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脊梁矿装车系统防冻液储液设备升级改造效果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14
  • 铁路运输是煤业集团马脊梁矿煤炭外运的主要方式。由于煤炭洗选后会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冬季气候严寒,在煤炭运输、装卸过程中常常出现冻车现象。为了防止冻车,需在车底、煤炭中喷洒防冻液。近年来,随着矿井升级改造,防冻液用量增加,且集运站地势较高,如遇上下雪天,坡陡路滑,防冻液罐车不能及时送液,直接影响煤炭装车进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矿技术人员对装车系统防冻液储液设备进行升级改造。集运站原有两个防冻液储液罐,每罐容积60m?,储液75t。技术人员实地测量计算后,新增设两个圆柱形防冻液储液罐,每罐容积90m?,储液110t,罐顶分别开有检修口和观察口,并焊接了一个检修平台,方便检修;罐侧面设有液位计,方便观察防冻液使用情况。同时,在新储液罐底部分别焊接一个3寸的管道,通向旧储液罐顶部。管道连接阀门、离心管道泵,通过阀门控制流量大小,离心管道泵可将新罐内的防冻液抽到旧罐内,实现及时补液,保证装车进度。

    升级改造后的设备使用效果良好,有效解决了极端天气下防冻液无法及时送达的问题,防止交通事故发生,提升了装车效率和安全系数。

  • 原文来源:https://coal.in-en.com/html/coal-2610985.shtml
相关报告
  • 《全国首个!长治一煤矿“浸没液冷”储能项目试运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30
    • 7月22日,记者从山西长治雄山煤炭有限公司了解到,该矿的矿山应急储能供电集控系统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作为全国首个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煤矿储能项目,其通过绿电改造技术创新,实现了填峰平谷(用电高峰释放电能、低谷时储存电能)、自充自用等多元场景应用,既为煤矿生产注入绿色动能,更探索出高耗能行业能源高效利用的新路径。 “现在它主要的功能是为矿山保安负荷(保障井下人员安全的通风机、排水泵等关键设备)提供应急电源,比传统发电机响应快得多,1分钟内就能完成供电恢复,5分钟内让所有保安负荷全部启动,确保井下安全不中断。”晋控集团潞安易电气副总田国强指着监控屏幕介绍道,项目的核心在于“平急两用”,平时利用光伏绿电或夜间低价电网电量为储能电池充电,在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通过“削峰填谷”降低电费;突发停电时,系统快速切换至应急模式,为关键设备持续供电,相当于给煤矿用电上了“双保险”。 除了功能上的“平急两用”,该项目在技术应用上也有显著突破,其采用的浸没式液冷技术是一大亮点。众所周知,储能系统的电池在充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若散热不当,极易引发温度过高、热失控,甚至火灾、爆炸等严重安全问题。因此,电池冷却技术尤为重要。而普通散热方式效率低、稳定性差。现在运用的浸没式液冷技术,让电池“泡”在冷却液里,温度控制得稳,再加上全氟己酮消防系统,安全性大大提升。这也是全国首个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煤矿储能项目。 在电池舱旁的监控屏上记者看到,BMS电池管理系统正实时跳动着各项数据。据工作人员介绍,BMS系统就像电池的“健康管家”,电压、电流、温度都能精准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保护,确保充放电安全高效。而EMS能量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储能系统的“大脑”,能根据电价波动、井下用电需求自动制定充放电策略,比人工调度更为精准。 据了解,该项目今年5月启动施工,目前已进入全面调试阶段。作为全国煤矿行业在储能技术领域的创新尝试,其通过浸没式液冷技术与智能管控系统的结合,既筑牢煤矿安全供电防线,也为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投运后将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
  •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晋丰喜丰航公司顺利完成粒度筛分装置升级改造》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2
    • 近日,装备制造集团晋丰喜丰航公司气化车间顺利完成原料工段粒度筛分装置升级改造,为纯氧连续气化炉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次升级改造根据工艺需求,将粒度筛分装置电机由原来的4kW升级为7.5kW,避免了设备超负荷运行情况发生;筛网由一体式变成波浪式,且自带滚轮,在筛分过程中无需中途停止清筛,筛网工作效率从原来的20t/h提高到100t/h,筛分效果和效率大大提升,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此外,还通过加固、焊接、更换的方式,对装置的支撑、爬梯、插板等辅助设施进行了整体改造,消除了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