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长治一煤矿“浸没液冷”储能项目试运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30
  • 7月22日,记者从山西长治雄山煤炭有限公司了解到,该矿的矿山应急储能供电集控系统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作为全国首个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煤矿储能项目,其通过绿电改造技术创新,实现了填峰平谷(用电高峰释放电能、低谷时储存电能)、自充自用等多元场景应用,既为煤矿生产注入绿色动能,更探索出高耗能行业能源高效利用的新路径。

    “现在它主要的功能是为矿山保安负荷(保障井下人员安全的通风机、排水泵等关键设备)提供应急电源,比传统发电机响应快得多,1分钟内就能完成供电恢复,5分钟内让所有保安负荷全部启动,确保井下安全不中断。”晋控集团潞安易电气副总田国强指着监控屏幕介绍道,项目的核心在于“平急两用”,平时利用光伏绿电或夜间低价电网电量为储能电池充电,在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通过“削峰填谷”降低电费;突发停电时,系统快速切换至应急模式,为关键设备持续供电,相当于给煤矿用电上了“双保险”。

    除了功能上的“平急两用”,该项目在技术应用上也有显著突破,其采用的浸没式液冷技术是一大亮点。众所周知,储能系统的电池在充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若散热不当,极易引发温度过高、热失控,甚至火灾、爆炸等严重安全问题。因此,电池冷却技术尤为重要。而普通散热方式效率低、稳定性差。现在运用的浸没式液冷技术,让电池“泡”在冷却液里,温度控制得稳,再加上全氟己酮消防系统,安全性大大提升。这也是全国首个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煤矿储能项目。

    在电池舱旁的监控屏上记者看到,BMS电池管理系统正实时跳动着各项数据。据工作人员介绍,BMS系统就像电池的“健康管家”,电压、电流、温度都能精准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保护,确保充放电安全高效。而EMS能量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储能系统的“大脑”,能根据电价波动、井下用电需求自动制定充放电策略,比人工调度更为精准。

    据了解,该项目今年5月启动施工,目前已进入全面调试阶段。作为全国煤矿行业在储能技术领域的创新尝试,其通过浸没式液冷技术与智能管控系统的结合,既筑牢煤矿安全供电防线,也为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投运后将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91925-1.html
相关报告
  • 《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电池储能电站投入运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3-03-15
    • 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电池储能电站投入运行 文章来源: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3-03-15   3月6日,南方电网梅州宝湖储能电站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正式投运。该储能电站规模为70兆瓦/140兆瓦时,按照每天1.75次充放测算,每年可发电近8100万千瓦时,相当于用电高峰时350万用户一天所需的电能,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4.5万吨。这也是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标志着浸没式液冷这一前沿技术在新型储能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为我国统筹能源安全稳定和绿色低碳发展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据了解,储能电池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持续发热,冷却是影响储能电站安全的重要因素。此前,储能电池冷却主要采用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但这两种冷却技术均存在降温速度较慢、降温时间较长等不足。   2022年以来,南网储能公司组建了横跨材料科学、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的科研团队,对浸没式液冷电池储能系统研制涉及的热管理、消防灭火、电气集成等关键技术展开攻关,解决了浸没式液冷应用于大容量储能系统的技术难题。   在梅州宝湖储能电站,南网储能公司首次将电池直接浸没在舱内的冷却液中,实现对电池直接、快速、充分冷却降温,确保了电池在最佳温度范围内运行,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整体提升储能电站的安全性能。   “浸没式液冷电池储能系统的成功研制,实现了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的迭代升级,电池散热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50%。”南方电网公司领军级技术专家、南网储能科技公司负责人汪志强介绍,“梅州宝湖储能电站的每个浸没式液冷电池舱容量为5.2兆瓦时,能够实现电池运行温升不超过5摄氏度,不同电池温差不超过2摄氏度。”   梅州宝湖储能电站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今年2月完成全部设备并网调试,进入试运行。“储能电站的设备采用预制舱式的结构,系统主要设备均放置在集装箱中,现场进行组装即可开展调试,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提升了安全建设水平。”南网储能科技公司建设中心员工汪林威说。 责任编辑:俞昭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 关闭窗口 .
  • 《储能系统中风冷和液冷的区别》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10
    • 在 储能系统 的设计与应用中,散热技术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目前,风冷和液冷是两种最为主流的散热方式。究竟二者有何区别呢?本文将做详细介绍。 区别一:散热原理不同 风冷是依赖空气流动来带走热量,使设备表面温度降低,其散热效果会受环境温度、空气流通等因素影响。风冷要求设备的元件器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隙作为风道,因此 风冷散热 的设备往往体积会比较大一些;另外由于留有风道,且需要与外界的空气做热交换,因此结构上往往做不到比较高的防护等级。 液冷是通过液体循环来降低设备内部温度,要求发热的设备元件需要与散热板有良好的接触,以及散热的器件至少有一面是平整的、规则的;液冷控温的热交换最终是通过液冷机来将热量散失到外界,由于设备本身即带有液体,因此 液冷散热 的设备可以做到比较高的防护等级。 区别二:适用场景不同 风冷广泛应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储能系统,特别是在室外环境中有更好的适用性。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冷却技术,如应用于工业制冷、通信基站、数据中心、温控场景等,其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广泛验证,尤其在中低功率场景下,风冷仍占据主流地位。 液冷则更适用于大规模、高能量密度的储能项目。在电池包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环境温度变化大的场合,液冷的优势尤为明显。 区别三:散热效果不同 风冷的散热效果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环境温度、空气流程等,因此对高功率设备的散热需求可能无法满足。而液冷的散热效果较好,能有效控制设备内部温度,提升设备的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区别四:设计的复杂程度 风冷的设计相对简单直观,主要集中在散热风扇的安装和空气流通路径的设计上。其核心在于空调和风道的配置,以实现有效的热量交换。 相对来说,液冷的设计则更为复杂,会涉及到液体循环系统的整体布局、泵的选择、冷却液的循环以及系统的长期维护等多个方面。 区别五:成本及维护不同 风冷的前期投入成本较低且维护简单。但由于防护等级做不到IP65以上,可能会导致设备内积尘,需要定期清理,会增加维护成本。 液冷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且需要维护液体循环系统。但由于设备内有液体隔绝,其安全性方面高一些,冷却液由于具有挥发性,需要定期检测加液。 区别六:运行功耗不同 二者的功耗组成不同,风冷主要包括空调和电气仓风扇的功耗;液冷主要是液冷机组和电气仓风扇的功耗。如若在相同条件下,为了维持相同温度,风冷的功耗通常要低于液冷。 50kW/100kWh工商业光储一体机(风冷) 区别七:空间需求不同 风冷由于需要安装风扇和散热器,可能会占用更多的空间。相对来说,液冷的散热器体积较小,可以更紧凑地设计,因此对空间的需求较为灵活,能有效节省空间。如科士达125kW/233kWh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采用一体化高度集成设计,占地面积仅1.3m2,可大大节省空间。 125kW/233kWh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 总结 综上所述,风冷和液冷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决定。如果成本和散热效率是关键因素,液冷可能更适合;如果考虑到维护简便和环境适应性,风冷则更具优势。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混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