力供应的碳强度等方面的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低碳城市基础设施战略,以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行动。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避免潜在的、灾难性的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大规模地重建基础设施系统。城市被认为是引领气候变化减缓行动的关键角色。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ofToronto)和安大略理工大学(UniversityofOntarioInstituteof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全球22个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其基本特征。这些城市在气候条件、收入、工业活动水平、城市形态和电力供应的碳强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研究显示,城市特征的这些差异将导致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类型的巨大差别。经历采暖度日数(低于18℃的基准)大于1500的城市需要根据寒冷的气候对建筑进行改造和施工。基础设施技术电气化对电网碳强度低于600tCO2e/GWh的城市是有效的。交通战略对较低城市密度(小于6000人/km2)与较高城市密度(小于6000人/km2)城市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研究指出,城市的气候变化行动在多层次治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层面上,政府将更多地关注碳定价、市场和税收,但是在多层次治理方面,政府可以针对低碳城市基础设施制定相关政策和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